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讲义(经典打印)
- 格式:doc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
第1讲地球和地图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纵向联系2横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3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D .12:00出发,右侧靠窗【答案】10.B 【解析】 精准分析:【试题点评】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 ,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 ,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图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 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3-4 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③B.④C.⑤D.⑥ 【答案】3.B 4.D 【解析】 试题分析:考点:地形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联系.【名师点睛】露营营地的选择我们一般要按照这四大基本原则。
第一、水源补给,一天大运动量的穿越过后,选择的露营营地有有水源补给,是完成整个穿越目标的关键,一来可以不必要增加背水负重穿越的体能消耗,二是可以有水源把大量出汗发臭的身体与衣物美美的洗上一把。
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涌泉等有水源补给的地方扎营。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地理高三一轮复习1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在于理解与记忆,细节的记忆需要在平时
多加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轮复,系统性地研究高考地理知识。
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和水圈四个部分。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的变化。
1.2 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天气则指较为短
暂的自然现象。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1.3 植被和土壤
植被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土壤则与植被和气候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对水源的净化和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1.4 地貌和水文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水文则指地表水的循环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都受到大气和水文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复习囊括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气候与天气、植被和土壤、地貌和水文这四个方面。
请同学们复习好笔记,并结合实践多练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高考考纲: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考点一 世界地理概况1.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①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E 南极洲、F 北美洲、G 南美洲。
各大洲分界线:(右表)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③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④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经纬网定位:经纬网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通常可以借助“十”字法或“井”字法进行识记。
如: “双30”,指的是30°E、30°N的交点,记忆为尼罗河河口或者开罗附近,以此作为参考点,思考相对位置。
2.其他定位方法:(1)相对位置定位: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2)轮廓、形状定位: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3)典型区域特征定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
(4)特殊地理事物定位: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2017·常州一模)西班牙的耶罗岛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回答1~2题。
1.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A.东南部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2.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A.受信风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洋流影响 D.受人类影响(2017·皖南八校模拟)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
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应用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②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经度纬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先定南北,再定东西,东西方向找劣弧。
A 在B 的西北方向;D 在C 的正东方向;E 在D 的正南方向;E 在C 的东南方向。
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即:纬度差×111km 。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只要指导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即:经度差×111×cosφ千米。
3.定“范围”图3和图4的4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右图6所示;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7所示。
(2)确定“劣弧”: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最短航线规律总结:①赤道上的两点:正东或正西方向;②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向正南或正北;③同一经线圈,但不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向正北过北极点再向正南,或向正南过南极点再向正北;④同一半球,但不在同一经线圈的两点:北半球偏北(先往北偏,再向南偏),南半球偏南(先往南偏,再向北偏),东西方向不变。
如右图甲到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丁到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5.定“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线相同,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2018·滕州重点中学检测)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图1)和希腊的锡拉岛(图2)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
读图,完成1~3题。
1.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正北方向D.正南方向2.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A.一直向西北B.一直向东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3.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A.7 000 km B.11 000 km C.13 600 km D.16 000 km4.右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
那么M地的纬度为()A.66°N B.67°NC.23°N D.24°N5.(2015·全国文综Ⅰ)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66.5°N B.60°NC.53°N D.40°N6.(2011·上海地理)读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考点二地图三要素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1)一般类型: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定南北方向,纬线定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数字。
二、比例尺及其应用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比例尺是个分数值,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地图所反映的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2)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3.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2)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所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1.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读“世界两著名的三角洲图”,完成2~3题。
2.图甲中河流河口位于图乙中河流河口位置的()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3.与图乙比较,有关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图上内容较简单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图上内容较详细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图上内容较简单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图上内容较详细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特征1.海拔与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2.等高线: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闭合曲线,外高内低(3)地形特征描述:①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②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走向(如地势西高东低等);起伏大小③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④特殊区域特征描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⑤海岸线状况(平直/曲折)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200<A<300、100<B<200。
2.坡度大小的判断(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上图1中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上图2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上图3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3.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
(1)如果过已知两点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2)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4.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①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②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
)5.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1.(2014·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