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万神庙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2
【原创】永恒罗马(之四):罗马奇观万神殿在遍地是上千年历史古迹、到处是壮观历史建筑的罗马,如果只能选一个或两个景点去参观,将如何选择?在圣天使城堡顶上往东南方向拍罗马是选古罗马文明象征的角斗场?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浪漫迷情的西班牙台阶?还是气势磅礴的古罗马广场?夕阳下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黄昏的西班牙台阶但如果你毫不犹豫地选择罗马万神殿,一定会有无数的同道为此点赞鼓掌。
罗马万神殿(也叫万神庙)因为万神殿是举世公认的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杰作,被誉为'罗马奇观'。
游人如织的万神殿它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且是至今完整保存并一直在使用的唯一的一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重建于公元118年,距今已1900多年。
万神殿内部局部它距威尼斯广场600多米,是初到罗马的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万神殿的巅峰之处是它那直径为43.4米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巨大穹顶。
在圣天使城堡上拍万神殿那巨大的穹顶穹顶是古罗马人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个巨大的穹顶记录一直保持了1800多年,直到1960年才被打破。
从万神殿内部用广角镜头拍其巨大的穹顶在近2000年前,罗马人能用混凝土浇筑出如此巨大的、没有一根柱子支撑的穹顶,实在是一个建筑奇迹。
万神殿内部为这巨大穹顶而惊掉下巴的游人直径43.4米的穹顶底部的混凝土厚5.9米,逐渐向中间削薄,正中最薄处仍厚1.5米;穹顶的正中是直径为8.92米的采光圆孔,这既减轻了穹顶巨大的重量,同时又让光能够照进万神殿。
雄伟的穹顶中间照进一束光,仿佛神灵的光芒万神殿大厅的直径与高度均为43.4米,整个圆形的大厅中间没有一根立柱支撑;大厅四周墙壁厚达6.2 米,也用混凝土浇筑,墙壁上有凹进去的神龛,没有一扇窗户。
万神殿内正对大门的神龛意大利众多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是天然的水泥,使古罗马人很早就发明了混凝土,同时盛产大理石,这为古罗马建造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但类似万神殿这样的建筑,能在2000年前建造出来,还是让人由衷的惊叹。
【意大利罗马】万神殿大穹顶令人敬畏2017年7月26日意大利罗马城万神殿万神殿是一处免费的景点,免费不等于观赏价值低。
我们离开特莱维喷泉,步行几个街区找到万神殿,还没进殿,就已被它的恢弘雄伟的气势所征服。
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一处国宝级古迹竟然敞开大门,笑迎四海宾客,其中还包括我们这样的非基督教徒。
个人觉得,万神殿看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最古老。
万神殿原是一座矗立了2000年的古老神庙,神庙敬献的是古老神话中的诸神,但它在公元608年改为基督教教堂,如今它的正式名称是圣母与殉道者教堂。
多亏了这次改宗奉献,否则它很可能像罗马的许多古代建筑那样在中世纪遭到洗劫,沦落到几乎被遗弃的状态。
目前它是罗马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大穹顶。
万神殿的真正魅力在于它那庞大的规模以及令人心生敬畏的穹顶。
它被认为是罗马人最重要的建筑成就,直到15世纪,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不使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穹顶。
3.和谐美。
穹顶的直径与万神殿的室内高度完全相同,都是43.3米。
在穹顶的中央,直径8.7米的圆形洞口象征着神殿同诸神之间的联系,这个洞口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它会吸引并重新分配穹顶巨大的张力。
雨水也会从洞口进入,但会通过倾斜的大理石地板上22个几乎看不到的小洞排走。
4.安葬地。
在文艺复兴时期,万神殿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成为佛罗伦萨穹顶的原型,并发展成为重要的墓室。
在大理石覆盖的洞穴内部,有画家拉斐尔的坟墓,和他作伴的还有两位意大利国王,这彰显艺术家的崇高地位。
山形墙下的铭文意思是“马库斯阿格里帕斯,卢修斯的儿子,第三次担当执政官,修建了此神庙”。
浅析古罗马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
空间布局圆形的整体形制集中、向心、内向,在整个场所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外部层层上升的穹顶形态形成一种明显的螺旋运动感,天窗位于建筑中央,稳定而趋于中性。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
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
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
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
穹顶直径可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
穹顶外覆镀金铜瓦。
内由凹格瓜分。
穹顶内部凹格整齐分布,既减轻了穹顶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神殿内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体的修饰效果也很明显,使得整个高大的建筑浑然一体。
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认为是用砖和混凝土砌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通常来说,这样规模宏大的穹顶必须有一些支撑物。
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工作中发现,实际上,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就像是一顶浅而扁的无檐帽,挺立在凹格的支撑上。
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
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功能为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戴白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在古罗马时代,在柱廊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
万神庙献给所有天神,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铜像,但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
形式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圆形平面,几何形状,尺度恰当,曲线饱满,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与传统的正方形矩形庙宇造型截然不同,平面图圆形,并用优美的希腊柱廊及各种雕塑装饰,即使罗马建筑中的雕塑艺术精品,也是罗马什么别具一格的庙宇建筑杰作。
具体形式如下:内部单一局部对称的空间,集中式的构图,平面圆形。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
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
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
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
穹顶直径可达米,顶端高度也是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
穹顶外覆镀金铜瓦。
万神庙赏析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宗教。
但罗马人不在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建造圣地,而象希腊化时期(希腊晚期)那样,把庙宇造在城里,市场边。
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社会出现危机,皇帝们尝试建立官方的宗教力量,建造了大量庙宇。
庙宇形制照希腊传统,以矩形的为主,但由于在建筑群中的布局的正面性,大多不用围廊式而用前廊式。
罗马城的万神庙(Pantheon,120~124年),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
穹顶象征天宇,中央的园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穹顶由混凝土浇筑。
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
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
万神庙大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这个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打破。
万神庙墙厚6.2m,是混凝土的。
每浇筑lm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
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下面是壁龛,一个是大门。
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做骨料。
内部墙面,下层贴15cm厚的大理石板,以上抹灰。
地面也甩各色大理石铺成图案。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
万神庙的门廊是从旧万神庙拆过来的,它的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图1-6)。
它面阔33m。
正面8棵柱子,高14.18m,科林斯式,用独块的埃及灰色花岗石。
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穹顶的外表面也覆盖着包金的铜板。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
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
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象宇宙本身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
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
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孔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地呈现出穹顶饱满的半球形状。
--------------------------------------------------------------------------------古罗马建筑特色赏析[post] 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
对希腊艺术的模仿是罗马艺术的原动力,但是这并不影响罗马艺术本身的发展并形成独有的特色。
古希腊建筑充满了对神的崇拜,为人类留下了充满理想美的断臂维纳斯;而古罗马建筑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为后人留下了古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
总结起来,古罗马建筑有以下三点特色:一、结构特征:雄伟、实用,注重内部空间。
1.古罗马大角斗场:公元72年,大角斗场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0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
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以后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而成。
后在三世纪和五世纪重加修葺。
它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
它就如同奋战在它里面的角斗士一样,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流露出的是一种罗马帝国异常雄壮的霸气,是一种略带看似不修边幅的粗犷。
整个角斗场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的现代楼房的高度。
场内可容5万观众。
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
外观似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
围墙分四层砌成,一、二、三层均为半露圆柱装饰。
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合计有拱门80座,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空灵。
第四层外墙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供举行盛会之日,悬挂天蓬,为观众遮荫。
整个建筑极像一个现代的圆形剧场或圆形运动场。
场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长约86米,最宽处63米,也呈椭圆形,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与进行模拟战争的场所,也可在场内灌水成池,供观赏水战之用。
为了安全,舞台四周还专门建有护墙,使之与观众座席隔开。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帝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项工程壮举和当时建筑技术的典范。
自其建成至今,罗马万神庙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罗马万神庙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罗马万神庙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大理石柱廊、方形平面和宏伟的气势成为后世建筑师仿效的对象。
许多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都对罗马万神庙的基本结构和形式进行了借鉴。
美国国会大厦就是受到了罗马万神庙的启发而建成的,其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体现了罗马文明的特点。
在许多国家的建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罗马万神庙的影子,这些建筑在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罗马建筑的影响。
罗马万神庙的工程技术对后世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罗马时期,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罗马万神庙的建造无疑是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峰之一。
它的巨大规模和复杂结构为后世建筑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中世纪欧洲,许多教堂和城堡都采用了罗马万神庙的建筑技术,比如采用大理石、恢弘的柱廊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稳固性,也使建筑更加美观,展现了古罗马建筑在工程技术上的影响力。
罗马万神庙的宗教意义也对后世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和宗教有着紧密的通联,罗马万神庙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宗教建筑,其宗教意义影响了后世许多宗教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许多教堂和寺庙都在布局和建筑风格上参考了罗马万神庙,同时也吸收了其神圣的气息。
甚至在东方建筑中,也可以看到罗马万神庙的影子,其影响力可以说是跨时代的。
罗马万神庙作为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建筑风格、工程技术和宗教意义都成为后世建筑师和设计师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可以说,罗马万神庙不仅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更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欧洲建筑中,也远播到了世界各地,对建筑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和启示。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从罗马万神庙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探索 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创造万神殿的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蛮族冲击的战火中崩塌了,中世纪教会的权威随着启蒙时代的降临也黯淡下去,而万神殿的历史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鲜明。
文 | 陈祎宁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今日万神殿的大门廊檐可见清晰的拉丁铭文,意为:卢基乌斯的儿子马库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修建了这座庙宇。
德意志画家雅各布·阿尔特(Jakob Alt,1789-1872)作品,描绘了1836年的万神殿,门廊两侧还保留着教宗乌尔巴诺八世下令修建的两座钟塔。
钟塔于1883年被拆除。
2024.NO.10探索Exploration万神殿(Pantheon)位于罗马中心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建筑。
“万神殿”之名源于希腊语,意为“众神的庙宇”。
万神殿堪称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迹,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非钢筋混凝土圆顶,还融入了几近完美的古典几何比例,被米开朗基罗誉为“天使的设计”。
万神殿穹顶净跨度长达43.3米,这在它出现前后的一千多年历史中都相当罕见。
万神殿见证了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
所谓“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万神殿的外观设计吸收了希腊风格,殿内供奉的诸多神祇中,除了罗马人自己过去所信奉的守护神外,还包含了希腊神话中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
二者并行不悖,充分展现了帝国的恢宏气魄。
帝国时代命途多舛万神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屋大维。
公元前31年,阿克提姆海战胜利后,屋大维彻底击败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安东尼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清扫了其成为奥古斯都的道路。
为了纪念这一成果,屋大维派自己的心腹阿格里帕在罗马城修建了一座神庙,并于公元前25年建成。
神庙正前方的拉丁铭文记录了建造者的名字及简略的背景:卢基乌斯的儿子——马库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修建了这座庙宇。
根据古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说法,万神殿这个称呼可能与它内部安置着许多神祇雕像有关。
古罗马万神庙的空间结构和美学探究与现代启示西方打艺术发展史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发展,作为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建筑设计之一,这个由最喜欢设计建筑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117-138在位)在一个庙宇旧址上建立的,成就了古罗马时期,乃至整个西方建筑史上经典的穹顶式建筑,他的结构美学价值值得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万神庙的空间几何,空间体验和机构美学的设计手法和意义,希望了解其隐藏的空间含义,并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相应设计借鉴。
标签:古罗马;建筑结构;万神庙;空间美学一、古罗马万神庙的背景由于拱技术的实现,古罗马建筑高大坚固。
通过这种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挤压合作,古罗马时期跨度最大的建筑-罗马万神庙(Pantheon,118年~128年)得以实现。
万神庙一直以来被用作礼拜堂,所以没有沦为废墟而被很好的保留下来[1]。
通过对古罗马圆形几何,结构美学和室内空间室外化的体验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角度来了解古罗马人建筑的智慧。
二、古罗马圆形几何的意义万神庙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中式的穹顶空间(图1)。
伴随着古罗马帝国政权的背景,圆形穹顶的集中式形制出现,而除此之外还有古罗马人对宇宙几何的解释。
万神庙不是第一个古罗马时期的穹顶式空间,奥古斯都时期的某浴室综合体被称为Mercury神庙(图2)的一部分和60年左右建成的尼禄金宫(图3)都出现了集中式的穹顶[2]。
但比穹顶集中式含义更多的是万神庙内大厅近乎标准的几何语言。
西方的艺术美学探索从自然得到灵感,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美丽的音乐中,从琴弦和音律的变化中感受到比例的奥秘,在美丽的花朵和剖切的海螺剖面中得到了经典的黄金比例,自此古希腊的建筑,雕塑,柱式都使用比例来创造最美的构筑。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精髓,并在其之上有了自己的空间阐释。
宗教建筑万神庙的剖面中宽度和高度都是39.9m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图4),一个完美的球形隐匿在建筑中,而平面中也可以从铺地和内部边界的围合识别出方形和八边形(图5)。
意大利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万神殿环球之旅(24)图1、万神殿万神殿又称潘提翁神殿,是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
它始建于公元前3 世纪的阿格里巴时代,是当时的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巴为庆祝亚克兴战役获胜,向其岳父奥古斯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后毁于公元80年发生的火灾。
到了公元2世纪初,阿德里亚诺皇帝(哈德良)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
他命人在柱顶过梁上刻写上铜质的刻文,记述了神殿兴建的原委。
女儿强调,古罗马的建筑,首先要看大竞技场,其次就是万神殿。
大竞技场已是废墟,而万神殿至今完整保存,反映出古罗马的高超建筑水平。
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万神殿是"天使的设计"。
图2、万神殿前的方尖碑喷泉古罗马的神庙建筑,并不像古希腊时期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我喜欢古罗马人的性格,在对待神灵上比较灵活,常常是直接取自希腊的神话传说,改个名字就成为自己民族的神灵。
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张,其他民族所信奉的神明也往往会被他们拿来所用,吸收到自己的宗教中来。
罗马人喜欢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一所神庙同时设几个神殿,既方便了神灵之间的交流,也省了老百姓拜神的麻烦,按中国当下的讲法,叫"一条龙集中办公"。
图3、方尖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万神殿前,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方尖碑的喷水池,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
埃及的方尖碑在古代已闻名欧洲,它们那高大的身驱,精心打磨的外表和线条明快的象形文字,早就引起了帝王们的好奇和贪欲。
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曾经从埃及掠走多座方尖碑,把它们安放在广场,点缀京城。
仅罗马城即有12座以上。
前面我们介绍的人民广场、纳沃纳广场以及万神殿广场,方尖碑都建在喷泉上。
图4、门廊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一见到万神殿,就被它的气势所吸引。
要知道这是1900年前的建筑啊!整个建筑由一个矩形的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的。
门廊宽33.5 米、深18米,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
--------------------------------------------------------------------------------古罗马建筑特色赏析[post] 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
对希腊艺术的模仿是罗马艺术的原动力,但是这并不影响罗马艺术本身的发展并形成独有的特色。
古希腊建筑充满了对神的崇拜,为人类留下了充满理想美的断臂维纳斯;而古罗马建筑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为后人留下了古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
总结起来,古罗马建筑有以下三点特色:一、结构特征:雄伟、实用,注重内部空间。
1.古罗马大角斗场:公元72年,大角斗场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0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
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以后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而成。
后在三世纪和五世纪重加修葺。
它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
它就如同奋战在它里面的角斗士一样,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流露出的是一种罗马帝国异常雄壮的霸气,是一种略带看似不修边幅的粗犷。
整个角斗场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的现代楼房的高度。
场内可容5万观众。
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
外观似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
围墙分四层砌成,一、二、三层均为半露圆柱装饰。
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合计有拱门80座,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空灵。
第四层外墙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供举行盛会之日,悬挂天蓬,为观众遮荫。
整个建筑极像一个现代的圆形剧场或圆形运动场。
场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长约86米,最宽处63米,也呈椭圆形,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与进行模拟战争的场所,也可在场内灌水成池,供观赏水战之用。
为了安全,舞台四周还专门建有护墙,使之与观众座席隔开。
万神殿古罗马万神殿⼤家好,欢迎来到罗马,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化名城,古罗马帝国发源地,因建城历史悠久⽽昵称为“永恒之城”,当然罗马的名胜古迹也很多,今天就带⼤家去领略万神殿之美在古罗马,⼈们信奉奥林匹亚⼭上的诸神,于是为了供奉他们,罗马帝国⾸任皇帝阿帕⾥帕建造了万神殿,万神殿是⾄今完整保存的唯⼀⼀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但是公元80年的⽕灾,使万神殿的⼤部分被毁,仅余⼀长⽅形的柱廊,有12.5⽶⾼的花岗岩⽯柱16根,这⼀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字,从门廊正⾯的⼋根巨⼤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亚诺⼤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
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利国⽴教堂。
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毁灭。
⼤家刚刚经过罗马市中⼼时可以看到,有⼀个中央竖⽴着⾼⼤的尖顶⽅碑的喷⽔池,⽅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喷⽔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万神殿上⾯的字样为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的字样,乃拉丁语,其中⽂含义为:“吕奇乌斯的⼉⼦、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巴建造此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的tertivm表⽰三的意思,拉丁语本应为tertium,但是因为中世纪以前没有“u”,只有“v”。
直到中世界才出现U。
万神殿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
它是⼀个宽度与⾼度相等的巨⼤圆柱体,上⾯覆盖着半圆形的屋顶。
如果⼤家对欧洲的艺术有点了解的话,等会你们可以在这⾥找到拉斐尔等⼈的陵墓,当然葬在这⾥的还有意⼤利君主专制时期的统治者。
⼤家看,对⾯是罗通达⼴场,⼴场中央建有美丽的喷泉。
万神殿是众神所在的神殿,⼏个世纪来,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家看,这是万神殿的外廷,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
万神殿:伟大的设计理念,永恒的艺术瑰宝,崇高建筑后的罗马帝国迄今为止,它已经有两千零四十七岁了,千年岁月的风霜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醒目创痕,却依然难以剥离其宏伟壮丽的气魄,它是遥远而盛大的罗马帝国时代流传至今的唯一一座完整的建筑,同样也是罗马建筑艺术史上一尊醒目的瑰宝,它伫立在美丽的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在有着悠悠辉煌历史的罗马城中,素来是罗马城内醒目的地标性建筑。
万神殿时至今时今日,你依旧可以从其高耸浩大的建筑主体上感受到曾经罗马帝国的熠熠辉煌,也可以从其华丽浮艳的门廊上感受到罗马建筑艺术的精妙绝伦,你还可以从那一根根科林斯式石柱上触摸到千年历史岁月的低吟,穿过神庙入口古老的青铜大门,汹涌的历史浪潮滚滚而来,波诡云谲的岁月过往也将随之掀开。
它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罗马城内的文化旅游胜地,万神殿。
一、传承历史万神殿,又名潘提翁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屋大维自建国起,便决意修建这样一座神庙,以供奉奥林匹亚山山上诸神。
于是这座神殿便经由他的女婿阿戈利巴所督建,至公元前25年,这座神殿初步建成,奥林匹亚神话诸神神祇得以安存其中。
然过了近百年后,一场突然的大火烧光了这座原始的神庙,仅余一条孤独的柱廊,其身16根数十米高的花岗岩石柱,幸得在火神的惩罚之中残余着满身疮痍留存下来。
万神殿内部就这样,万神殿的残骸孤独的在历史岁月中又挺过了四十多年,才得以“翻新重建”。
公元120年,罗马帝国的当权者亚德里亚诺大帝在旧万神殿的遗址上重建了新的万神殿,为其增设了43.3米高的圆形堂,同旧万神殿的功能一样,新的万神殿依旧被用来供奉罗马神祇,四年的时间使新的万神殿得以修建完全,罗马所有的神明重新得以汇聚安睡于其中。
也许是得神灵庇佑,新建的万神殿不似从前那么命运多舛,它随着罗马帝国走遍了无数个漫长的时代,见证着一代代君王的抱负和成长,在一次次炮火交锋和刀戈交响之中得以幸存。
哪怕是在昏暗的中世纪罗马教皇时代,万神殿的雄伟与精致亦能得教皇博尼法乔四世赏识。
目录一、万神庙简介 (1)二、万神庙隐含的罗马人的精神 (3)三、万神庙显现的罗马的筑风格 (4)(一)万神庙独具特色 (4)(二)万神庙的普遍的特征及中西方建筑风格对比 (5)四、万神庙与政治体制发展的关系 (7)摘要:罗马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希腊建筑形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一步发展充实,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
建筑作为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们揭示了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的精神,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留给我们巨大财富,让我们去学习,去思考。
关键词:万神庙建筑精神风格体制一、万神庙简介万神庙一直作为古罗马最恢弘的建筑之一,他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公元80年被焚毁。
后来最喜欢做建筑设计的哈德良皇帝与公元118-128年重建,他几乎可以把阿格里帕时代的整个神庙都装在里面。
他是一座大胆的穹顶圆形的建筑,正面是带三角的前廊,门廊的16根科林斯柱,排成三排,极为壮观。
从正面看,万神庙把长方形的门廊与圆形的穹顶连接起来,是新旧特征的相融合,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
穹顶直径为43.42米,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42米。
这个穹顶,两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到19世纪还保持着世界跨度穹顶的记录。
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万神庙的巨大拱形屋顶,没有使用一根柱子,创造了穹顶建筑的奇迹。
在穹顶的正中央开有一个直径为8.9米的露天圆洞。
由于天窗与外界相通,无任何遮罩物,雨天时,大雨直入室内,为了解决室内积水问题,设计者在天窗下方的地面上,设计了一个圆形排水设施,与天窗遥相呼应,这不仅不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还造成了天人相通的神圣气氛。
公元609年,福卡斯皇帝把它呈献给了教皇卡尼法斯四世,后者把它改为教堂——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他没有经过太多的改建,依然保持哈德良时代的样子,作为古代世界的最完整、最令人满意的建筑之一留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