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一课时参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的:让先生熟练的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基本步骤之兼并同类项。
重点:能依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并解之。
难点:依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学习进程:一:自主探求1.自主学习:〔1〕兼并同类项 ① x x 73+- ② y y y 25+- ③ y y y 674-- 〔2〕预习教材86页了解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译本为«抵消与恢复»。
〝抵消〞与〝恢复〞是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了解?2.协作交流:某校三年共购置计算机140台,去年购置数量是前年的2倍,往年购置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置了多少台计算机?效果〔1〕:你对列方程解运用题的普通步骤了解吗?讨论后完成:① 设未知数:前年购置计算机x 台,那么去年购置 台,往年购置 台, ② 找等量关系:③ 列方程:效果〔2〕:怎样解这个方程?观察思索后请给出你的解答:效果〔3〕:下面解方程〝兼并〞起了什么作用?留意:〝兼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复杂,更接近x =a 的方式。
〝兼并〞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抵消〞,〝恢复〞将在下一节继续学习。
效果〔4〕关于效果1中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思索并回答:法二:假定设去年购置计算机x 台,得方程: 兼并得:系数化1得:法三:假定设往年购置计算机x 台,得方程:兼并得:系数化1得:总结:数学方法.二、 稳固提升1. 解以下方程:〔1〕86252-=-x x 〔2〕7232=+x x〔3〕 364155.135.27⨯-⨯-=-+-x x x x2.某工厂的产值延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往年是去年的2倍。
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3. 在一卷古埃及草卷 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数学效果〝啊哈 ,它的全部,与它的1∕7,其和等于19。
〞你能求这效果中的它吗?收获:你明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注意移项要变号.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微课《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卡片《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2=8;(2)3x=2x+1.解:(1)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x-2+2=8+2.即x=10.(2)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减去2x得:3x-2x=2x+1-2x.即x=10.2.比较原方程3x=2x+1与变形后的方程3x-2x=1,你又发现了什么?解:通过变形,可以简化方程,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设计意图:本节直接用复习上节所学重点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是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二是其中的等式基本性质1就是新课中移项法则的理论依据,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探究:移项的定义及法则活动1.阅读解方程的过程:解:(1)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即5x=10,即x=2.(2)7x=6x-4,方程两边都减去6x,得7x-6x=6x-6x-4,即7x-6x=-4,即x=-4.活动2.观察归纳,解答问题问题(1):分别将变化前后的两组方程进行对比,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可以用下图进行演示)学生很容易找到:一是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方程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二是项的符号发生变化(移动前后符号相反).问题(2):归纳出规律,说出这个规律产生的依据和法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显示以下内容)移项定义:将方程中的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变形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法则:移项时必须要变号.注意: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从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探索练习——观察归纳”的逻辑顺序,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描述的过程,从而提升抽象问题的能力.活动三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而采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的思想.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也画框图.【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方程:(1)3x +3=2x +7;(2)2x +6=1.解:(1)移项,得3x -2x =7-3.合并同类项,得x =4.(2)移项,得2x =1-6.合并同类项,得2x =-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52. 例2.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从135x -=-得到135x -=; ( ×) (2)从173132x x -+=--得到131732x x -=--. ( √ )例3.下列方程的变形是移项的是( D ).(A )由240x +=得24x = (B )由21x x =+得21x x =+(C )由21x =-得12x =- (D )由321x x -=+得231x x -=+ 本题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板演的方法,因为这是解方程一节安排的第一组例题,教学时必须强调解题的规范步骤和格式,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适时组织学生交流改错.例4.解方程:14x =-12x +3. 解:移项,得14x +12x =3. 合并同类项,得34x =3. 方程两边同除以34(或同乘以43),得x =4. 本题建议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答,教学时不应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法,只要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随堂练习】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换2x -5=12移项2x =12+7x =-x +2移项7x + =24x =-x +10移项4x + =108x -5=3x +1移项8x + =1+-x +3=-9x +7移项-x + =7+2.解方程:(1)3x +5=4x +1;(2)9-3y =5y +5.解: (1)移项,得:3x -4x =1-5.合并同类项,得:-x =-4.系数化为1,得:x =4.(2)移项,得:-3y -5y =5-9.合并同类项,得:-8y =-4.系数化为1,得:y =12. (3)6745x x -=-移项,得6475x x -=-合并同类项,得:22x =系数化为1,得:x=1.(4)移项,得13624x y -= 合并同类项,得:164x -= 系数化为1,得:24x =-.3.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 +6=0得3x =6;(2)从2x =x -1得到2x -x =1;(3)从2+x -3=2x +1得到2-3-1=2x -x ;解:(1)不对,移项要变号;应该得:3x =-6;(2)不对,不移项的部分不用变号;应该得:2x -x =-1;(3)对.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1)某数的19等于32;(2)某数的2倍比某数的5倍小24.解:(1)设某数为x,则1329x .解得x=288.(2)设某数为x,则5x-2x=24.解得x=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谈谈你对解方程的认识.2.谈谈你本节课还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化归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思考:上述解方程中的“合并”起了什么作用?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回顾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总量=各部分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三、典例精析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x=68;(2)7x2.5x+3x1.5x=15×46×3(1)2x52解:(1)合并同类项,得1x=22系数化为1,得x=4(2)合并同类项,得6x=78系数化为1,得x=13实际应用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依题意得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可发现这列数的排列规律:后面的数是它前面的数与3的乘积.如果三个相邻数中的第1个记为x,则后两个数分别是3x,9x.解:设所求三个数分别是x, 3x,9x.由三个数的和是1701,得x3x+9x=1701合并同类项,得7x=1701 系数化为1,得x=243,所以3x=729,9x=2187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87。
四、巩固练习1.解下列方程:(1)5x2x=9; (2)x 2+ 3x2=7;(3)3x+0.5x=10; (4)7x4.5x=2.5×35.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五、课堂小结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2.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的依据分别是什么?_板书设计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 作业布置 书上第91页第1,3题 同步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数学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1)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
2、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A 、-2-3=-5B 、-2x -3=-5C 、-2x -3>-5D 、x +3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y =3B .x 2+3x -4=0C .x +2x=10D .x -3=2x3、做一做:⑴完成P 95,填表与试一试。
⑵给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叫做方程的解。
叫做解方程。
思考:比较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异同。
二、探索活动议一议:演示P 96天平,完成P 96议一议,并让学生分析所观察的启示。
等式的基本性质:① ②练一练:利用等式的性质,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并在括号内说明根据。
⑴如果2x +7=10,则2x =10- ( ) ⑵如果5x =4x +7,则5x - =7 ( ) ⑶如果2a =1.5,那么6a = ( ) ⑷如果-3x =18,那么x = ( ) 三、例题示范例1、解下列列方程: ⑴x +5=2⑵-2x =4⑶21x =-1 ⑷4x =-1+3x例2、如果x =4是方程2ax +7=-2-x 的解,则a 的值是多少?例3、已知代数式5a -2的值与101互为倒数,求a 的值。
四、练习巩固,完成P 96,1、2五、小结思考: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当堂检测:1、2是方程2x +m -4=0的解,则m 的值是( ) A .8 B .-8 C .0 D .62、利用等式的性质,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并在括号里说明根据。
⑴若x +3=4,则x =4+ ;( )⑵若2x =10-3x ,则2x + =10-x ;( ) ⑶若-02=x,则x = ;( ) ⑷若2x -3=5,则2x = ;( )x = ;( ) ⑸如果37x =2x -3,则-35x = ;( ) x = ;( )⑹如果3(x +1)=-12,那么x +1= ( )3、已知m =n ,则在m -2=n -2,2m =3n ,-m =-n ,m 2=n 2,2233m n --=,a -b =0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4、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3x -1的值是-4。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学案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一、复习引入1、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①如果x-7=5,则x=___________ ②如果7x=6x-4,则____________=-4③如果3x=6,则x=______________2、合并同类项:⑴3x-5x=___________ ⑵-3x+7x=__________ ⑶x+5x-2x=_________二、学习目标1、了解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2、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研读课文(时间:5分钟)认真阅读课本8889P P -的内容1、画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并抄下来2、在研读过程中,写出你认为难理解的问题四、检测练习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多少台计算机?回顾:如何列方程:① 设未知数: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② 找等量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________台③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x 的值,解法如下:④ 解方程:把含有x 的项____________,得7x=140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研读例1,尝试解下列方程。
(1)例1、7 2.53 1.515463x x x x -+-=-⨯-⨯ (2) 529x x -= (3) 30.510x x -+= 解:合并同类项,得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归纳小结1、你能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吗?2、你还有其它的收获吗?六、当堂训练1、方程4x-2x=6的解是()A、5B、-2C、3D、42、方程8x-5x=10的解是()A、3B、2C、103D、3103、解方程1143x=,正确的是()A、1143x=,43x=B、1143x=,112x=C、1143x=,43x=D、1143x=,34x=4、填空:(1)判断:解方程1 743 y y-=合并同类项,得:1 33 y=系数化为1,得y=1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矩形,它的长是宽的1.5倍,它的周长为60m,则它的长和宽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学案设计:姚栋祥教学目标1.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一、旧知回顾:1.等式性质1:2:二、课堂研讨解方程:(1)x - 5 = 7.(2)4x = 3x - 4(1)x - 5 = 7.解:根据等式性质___,两边同______,得:X =(2)4x = 3x - 4解:根据等式性质___,两边同______,得:X =概括:将方程中的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
1、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列方程:_____________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根据分配律,x+2x+4x=(______)x=7x.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2、巩固: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思路: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___份,甲组人数占___份,乙组人数占___份,丙组人数占___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关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__人,乙组人数为___人,丙组为___人,•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系数化为1,得x=___所以2x=____,3x=_____,5x=______答:甲组_____人,乙组___人,丙组______人.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三、巩固(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3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12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解:(1)设每份为_____个,则黑色皮块有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个.列方程 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 x=_____黑色皮块为___×__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____(个).(2)设全书共有____页,那么第一天读了(________)页,第二天读了(______)页.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页数.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我的发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各部分量的和=总量”.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五、新知应用:解方程.(1)3x-2x=7;(2)14x+12x=3;(3)5x-7x=8;(4)12y-5y=14;(5)2x-3x=5;(6)0.6x-13x-3=0.课堂小结与反思:。
数学33《解一元一次方程1》学案学案编写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探究和分析的方法;-讲究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3.积累与运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方法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举一反三,解决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案、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导入问题:小明身上有n元钱,他花掉了x元钱,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们仔细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在板上。
2.概念解释与示例分析(10分钟)- 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形如ax=b(其中a≠0)的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给定数。
-通过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15分钟)-让学生们观察一下例子:3x=12,让学生们猜测和思考这个方程如何解答,然后引导他们逐步分析解法步骤。
-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答步骤,并总结归纳。
4.练习与巩固(30分钟)-列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们尝试解答,并互相进行批改。
-引导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用了x小时走了50千米的路程,求小明每小时走的路程。
5.拓展与应用(20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如:小明身上有n元钱,他花掉了x元钱,还剩下y元钱,求n、x、y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如下问题:小明手里有一些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脚的个数是42,问小明手里鸡和兔的个数各是多少?(提示: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6.小结与反思(10分钟)-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