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个人性格和品质的重要场所。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的灵魂和底蕴,是大学传统和文化的体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剧烈竞争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人在进一步发展其人类崇高理想,提高其人类精神层次,并以高度的自我敬重和自我约束的精神来对待工作和同事的一整个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
大学精神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括思想的尊严、学术的自由、人文的关怀、社会的责任等。
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更是大学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所在。
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精神遗产,是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团活动、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大学的“软实力”所在。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要开拓新的文化视野和探索新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人才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和实践,全面发展个人潜能和人格魅力。
此外,大学还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二、强化学术研究,推进学科创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学术研究和学科创新。
大学要坚持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原则,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并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推进学科的创新和升级。
三、弘扬人文关怀,建设人文校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于人文关怀和校园文化的重视。
大学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建设,营造亲和、和谐、开放的校园氛围,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作者:邵书峰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5期[摘要]大学即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
大学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培育大学精神。
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来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应当重视是要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注重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发展准确定位,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大学形象设计,倡导行为文化。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邵书峰(1965- ),男,河南邓州人,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共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河南南阳 473061)[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165-03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伴随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高校的功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说,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
大学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培育、塑造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笔者认为,大学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耳熟能详的具体的高校校园文化。
它有两层含义,一个层次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一个类的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
大学文化的另一个层次是指大学内的文化,是一个个体的概念,指某一大学个体的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
尊崇共性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培养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2007-05-29杨志钢思想力“原点”大学文化和精神的再次被重新提起,其实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回归。
这既是培养合格、健全的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的文化功能,即培育文化品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推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精神再次被重新提起,其实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回归。
这既是培养合格、健全的人才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的文化功能,即培育文化品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推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的需要。
因而,开展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精神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对高校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文化什么是大学文化呢?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若依据对文化的一般理解进行诠释,大学文化即大学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大学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大学文化是指相对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它包括学校舆论风气、人际关系、大学环境等。
广义的大学文化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
这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是社会其他领域所没有的,是一所高校所以为高校、并为社会所景仰的根本所在。
人们把它称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有一些基本的内核——如“兼容并蓄与学术独立”、“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保持张力与典范意义”诸方面。
“兼容并蓄与学术独立”主要是指为大学主体的校方之气象风范,及其对内对外的态度方略。
所谓“兼容并蓄”者源自蔡元培所提倡的办学方针:“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主义”,强调大学应“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学术独立”则要求摆脱外界试图干预、控制大学的任何力量,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和“尊严”。
“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常被视为大学精神的根本。
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由科学而达至修养”,即学习的最高目的是达至修养的境界,其手段则是对科学的追寻和探索。
第23卷第1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J O U R N 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Y O F JI N A N(Soci a l Sci ence E di t i on)V01.23N o.12013doi:10.3969/j.i ssn.1671—3842.2013.01.0l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术包心鉴(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大学文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灵魂。
我们要建设的大学文化,应该是以坚持先进方向为导向,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根基,以构建和谐文化为己任,以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大学精神的铸造。
所谓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文化建设与文化积淀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状态和共同的价值理念。
大学精神从本质上说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的确立、价值目标的校正、行为规范的养成、生活方式的优化。
大学文化的建构和大学精神的铸造,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好大学生确立良好的价值追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最基本的包括:追求知识、追求能力、追求崇高、追求理想、追求全面。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价值追求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13)01—0001—07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综合建设中一项以人为本的基础工程,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上来,即要切实解决好用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氛围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问题。
因而大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关系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文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灵魂高水平大学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备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更要有能够引领全体师生奋发前行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品位。
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陈平原在他的著作《大学何为》中认为:“大学以精神为上。
2024年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文化与大学精神引言。
建筑既是建立于物质功能、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等物质范畴的基础之上,又是建立于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传承等精神范畴的基础之上。
好的建筑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立体的画、凝固的乐、无字的诗”。
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与情感,在此最大限度敞开的地方。
因此,无论过去和未来,图书馆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获取知识,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域,在这里进行着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
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更呼唤现代大学图书馆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地平衡,以体现“性灵之融合,神意之感触。
”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具有教学、科研、育人职能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机构,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场域,因此,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它从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的视角,折射出大学及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的精神和品质,集中的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统。
大学校园建设的职责,说到底就是维护与弘扬大学精神,并使其成为标志,被认可、被传承、被创新。
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各个空间均应展现其文化底蕴,以着力营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这正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取向(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价值取向文化即人化,就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不论何种流派、思潮的建筑设计,都应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参与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由“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集成功能”转变、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坐拥书城”到“坐观世界”的转变、从“知识超市”向“文化体验综合体”转变。
求索魂——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顾问:刘德富石亚非主编:张世梅覃好君参加编写:张锐贾小桂司宜林大众文艺出版社序言刘德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校开展了以校训“求索”为主旨的校园精神大讨论活动,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全校广大师生涌跃参与,积极谏言,开展学术交流、征文比赛、演讲辩论,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为繁荣大学文化、弘扬求索精神、引领校风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将这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汇编成册并结集出版,切实值得纪念和庆贺。
“求索”出自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峡大学以“求索”为校训,简明扼要,取义高远,既是继承民族精神,探索科技奥秘,弘扬中华之魂的时代需要,也是三峡文化特色的精华体现,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思想内涵。
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提炼,以“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特定内涵的“求索”精神已经成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成为鞭策广大学子探求真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源动力,成为激励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勤劳奉献的精神力量。
2007年下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挖掘、凝练承载我校历史和文化传统,彰显地域与学科特色,并与学校发展目标和长远战略相适应的大学精神,把党代会提出的创新大学文化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校园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学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求索”精神大讨论活动。
自9月10日动员大会以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各单位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相继开展了演讲、辩论、征文、研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热情空前高涨,在校园内形成了思考“求索”,践行“求索”,弘扬“求索”的良好风尚,推出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培育和弘扬具有三峡大学特质的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促进校风的根本好转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精神: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大学特质和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是大学群体的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大学优良文化传统的结晶,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学术民主自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标志学术自由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指个人学术自由。
大学教师根据其与校方所签合同,在教学和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转让上享有足够的自由。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确定学生学习成绩。
在研究上,教师可以自己确定研究课题、申请研究经费、组建研究队伍,并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或申请专利。
第二层涵义指院校学术自由。
首先,院校学术自由可以让大学教师不因当权者或政客的指责而被除名。
其次,大学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拥有确定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和给谁教的自主权。
最后,大学还有权根据在职教师的表现决定晋升哪些教师、提升哪些教师的薪水、授予哪些教师终身职位,以及终止哪些教师的合同。
人工标志对大学精神具有渲染功能学校的人工标志(校徽、雕塑等)具有很强的宣示、渲染功能。
世界著名大学校园内的人工标志,往往因其象征的学术意义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优良的学术风气。
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区别,就是高雅文化和媚俗文化的区别,就是书本文化和电视文化的区别。
特征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
其次,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
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
第四,第四,大学文化是一种严谨求是的文化。
第五,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文题目: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
化和大学精神的理解
论文小组组长闵雄学号 10120129
论文小组成员杨凤学号 10120145
刘林学号 10120127
饶名祯学号 10120133
余英明学号 10120151
张泽奇学号 10120155
周平学号 10120159
院别、班级生命科学学院10级(1)班
指导教师贾凌昌
2013年 6 月4日
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和大学
精神的理解
内容摘要: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就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统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产主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先进文化社会
引言
一言以蔽之,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的方向。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融进先进文化,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全面应时代要求,在各方面与时俱进,大学生要学习先进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要养成先进的思想道德,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种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辅相成,这种大学精神成为大学里人人都有的精神,共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共同建设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正文:
大学是人类精神资源的传递和创造的最佳学堂,是一个聚集了智慧的学者,对世界进行不断的研究、解剖的理想场所;而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
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
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
大学用人文精神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引领社会前进。
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习惯于用“校园文化”这个说法,而今天,专家、学者、媒体和官方文件,都逐渐用“大学文化”这个说法去取代它了。
一般而言,大学文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大学文化主要指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办学的理念。
广义的大学文化包括制度、行为、环境等。
这里所说的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领域。
大学精神文化,即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大学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师生的行为规范等;大学环境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等。
在人与人之间,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教风。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文化陶冶人地情操、愉悦人的心情,使大学人获得精神的满足、思想上的升华。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发展,就等于没有精神的家园。
同样的,一个大学没有大学文化,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有了大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大学人”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钻研,做学术,举办各色各样的活动,竞赛,发展,创新,长久下来形成了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这就是无形之中的大学精神内在。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理念的具体化.大学理
念的延伸和深化。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
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
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
2、大学需要自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信念,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根基,这一根基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就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
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应有的品位是“真正培养出一些智慧的人才,培养出一些有骨气、有广博知识,同时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的地方。
科研在大学生活中占据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