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运输作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59 KB
- 文档页数:2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重点与难点】重点:①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②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①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②观察导管和筛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研读教材,并用双色笔勾画出要点,然后根据预习案教材助读中问题提示,思考并回答,遇有疑难,再查阅教材,加深理解,最后完成预习自测中的题目2.完成时间15分钟。
小组长要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高质量自学。
【教材助读】1.导管由许多状的导管分子连接而成的,导管分子均是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的管道。
2.导管能自而地运输和无机盐。
3.筛管分子是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
4.筛管主要是自而地运输。
【预习自测】1.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2.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A.有机物B.水和无机盐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以上都不是3.导管位于( )A.木质部和韧皮部B.木质部C.韧皮部D.髓【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置疑探究——置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1.完成下列表格1.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当堂检测】1.环剥树皮,在切口的上方形成节瘤,这说明运输有机物的是()A.韧皮部里的导管B.韧皮部里的筛管C.木质部的导管D.木质部里的筛管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①导管②土壤溶液③成熟区表皮内的各层细胞④根毛细胞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3.叶脉具有输导功能,它能够输导()A.水分和二氧化碳B.水分和有机物C.水分和无机盐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4.下列关于导管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备课时间:2020年11月20日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课题 5.5 运输作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枝瘤的形成,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辩证唯物自然观。
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观察导管和筛管。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西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的周长有55m左右。
如此高大的树木,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如何进行运输的呢?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阅读课本94-97页,完成下列问题:1.茎对是和无机盐的运输、对有机物的运输。
请分别指出运输部位在哪?方向是指什么呢?2.导管和筛管有哪些特点与运输功能相适应?三、合作辨思探究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2.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3.表述根据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四、训练反思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 A.韧皮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2.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 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3.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向下运输有机物B.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C.向上运输有机物 D.向下运输水和无机盐4.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D.髓5.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6.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五、回归拓思思考:为什么把树皮全部剥掉之后,会导致树木死亡呢?。
第4节 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判断水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方向。
重点 难点 重点 导管、筛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难点茎运输水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教学准备 “运输作用”课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视频、“水的运输”视频导学过程 【情境导入】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生在茎及其分枝上。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水和无机盐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呢?【探究主题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观察思考: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到哪里去了呢?阅读教材P96~98活动,完成“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哪个部位吸收的?叶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如何到达叶?提示:根;需要;茎的运输作用。
2.探究方案:3.实验现象:4.实验结果: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5.交流思考:(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提示:根→茎的木质部→叶。
6.视频播放:(1)根吸收的水是通过植物的茎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点击画面播放(2)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点击画面播放7.跟踪探究:用解剖刀分别将茎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和纵切面的情况,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8.学以致用: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1.联系生活: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有机物?提示:根;含淀粉;叶。
2.观察思考:如图,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提示:从树皮处流淌出来的。
3.分析讨论: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变化。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随运输方式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也不同;•掌握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运输方式的不同会对物质运输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内容一、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通过将物质从一个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器官来完成其运输过程。
在人体内,血液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包括淋巴、铁蛋白和氧气的运输方式。
1. 血液运输方式在人体内,血液运输方式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血液是由心脏泵送的,通过血管系统遍布全身。
血液中运输的物质包括氧气、营养物质、荷尔蒙以及一些其他的废弃物质。
2. 淋巴运输方式淋巴液是在淋巴系统中循环的一种液体,由淋巴管组成。
淋巴系统的作用是将废物从细胞中排出,并将废物运输到肝和脾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3. 铁蛋白运输方式铁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运输铁的蛋白质。
铁是一个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红色血球中的血红素的一部分。
4. 氧气运输方式氧气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是呼吸过程中氧化物的主要成分。
氧气通过肺部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向全身细胞输送。
二、植物物质运输的方式植物也需要通过运输方式将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水分和营养物质。
1. 根部吸水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这通过根部的根毛完成。
根毛对水的吸收与植物的表面积成正比,因此根系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茎部运输植物的茎部向叶片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通过茎部中的一系列细管完成,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3. 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上的叶绿体是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糖类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茎部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三、动物物质运输的方式动物需要将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等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运输作用》,属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主题下的子主题。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式——导管运输,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筛管运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植物体如何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与分配,这对于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之情,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导管和筛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植物体内物质的循环与分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素养,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运输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导管和筛管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特点。
2.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提问:“大树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供应。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输到树的各个部位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输作用。
课题:第五节运输作用主备人:何凤英审核人:陈秋琼姓名:班别:座号:一、学习目的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难点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三、互动学习活动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96页)讨论:1、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是什么?2、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部位在哪里?活动2:观察枝瘤(97页)讨论:1、枝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从枝瘤的形成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活动3:观察导管和筛管(98页)讨论:1、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2、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3、植物体其他部分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四、过关练习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韧皮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2.导管的运输2、植物导管、筛管运输的特点分别是(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C.由上输导水、无机盐,向下输送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3.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A.切口上方有节瘤 B.切口下方有节瘤 C.枝条枯死 D.无影响4.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A.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以上都不是5.导管位于(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 D.髓6.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 C.韧皮纤维 D.木纤维7.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8.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吸收作用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10.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11、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同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下图):请回答:(1)本实验证明,树皮具有输导_________的结构,该结构叫_________。
第十九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编号:【】执笔人:张静静审核人:张晓莉审批人:使用时间:______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5.5 运输作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难点:能够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本学案在认真阅读教材P94-97页后独立完成。
2.自主学习部分15分钟,合作探究部分20分钟,并尝试做后面的习题。
3.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4.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导管
分析课本P94-95“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两组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是。
2.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位于茎的内。
知识点二:有机物的运输——筛管(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9596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用于,一部分储藏起来,根部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
2.请观察课本图5-22“枝瘤”,对树皮环割后,在伤口的形成了枝瘤,说明了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位于树皮内,运输方向是由到的。
知识点三:导管和筛管(P96~97,分析下列问题。
)
1.植物的茎内有输导作用的结构:运输水分和无机物的导管,位于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位于韧皮部内,韧皮部是的一部分。
2.导管由许多管状的连接而成,均是;筛管分子是长形的,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
3.植物根茎叶内部有,彼此相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完成植物体运输的功能。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分析“树怕伤皮,不怕伤心”的说法。
2.在生活中我们将一些草本植物的茎掐断后,会发现横切面流不同的液体,一种是乳白色的液体,而另一种则是无色的液体,你能分析这各是什么物质吗?
3.有些地方的果农会在果树开花后,为果树的茎进行树皮环割,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区分导管和筛管,填写下面的表格。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分布 构成 导管
筛管
【达标检测】
基础题 初显身手
1.将带叶的枝条插入水中,在一段时间后,也仍正常生活,只是因为 ( )
A.木质部将水运输到了叶片
B.韧皮部有疏导水的作用
C.叶中贮藏有大量的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可以自由流动
2.下列四种细胞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
A.根毛细胞
B.保卫细胞
C.导管细胞
D.筛管细胞
3.对果树每年都要剪去过密、过长的细弱的枝条,目的是 ( )
A.使果实向高处生长
B. 集中养料到强壮的枝条
C.促使枝条的分叉,增加产量
D. 减少枝条,降低呼吸作用
能力题 挑战自我
4.观察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1)A 是 ,B 是 。
(2)从存在的部位看:A 存在于 ,B 存在于 。
(3)从生活状态看:B 是 ,A 是 。
(4)从功能看,A 是 的通道,B 是输送 的通道。
(5)在图中A 、B 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我的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