版新课标高考·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三第三章 地理信10名师教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地理必修3
一.教材目录
二、《地理3(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举例)
四.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五.教材中内容延伸情况一览
六.案例的选择原因简析
一.教材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图例
二、《地理3(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举例)
四.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五.教材中内容延伸情况一览
六.案例的选择原因简析。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划分:(1)按单一指标划分(2)按综合指标划分(3)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4)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等3、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3知识拓展1、综合比较我国北方和南方——以秦岭和淮河为界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