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范畴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等因素形成的旅游资源。
它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山脉、森林、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要素。
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中形成的山脉、湖泊、河流、瀑布、海滩、珊瑚礁、峡谷、冰川等自然景观。
2. 野生动植物:自然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珍稀濒危动物和植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白鲸、珊瑚等。
3. 自然生态系统: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4. 土地和水资源:包括丰富的农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资源,可以提供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水上运动等旅游活动。
5. 自然环境质量: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还取决于其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清新度、水质清澈度、生态环境健康度等因素。
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丰富多样,它们不仅提供了美丽壮观的景色,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各种需求的满足。
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也是人们应该关注和努力实践
的重要议题。
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评估三大价值指风景资源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
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状况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例如河北省赵州桥,外观很平常,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其它三桥是潮州湘子桥、山西娘子桥、福建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较大的历史文物价值。
类似这种例子的评价在我国还多得很。
如“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圣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中国十大古刹”,“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斋),“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我国“文房四宝”(歙砚、徽墨、宣纸、湖笔),我国封建时代“四大书院”(嵩阳、睢阳、白鹿、岳麓),“我国三大民间年画”(潍县杨家埠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故宫、沈阳故宫、曲阜孔府),中国“四大回教古寺”(杭州凤凰寺、扬州先鹤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中国“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国“四大铜亭”(昆明、武当山、峨眉山、北京),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运河、灵渠、都江堰),中国“古代四大名船”(沙船、乌船、福船、广船),岭南四大丛林(鼎湖山庆元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中国八大菜系(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宝”(赵州桥、沧州石狮子、定州了敌塔、正定大铜佛),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中国三大著名工艺品”(福州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中国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广元白花石刻),中国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黄庭坚碑林、闽南碑林),“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中国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苍括山洞)等等。
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条件下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景观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等,对于旅游开发有重要的作用。
1.观资源景观资源是指景观的自然现象,包括山川、河流、湖泊、岛屿、草原、雪山、海洋、谷地等,它可以构成旅游区的重要景观,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2.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气候现象的集合体,对于旅游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气候资源也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
常见的气候资源有温泉、温带夏季湿热、温带冬季干燥和热带季风等。
3.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构成的自然资源,它可以构成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对于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常见的生物资源有:大型哺乳动物、候鸟、珍稀植物、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等。
4.质资源地质资源是指地质地貌等构成的自然资源,常见的有火山、洞穴、熔岩流地、瀑布、冰川等,可以为旅游业提供特色景观和特色活动。
二、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由一系列文化遗产构成的资源,它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和认知,如古迹遗址、古建筑、民俗习俗等。
1.迹遗址古迹遗址是指远古时期古代文明遗存下来的遗迹,它可以提供对远古历史的了解和感受,如苏州的园林、泰山的文物古迹、长城的古迹、黄河的文物古迹等。
2.建筑古建筑是指古代文明留存下来的人工建筑物,如开封的九龙壁、北京的皇家宫殿、合肥的明清古建筑、宁波的古建筑等,可以提供古代文明的认知。
3.俗习俗民俗习俗是指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它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丽江的民俗风情、上海的新春庆典、杭州的西湖文化等,可以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服务设施资源服务设施资源是提供旅游服务的各种设施,主要包括旅游景点设施、旅行社服务设施、酒店住宿设施、旅游休闲设施等,它们可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服务的需求,是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游景点设施旅游景点设施主要指为游客提供的各种设施,如公园、动物园、滑雪场等,它们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和体验。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1. 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 自然资源:指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动植物种类等。
- 人文资源:指景区的人文景观和人文活动,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
2. 旅游线路规划:
- 线路设计:根据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考虑到交通便利性、景点之间的距离、景点的开放时间等因素。
- 线路安排:确定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制定出行计划,安排酒店住宿和交通工具。
3.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
- 旅游目的地选址:根据景点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作为旅游目的地。
- 旅游设施建设:包括酒店、景区门票、交通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 旅游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中旅游地理的一些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定义(复习):一切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类型一、旅游资源的特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一、旅游资源的特点:(一)有形资源的绝对不可移动性;(二)无形资源的相对不可移动性;(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四)内容上的包涵性;(五)使用上的共享性;(六)发展上的萌变性。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按大类分:有自然旅游资源(河流、山岳)、人文旅游资源(古文化遗址、城市风貌);有可再生旅游资源(动物、水体)、非可再生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有动态旅游资源(水体、飞禽走兽)、静态旅游资源(园林、古遗迹);有形象旅游资源(山岳、湖泊、人造景观)、抽象旅游资源(民族风情、传说故事);有观赏性旅游资源(自然风貌、节庆活动)、运动性旅游资源(滑雪、滑草、攀登)、购物性旅游资源(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特殊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工业景观)主类: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金花良药——金莲花草原之花——马莲花远古遗风——沙冬青盐碱先锋——柽柳花中西施——杜鹃生物景观主类:树木亚类草海寻幽——芨芨草花卉地亚类致命毒草——狼毒野生动物栖息地亚类国之瑰宝——四合木跃草驰原——黄羊沙漠之母——双峰驼浪迹天涯——遗鸥仙寿喻祥——丹顶鹤两栖珍兽——水獭第二节旅游资源的范畴与分布规律一、范畴:(只要具有吸引力的任何事物)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类事物或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要求我们具备发现旅游资源的意识和开发新旅游项目的能力。
“劳务”是否可判定为旅游资源?·有的劳务不能算作旅游资源(如:旅行社人员、导游、汽车驾驶员等)·有的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具有极高吸引力(如:造诣很高的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术家、颐和园中德和园中的穿着清代服饰的讲解员)二、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1、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如:岩石性质与泉水的出露有关、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与生物群落相关、流水切割与峡谷有关)2、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与人类历史有关,也有许多方面表现为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文物古迹多分布在人类发展较早、活动频繁地区;现代城市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少数民族风情多分布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边缘地区气候湿热地区建筑轻盈单薄、寒冷地区较厚重)第三节旅游资源调查一、形式:(概查、普查)●概查:是由于人、物、财、时间均有限,对旅游资源进行概略性的调查。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含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由于研究侧重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先后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各家学说均有一个共同认可点,这就是都强调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的这一属性,指出了它的吸引力和引诱力,这可谓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
实际上,旅游资源理论从国外引入中国时,译者把“attraction”翻译成为“资源”,造成人们对资源“resource”的错误理解。
西方学术界就直接将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总和。
它包括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与劳务、甚至还包括快捷舒适的旅游交通条件。
目前在围绕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属性这一理论核心,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更加宽泛了。
针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的不一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于2003年在原有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基础上,又共同起草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的概念重新加以确定。
旅游资源的标准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该概念在强调资源具有吸引力的同时,还重点强调了旅游资源的产生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这种提法是符合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在实际
操作中具有积极地作用。
因此,与其他提法相比,这一概念的定义有着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旅游资源的名词解释引言:旅游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休闲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提及旅游,我们不得不提及旅游资源,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对旅游资源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内涵和类型,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引发旅游活动并具有一定观光、娱乐及教育价值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要素或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了各类景区、旅游景点、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以及特色手工艺品等,以及与旅游有关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所含有、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水体、气候、地貌、生物和矿产等要素。
美丽的风景名胜区、壮丽的自然保护区、迷人的海滩等都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留下的具有观赏、学习与娱乐价值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博物馆、传统工艺品等都属于人文资源的范畴。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以收藏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
3.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如人际关系网、民俗风情、节日活动等。
社会资源能够促进旅游活动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例如,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亲身体验,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4. 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指对旅游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经济要素,如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业等。
经济资源不仅为旅游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还提供了便利和品质保障,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例如,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作为一项先进的交通工程,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旅行方式。
三、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旅游资源4.1复习笔记一、认识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界定(1)已有的对旅游资源的定义①凡是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②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③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④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⑤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⑥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⑧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的定义出现差异的原因①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即认为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各种事物,因而也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或对象物;②从供给的角度去认识,即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带来经济收益的各种事物。
③人们对“旅游活动”的理解不同有关。
(3)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旅游资源①从逻辑上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并非因旅游业而存在。
②从实践上看,人们大都将其视作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客观事物,因而实际上强调的是旅游者活动的对象物。
(4)旅游资源的定义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即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界定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是对其进行分类的前提。
通过比较前期研究成果,发现在目前关于文化旅游资源领域的研究中,学界认可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剔除自然旅游资源之后的旅游资源。
因此,本文采用广义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主要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或赋存的文化元素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能被旅游业利用并产生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各事物或因素,包括人类文化遗址遗迹、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旅游商品、人文活动[4]。
3.2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是正确认知、评价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
目前旅游规划界使用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主要有自然-人文两分法、世界-国家-省-市-县等级分类法、专题型分类法、功能型分类法、色彩分类法、《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分类法(简称国标法)和整合分类法。
其中,国标是现阶段主流的分类方案,使用频率最高、类型覆盖相对最全,在旅游界得到广泛应用。
“两分法”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便于运用,便于人们记住,但只体现了资源本身的性质,并没有体现出资源的总体意义。
“级别分类法”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一个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和质量的好坏,但规划范围的整体价值难以估算。
专题分类方法针对性强、产品开发的指导性强,但不适合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和横向比较。
近几年来,文化旅游绿色旅游概念的兴盛说明色彩分类方法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记忆,但是尚缺乏科学依据。
国标法统一了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口径,但是国标的个别地方仍存在概念模糊、层次不清、前后重复、细分不够等问题[48][10]。
众多的学者试图根据某种特定类型的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对国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与改进,以增强其精确性与适用性。
许春晓、胡婷等人所建立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体系[4],这个体系是在严格遵守国标的基础上呈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级结构,包括4主类、25亚类、142基本类型。
按照资源的基本内容确定主类,包括了人类文化遗址遗迹、历史建筑与文化空间、文化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四大主类;按照资源赋存和主导要素相结合确定亚类,包括了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现代综合人文旅游地等25个亚类;按照景观单元及成因确定基本类型,包括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142种基本类型。
第四章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和相关争议。
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发现和分析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内容。
掌握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原因,并能够针对这些常见的原因分析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联系在一起。
4.1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4.1.1旅游资源的概念1.以往对旅游资源概念有代表性的定义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在英文中又称作“旅游吸引力(Tourism Attraction)”,其本身包括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
在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经济学、地学和社会学一批学者相继转入旅游科学的研究,他们在撰些论文和专著时都涉及到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下了定义。
其中,以下几种说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邓观利,《旅游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郭喜来,《人文地理概论》,1985)“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邢道隆,《谈谈旅游资源》)“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周进步,《中国旅游地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他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称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黄辉实,《旅游经济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85)“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势力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语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范畴探析概述社会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要素和旅游资源的结合体,是旅游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范畴,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社会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并带来旅游效益的一切资源。
它包括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等,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社会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多样性社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可替代性社会旅游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即旅游者可以选择其他相似的资源进行替代。
例如,如果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不具备吸引力,旅游者可以选择去其他地方旅游。
可再生性社会旅游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即旅游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去体验相同或类似的旅游资源。
例如,一座城市可以通过不断开发和改进旅游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可持续性社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以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
这是社会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目标。
社会旅游资源的范畴社会旅游资源的范畴包括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等。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与人类文明和历史相关的旅游资源。
它包括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民族风情、艺术表演和传统习俗等。
人文资源是旅游者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与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相关的旅游资源。
它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景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旅游者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重要方式。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旅游活动中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资源。
例如,交通设施、酒店、餐饮、购物和旅游咨询等。
社会资源对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行程安排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指与旅游经济相关的旅游资源。
它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例如旅游产业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和外汇收入等。
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范畴探析[摘要]社会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但对其定义和范畴一直争议颇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理论发展。
本文提出以“产生时间的当代性”和“旅游功能的非主体性”作为辨析社会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通过与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分析,归纳了社会旅游资源具有状态的变动性、表现的隐蔽性、范畴的广泛性和载体的人类性四大基本特征,并以设施、事件、人物、活动、环境等指标构建其内容体系。
本文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与人的社会性资源范畴的拓展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
[关键词]旅游资源范畴;社会旅游资源;分类指标体系一、引言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
旅游资源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变化、发展。
受传统的旅游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人们往往将工业产品的开发方式用于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专门化、物化、景观化。
其实,当代大量的社会事象(事物和现象)、社会活动都是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但因为其较为隐性、多变和缺乏预见而常常被忽视。
而这部分资源恰恰是与人类社会和人的旅游需求同步发展的,是旅游资源中最具活力和开发潜力的部分。
为此,有必要对其内涵、特征、范畴和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
自王立纲(1983)在我国最早使用了社会旅游资源概念以来,这一概念便被广泛使用于国内的相关研究。
对社会旅游资源的认识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其内涵和特征的把握;二是社会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并列和两者交融为人文社会旅游资源[2]三种观点。
研究方法主要还是通过社会现象的枚举去解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活动”这一相当宽泛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社会旅游资源这个核心问题,缺乏明确的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由此造成在学术研究上,相关的旅游资源类型和概念混用、社会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不清;在指导实践上,泛化了人文旅游资源,弱化甚至忽视了对大量社会旅游资源的及时挖掘和充分利用。
旅游资源的范畴
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极其久远,伴随着生产水平提高到除了维持生存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的时候,一部分人便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便开始了旅游活动。
一般将此时期的旅游称为“旅行”,以区别于现代的旅游。
当时较多的是从属于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宗教等活动。
主要是对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的游览和对社会风情的考察,也涉及歌舞、杂技、动植物等。
这些可以从中国古代文献《庄子》、《山海经》、《论语》、《诗经》、《穆天子传》、《史记》、《战国策》等得到大量有关信息。
自从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业之后,由于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们的兴趣是多层面的;由于旅游业竞争的激烈,迫使旅游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来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旅游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与集中,使得一些新颖的创意能够得以实现,这在现代人造景观建设中尤其突出,所以旅游资源的内容日益丰富。
时至今日,旅游者已经可以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从世界最高峰到水下,从繁华的城市到杳无人烟的沙漠和严寒的极地,现在已经在策划进行太空旅游了,而且预计在下个世纪初即可实现。
旅游活动也从一般的游览观光到寻求亲身体验、感受刺激、增长知识、度假疗养。
原先看来很平常的事物,现在也颇受旅游者的青睐,例如开展了“森林浴”、“滑草”、“绿色旅游”、“民风民俗体验游”等,因此,不仅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而且生产和商业场所(如特种艺术工厂和驰名的工厂、水库和电站、废弃的矿井、造币厂、影视基地、著名商业街、古文化街等)、文教单位(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著名文艺团体等)、科研基地(如科研单位、火箭发射基地等)以及文化名人、长寿者等,也常有旅游者光顾,乃至地震、火山爆发(火山喷发景象和火山遗迹)等自然灾害,战争(古战场、战争纪念物、长城和马奇洛防线等战争工事)、监狱(现已有不只一处“监狱旅馆”)等社会现象,也都已被利用来发展旅游业。
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
这不仅因为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并因此能够创建许多新奇的、高科技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人。
这种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旅游吸引力,促使希望了解其成功途
径、学习其科学技术的人们前往考察旅游。
所以旅游资源的范畴在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总之,现代已经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资源了。
这也启示我们:做为一名旅游业的从业者,必须具备发现新旅游资源的意识和开发新旅游项目的能力。
应当说明的是,旅游资源只应包括那些健康、有益的内容。
虽然当今世界上有一些诸如赌博、色情之类的东西,它们甚至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些现象终究是应当消灭的。
特别是在中国,应属于严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