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61.46 KB
- 文档页数:1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以下内容: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二、实验器材1、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模拟降水装置:铁架台、底部开孔塑料杯、塑料杯模拟地表装置:可调节坡度手机支架、自制透明塑料盒、地垫收集水沙装置:烧杯2、其它实验材料:塑料杯、黏土、沙土、草皮、自制刮土板图1 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2、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1)降水强度可控。
铁架台可以固定底部开孔塑料杯,使实验中模拟的降水稳定保持在相同位置。
调整塑料杯底部开孔数量的多少、大小及倒入的水量多少,可以模拟相同或不同的降水强度。
(2)地面坡度可控。
模拟地表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架坡度,改变装土的透明塑料盒的角度,从而模拟相同或不同的地面坡度。
(3)土层厚度可控。
利用自制刮土板来回反复刮动,可使透明塑料盒内的土层厚度保持一致、分布均匀。
3、一具多用,拓展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学习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2、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3、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4、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水土保持案例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水土保持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个案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山区村庄。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肥力较低,加之村民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农耕方式,导致土壤水分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专业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了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山坡地区,他们采取了植被覆盖和梯田种植的方式,有效地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在河流附近,他们修建了防护坝和植被带,减少了河水的冲刷力,保护了河岸和周边的土地。
除此之外,他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当地村民了解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改变不合理的农耕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
同时,政府还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山区村庄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土壤水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持,水土流失的现象明显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地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借鉴这个案例的经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业团队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土流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1. 水土流失的“身世”水土流失,听着就让人觉得心里一紧,特别是在农村,土壤一流失,那简直就是“家底”都被掏空了。
想象一下,咱们的土地就像个老实巴交的村民,一直辛辛苦苦地耕耘,结果却被雨水一冲,没了影儿。
这不,就有个实验专门来看看这水土流失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实验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毕竟谁不想亲自探个究竟呢?1.1. 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准备可真是繁琐,先是找了几个小盆,里面装上土壤,想象一下,简直就像在给小盆栽做“美容”呢!接着,咱们还得准备一些小水管,嘿嘿,这可不是用来灌溉的,而是用来模拟下雨的。
大家把水管摆好,满怀期待,心里就想,这次得看看这“老土”到底能扛住几场雨。
结果,没过多久,天公就像是听到我们的呼唤,啪的一声,倾盆大雨就来了。
1.2. 观察现象一开始,水哗哗地流下来,土壤就像是喝了水的海绵,瞬间膨胀。
可没过多久,这些土壤就开始“喊冤”了,慢慢地,一些细土和颗粒被雨水冲刷着,像一只只小鱼在水里游荡。
大家都惊呆了,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场面真是让人感到既震撼又心疼。
就像“草木皆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摧毁,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那些原本蓬勃的土壤,突然变得干瘪、稀松,简直是“见土心惊”啊!2. 水土流失的原因说到水土流失,原因可真不少。
首先,咱们的土壤结构本身就脆弱,像个老奶奶的脸,随时可能出现裂纹。
再加上,雨水一来,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孩,硬是要把那些土块给捣毁。
其实,咱们的土地在缺乏植被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保护罩”,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打,真是“欲哭无泪”。
2.1. 人为因素而且,人类的活动也是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
开垦、耕种、修路,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土壤失去了它的“家”。
有时候,真是让人感叹:“穷则思变”,可是这变得太过火了,结果是土地在“呐喊”,人心在“痛哭”。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可有时候忘了尊重自然,真的是在玩火自焚。
2.2. 自然因素再说自然,天公也不一定是“好脾气”的。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先进案例
哇塞,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那些超厉害的先进案例!
你看啊,在福建的某个小山村,曾经那里因为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得就像被剥了一层皮一样!但是呢,后来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啦。
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和水土流失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他们种下了一排排的树木,就好比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件绿色的披风。
“嘿,老张,你看这树苗长得多好!”“是啊是啊,老李,再过几年这山坡就绿啦!”这样的对话时常在山间响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片土地就像重获新生一样,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呀!这是不是超级棒?
再来说说云南的一个地方。
以前那里因为挖矿啥的,生态破坏得让人心痛啊。
可是人们没有放弃,他们想出了各种妙招。
修梯田、建堤坝,就像是给大地打造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哇,这梯田修得真漂亮!”游客们看到都忍不住惊叹。
现在那里不仅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还变成了旅游胜地呢!这变化简直难以置信,不是吗?
还有啊,在陕西的一片黄土高原上。
那里曾经风沙漫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简直苦不堪言。
但是,他们不屈服啊!大家齐心协力搞生态治理,就像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寸土地。
“哈哈,现在这风沙小多啦!”大家开心地笑着说。
现在那里已经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啦!
这些先进案例不就像是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吗?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真的太重要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大地一直美丽下去!不这样做怎么行呢?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实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存在着水土流失。
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场战争,那这场战争将是旷日持久,而且胜利的一方也不一定是胜利者。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你想知道水土流失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水土流失实验。
这个实验所用的材料很简单:一杯清水和一杯红墨水。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一杯清水倒入一个玻璃杯里,再往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红墨水(红色的)。
然后用镊子把一些小石头放入水中,并把玻璃杯放在一个小板凳上。
最后拿来一个水杯,往里面倒满清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水和石头发生化学反应,使水变成红色的。
这时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要用红墨水呢?因为红墨水里面有铁元素,而铁元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变成红色。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小石头放在离水面大约10厘米的地方。
因为小石头会使水变成红色,而那些大石头不会让水变成红色。
—— 1 —1 —。
水利部水土流失典型案例
嘿,大家知道吗?水利部有好多水土流失的典型案例,那真叫一个触目惊心啊!
就说那个黄土高原上的村子吧。
以前那里山清水秀的,可慢慢的,人们
过度开垦、放牧,那土地就跟被扒了一层皮似的。
这像不像我们自己,如果一直不珍惜自己的身体,最后不也会变得病恹恹的嘛!(例:我们对身体的不爱惜就如同对土地的过度使用。
)
再瞧瞧那山区的一条小河,因为周围的植被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一下雨,河水就跟发疯了似的,夹带泥沙奔腾而下。
这可不就跟我们发脾气的时候一样嘛,控制不住啦!(例:河水的暴怒好似人情绪失控时的样子。
)
还有个地方,本来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那可是大家生活的依靠啊。
可
后来因为不合理的开发,水土流失得厉害,土地变得贫瘠得不行。
这多让人心疼啊,就像失去了最宝贝的东西一样!(例:土地的贫瘠仿若失去了挚爱之物让人痛心。
)
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啊!我们可得好好反思,不能再这样肆无忌惮地对待土地了。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一片片美丽的土地变成荒漠吗?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啊!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保护好身边的每一寸土地,那情况肯定会大不一样。
就像我们一起努力就能战胜很多困难一样。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我们的土地,别再让水土流失的悲剧继续上演啦。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我的观点很明确,水土流失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来保护土地,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
嘿,咱今天来聊聊水土流失治理的事儿啊!
你知道吗,在那个小山村,水土流失可严重啦!就跟那被扒了一层皮似的,土地变得光秃秃的。
有一次我去那村子里,听到村民们在那发愁呢!他们说:“这可咋办呀,地都快没法种了!”哎呀,那忧心忡忡的样子,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后来呀,来了一群厉害的人。
他们就像是土地的守护天使,决心要把这
流失的水土给找回来!他们开始制定各种计划,那认真劲儿,真让人佩服!
他们先是带着大家在山坡上种满了树,就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这树能挡住水土流失吗?”有人问。
嘿,你还别说,真就起到作用了呀!
接着呢,他们又教大家怎么合理种地,不再是那种乱开垦的搞法。
就好
比一个无序的乐团,经过指挥变得有节奏、有规律啦。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种地还有这些门道呀!”
慢慢的,那个小山村变了样!土地不再流失了,变得肥沃起来。
那绿油油的庄稼长起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乐开了花,“咱这土地又活过来啦!”
这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好的呀!所以呀,咱遇到问题可不能退缩,要像那些治理水土流失的英雄们一样,勇往直前,去解决问题!这样咱的土地才能越来越好,咱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呀!。
东北地区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典型案例
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东北地区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那些典型案例!你知道不,那水土流失就像个调皮的捣蛋鬼,把咱的土地折腾得够呛!
在辽宁的一个小山村,那儿曾经的山坡简直没法看,土都被冲走啦,就像人被扒了一层皮似的,别提多难看了。
但是,当地的人们可没坐以待毙呀!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绝地反击!他们搞起了植树造林,一棵一棵的小树苗就像小卫士一样,牢牢地扎根在那片土地上。
这效果,那可真是立竿见影!就好比一个生病的人,慢慢地恢复了活力。
再说说吉林的一个地方,那里的老百姓可有意思了!他们不是一味地去堵,而是想着怎么去引导。
就跟教育孩子似的,不能硬来呀!他们修建了各种沟渠,让水有序地流走,而不是乱冲一气。
这办法多妙啊!这不,土地慢慢就安稳下来了,不再被水随意欺负。
还有黑龙江的一块区域,人们可真是下了大力气!又是加固山坡,又是治理河道,忙得不亦乐乎!就像给自己家装修一样用心。
而且啊,大家都齐
心协力,一人干一点,那力量可就大了去了。
他们看着那慢慢变好的土地,心里那个美呀,比吃了蜜还甜呢!
这些案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只要咱肯努力,那水土流失就没那么可怕!咱就得像对待敌人一样,坚决地和它斗争到底!要我说呀,咱都得向这些地方学习,好好保护咱的土地,那可是咱的根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把那水土流失彻底打败!。
水土保持平衡报告案例一、项目背景。
咱们这个项目呢,是要在一个山坡上建一个超级酷的度假村。
这地方风景好得很,有山有水有树林,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但是啊,这山坡的土就像个调皮的小孩,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溜走,水呢也到处乱窜,要是不把它们管好了,那可就乱套啦。
二、现状调查。
1. 地形地貌。
那山坡有点陡,从下往上看,就像个巨人站在那。
坡上有些小沟沟,感觉就像大地脸上的皱纹一样。
测量了一下,坡度大概在[X]度到[X]度之间呢。
2. 土壤类型。
这里的土啊,主要是那种比较松散的砂壤土,拿手一捏,就像捏沙子一样,很容易散开。
这种土在下雨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被冲走。
3. 植被覆盖。
原来有一些树木和草,不过都是稀稀拉拉的,就像头发稀少的人头上的头发一样。
树木主要是松树和一些杂木,草呢,也是那种普通的野草,覆盖度大概只有[X]%。
4. 水资源状况。
有一条小河流经这个山坡的底部,水流量不大,但是对于这个地方来说很重要。
山上还有一些小泉水,就像大地的小眼泪一样,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的。
三、水土流失现状。
1. 流失程度。
因为植被少,土壤又松,每次一下雨,那土就跟着水流跑。
经过测算,在项目建设前,这个区域的水土流失量每年大概有[X]吨呢。
就像一个小偷每年都从这个地方偷走好多土一样。
2. 流失原因。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像这个地区的降雨比较集中,一下雨就像老天爷泼水似的,而且雨还比较大。
再加上这里的地形,水往低处流的时候就会把土一起带走。
另一方面呢,就是人为的活动了,之前有人在这里放羊啊,那些羊把草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像一群小理发师,把草地这个“头发”都快剃光了。
四、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1. 工程建设活动影响。
在建设度假村的时候,要平整土地、挖地基、修路啥的。
这就好比在大地上动刀子,那些挖掘机一挖,土就全翻出来了。
特别是在挖地基的时候,会挖出很大的坑,土就堆在旁边,就像小山一样,这些土要是遇上大雨,那就会像泥石流一样往下滑。
预计在项目建设期间,如果不采取措施,水土流失量会比原来增加[X]%呢。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报告模拟水土流失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模拟水土流失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梯度和有无措施的条件下,砾石表层含水量、体积流失、粒径分布等。
实验结果表明,当梯度达到或低于一定值时,土球体的体积流失和含水量会明显减少,粒径分布会偏小。
在加入措施情况下,砾石表层抗流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污染物的输出移动。
关键词:模拟水土流失;梯度;抗流措施;含水量;体积流失 1 引言土壤流失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水资源、土壤质量、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也严重影响植被生长及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当今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1]。
以模拟水土流失实验为目的,进行水土流失的模拟,旨在探索不同梯度和抗流措施情况下,砾石表层的体积流失、含水量和粒径分布等变化规律。
2实验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干砂砾体积定量瓶(口径4.5cm)、剪刀、油漆滤纸、毛笔、水泵、水箱、温度计、PH试纸、量杯、砾石碎石(含水量约18.9%,质地均匀、粒度均匀、含沙量低,粒径分布在2-4mm 之间)。
2.2 实验方法用毛笔在定量瓶的玻璃瓶身里涂上标记线,用剪刀在标记线的上方留有2cm的空隙,在油漆滤纸上铺上均匀的砾石碎石。
然后把定量瓶倒在油漆滤纸的正上方,让粒径为2-4mm的砾石碎石充满定量瓶,并在充满时保持定量瓶的水平和垂直。
紧接着,在定量瓶中加入恒定的水量,调节水泵流量,控制横断面上的水流向,以不同流量和不同梯度,模拟不同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在模拟前、后测量定量瓶中含水量和体积流失率,并对剩下的砾石碎石进行粒径分析,以测定该组模拟水土流失的次级指标。
再把充满了砾石的定量瓶置于模拟的梯度,根据不同的流量和梯度进行模拟实验,并且50min后,观察和测量水土流失的结果。
将添加抗流措施的砾石碎石作为控制组,模拟相同的实验条件,研究抗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参数包括:流量和梯度(0.003-0.006Mpa,10-20%),实验结果主要观察体积流失率、含水量及沉降物粒径分布。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案例您知道塞罕坝不?那可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一个超棒的例子呢!以前的塞罕坝啊,那就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
树没几棵,土地沙化严重,山水也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干巴巴的,草都快绝迹了,更别说啥田了,整个就是个生态灾难现场。
但是呢,咱中国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一大群勤劳勇敢的人就来到了塞罕坝,开始搞治理。
先从植树造林说起吧。
那些造林人可太不容易了,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小树苗。
他们顶着风沙,在贫瘠的土地上挖坑种树。
刚开始的时候,小树苗夭折的可不少,但是他们不放弃啊。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树一棵一棵地长起来了,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森林。
这森林一起来,那可不得了。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保护伞,首先挡住了风沙。
以前呼啸而过的风沙,现在只能在林子外面打转了。
而且啊,树林像个巨大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把水留住。
这水呢,就慢慢汇聚到了那些干涸的湖泊里,湖又重新有了生机,水也变得清澈起来。
有了水,草就开始疯长了。
以前那稀稀拉拉的草,现在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这草一长起来,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各种小动物也都跑来了。
野兔啊、小鹿啊,在这里安了家,整个地方变得生机勃勃。
再说说田吧。
因为生态环境变好了,周边的农田也受益了。
以前老是被风沙欺负,产量低得可怜。
现在呢,风调雨顺的,农作物长得可好了,农民伯伯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还有啊,塞罕坝的山也跟着变样了。
以前那光秃秃的山,现在被森林覆盖,远远看去,就像绿色的波浪。
而且山上的植被好了,就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这些问题了。
这塞罕坝林场就是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一个整体来治理的。
要是光种树,不管水,那树也长不好;光想着草,不顾山,那草也发展不起来。
只有每个环节都照顾到,让它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才能让这个地方从一片荒芜变成如今的人间仙境。
咱来唠唠黄河流域的治理,这也是个超有代表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事儿。
以前的黄河啊,那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上海市地理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行为体验”)(案例编号: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案例标题: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整节□),课□案例形式:课内(片段√
;□)否实施(是√
校: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学
丽小贺师:教写撰
转021-661256658020话:电系联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上海地区初中生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地理新课内容。
本册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教学,前面分别是: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商业贸易、环境问题等五部分。
最后区域篇里设置了本课内容。
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本课内容的设计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追究特征的成因,从而寻求治理的措施,达到人地和谐的前瞻性目的。
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行为,体验水土流失在当地很严重的原因。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是成熟的初中生了,而且本校的七(1)班是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更可贵的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毫无问题。
笔者感觉,和年龄尚幼的学生相比,老师的创新性是有限的,本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刮目相看。
因为本人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一些任务,更是
不在话下。
整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提点协助一下。
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水土流失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内容都用到,学生只接受了该理性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没有感性体验。
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最容易感知水土流失的原因。
所以,笔者在本教学内容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
2.情感目的:在准备实验阶段,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装置的制作,没有同伴的配合是做不了的。
即使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几位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顺遂,所以,前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和同伴合1
作的乐趣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动手解决各种问题,所以,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参与的学生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学生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提升自己的观
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斜坡装置的制作:
水土流失的实验最关键是制作斜
寻找坡装置,师生共同想了很多方案,了很多可能性器材:铁架台和试管夹、塑料盆……一一被否定。
饼干盒、木板、我们要找的是简易且改装方便的装置,最重要的是,装置做定以后不需要在上课时再改变什么。
而以学生和笔者的能力,也没办法做成很高大上的装置。
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组合式笔筒(如图)和两个小矿泉水瓶子。
学生用小刀把两个瓶子横向割开,以利于放土。
把塑料瓶放在笔筒上发现,坡度太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学生又用硬纸片把外侧两端垫高,做这一步当然得注意高度一样,才能保证坡度一样。
最后,用细绳子、大头针和胶带把塑料瓶固定在了笔筒上,做好了两个斜坡装置。
2.降水量的把控本实验设置了三个步骤:一,有无植被;二,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三,坡度不同。
分别观察水土流失的程度。
所以,提前要准备模拟降水的情况。
课前,学生找来五个一模一样的矿泉水瓶子,其中四个装上等量的水,瓶盖上用同样的针戳了十个针眼,两个瓶子同时倒水时,能保证降水强度相等。
这用于第一和第三个实验。
还有一个水瓶里装了半瓶水,没有戳针眼,用于第二个实验。
泥土的准备3.2
七(1)班的学生在学校里寻找了很久,终于在学校的花园里挖了些有草的和无草的一些泥土,而且通过简单计量,大致比三次实验的总量多了些。
4.其它器具的准备
我们和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老师商议,借了一个垫高的三脚架,因为笔筒的高度不利于学生观察。
还借了六个烧杯,都是250ml大小,用于接流下的水土。
还准备了一把小刀,用于在第三个实验前,割下一个瓶子,加大坡度。
另外,还准备了些许餐巾纸和垫烧杯的废纸。
另外,通过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选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定好了其中一位女生专门负责放土和清理,另外两个男生负责降水的操作。
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要负责最后的清理工作。
课堂体验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师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该实验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操作,大部分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思考和回答学案上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实验过程一:装置右侧按放有植被的泥土,左侧放正常的泥土,一位学生两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手用力均匀,水流速度基本一致,水量一致,结果流入烧杯的水土左侧的多与右侧,说明没有植被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实验过程中,由于烧杯放置的位置偏里侧,还流在了外面一些,但是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二:装置右侧是降水强度小的情况,左侧是降水强度大,一位学生操作时,左侧是把大量的水直接倾倒光,不过,由于水冲下来的速度太快,下面的烧杯没能接住,学生一片哗然,反而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更佳。
只是,留下了一堆污渍要处理。
实验过程三:老师把左侧的矿泉水瓶从装置上拆下来,以加大坡度。
一位学生两
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个瓶子里的水量相等,瓶盖的针孔一样。
两手用力均匀,表示降水强度一致,结果左侧的水土流失明显多于右侧。
以上的三个实验过程,总共花费了7-8分钟的课堂时间。
(详见录像)
3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填写表格中间一栏,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总结性的黄土高原季节降水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缺乏;2.最后一栏。
结论分别是: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坡度很大;等等。
所以,黄土高原水土3.中,夏季多暴雨;流失很严重。
流程图如下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完成实验表实验过程
以下为水土流失实验结果记录表
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地表缺____,所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关水土流失严重右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季节降___夏季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_____,所以水
土流失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关系严重。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量__ 地形坡度_____,所以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水土流失严重。
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
课后,依据课堂教学时的行为体验情况,和后面一节课的复习知识的反馈,特设计以下评价量表,并填写如下。
最后对本次行为体验的总结性评价是:教4
学效果优秀。
1班级:七()教师:贺小丽评价等级:优秀课题:水土流失
评价等级
权评价内容和
要D
BCA
自主支配习时间、容、方式1086410
B
课堂上能题主动和他合作学习互相协助A 410
68101互相帮助
0共同完成学分习任务。
)主动探究知探
A
8 10 4 10 6 识,能提出究问题,利用 5 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答案。
全班学生B
64参与该行10810体验过通过实验能了解水A
48610因;继而10思考解决土流失的法通过本实理解水土学失的主要原识习A
6 15 12 9 因;利用实15 与效验,分析、技果归纳、总结能得出结论。
6
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锻炼了合作过
互助能力实践创新20161220
8A
力;课堂验中,学锻炼了动能力和科探索能力实验中,生合作、15契;地理151296B 学习兴趣厚;师生值系融洽。
观
评价93
分总结果7
实验后反思:
利用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直观地体验了水土流失的强弱,
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因为各种原因的结合,导致了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貌特征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实验的效果是显著的。
当然,本次学生的行为体验活动也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笔筒加矿泉水瓶的实验装置过于粗糙,而且有一边垫的纸板不是很硬,所以,一旦加上有份量的泥土后,坡度会有些改变。
有一只矿泉水瓶的上端绑的太严实,下端没靠紧垫的硬纸,所以可能坡度不够精准。
还有,对于装置的所用材料,可
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地研究制作,可能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
2.由于实验是在一堂完整的课中间实施的,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做的很匆忙,再回看课堂录像发现,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观摩到,有后排的学生可能没有看清楚,老师也没有一步步地按照记录表让学生去完成,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3.在课堂上,本行为体验是有少部分学生帮忙完成,大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没有参与到实验实施的过程中来。
不是所有的学生的体验感都很强烈。
如果,能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一个小组自己实施行为体验过程,再配合科学的实验过程记录表和实验结果记录表,效果最佳。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剥夺了学生体验过程、探索科学的权利,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手、脑、心都动起来,感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贺小丽
2016.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