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五脏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77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要点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
(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一宣发:1.将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濡润之;2.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二肃降:1.将体内的津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濡养之;2.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一、简介1.五脏的概念五脏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脏器的总称,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脏器。
2.五脏的功能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相互协调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
以下是五脏主要功能的简介:●心:主司血脉、主宰精神、掌管语言。
●肝:主司疏泄、主要功能是促进气血运行。
●脾:主司运化、负责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水湿的代谢。
●肺:主司呼吸、掌握清华宣达、气机升降。
●肾:主司藏精、司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水液代谢。
二、心1.功能心是人体的中枢,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宰血脉:心藏血,血脉通畅与否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
●统治精神:心主神明,与人的情绪、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主宰舌言:舌为心之窍,心火盛则舌红,反之则舌暗。
2.病变及相关症状●心阳虚:心跳衰弱,心悸、疲乏无力、肢冷等。
●心气虚:心搏微弱,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心悸等。
●心火旺盛:失眠多梦、心烦口渴、口腔溃疡等。
三、肝1.功能肝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疏泄肝气:调节气机顺畅,维护血液平衡。
●储藏血液:肝藏血,能够储备血液以备不时之需。
●主司疏泄:调整肝的功能对情绪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病变及相关症状●肝郁气滞:情绪烦躁易怒、胸闷、胁肋疼痛等。
●肝阳上亢:头晕眼花、头痛、失眠等。
●肝阴不足:眩晕、目眩、视物模糊等。
四、脾1.功能脾是生化转化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运化水湿:脾主运化,运化人体的水湿,保持体液平衡。
●主宰运输:脾主运输津液和气血,是气血的重要储库。
2.病变及相关症状●脾阳虚:气短懒言、腹泻、腹胀等。
●脾湿困阻:身重乏力、口苦食欲不振、腹胀等。
●脾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等。
五、肺1.功能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宰呼吸:呼吸的过程中,肺起到主导作用。
●升降气机:肺主气机,掌管气的升降运行。
2.病变及相关症状●肺气虚:气短懒言、乏力、自汗等。
ZDAY124:中医基础理论(四)藏相(一)五脏的生理功能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务和现象。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是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根据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五脏主藏精气、六腑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并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六腑分为三类:一是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三是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知识点: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一)心的生理功能心在志为喜,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经属心而络于小肠。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1、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2、心主神明:心有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
故称“五脏六腑之大主”。
(二)肺的生理功能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通。
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肺在志为悲,在体为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肺与大肠相表里,手太阴经属肺而络于大肠。
肺的生理功能:1、包括肺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2、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
在病理情况下,“肺气失宣”,可见鼻塞、喷嚏、恶寒、无汗、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3、肺主通调水道: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包括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卫气)和肃降,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1】先说“藏”第一,它代表内脏。
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这是大家熟悉的。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
有时候还加上“心包络”,称之为“六脏”。
在《难经·三十六难》中,第六脏为“命门”。
其实,就是把肾分为左右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还有个“奇恒之腑”,也是六个——“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女子胞,也叫胞宫,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子宫”。
这“五、六、奇”统合一起,构成了人体的主要内脏系统。
其中,“六腑”和“奇恒之腑”可以分别统归五脏的功能范畴之内,因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这个道理,打个比方,很像我们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有五大班子领导一样。
五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又以党委为领导中心。
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心为领导核心。
第二,藏可以读作“藏(cáng)”。
表示五脏六腑藏在人体内部。
重要的东西,当然要藏起来。
就像打仗的是时候,指挥部在哪里?指挥部肯定得藏起来。
人体有四肢百骸,脸蛋上打一耳光,头顶撞了墙,手上打了一板子,脚底下被台阶绊住了,不太要紧的。
如果把某人的心脏拿出来,打了一板子呢?这人是不是要Game Over了?重要的事物,一定得藏起来。
司令部一定不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对吧?所以,人体的“五大班子”都要藏于形体之中。
而且,越重要,就藏得越深。
比如心脏就比小肠重要。
心脏在哪里?——胸腔之中,两肺之间,隔膜之上,而且还有心包卫护。
心包是覆盖在心脏外面具有保护心脏作用的心包膜,就像我们人体穿着衣服一样。
再往外是胸廓,胸口还有胸大肌,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脏。
而小肠呢,就在腹腔之中,腹部软软的,就不像心脏有那么多保护层。
司令部的警卫员肯定比团长的警卫员多,这也是常理。
第三,它代表“收藏”。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个个都是宝库,里面收藏着人体所需的精气和能量。
五脏的内部组织相对而言,比较充实,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则多呈囊状,或管道形态,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