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万神庙 1
- 格式:pptx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3
【原创】永恒罗马(之四):罗马奇观万神殿在遍地是上千年历史古迹、到处是壮观历史建筑的罗马,如果只能选一个或两个景点去参观,将如何选择?在圣天使城堡顶上往东南方向拍罗马是选古罗马文明象征的角斗场?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浪漫迷情的西班牙台阶?还是气势磅礴的古罗马广场?夕阳下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黄昏的西班牙台阶但如果你毫不犹豫地选择罗马万神殿,一定会有无数的同道为此点赞鼓掌。
罗马万神殿(也叫万神庙)因为万神殿是举世公认的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杰作,被誉为'罗马奇观'。
游人如织的万神殿它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且是至今完整保存并一直在使用的唯一的一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重建于公元118年,距今已1900多年。
万神殿内部局部它距威尼斯广场600多米,是初到罗马的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万神殿的巅峰之处是它那直径为43.4米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巨大穹顶。
在圣天使城堡上拍万神殿那巨大的穹顶穹顶是古罗马人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个巨大的穹顶记录一直保持了1800多年,直到1960年才被打破。
从万神殿内部用广角镜头拍其巨大的穹顶在近2000年前,罗马人能用混凝土浇筑出如此巨大的、没有一根柱子支撑的穹顶,实在是一个建筑奇迹。
万神殿内部为这巨大穹顶而惊掉下巴的游人直径43.4米的穹顶底部的混凝土厚5.9米,逐渐向中间削薄,正中最薄处仍厚1.5米;穹顶的正中是直径为8.92米的采光圆孔,这既减轻了穹顶巨大的重量,同时又让光能够照进万神殿。
雄伟的穹顶中间照进一束光,仿佛神灵的光芒万神殿大厅的直径与高度均为43.4米,整个圆形的大厅中间没有一根立柱支撑;大厅四周墙壁厚达6.2 米,也用混凝土浇筑,墙壁上有凹进去的神龛,没有一扇窗户。
万神殿内正对大门的神龛意大利众多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是天然的水泥,使古罗马人很早就发明了混凝土,同时盛产大理石,这为古罗马建造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但类似万神殿这样的建筑,能在2000年前建造出来,还是让人由衷的惊叹。
【意大利罗马】万神殿大穹顶令人敬畏2017年7月26日意大利罗马城万神殿万神殿是一处免费的景点,免费不等于观赏价值低。
我们离开特莱维喷泉,步行几个街区找到万神殿,还没进殿,就已被它的恢弘雄伟的气势所征服。
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一处国宝级古迹竟然敞开大门,笑迎四海宾客,其中还包括我们这样的非基督教徒。
个人觉得,万神殿看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最古老。
万神殿原是一座矗立了2000年的古老神庙,神庙敬献的是古老神话中的诸神,但它在公元608年改为基督教教堂,如今它的正式名称是圣母与殉道者教堂。
多亏了这次改宗奉献,否则它很可能像罗马的许多古代建筑那样在中世纪遭到洗劫,沦落到几乎被遗弃的状态。
目前它是罗马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大穹顶。
万神殿的真正魅力在于它那庞大的规模以及令人心生敬畏的穹顶。
它被认为是罗马人最重要的建筑成就,直到15世纪,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不使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穹顶。
3.和谐美。
穹顶的直径与万神殿的室内高度完全相同,都是43.3米。
在穹顶的中央,直径8.7米的圆形洞口象征着神殿同诸神之间的联系,这个洞口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它会吸引并重新分配穹顶巨大的张力。
雨水也会从洞口进入,但会通过倾斜的大理石地板上22个几乎看不到的小洞排走。
4.安葬地。
在文艺复兴时期,万神殿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成为佛罗伦萨穹顶的原型,并发展成为重要的墓室。
在大理石覆盖的洞穴内部,有画家拉斐尔的坟墓,和他作伴的还有两位意大利国王,这彰显艺术家的崇高地位。
山形墙下的铭文意思是“马库斯阿格里帕斯,卢修斯的儿子,第三次担当执政官,修建了此神庙”。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
万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
万神殿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穹顶直径达43.3米,正中有一个直径8.92米的圆洞,这是除大门外的惟一采光洞。
人们站在万神殿的穹顶下,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使人不自觉地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惟一通道,从穹顶照下来的光洒在殿堂内,是那样的庄严肃穆,令人生畏。
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非常牢固。
万神殿的基础部分底部宽7.3米,墙和穹顶底部厚达6米,穹顶顶部厚1.5米。
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前提下还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这些祭龛现在是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
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都是43.3米,使得内部空间非常完整紧凑。
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
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
旅游信息:
门票:免费
到达方式:乘64路公车到Largo d. Torre Argentina站下。
也可由纳沃纳广场向西步行到达。
开放时间:8:30-19:00。
1万神庙建筑特点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
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洞进圆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
2《建筑十书》主要内容
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
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
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
《建筑十书》的体系相当完备,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
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
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功能为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戴白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在古罗马时代,在柱廊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
万神庙献给所有天神,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铜像,但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
形式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圆形平面,几何形状,尺度恰当,曲线饱满,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与传统的正方形矩形庙宇造型截然不同,平面图圆形,并用优美的希腊柱廊及各种雕塑装饰,即使罗马建筑中的雕塑艺术精品,也是罗马什么别具一格的庙宇建筑杰作。
具体形式如下:内部单一局部对称的空间,集中式的构图,平面圆形。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
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
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
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
穹顶直径可达米,顶端高度也是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
穹顶外覆镀金铜瓦。
世界建筑的活化石——罗马万神殿。
万神殿是...世界建筑的活化石——罗马万神殿。
万神殿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
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5年,由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的女婿建造,用来供奉希腊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因此叫万神殿(意大利语念“潘当”)。
公元80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把万神殿烧的只剩下现在看到的大门的柱子和上面的三角眉。
公元118~125年,著名的哈德良皇帝重建了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公元608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将万神殿送给了教皇,这里因此变成了基督教堂直到今天,如果不是这样,万神殿也会像罗马帝国的其他建筑一样成为遗址或废墟。
万神殿的独特性之一在于它是唯一一个一直还在使用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
教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墓地,著名的教堂自然是名人的墓地,有意大利王国的开国国王埃曼努埃莱二世的棺墓,但万神殿里人气最高的地方是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墓地。
拉斐尔(1483~1520)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的重要作品有《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性情温和,英年早逝,他当年下葬时数以万计的罗马市民为他送葬。
万神殿给游客的第一印象是巨大的圆形穹顶和穹顶上的通光孔,万神殿的43.3米直径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穹顶,由于它使用的是火山灰混凝土,它现在比1900年前还要坚硬。
直径为8.9米圆孔为万神殿提供了采光,建议中午前后参观万神殿,你可以看到边界清晰的光柱。
万神殿前是罗通达广场,广场上竖有一根古埃及方尖碑。
万神殿位于市中心,意大利总理府和众议院就在附近,一天到晚都很热闹,广场周围的餐厅人气很旺,是电影《罗马假日》的拍摄地。
我去过很多次万神殿,前年索性就住在万神殿附近。
照片拍摄于2015、2018和2019年。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帝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项工程壮举和当时建筑技术的典范。
自其建成至今,罗马万神庙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罗马万神庙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罗马万神庙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大理石柱廊、方形平面和宏伟的气势成为后世建筑师仿效的对象。
许多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都对罗马万神庙的基本结构和形式进行了借鉴。
美国国会大厦就是受到了罗马万神庙的启发而建成的,其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体现了罗马文明的特点。
在许多国家的建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罗马万神庙的影子,这些建筑在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罗马建筑的影响。
罗马万神庙的工程技术对后世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罗马时期,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罗马万神庙的建造无疑是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峰之一。
它的巨大规模和复杂结构为后世建筑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中世纪欧洲,许多教堂和城堡都采用了罗马万神庙的建筑技术,比如采用大理石、恢弘的柱廊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稳固性,也使建筑更加美观,展现了古罗马建筑在工程技术上的影响力。
罗马万神庙的宗教意义也对后世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和宗教有着紧密的通联,罗马万神庙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宗教建筑,其宗教意义影响了后世许多宗教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许多教堂和寺庙都在布局和建筑风格上参考了罗马万神庙,同时也吸收了其神圣的气息。
甚至在东方建筑中,也可以看到罗马万神庙的影子,其影响力可以说是跨时代的。
罗马万神庙作为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建筑风格、工程技术和宗教意义都成为后世建筑师和设计师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可以说,罗马万神庙不仅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更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欧洲建筑中,也远播到了世界各地,对建筑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和启示。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从罗马万神庙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罗马万神庙(一)万神庙的建造概况万神庙确实有前后两扶建造的经历。
公元前27 25年左右,奥古斯都的大臣兼好友、同时也是他帝国建设主要建筑师的阿格里帕(Agrippa)在现万神庙所在地建造了一座矩形神庙,以献给所有神的名义同时献给他所景仰的舆占斯都皇帝,纪念他建立罗马帝国的伟大功绩。
阿格里帕还试图将奥古斯都作为供奉的神之一.与其他众神一起放在神庙之中,以体现其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而舆古斯都出于复杂的原因,并没有接受他放八雕像的建议。
距此一百多年之后罗马极盛时期的哈德[亟(Hadrlan)皇帝(117—138在位)非常景仰奥古斯都,将已两度遭受火灾的老万神庙进行了重建。
哈德良沿用了原神庙的矩形门廊形态,并在其后加建了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巨大的穹顶圆厅。
非常有趣的是.哈德良在新万神庙的门廊外檐壁上恢复了原阿格里帕万神庙上的铭文:M·AGRIPPA·L·F·TERTIUM·FECIT(卢修斯之予、三届执政官阿格里帕修建此庙)。
而正是这段铭文长久以来使后人产生了很多误会,前文所说的认为在保留老门廊之后加建圆厅的观点显然是这种误会的结果。
人们在维修万神庙时发现门廊中所使用的瓦片状方砖刻有当时制砖场名称和执政官姓名等,这些印记说明门廊的建造年代最早也在哈德良时期。
而且联系罗马建筑发展历史分析其门庸和圆厅的设计手法,也可以看出这两个部分同时都是暗德良时期的产物。
西方学界综合方砖印记线索和哈德良的活动年表推测.万神庙建造时间大约为117—128年左右。
在此,前文所提及的第一个问题得到了解答。
哈德良在新建筑上保留老建筑铭文的做法非常奇特,可能源自于他对奥古斯都及其建筑师的尊敬。
同时他不仅欣赏吏古斯都本人,也崇尚奥古斯都时期流行的希腊化的艺术风格。
他不仅在自己位于Tivoli附近的离宫中采用r大量希腊式的柱廊、以及典型希腊风格的女像柱.而日后来他R己的陵墓“30A D)也仿照了奥古斯都陵墓(28 B C)的圆形形式,可见他对于舆古斯都时期艺术风格的推崇。
天使设计的罗马珍品――万神庙人文地图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技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品读要点万神庙,又称潘提翁神殿,是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之一,现为意大利国家圣地。
万神,在希腊文中表示“所有的神”。
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是当时的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巴为庆祝亚克兴战役获胜,向其岳父奥古斯都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后毁于公元80年发生的火灾。
到了公元2世纪初,阿德里亚诺皇帝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
而以后的哈德良皇帝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整修。
他命人在柱顶过梁上刻写上铜质的刻文,记述了万神庙建在有三层台阶的高台基上。
早期的万神庙也是前柱廊式的,焚毁后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万神庙前本来有狭长的广场,现在已彻底改建。
神庙左右两侧原来还紧贴有其他的建筑物,也已毁除。
现存的神庙外部只有柱廊,可能是从阿格里巴督造的旧万神庙拆移过来的。
穹顶和柱廊原来覆盖的镀金铜瓦,663年被拜占庭皇帝掠去,735年改以铅瓦覆盖。
整个建筑由一个矩形的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
门廊宽33.5米,深18米,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石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
柱子高12.5米,底部直径约为1.43米,柱头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是复杂细致的莨苕花的茎叶图案,挺拔优美,庄严高贵,它们支撑着一个希腊式的半三角形檐墙。
从前墙上有一幅铜刻浮雕做装饰,描述的是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
万神庙入口处是两扇青铜大门,为遗存的原物。
它高7米,又宽又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靠门的两个壁龛内,昔日放置着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巴的雕像。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形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罗马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简介所在地:意大利罗马建造时间:公元118年—126年建筑类型:神殿建造方法:承重石造建筑气候:地中海气候原境:城市风格:古罗马,古典,科林斯式描述:有眼状孔的圆屋顶大堂建筑历史'Pantheon”是个希腊词,其意为'所有的神”。
它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
起初是根据阿格里帕的意愿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罗马万神殿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
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
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Pantheon):战场地区最重要的古迹是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後,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
这座建筑之所以保存完好的原因是,拜占廷皇帝福卡於公元609年将它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世,後者将它改为教堂,用以供奉殉难圣母。
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
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