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舞蹈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30.15 KB
- 文档页数:10
浅析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舞蹈特点
摘 要:本文以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为研究对象,简单阐述芭蕾舞剧的概念、发展以及艺术特点,通过介绍《关不住的女儿》的剧情详情以及创作历史,整理并探析这部经典的芭蕾舞剧的舞蹈特点,这对《关不住的女儿》这部里程碑式舞剧作品的传承与发扬,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舞蹈特点
引言
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又名《无益的谨慎》,自1789年于法国波尔多大剧院首演后,迅速引起巨大反响。舞剧取材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构思上受到法国喜剧美学思想影响。通过一对相爱男女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当时社会第三等级的道德观念,主要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偏见,赞扬了资产阶级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利,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芭蕾舞剧。这部十八世纪晚期的欧洲芭蕾舞剧代表作,也至今仍在流传上演的最古老的芭蕾名作之一。它的出现,成为最早一部反映平民生活的芭蕾舞剧,不仅提高了芭蕾舞剧的社会地位,也为芭蕾舞的不断发展提供丰富的艺术价值。
一、芭蕾舞剧概述
提起芭蕾舞剧,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一群身着白纱的舞蹈精灵,轻盈飘逸的舞动在梦幻般的舞台上。芭蕾舞剧发展至今,不但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美学标准和训练体系,舞台上一个个飘逸空灵的白天鹅更是让人们叹为观止。完成了芭蕾舞剧的舞蹈形象构建,造就了与其他舞种截然不同的舞蹈形态与风格特征。
(一)芭蕾舞剧的概念
1.芭蕾舞剧
芭蕾舞的雏形是流传于宫廷内,是贵族们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当时叫做“芭莉”或“芭莱蒂”。而以芭蕾舞为主体表演形式的芭蕾舞剧,其英文译名是“BALLTE”,单单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通过芭蕾舞蹈所表演出来的一种戏剧形式,这种舞剧是集音乐、美术、舞蹈为一体,并通过同一舞台空间来展示剧情内容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相互衬托并密切合作,呈现出一种视听统一的舞台效果,就是芭蕾舞剧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芭蕾舞剧广泛上的概念是指各种芭蕾舞蹈或者舞剧,是通过芭蕾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或者形体姿态来展示戏剧主题、思想的一种舞蹈形式。芭蕾舞剧在最开始,是指西方一些国家地区的一种特定舞种,一般是指出较多现在欧洲国家的一类古典舞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芭蕾,简称芭蕾舞。芭蕾舞剧通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技术标准,演变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芭蕾舞剧。
2.芭蕾舞剧的发展历程
自十四、十五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贵族阶层兴起的戏剧演出,逐渐演化出一种华美舞蹈,就是芭蕾舞的雏形。芭蕾舞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传入法国,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后来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趋于更加专业化,成为当代最为典雅、精美的舞蹈表演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芭蕾舞。自十六世纪初期,芭蕾舞就成为欧洲一些国家贵族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581年,在法国皇室出演了一部芭蕾舞剧,它就是著名的喜剧芭蕾《皇后喜剧芭蕾》。这部舞剧最初是为了一场皇家婚宴而出演,同时也成为了芭蕾舞剧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1738年,芭蕾舞来到了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所正式的芭蕾舞学院,就是由法国芭蕾大师让.巴蒂斯特.郎代建立的圣彼得堡芭蕾舞学院。由此,芭蕾舞在俄罗斯这个舞蹈民族生根发展,并不断传承兴旺。最早芭蕾舞进入戏剧舞台,只是作为演出歌剧或者其他戏剧时候的伴舞,通常看到芭蕾舞的影子就是在芭蕾歌剧舞台上。十八世纪中期,出现了一种主要依靠芭蕾舞的进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节芭蕾。并由此结束了到了芭蕾舞是歌剧伴奏的尴尬身份,芭蕾舞剧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的出演,进入了芭蕾舞剧的兴盛时期,柴可夫斯基为这些著名的芭蕾舞剧谱曲也名声大噪,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在十九世纪的中期,芭蕾舞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改革和发展,芭蕾舞剧从戏剧内容和舞蹈形式上都有了根本上的改变。这个时期,芭蕾的足尖艺术备受推崇,芭蕾演员专业性极强的足尖舞功是芭蕾舞剧的一大看点。
(二)芭蕾舞剧的艺术特点
芭蕾舞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剧情内容、情节、思想主题等都没有语言或者说唱,皆是通过舞蹈来体现。也就是说,舞蹈就是芭蕾舞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和方式。舞台上,演员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或者表情来完成舞剧的要求,通过形体的表现力来进行主题思想的表达、矛盾冲突的体现,人性形象、性格的塑造。专业的舞蹈演员通过优美的舞姿,配合音乐的节奏,向观众传递出角色的形象和内心。作为芭蕾舞剧艺术创作的直接体现者,芭蕾演员的素质高低、对舞剧内容的理解以及表现力都影响着最终的表达效果。
除了舞蹈表现,芭蕾舞剧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音乐,音乐在芭蕾舞剧中向来有着“舞蹈的灵魂”之说,芭蕾舞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根据舞剧脚本创作的音乐是舞剧制作者进行舞蹈动作编排和情节设计的基础。在芭蕾舞剧中,舞剧音乐不但要体现出舞剧完整的艺术构思,还要能清晰的表达出戏剧中的情节进展以及人物形象的性格、内心、情感变化。通常在芭蕾舞剧中的音乐都具有节奏明确、韵律优美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适用于配合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旋律。除此以外,芭蕾舞剧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等,都有其特有的艺术特点。综合这些艺术特征,芭蕾舞剧呈现出来的逼真的实感、巧妙的灯光变幻等,使舞剧更具有感染力。这也是芭蕾舞剧征服观众的魅力所在。 二、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作品简介
(一)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背景及内容
1.《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背景
艺术界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给芭蕾舞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当时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曾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反叛行为,是对中世纪神学的一种叛逆。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的核心就是要突出人性,解放人性,同时反对一切神论、反对迷信,倡导个性释放。在这个时期,各种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领域都有了较高的成就,但是在芭蕾舞领域却没有很大的突破。直到18世纪初期,芭蕾舞台上出现的时候,仍然是以往的神话题材和单纯的炫技型舞蹈。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情节性芭蕾萌芽并日益成熟,芭蕾舞界的一些编导才开始对一些当时认为比较世俗的题材感兴趣。当时著名的舞剧家让·乔治·诺威尔,就是舞剧改革的先行者,他受到复兴运动的影响,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思想理论。他认为,舞剧中,情节才是舞蹈的灵魂,而不是只能表现单纯的舞蹈技巧。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的弟子多贝瓦尔,芭蕾舞《关不住的女儿》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产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给予创作者多贝瓦尔灵感或启发的,应该算是一幅名不见经传的图画。1789年的某一天,多贝瓦尔在街道散步,突然注意到一幅有趣的风俗画,他在张贴图画的商店橱窗面前停下了脚步,画面上的彩色画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他。上面描绘了一个年轻小伙子慌慌张张的从一间农舍逃出,他的后面跟着一个生气的妇人,向他扔帽子,妇人旁边一个年轻女子在默默的擦着眼泪,画面上的三个人的动作和神情各不相同。多贝瓦尔感觉很有意思,他猜想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许这应该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年轻的男女二人可能是互相爱慕的恋人,女孩的母亲由于一些原因不同意他们交往因而进行阻止,俩人偷偷见面的时候被母亲发现,母亲大发雷霆,小伙子狼狈逃走,女孩既气愤又羞耻,流下了眼泪,于是就有了图画上的一幕。多贝瓦尔从这幅图画上的故事得到启发,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了突出农村社会生活情趣的芭蕾作品《关不住的女儿》,并于同年的7月在法国外省城市波尔多首演。
2.《关不住的女儿》的内容
前文中,笔者已经讲述了经典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诞生,离不开那副贴在橱窗上的画。而《关不住的女儿》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也与那副画的故事相似,它同样是一个反应平民生活、歌颂自由、嘲讽等级制度的芭蕾舞剧。
剧情讲述女主角丽莎,一位活泼开朗的农村姑娘的爱情故事。丽莎母亲非常势力、贪财,出于对财富的向往,把丽莎许配给富有财主家的傻儿子亚伦。但是丽莎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就是长工柯连。一对相爱年轻人的爱情遭遇了丽莎母亲的阻挠,丽莎也强烈反对母亲的安排。故事中,丽莎的母亲为了阻拦丽莎和柯连的交往,结束这段她认为不划算的爱情,就把丽莎关在了屋内反锁起来,禁止丽莎和柯连在见面,二人的恋情遭遇了阻碍,柯连异常苦恼。在柯连工友的帮助下,柯连在某天偷偷地潜入到丽莎的屋内,俩人终于见面,诉说着各自的相思之情并沉浸在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中。这时候,丽莎的母亲正好带着她心目中的“准女婿”亚伦还有一群亲朋好友来举行订婚仪式,众人看到屋内的丽莎和柯连二人,都惊呆了,尤其是丽莎的母亲,简直是气的暴跳如雷。但事已至此,丽莎的母亲也知道事情无法隐瞒,只得接受众人的劝解,找了个台阶下,当众承认了女儿的婚事。故事结尾,众人同丽莎和柯连起舞并送去祝福,一对欢喜冤家的爱情闹剧得以欢乐收场。
(二)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表演形式
1.情节芭蕾的表演形式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扩张的不断影响,芭蕾舞剧中的情节芭蕾成为了当时古典芭蕾的发展重点,芭蕾舞剧也迈向了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阶段。芭蕾舞艺术从原先主题上主要表现神灵、贵族等题材,渐渐变成平民化和现实化,走向了更加贴近生活和更富表现力的形式。芭蕾舞蹈编导在此背景下,把芭蕾与音乐、语言分别开来,创作中更加注重芭蕾的戏剧效果。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对每一个动作也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就是我们所讲的情节芭蕾。
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通过情节芭蕾的表演形式,将故事主题、情节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呈现,成为情节芭蕾的代表之作。这个舞剧表现出来的情节完整性,让其成为情节芭蕾时期的代表作,也成为表现普通人民生活题材的先驱。经过诸多编导的修改和润色,《关不住的女儿》有了很多版本,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或者哪个编导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有独特之处,也对芭蕾舞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深受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感染,在所在时期宣扬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提倡个性发展和科学艺术创作,在表现思想上提倡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
2.自然化形态的表演形式
除了情节芭蕾的表演形式,《关不住的女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自然化形态的表演形式。《关不住的女儿》是最早的反映平民现实生活的芭蕾舞剧,这部芭蕾舞剧之所以能引导社会大众的文艺功能,是在那个革新的社会中,这部芭蕾舞剧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最自然最常见的情节展现。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充分利用身体部位与表情,去塑造鲜活饱满的艺术形象,并将自由的声音与反对封建束缚的声音注入到了舞蹈理念中,使得这部芭蕾舞剧显得自然和谐,打动普通百姓的人心。那么,这个舞剧的表演,就不仅仅是展示演员的舞蹈技术技巧,更是要将舞蹈看着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只有自然流畅的表演形式,所展现了情态才是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工具。《关不住的女儿》作为自然化形态表演的优秀作品,为观众勾勒了一幅幅纯朴、自然的乡下风情,成为整部舞剧的表现亮点。
三、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舞蹈特点
在分析该剧的舞蹈特点方面,笔者着重分析了人物特点、创作特点及风格特点三个方面。
(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特点
“人”是舞剧艺术的核心,舞剧艺术的核心目的是对人的塑造,最终将一个具有灵魂的人物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舞蹈,在此基础上结合戏剧文学、美术以及音乐等艺术手段,将特定的人物行为、形象以及戏剧内容表达出来,并推动所要表达的故事发展。舞剧在表达人物情感过程中,剖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载体是人物形象。剧中相关人物的形象特点鲜明,使得不同的性格特点贯穿始末,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芭蕾舞剧的鲜活性。
1.女主人公活泼调皮
女主人公丽莎,是个活泼鲜活的少女形象,她向往爱情、憧憬幸福的性格特点,被舞剧描绘的非常真实自然。在不同故事时段,“丽莎”的舞蹈反复多次出现,将人物特点进行描绘。在表现一些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和劳动场面时刻,舞蹈动作也有着巧妙的转折处理,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就被衬托起来。例如丽莎母亲要将女儿关起来的那一段,丽莎和众人的舞蹈相互上演,表现出其倔强的性格特点。劳作后的长工们和柯连一起欢跳庆祝,丽莎和阿伦也受到感染,加入欢乐队伍,柯连和丽莎心有灵犀配合默契,而阿伦的舞姿笨拙,三人的双人舞非常有趣,这段舞蹈表演就体现了女主人公丽莎的活泼大方,热情友好,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剧情的铺垫,加上舞蹈动作的辅佐,就显得人物特点表现的十分鲜明。
2.母亲形象霸道专横
《关不住的女儿》中丽莎的母亲是一个封建霸道的大家长形象,她想将女儿嫁给当地的有钱人,磨坊主的儿子阿伦,以此换得以后的富裕生活。例如这个片段中,丽莎与柯连初诉衷肠之时,柯连送了丽莎一条围巾,当做他的定情之物,但是当丽莎母亲看见女儿戴的是一条男人的围巾时,勃然大怒,野蛮地将女儿推到储藏室中锁了起来,并严厉禁止丽莎的自由行动。而当丽莎看到了母亲无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