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线虫实验1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22
线虫开放实验的补充说明1.培养基倒培养基一定在超净台中完成,注意无菌操作,平板不能高压灭菌,会变形。
2.线虫的食物滴菌同样在超净台中完成,菌滴于平板中央(防止线虫爬到平板边缘干死丢了),并且要进行测试无杂菌才可大规模使用,污染杂菌会影响观察和统计记录。
3.线虫的生活史和表型观察(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两部分是整个线虫遗传实验最重要的基本知识。
需要记录并熟悉线虫的生活史。
熟知不同阶段的线虫(特别是L4和adult),区分雌雄同体线虫(hermaphrodite)和雄虫(male),识别典型的突变体:unc 和dpy。
4.线虫的基本实验操作(重要)熟练使用picker(自制铂金丝小铲),达到如下要求:1)注意操作迅速,干净,不污染杂菌,及时烧picker,防止交叉污染虫子和卵;2)两种方法“挑”和“粘”。
“挑”:在解剖镜下找到目标线虫后,用picker 末端在线虫的附近压琼脂培养基,使线虫爬到picker上再转移到新的平板中;“粘”:用picker末端蘸取少量OP50,轻轻地而且快速的碰触线虫的上部,线虫被picker上的菌液粘住。
3)用“挑”法时,往新的平板放线虫时,注意要慢慢降低picker末端,轻轻接触琼脂平面或菌苔边缘等线虫爬出来,不要将琼脂戳破,否则线虫喜欢钻入琼脂中,4)转移虫子不挑破培养基,不使虫子被挑死;如果是用“粘”法,直接将picker底部粘上的菌液线虫放到新平板的菌苔边缘即可。
3)挑虫准确性强,不顺带别的虫子和卵;4)要做到“挑的起”,“放的下”,掌握挑虫技巧。
5.线虫的遗传实验技巧1)掌握mating时期:充分利用L4的特点,使用L4早期的雌雄同体的虫子进行交配。
2)铺op50食物菌斑时,建议铺菌斑较小的平板作为mating plate,提高交配效率,另外雄虫比例较高时也可提高交配效率。
一般雄虫:雌雄同体为3:1至4:1能有不错的交配效率,当雌雄同体为比较弱的突变体时,建议增加雌雄同体的量,以防止某些母本产卵少或不产卵,导致交配后代很少。
线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线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线虫的研究,探究它们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和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为深入了解动物生命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
1.线虫培养基:含有1%琼脂糖、0.25%乳酸、0.5%酵母粉、0.05%胆固醇和0.5%无菌培养水;
2.线虫:选择标准化的Caenorhabditis elegans种群;
3.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4℃的冰水;
4.显微镜:采用80倍显微镜观察线虫活动。
方法:
1.培养线虫:在一定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将线虫培养在含有培养基的琼脂糖平板中;
2.选择线虫:选择健康、正常发育的线虫;
3.测试不同药物对线虫生长和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测试了红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线虫生长和活动的影响,测试结果如下:
1.红霉素:加入50μg/ml红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达到100%;
2.链霉素:加入50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达到80%;
3.卡那霉素:加入50μg/m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只有20%的线虫存活。
四、实验结论
1.不同药物对线虫生长和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红霉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链霉素次之,卡那霉素具有较小的毒性;
2.环境因素对线虫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线虫产生影响。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线虫实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线虫的生长和生存环境,还可以探究药物对生物的影响,这些都是生命科学研究中至关重
要的内容,也对广大生物学爱好者进行探究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
据和实验示范。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学习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掌握线虫病害的诊断技能。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试验材料:线虫病害患病的植物样品。
2. 试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相机。
3. 试剂:10%酒精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线虫患病的植物样品,仔细观察其叶片上是否有线虫根部附着。
2. 将植物样品放入10%酒精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线虫脱落。
3. 取少量线虫悬液放在玻片上,加盖玻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4.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线虫病害。
四、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和拍照发现,植物样品上存在线虫病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虫在植物根部附着,对植物造成了危害。
五、实验分析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
了很大的损失。
通过本实验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是否存在线虫病害,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病害诊断的技能。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加强对线虫病害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线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
2. 掌握线虫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线虫: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2. 培养基:Lysogeny broth(LB)培养基3. 实验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镊子、剪刀等三、实验方法1. 线虫培养(1)将线虫置于含有LB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
(2)每隔一定时间,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培养基,移入新的培养皿中,以保持培养基的新鲜。
(3)观察线虫的生长状况,记录其数量、活动能力等。
2. 线虫实验操作(1)线虫的分离:用镊子轻轻将线虫从培养皿中取出,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2)线虫的计数:将线虫置于计数板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3)线虫的染色:将线虫置于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使其固定,然后用染料染色,观察其结构。
3. 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温度:将线虫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2)光照:将线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3)湿度:将线虫置于不同湿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虫培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线虫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能力逐渐增强。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
2. 线虫实验操作结果(1)线虫的分离:成功分离出线虫,并观察到其形态特征。
(2)线虫的计数:通过计数板,成功计数线虫的数量。
(3)线虫的染色:成功染色线虫,观察到其结构。
3. 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温度:在25℃左右的温度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温度过高或过低,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2)光照: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光照过强或过弱,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3)湿度: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湿度过高或过低,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一、实验背景线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及动物体内的微小生物,对农业、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线虫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的热点。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是线粒体中产生ATP的主要途径,对于线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虫的繁殖能力与氧化磷酸化反应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2)100mmol/L Ca2+溶液;(3)RNA干扰技术相关试剂;(4)荧光定量PCR仪;(5)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线虫繁殖能力检测:将线虫分为对照组和钙胁迫组,分别用100mmol/L Ca2+溶液处理。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记录每组的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
(2)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干扰,观察干扰后线虫的繁殖能力变化。
(3)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后线虫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线虫繁殖能力检测对照组线虫的产卵量为31.00个卵,校正死亡率为0;钙胁迫组线虫的产卵量为6.75个卵,校正死亡率为10%。
结果表明,钙胁迫显著降低了线虫的繁殖能力。
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RNA干扰技术,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干扰,发现BXNDUFA2、BXQCR8基因干扰后,线虫的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显著降低。
3. 荧光定量PCR干扰后,BXNDUFA2、BXQCR8基因在钙胁迫组线虫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呈负相关。
四、实验结论1. 钙胁迫通过抑制氧化磷酸化反应降低松材线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
2. BXNDUFA2、BXQCR8基因在氧化磷酸化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线虫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线虫实验报告线虫实验报告引言:线虫(C. elegans)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生物,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和透明的体形,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线虫的生命周期、行为和生理特征,探究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一:线虫的生命周期线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四个阶段(L1-L4期)和成虫。
实验中,我们观察了线虫从卵孵化到成虫的过程,并测量了每个阶段的时间。
结果显示,线虫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天,其中每个幼虫阶段的时间相对稳定,而卵孵化和成虫发育的时间则较为灵活。
这一发现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时间控制的基础。
实验二:线虫的行为特征线虫的行为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其运动、觅食和避光等行为来研究。
我们将线虫放置在琼脂平板上,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结果显示,线虫表现出对光线的避光行为,喜欢在暗处活动。
此外,线虫在琼脂平板上呈现蠕动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特征对于研究其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线虫的生理特征线虫的生理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其生长速度、寿命和抗病能力等指标来研究。
我们在实验中给予线虫不同浓度的食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线虫在适宜浓度的食物下生长迅速,而在过高或过低的浓度下生长受限。
此外,线虫的寿命也受到食物供应的影响,适宜的食物浓度可以延长其寿命。
这一发现为研究寿命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
实验四:线虫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线虫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以帕金森病为例,通过给予线虫特定的基因突变,模拟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
结果显示,突变后的线虫表现出与帕金森病患者类似的运动障碍和神经损伤。
这为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通过线虫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线虫的生命周期、行为特征和生理特征,并发现了其在疾病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线虫作为一种简单而全面的模式生物,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线虫的基因调控机制、神经网络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动物线⾍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动物线⾍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实验⽬的及要求熟悉线⾍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器材1.器械。
光学显微镜、⼿持放⼤镜、镊⼦、解剖针、平⽫、载玻⽚与盖玻⽚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尾科线⾍:丝状⽹尾线⾍、⿅⽹尾线⾍和胎⽣⽹尾线⾍等。
原圆科线⾍:⽑样缪勒线⾍、柯⽒原圆线⾍和肺变圆线⾍等。
后圆科线⾍:野猪后圆线⾍和复阴后圆线⾍等。
⽑圆科线⾍:捻转⾎⽭线⾍、奥斯特属线⾍等。
钩⼝科线⾍:⽺仰⼝线⾍、⽜仰⼝线⾍、长尖球⾸线⾍、萨摩亚球⾸线⾍和椎尾球⾸线⾍。
盅⼝科线⾍:哥伦⽐亚⾷道⼝线⾍、辐射⾷道⼝线⾍、微管⾷道⼝线⾍、粗纹⾷道⼝线⾍、有齿⾷道⼝线⾍、长尾⾷道⼝线⾍和短尾⾷道⼝线⾍等。
冠尾科线⾍:有齿冠尾线⾍。
圆线科线⾍:马圆线⾍、⽆齿圆线⾍和普通圆线⾍等。
⽑尾科线⾍:猪⽑尾线⾍、绵⽺⽑尾线⾍(T.ovis)、球鞘⽑尾线⾍及斯⽒⽑尾线⾍等。
⽑形科线⾍:旋⽑⾍等。
颚⼝科线⾍:刚棘颚⼝线⾍和陶⽒颚⼝线⾍。
吸吮科线⾍:罗⽒吸吮线⾍和丽嫩吸吮线⾍等。
丝状科线⾍:马丝状线⾍、⿅丝状线⾍和指形丝状线⾍等。
尖尾科线⾍:马尖尾线⾍。
(2)封⽚标本。
动物横纹肌中的旋⽑⾍幼⾍、颚⼝线⾍的中间宿主(剑⽔蚤)等。
(3)病理标本。
后圆线⾍引起猪⽀⽓管堵塞、⾷道⼝线⾍幼⾍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尾线⾍头部钻⼊动物肠壁、钻⼊动物胃壁的颚⼝线⾍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法、步骤和操作要领1.挑取捻转⾎⽭线⾍或粗纹⾷道⼝线⾍的雌雄⾍各⼀条,分别放在两张载⽚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标本的形态构造。
3.⽤⾁眼或借助⼿持放⼤镜观察⾍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之外⽽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观察,若⾍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线虫装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线虫装片实验,观察并探究线虫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装置与材料1. 实验装置:显微镜、显微镜载物架、玻璃切片、盖玻片、显微镜封泥。
2. 实验材料:线虫标本、生理盐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一滴生理盐水放在玻璃切片上。
2. 取出保存线虫标本的培养皿,用玻璃滴管将标本滴入盐水中。
3. 用显微镜调节焦距,选择其中一只线虫进行观察。
4. 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线虫和盐水上,使其封闭。
5. 用显微镜载物架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上。
6. 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线虫的形态结构。
7. 感受并记录线虫的外部特征、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相关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观察到线虫的身体呈长圆筒状,体长约为1-2毫米。
通过调节显微镜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虫的头部、躯干和尾部。
线虫的头部有两个扁平的齿轮,称为“躯干前部嵴”,而尾部则具有肛门和尾钩等。
线虫的外皮平滑,柔软而具有弹性。
在观察线虫的消化道时,我们注意到线虫口器的位置很显著,它位于线虫的前端。
线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肠道和肛门组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线虫的消化道内含有食物颗粒,这表明其进食、消化和排泄功能正常。
线虫的神经系统是其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神经环和神经细胞。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线虫的神经环位于口器周围,由环状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环与线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躯干上的神经细胞相连接,形成复杂而完整的神经网络。
线虫的线条轮廓和对称结构使得其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
线虫因其透明而被称为“活生物显微镜”,它们的神经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神经系统的理解。
此外,线虫是模式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例如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衰老机制和生物时钟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线虫装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线虫的结构和功能。
线虫的头部、躯干和尾部构成了其基本的身体结构,而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则是线虫生命活动的关键部分。
BC杀线虫活性检测实验
1.线虫的获得
从感病的辣椒根系上摘取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卵块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s 后,经无菌水冲冼3次。
置卵囊于无菌水中28℃黑暗孵化,取2d后孵出的线虫(2龄线虫,简称J2)供测定用。
取病根于解剖镜下挑取大小一致的卵囊,用1%的次氯酸钠表面消毒30s,无菌水漂洗3次,备用。
2.BC提取液的制备
取100g新鲜的BC茎叶,用液氮研磨,加入离心管,放置于冰上溶解后,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备用。
3.BC对二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实验
3.1将按照下列表格之一,加注各种液体,按照总体积设置三种配制方案;表1
数。
每个处理3次重复。
线虫僵直不动的为死虫,呈弯曲蠕动状态为活虫。
3.3 将统计结果填入表4,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
线虫死亡率()
死亡线虫数实验线虫总数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4. BC对卵块孵化的影响
4.1按照下列表格加入
表4
显微镜(4×)下观察卵孵化数,并计算BC对卵块孵化的抑制率。
孵化抑制率()(对照组孵化线虫数处理组孵化线虫数)
对照组孵化线虫数
0.2%次氯酸钠
无菌水
空瓶
过滤器
2ml离心管(装灭菌好的BC溶液)48孔培养皿
研钵
大离心管,装研碎的BC
表5各处理的线虫数及其死亡率统计表表6BC对线虫卵块孵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