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陵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 格式:pptx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7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是职业资格证考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导游人员、讲解员、计调人员等岗位开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符合导游服务、讲解服务、计划调度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能够为专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等,后续课程有《旅游线路见习》、《导游见习》、《旅游行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形成规范的旅游岗位服务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旅游人才。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旅游职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教学设计表3学习情境设计5.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2)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总成绩=学习态度10%+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40%。
学习态度包括日常出勤、课堂表现、课后自我学习情况等。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学习(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任职条件,与全国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0110116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开课学院:经济管理系学时:32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概述,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民族民俗,中国的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国烹饪风味主要流派,中国的方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与古诗词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积累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之一。
Course Code: 20110116Name of Course:Basic knowledge on tourism of ChinaSchool: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redit Hours: 32Required of Elective: RequiredPrerequisite:Introduction to TourismIntroduction:The Basic knowledge on tourism of China course is profess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required courses, in professional to 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course guide's personnel in the tour guide service process must have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the basic knowledg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ese folk, China tourism geography,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China's four major religions, Chinese food culture, zhejiangtourism culture and zhejiang places of poetry travels couplets, etc. Through this course of study, and make students to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ccumulate guide's personnel must have related knowledge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rse is also guide theory test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the curriculum.二、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编号:20110116 6.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7. 课内总学时:323. 开课学期:学年四学期8. 实验/上机学时:04.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9. 执笔人:崔淼5. 考核方式:考试1.课程教学目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考取导游证的一门重要课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导游岗位服务与技能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酒店管理等旅游管理大类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包括建筑文化、古代美术(雕塑书画)、陶瓷玉器、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及宗教文化在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与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对我国某类旅游资源或某个旅游景点、景区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相应的岗位中,具备上岗的相应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概念、分类与特点,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2.了解宗教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宗教名胜古迹。
掌握宗教的建筑布局,辨别相应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宗教知识。
3.熟悉我国各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楹联、碑刻、摩崖石刻是如何把诗词、游记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起来的。
熟悉我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对旅游的巨大影响。
熟悉书画雕塑、民间工艺与旅游的密切关系。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掌握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主要类别、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和主要特点。
学会探究隐藏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深厚文化内涵,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山水精神。
6.掌握民俗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礼仪、文化传统、生活禁忌、婚嫁、丧葬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2020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一古城城池,分为城和池城,城墙一般有两重里为城外为郭城墙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池,护城河我国现存著名古城江苏南京古城陕西西安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南京古城,建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准备3年,历经21年建成。
原建古城只剩都城城垣,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为世界第一。
原有城门13座,现存聚宝(中华)、石城、神策、清凉4门。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堡垒瓮城。
城垣用巨大条石砌基,上夯土,外砌巨砖。
西安古城,它的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
城墙已有18座城门,其中4座古城门。
城墙为黄土分层夯筑。
平遥古城,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城外全部由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
原有角楼、城门楼94座,现多数已残坏。
丽江古城,融合纳西民族传统的建筑和外来建筑的唯一城镇,始建于南宋末年。
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在双石桥一分为东中西三条支流。
二古镇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共同组织评选的,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共有528个,分布在25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等。
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古镇共有252个,首批入选的名镇有10个: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江苏昆山市周庄镇、江苏吴江市同里镇、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浙江嘉善县西塘镇、浙江桐乡市乌镇、福建上杭县古田镇、重庆合川区涞滩镇、重庆石柱县西沱镇、重庆潼南县双江镇。
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有276个,首批入选12个: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山西临县碛口县西湾村、浙江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浙江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安徽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安徽黟县宏村镇宏村、江西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福建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湖南岳阳张谷镇张谷英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存、陕西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第五章中国古建代筑1.【单选题】()的出现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
A.砖B.瓦C.洒青D.油膏2.【单选题】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的是()。
A.中国现代建筑B.中国古代建筑C.中国古代书画D.中国现代书画3.【单选题】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南方则出现了()木构建筑。
A.卷棚式B.井干式C.千栏式D.穿斗式4.【单选题】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为中心的城市。
A.城镇B.村落C.集市D.宫市5.【单选题】在()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A.夏 B.商 C.周 D.秦6.【单选题】中国古代原始人利用()作为居所。
A.天然崖洞B.木屋C.石屋D.人工窑洞7.【单选题】()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
A.宋B.元C.明D.清8.【单选题】()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于北未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的,是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鱼工的“规范”。
A.《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B.《梁思成全集》C.《营造法式》D.《清式营造则例》9.【单选题】隋唐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产整的大兴减,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A.广济桥B.卢沟桥C.赵州桥D.洛阳桥10.【单选题】中国古代建筑中()就是皇权的象征。
A.皇帝B.玉玺C.皇宫D.龙椅11.【单选题】()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A.北京明清故宫B.承德避暑山庄C.布达拉宫D.沈阳故宫12.【单选题】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包括: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
A.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B.结构科学的形成与发展C.建筑业的生产经营D.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13.【单选题】我国古代崇拜“中”的意识与古代人们对()的崇拜有关。
A.南极星B.北极星C.太阳D.月亮14.【单选题】我国古代人们由于对北极星的崇拜产生了()传统思想。
A.敬天祭祖B.皇权至上C.以中为尊D.阴阳五行15.【单选题】以下关于古建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第五版摘要本文档旨在总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导游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导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帮助导游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服务质量。
第一章:导游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的基本概念,包括导游的定义、职责、素质要求等内容。
1.1 导游的定义导游是指在旅游目的地为旅行团或个人游客讲解、引导、组织行程的专业人员。
1.2 导游的职责导游的主要职责包括为游客提供讲解、引导游览、协助安排食宿、解决问题等。
1.3 导游的素质要求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亲和力强、应变能力强等素质。
第二章:导游服务技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需要具备的服务技巧,包括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等内容。
2.1 沟通技巧导游需要善于与游客沟通,耐心倾听游客需求,并清晰表达导游信息。
2.2 应急处理能力导游需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游客受伤、行程变动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导游知识体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3.1 地理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3.2 历史知识导游需要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等知识。
3.3 文化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内容,以便向游客介绍。
3.4 政治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情况等相关知识。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导游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希望对准备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希望读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导游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陵墓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古人以为,人死以后,肉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产生了祭祀的观念。
帝王不同凡民,死了以后,更需要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社稷才能得以永存。
中国帝王陵墓的演变,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陵园建筑十分完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一、封土的沿革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产生筑坟的念头。
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根据《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以决定封土的大小,当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的。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封土为坟”的发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
因为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犹如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
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宋代的“方上”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
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帝王陵园的主要标志,就是上述的“封土”,或“方上”,或“宝城宝顶”。
除此之外,因为帝王在幽冥世界也要享受在现实世界时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早在商代,在王陵和贵族墓的墓室之上就出现了供祭祀用的房屋建筑,只是由于时代久远,商至春秋时期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早已毁坏。
不过,自秦汉以来,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有遗址可寻。
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之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版第一章笔记第一节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是专门从事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人员。
导游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导游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导游的职责•引导讲解: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介绍相关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安全保障:确保游客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日常协调:处理游客的投诉、疑问等问题,并与旅行社、景点管理部门等沟通协调。
导游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熟悉导游对象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语言能力: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清晰的普通话发音。
•服务意识:热情、耐心、细心地对待游客。
•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够妥善组织和安排旅游行程。
第二节导游的基本礼仪穿着导游应该穿着整洁端庄,体现专业形象。
男导游通常穿着西装、衬衫,女导游可选择职业套装或旅游制服。
言谈举止导游应该言谈举止得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游客交流时要亲切友好,尊重游客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智能设备使用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辅助讲解,但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以免影响服务质量。
第三节导游的导游知识历史文化导游需要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并能够生动有趣地向游客介绍。
地理环境导游应该熟悉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以便在旅途中给游客提供相关信息。
就医安全导游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当地的医疗资源分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游客就医。
第四节导游的服务技巧信息收集导游应该在旅行前对景点、路线等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准备,以便全面准确地向游客介绍。
沟通能力导游需要善于倾听、理解游客的需求,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团队协作在旅途中,导游需要与司机、团员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旅行任务,保障旅程顺利进行。
第五节导游的法律法规导游证规定导游资格证书是从事导游工作的必备证件,导游必须依法取得并积极遵守相关规定。
旅游合同导游应该严格履行旅游合同规定,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纠纷。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一、古城二、古镇古村三、古长城建筑一、古城1.城池的含义城池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
城,即城墙。
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
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墙台、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池,即护城河,是城垣外的壕沟。
护城河是都邑的又一道防御屏障。
所以,我国古代城市有城郭、城池之称。
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城市出现后,就产生了城防问题,古代上自都城,下至郡、州、府、县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
有城墙、城门、城楼、角楼、敌楼、垛口、瓮城、箭楼、千斤闸、吊桥、护城河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设施。
3.我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城市建筑(1)南京城墙建于明代,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不仅是全国第一,而且为世界第一。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县,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4)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是融合纳西族民族传统建筑与外来建筑特色的城镇。
始建于南宋末年。
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城墙。
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被分成众多的支流,形成水网,入墙绕户。
二、古镇古村古镇古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好人原始空间形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20 年开始评选。
现有500多个,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落群、晋中南古村落群、粤中古村落群等。
这些名镇名村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的传统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