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215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绪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卓人月:‚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陈鸿绪†寒夜录‡引)●†南宫词纪〃汴省时曲〃锁南枝‡傻俊角,我的哥。
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
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
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挂枝儿•赠瓜子‡瓜仁儿,本不是个希奇货;汗巾儿包裹了,送与我亲哥。
一个个都在我舌尖上过。
礼轻人意重,好物不须多。
多拜上我亲哥也,休要忘了我。
●†随驾幸南海子‡杨荣天开形势庄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
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日月焕文明。
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回绕翠旌。
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
邱濬†五伦全备记‡‚近日才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五伦全备‡……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万世纲常之理。
‛●祁彪佳:‚一记中尽述五伦,非酸则腐矣。
‛(†远山堂曲品‡)●太平郡伍太守、范氏●伍伦全、伍伦备、安克和●施善教、淑清、淑秀●景氏1、剧本人名的设计煞费苦心,伍伦全、伍伦备即‚仁、义、礼、智、信‛全部具备。
2、教化问题放在了剧本创作的首位,利用戏剧艺术的感人力量进行全面的封建道德说教宣传,白多唱少。
3、儒家创设的人格理想,随着其思想理论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正统和主导地位的确认,日益地精密化,具体化、大众化,由此积淀为民族的深层的文化意识。
一、明代社会与文学突变的关系●明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市民阶层的扩大,也带来审美需求的变化,与读者群的变化,必然呼唤着新的文学的产生。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话说国朝成化年间,苏州府长洲县阊门外有一人,姓文名实,字若虚。
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
琴棋书画,吹弹歌舞,件件粗通。
明清文学史明代小说《金瓶梅》版本:1.词话本、万历本(最早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话》2.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3.张评本、第一奇书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蒋剑人推出《古本金瓶梅》,是为第一本洁本。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清人张超《幽梦影》“金瓶梅是一部哀书”欣欣子序指出《金瓶梅》显著特点“寄意于时俗”《金瓶梅》里程碑意义1.《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虽有诸多粗疏之处,但它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2.第一部以个人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白话长篇小说。
与题材的转变有关,作品的利益也有改变。
以前的三国、水浒等长篇小说,虽也写到一些反面的角色作为陪衬,但总的立意在歌颂,热情歌颂了一些明君贤臣和英雄豪杰,直接宣扬了某种理想和精神。
《金瓶梅》则意在暴露。
它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
3.叙事方式采用“写实”的方法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金瓶梅》比之三国、水浒等从“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
这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
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
4.《金瓶梅》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的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
以往的长篇小说,往往是用一条线将一个个故事贯穿而成,每一个故事又大都是以时间为序纵向直线推进,且有相对的独立性。
《金瓶梅》则从复杂的生活出发,全书并不是以单线发展,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
从全书来看,总写西门庆一家的兴衰,其中以西门庆为中心,形成一条主线,于此相并行的如金莲、瓶儿、春梅等故事又都可以单独连成一线,它们在一个家庭内矛盾纠葛、联成一体。
这个家庭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横向相连。
于是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浑然一体的生活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