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公信力知识地图
- 格式:docx
- 大小:22.65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新闻评论补充:1、社论: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
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
社论是报纸上最重要的评论。
一般来说,它是针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要的国际国内事件而写作的评论。
2、评论员文章:比社论档次稍低一点的言论,他也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事件而发表的重要评论。
评论员文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一种是署名的评论员文章。
一般来说,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官方”色彩浓一些,主要是为了强调贯彻落实某些政策或措施的重要性时采用这种形式;而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民间”色彩浓一些,主要用于帮助人们端正思想认识,分清一些界线时采用的形式。
3、短评:报纸上刊发的短小精悍的评论文章,一般一事一议或配发评论。
短评的形式多样,有个人署名的小评论专栏,还有专门与新闻报道相配合的“编者按”、“编后”等不署名的评论文章。
这类评论三五百字,时效性强,参与者多,很受读者欢迎。
4、记者点评、述评文章:将报道和评论两者融为一体的表达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有的侧重于新闻事件的描述,有的则侧重于意见的表达,这些写法都因个人的素质和爱好各异,也由被报道的事件性质和情况而定。
其特点和优势是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增加时效性以及权威性,也有助于提高记者的理性思维。
5、系列评论:针对某一重大问题和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在三篇以上。
系列评论所反映的问题比较重大,而且涉及的面较广,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很难说清楚、说完整,需要将重要的问题分割开来,一篇一篇地辨析和阐释。
系列评论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分成若干小题目来做,各篇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系列。
媒介公信力的判断是多维度同样是信任一个人,不同的人信任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可能是因为对方讲义气而信任,有的可能是因为与对方是亲属关系而信任,有的可能是因为对方的教师等身份而信任,还有的可能是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等。
也就是说,人们的信任判断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任判断维度,即信任的判断是多维度的。
信任背后的真正意义不是单一固定的,其实是这些不同的判断维度共同构成的。
在社会学中,信任是一个多维度判断的概念已经得到学者们普遍的认同。
如有学者这样认为:“过去的研究对于信任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
......近期的研究已经开始明确地把信任作为多维结构来研究。
”[3]在传播学中,学者们将媒介公信力定义为是一个关系范畴的概念后,就从公众角度来看媒介的公信力,既媒介公信力就是在公众与媒介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媒介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
这就不象早期“特质说”那样仅仅从媒介本身的角度来看——将媒介公信力单纯的看作是取决于媒介本身的一个特质,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而从公众角度来看,公众是变化的,不同的人对媒介的信任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自此,媒介公信力是一个多维度的判断取得了学者们的共识。
正如我国台湾学者所论述的:“以往的可信度研究,似乎认为可信度这个概念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是一独立于受访者之外的客体。
然而即使受访者使用同样的字句或概念,所指涉的可能是不同的意义,例如张三、李四都认为电视可以相信,可信度高,但是张三的可信度指的可能是电视‘消息快速',李四认为电视可以相信却是因为电视声光画面俱全。
尽管两人使用相同的概念,他们对于公信力的定义却不尽相同。
” [4]二、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构成媒介公信力的外延包括这么几个部分:媒介总体公信力、媒介渠道公信力、消息来源公信力、媒介组织机构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公信力。
在传播学术界,学者们基本上是沿着媒介(传播渠道)和消息来源两个外延来进行公信力的判断维度探讨的。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三章思维导图
三、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4.维护新闻真实性新闻失实的特点和趋势
纯粹的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愈演愈烈
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
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的高发区
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较短新闻失实的原因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利用新闻自我吹嘘,骗
取虚荣记者、编辑队伍中地作风问题新闻信息核实不足
网络谣言危害政治上:敌对双方地攻防武器;国际政治领域,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地重要因素
经济上:谋取利益的工具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合理想象扩大宣传效果 3.新闻失实定义
广义:新闻工作者和传播媒介由于不能准确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造成对客观世界的虚假反应狭义:某一篇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主要表现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
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2.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1.新闻真实性含义: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要求: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5W1H 都经得起核对。
[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量表之研究]公信力量表[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量表之研究]公信力量表一、文献回顾对于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②,自从Ho vland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消息来源为研究对象,并发现公信力具有专业知识和可靠性两个最主要的维度以来,学者们不断对媒介(渠道)、消息来源、媒介机构三个部分的公信力判断维度进行实证探讨。
如,1966年,Jacobson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用20个语义差异题项来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了4个消息来源公信力的判断维度。
这4个维度是:真实感(Authentic 鄄ity),包括可信赖的-不可信赖的、准确的-不准确的、专业-生手、开放思维-封闭思维;客观(Objectivi ty),包括不偏见的-偏见、非个人的-个人的;活力(Dynamism),包括丰富的-不丰富的、重要的-不重要的、容易的-困难的、大胆的-胆小的;消闲(Respi te),包括放松的-紧张的、高兴的-不高兴的。
Ja c obson认为真实和客观是公信力的判断维度,而活力和消闲不是判断维度。
③ 而Gazian o和McGrath在1986年对美国报纸新闻公信力的探讨是最受重视的一次研究。
他们采用了ASNE的一套16个题项的5级语义量表来进行分析。
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现出一个支配性的因素:“报道公信力”(credibili ty),包括可信赖的、正确、公平、尊重隐私等12个题项。
另外一个因素是社会关切(socialconc erns),包括不道德、不注意读者想法、冲动3个题项。
④但Me yer在1988年提出,Gaziano等人所使用量表里各题项正反陈述夹杂,可能误导受访者,且缺乏表面效度及理论基础。
他认为媒介公信力有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靠性5个维度。
⑤Flanagin等在20XX年认为,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经争论了五十多年,并且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了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不同的概念类别。
最一致的公信力判断维度是可相信程度(bel ie v abil i ty),但正确(a c cura cy)、可靠性(trustworthiness)、偏见(bias)和信息的完整性(completeness)是另外一些在研究中常被使用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