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想读书心得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2.42 KB
- 文档页数:1
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3篇《弟子规》以三言韵语的形式,阐释了儿童居家在外、待人接物及读书学习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
下面是带来的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美妙,是一个很美的词,像花开一样没有声音,可是却让人感动得流泪。
人们就像追求一切奇妙的东西一样,也无悔地追求着美妙。
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的美妙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面包?还是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真正的美妙源于我们的感恩的心。
这是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得到的感悟。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有的,我们只是带着一具躯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呱呱的哭啼声。
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美妙也都是父母给予的。
只要我们去学学一门外语,我们就能体会当时父母教育我们讲话的辛苦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一笔钱,我们就能体会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奔波的劳累了;只要我们去尝试教育一个淘气的小孩我们就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了。
我们有了父母的关爱本是美妙的,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合家欢乐的美妙。
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顺,便让他们觉得欣慰。
《弟子规》所教育的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简简洁单的生活礼仪。
家和万事兴说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关爱的美妙。
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能赡养,不能敬重的话,如何能对别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行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和礼让了。
全部,我们首先要培育的就是感恩的品德,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
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照旧硬朗,吃饭时间关注他们胃口是不是还一如以往,晚上睡觉留意他们会不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太疲乏,这些就是切切实实的感恩了。
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假如做到了,那我们就是美妙的了。
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责。
虚伪之人常以笑脸相待,以阿谀奉承之语相赠,只有真正关心我们的人,真正为我们好的人才会斥责我们的过失并关怀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教育孩子的重要著作,被誉为“孝经”。
其中的“入则孝”一篇,是讲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的章节。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感悟颇深。
首先,“入则孝”一篇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比如,文章中提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样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上的体现。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尊敬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其次,文章中还提到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样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孝顺父母需要我们时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关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只有通过这样的关心,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最后,“入则孝”一篇还告诉我们孝顺父母需要我们尊敬他们
的意见和决定。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故事,向
我们展示了孝顺父母需要我们尊敬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比如,文章
中提到了“父母之言,诛益讲,多闻则失,慎言则安”这样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听从他们的吩咐,更重要的是要尊
敬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只有通过这样的尊敬,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通过阅读“入则孝”一篇,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
性和方法。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时刻关心和尊敬父母,才能真正做
到孝顺。
希望我们都能够牢记这些教诲,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那么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假如连对他有哺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敬爱的话,那么他就丢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伙伴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那么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同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假如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盈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常常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心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敬爱父母、亲人。
篇二:弟子规入那么孝篇读后感范文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同学心灵的金钥匙。
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
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育,努力使传统道德精髓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敬爱师长。
〈入那么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导。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妈妈急匆忙的又为我去热饭菜……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当了。
爱他们。
由于,究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却哺育之恩吧?”心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而最先讲到的就是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而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入则孝篇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一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报答。
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不是想当然的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
而回馈报答父母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对他们好那么简单而已…… 想着学习弟子规的最初观念是能够教给宝宝,但在刚刚开始学习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同样需要学习,同样需要做到,才能给宝宝一个好的榜样。
任何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如果我们做不到,如何要求别人呢? 真的感谢我的父母,从小教导我,耳濡目染,对于他们的一些做法,即便那时是小小的我,至今仍然记忆如新,烙印在心。
同时也在问自己,过了这么多年,我到底做到多少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品德呢?人们一直说80年代的年轻人是最有问题的一代,真的一点都没错,当传统的美德面临着新新社会的享乐,究竟是谁控制了谁呢?加上如果没有人在旁指导教育,没有人监督,自由主义的观念挑战着传统文化,挑战着我们的底线,被形形色色感觉上美妙的事物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好一点的,除了剩下那一点点的良知,还有什么呢?自私,贪婪……控制着我们,真得很可怕。
父母从小关心我们的吃穿住行,刚会走路,眼睛时时不离我们,怕摔着;生病,半夜都要起来好几次,看看我们是不是又不舒服;让我们上学,受教育,希望我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的人;天气变化,又时时刻刻的念着我们的衣服有没有随时增减……父母付出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又活在匆忙的生活工作中,有没有用心去关心一下父母的穿衣住行,不是说让我们每天要问安,而是有没有经常关注他们的生活,告诉他们我们的近况,给他们一份安心。
我们有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不论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正常的作息习惯,都是让他们放心,我们尽孝心的一种方式。
弟子规入则孝观后感800字弟子规入则孝观后感800字(篇1)《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
“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
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
“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
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
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
入则孝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弟子规学习总结—入则孝】弟子规《入则孝》学习总结“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
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
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
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
如今,工作在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将自己照顾好,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弟子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继续深入学习里面的精华,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劝导身边的亲人朋友学习并力行。
【篇二:听《弟子规》心得体会】听《弟子规》心得体会初次听《弟子规》,心里不免有几分可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严谨了,但细想想,《弟子规》,谈不上仔细去品其中的每一句所讲的意思和内涵,但当这次听了弟子规后深受蠢动,常常地被《弟子规》中的内容所吸引,他讲述了我们生活中最起码的孝敬父母,待人接物,诚实信用等经常涉及的事情,就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我们静下心回想,我们做的也没有完全做好。
做事先做人,人品正,事自然也不会做得差到哪里去,而《弟子规》中正是教育我们如何做好一个人。
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精选3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1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感谢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我最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
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让我伸展开双臂,拥抱我想要的生活。
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
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
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父母的愿望实现了。
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幸福美满的家。
父母笑了,而在这由衷的笑容里,我却看到了父母额头不知何时爬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鬓角也多了缕缕白发。
父母的心中依然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牵挂着女儿,牵挂着他们的小外孙。
于是,为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父母在他们已近六十岁的年纪里,又做起了外孙女的“老保姆”,看着外孙女如童年时的。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读物之一,它以教育儿童为宗旨,内容包括孝、友、言、行、政、敬、信、正、廉、耻等方面的教诲。
其中,“孝”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最为重要的美德之一。
而“以弟子规入则孝”正是要求孩子们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能够从中体会到孝道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读完《弟子规入则孝篇》,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这篇篇章中,作者通过一些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在古代,父母养育子女不易,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水平和社会观念有所改变,但是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孝道观念,培养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意识。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
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子女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用心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在行动上,我们都应该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弟子规入则孝,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入则孝篇》,我深刻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以弟子规入则孝,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弟子规入则孝篇》,从中感受到孝道的伟大和深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部分,更是对孝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规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指引。
通过学习“入则孝”,我深受启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回应,不能迟缓;当父母吩咐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立刻行动,不能偷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父母的呼唤,或者对父母的吩咐敷衍了事。
然而,这样的行为是不孝顺的表现。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父母的需求,把父母的事情放在心上,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和完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对我们的教导和责备,都是出于对我们的关爱和期望。
我们要怀着恭敬的心去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
即使有时候我们可能不认同父母的观点,也不能当面顶撞,而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回想自己曾经因为倔强和固执,与父母发生争吵,现在想来真是懊悔不已。
今后,我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父母的意见,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在冬天为父母温暖被窝,在夏天为父母扇凉床铺;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为父母铺好床铺。
虽然在现代社会,这些具体的行为可能不再适用,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
比如,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准备营养的饭菜;在天气变化时,提醒他们增减衣物;在父母工作辛苦的时候,为他们泡一杯热茶,帮他们揉揉肩膀。
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孝顺。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的时候要告诉父母去向,回来的时候要当面禀报,让父母知道我们的行踪,以免他们担心。
生活要有规律,做事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职业。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照顾父母,还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安全感。
入则孝心得体会(优秀5篇)入则孝心得体会篇1入则孝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入则孝是指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它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强调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我看来,入则孝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陪伴我们成长。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可以让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其次,孝道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孝道强调的是尊重、关心、体贴,这些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和社会适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孝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孝道不仅仅是尊敬长辈,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习孝道,我们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我的家庭中,我的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在生活中照顾我,还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件小事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当时我很生气,但后来我冷静下来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妈妈道歉。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家庭矛盾。
总之,入则孝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孝道,我们可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也会继续践行孝道,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入则孝心得体会篇2入则孝心得体会“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之一。
孔子曾经说过:“孝子所以事君也,所以友于兄弟也。
”意思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然会忠于君王;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然会友善兄弟。
由此可见,“孝”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自从我开始接触到“孝”这一价值观以来,我对此深有感触。
小时候,我不懂得如何去体贴父母,常常任性妄为,让父母担心。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想读书心得体
会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想读书心得体会
这段话告诉我们:事情即使再小,我们也不能擅自主张,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
如果凡事都任性妄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品德。
东西不管多么小,我们都不能私自据为己有。
如果私自据为己有,这种偷窃行为会让我们的父母感到羞耻和伤心。
这段《入则孝》,使我懂得了: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内心也要存善,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
对自己要能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凡是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事情,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之后才可以拿。
如果没有经过同意,就私自把东西藏起来,就等同于是偷盗行为,这是有损自己品德的,千万不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