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
课题:1.2.1 有理数【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4名学生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12个数,我们将这4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分为 类,分别是:引导归纳: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有理数。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师生共同交流、归纳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课堂练习】1、P8练习(做在课本上)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15, -91, -5, 152, 813 , 0.1, -5.32, -80, 123, 2.333;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要点归纳】: 有理数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或者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拓展训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c .-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 .O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总结反思】:有理数 整数 分数正整数负分数自然数-8是 -2.25是 53是 0是。
《有理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区分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给定的数进行分类。
3、理解数轴的概念,能正确画出数轴,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4、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2)数轴的概念及应用。
(3)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计算。
2、难点(1)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2)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例如:5、0、-3 等。
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例如:1/2、-3/4 等。
(二)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2、按性质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三)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四)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如:5 和-5 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2、性质:(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 0。
(2)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五)绝对值1、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
2、性质:(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即:当 a>0 时,|a| = a;当 a = 0 时,|a| = 0;当 a<0 时,|a| = a。
(2)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四、典型例题例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5,-314,0,-7,12/13,-20%,-001,21,-98,314159正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解:正数集合:{+5,12/13,21,314159}负数集合:{-314,-7,-20%,-001,-98}整数集合:{+5,0,-7,21,-98}分数集合:{-314,12/13,-20%,-001,314159}例 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3,2,0,-15,5/2解: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2.会对有理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重点:掌握有理数的概念.难点:会对有理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一、知识链接1.把下列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2.有限小数(如0.1,1.5)和无限循环小数(如0.3)都可以化为_______.在以后的学习 中,我们把小学学过的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成是______.3.思考:π=3.1415926...,能化为分数吗? 答:________. 二、新知预习引入负数之后,我们学过的数可以怎么分类?整数 分数正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自主归纳】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数. 三、自学自测1.在-3,15,-0.4,0,23,9.5,+156,-20%中,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自主学习0.1 0.21.52.60.323 31 532 101 51 ?_______________;正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像1,2,3……称为数;241,,354……称为数.那么在以上这些数的前面添上“-”号后,-1,-2,-3……称为数;241,,354---……称为数.特别提示: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点归纳: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数.注意:目前我们所学的小数都可以化成数,所以把小数划分到数一类.问题1:你能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对有理数分类吗?正整数整数自然数有理数负整数分数问题2:如果按符号(正、负)来分类,又该怎样来分呢?正整数有理数零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说明: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②分类的结果应无遗漏、无重复;③零是整数,但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填一填:判断表中各数分别是什么数,在相应的空格内打“√”。
1.2.1 有理数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重点)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难点)3.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重点) 二、预习检测1.判断题(1)整数又叫自然数。
()(2)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3)向东走-20米,就是向西走20米。
()(4)温度下降-2℃,是零上2℃。
()(5)非负数就是正数,非正数就是负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1.8,-42,+0.01,,0,-3.1415926,,1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正数集合负数集合自然数集合非负数集合三、探究新知问题1:观察所给的8个数,然后填空.-3,8%,—2.7, 100,,,0.031,.是整数的.是负数的.是分数的.问题2:整数包括什么数?负数包括什么数?分数包括什么数?什么叫做有理数?问题3:有理数如何分类?1、按形式(整或分)来分类可分为2、按符号(“正”或“负”)来分类可分为:问题4:是不是有理数?四、典例解析例1.下列各数:-45,1,8.6,-7,0,56,-423,+101,-0.05,-9中,( ) A .只有1,-7,+101,-9是整数B .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 .非负数有1,8.6,+101,0D .只有-45,-445,-0.05是负分数 例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0,8,-712,334,-10%,3101,2,0,3.14,-67,37,0.618,-1,0.3080080008…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五、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B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C .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D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2.下列不是有理数的是( )A 、0B 、3.14C 、D 、π3.下列数中,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 .+3B .C .0D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0和正整数是自然数D.有理数又可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二)填空题5.在0.25到6.25之间,有个正整数.6.从正有理数集合中去掉正分数集合,得到集合.7.整数和分数统称为.8.在数 -8,+4.3, 0,-50,-,3 中负数有,整数有.9.在数8.3,-4,-0.8,- ,0.9,0,- ,2.4中,有______个数是正数,有______个数是非负数,有_________个数不是整数.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习题(作业)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内-11、 5%、-2.3、、、0、、、2014、-9分数集:。
2012—2013年上期 七年级 数学 导学案 第 课时 编案教师:谢光红 审核:陈勇 审批:殷长贵 授课教师:初一全体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有理数的概念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理解与有理数有关的概念2、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有理数概念的正确理解与辨析。
学习难点:正确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探究点一:知识要点精析: 1、有理数的分类: (1) (2)注意:(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π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 2、数轴:(1)数轴的三要素:(2)数轴上,原点右边表示的数是 ,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 ,原点表示的数是 。
(3)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 。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但反过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1)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ɑ的相反数记作 ,ɑ-b 的相反数是 。
(3)正数的相反数是 ,负数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 。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
4、绝对值:(1)几何意义:表示数ɑ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ɑ的 ,记作|ɑ|。
(2)代数意义:(3)绝对值的非负性:|ɑ| 0;注意:(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2)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是 (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关系是 (4)常见的非负数形式:①|ɑ|≥0→2|ɑ|≥0,21|ɑ|≥0,|ɑ|+2≥2。
②ɑ2≥0→5ɑ2≥0,57ɑ2≥0,ɑ2+1≥1。
探究点二:典例精析 1、辨析:(1)带“-”号的数一定是负数( ) (2)-ɑ一定是负数( ) (3)零是最小的非负整数( ) (4)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5)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越大( ) (6)表示m 的点在表示一个4m 的点的右边( )(7)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负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 ) (8)若ɑ>0,b <0,且|ɑ|>|b |,则-ɑ>b ( ) (9)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必为正数( ) (10)若|ɑ|=|b |,则ɑ=b ( ) 2、解答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里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统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ɑ| (ɑ=0)(ɑ<0) (ɑ>0)·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导学案装 定线一12,0,2,0.3,一0.5,一(一7),一|一21|,(一1)2,0.45,25,5%,(一2)3,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例2:已知有理数ɑ,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用“<”号把ɑ,一ɑ,一b ,b ,c ,一c ,0连接起来。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导学案第1学时课题:正数和负数(1)课型:新授编号:01 班级: 姓名:编写人张聪颖复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三、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 , +13, 0, —, 200, —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 组为必做题)A 组 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 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B .向南行进50m D .向西行进50m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给出下列各数:-3,0,+5,213-,+,21-,2004,+2008.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B 组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组1.写出比O 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第2学时课题:正数和负数(2)课型:新授编号:02 班级: 姓名:编写人张聪颖复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9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德国增长%,法国减少%, 英国减少%,意大利增长%, 中国增长%.写出这些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 德国%,法国%, 英国%,意大利%, 中国%.三、巩固练习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四、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和直径为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五、小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六、应用与拓展必做题: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选做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吐鲁番的海拔是-155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m ,它们之间相差多少米?4、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从起点先走+40米,再走-60米到达终点,问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多少米应怎样表示一共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5、10筐橘子,以每筐15㎏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初一数学有理数导学案【课题】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会判断正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力: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情感:学习本课时一定要借助生活实例,发散思维去识记。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分类。
2、相反意义的量的判断【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与教学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日清释疑:1、想一想:①在小学时我门都学习了哪些数?它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怎样的应用?你能用它来表示零上5℃和零下7℃这两个数吗?2、阅读课本P24——P25,并解决课本相关问题.预习疑难摘要3、看一看,说一说:②看本章章前图《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和温度计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你熟悉的数?发现了你不熟悉的数吗?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怎样表示的?你会读吗?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需带“—”号的数?请举例.③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交流“自主探究”中的第3、4题2、正负数的区分④ 正数:象5,1,2,+3,+101....这样的数叫正数.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如-3,-21,…..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1.(1)若股市涨100点,记作+100点,则下跌20点记作(2)向西走5m 记作-5m ,则向东走8m 记作(3)如果家庭月收入2000元记作+2000元,则月费用支出800元记作2.说一说,下面的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恰当的方式表示它们吗?(1)赢利1000元与亏损800元.(2)水位上升1.2米和下降1.5米(3)温度为零上5℃和零下4℃题后反思:⑥通过本题,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3.(1)若顺时针转90°记作-90,则180°的意义为(2)若收入50元记作+50元,则-80元的意义为(3)本公司购进-500吨钢材表示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一)小组总结:①下列各数迷路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吗?29,-5.5,76,-1,90%,0,-31,0.01最后还有哪个数没找到自己的家?你能说出它不回家的理由吗?(二)归纳提升:①正数、负数、零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⑦②若整数和分数统算有理数,试着把下图补充完整.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分数【作业设计】1.判断(1)体重减少3千克与身高增加3cm 是相反意义的量(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如果下降记作“—”,那么不升不降记作0( )2.填空(1).若收入500元记作+500元,则支出500元记作 元.(2)若卖出20辆自行车记作-20辆,则买进100辆自行车记作 辆.(3)若+12℃表示气温升高1.2℃,则-2℃表示4.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括号内-18,320,3.145,0,2004,-712,-0.235,95% 整数{ }正数{ }负数{ }分数{ }有理数{ }【板书设计】有理数什么是有理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分数【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导学案⑴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正负数1. 小明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上的一棵梧桐树下,先向东走了12m,再向西走了21m,又向东走了30m,再向西走了17m,此时,小明在梧桐树的什么方向,距离梧桐树多远?2. 一批螺帽产品的内径要求可以有±0.02 mm的误差,现抽查5个样品,超过规定的毫米值记( ).A.1个B.2个C.3个D.5个二.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__________________统称有理数。
有理数有两种分类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3.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5、-15、-5、215、138-、0.1、0、-5.32、-80、123、-2.333.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正整数集{…};负分数集{…}4. 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非正数是;最大的非负数是.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整数B.分数不包括整数C.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三.数轴规定了、、的直线,叫数轴6. 数轴上表示-3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_____.7.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四.相反数像2和-2、-5和5、2.5和-2.5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一般地:若a为任一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O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8. a-b的相反数是.-(-5)= ;- (+4)= .9. 如果-a=-9,那么- a的相反数是.10. -a表示的数是()A.负数B.正数C.正数或负数D. a的相反数11. 下面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21①和21-②-(-6)和+(-6) ③-(-4)和+(+4) ④-(+1)和+(-1)⑤215+和+)215(-⑥137-和1(3)7--A .4组B .3组C .2组D .1组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3和+3互为相反数;②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必定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④的相反数是-3.14;⑤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不可能相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或更多13.已知-1<a <0<1<b ,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a ,0,1,-b 为 .1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4,-(-2), -4.5, 1, 0五.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 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任一个有理数a 的绝对值用式子表示就是: .⑴当a 是正数(即a >0)时,∣a ∣= ;⑵当a 是负数(即a <0)时,∣a ∣= ; ⑶当a =0时,∣a ∣= ;以上结论反过来说........,也成立.... 15.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中,最大的整数是______,最小的整数是______.16.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D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17.若|x |=|y |,则x ,y 的关系是______.18.如果|x |=2,那么x =______;如果|-x |=2,那么x =______.19.当|a |=a 时,则a ______.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20.若|a -2|+|b +3|=0,则a =______,b =______.21.已知|x |=2,|y |=5,且x >y ,则x =______,y =______.22.如果3a >,则3______a -=,3______a -=23.如果2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0C .a ≤0D .a <0.24.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若|m |=|n |,则m =nB .若|m |=n ,则m =nC ..若|m |=-n ,则m =nD .若m =-n ,则|m |=|n |25.式子|2x -1|+2取最小值时,x 等于( ).A .2B .-2C .21D .21- 26.若|x |>3,则x 的范围是______.27.若|x |+3=|x -3|,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8.若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若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29. 若1a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若1a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30. 比较大小:-65与-7631. 已知-1<x <3,化简:215x x x --++-.32. 若│3x -6│=9,求x . 33.abc ≠0,求式子a b c a b c ++的值.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⑵六.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加法法则:⑴如果a >0,b >0,那么a +b =+(│a │+│b │);⑵如果a <0,b <0,那么a +b =-(│a │+│b │); ⑶如果a >0,b <0,│a │>│b │,那么a +b =+(│a │-│b │);⑷如果a >0,b <0,│a │<│b │,那么a +b =-(│b │-│a │);⑸如果a >0,b <0,│a │=│b │,那么a +b =0; ⑹a +0=a .2.有理数减法法则:a -b =a +(-b )33. 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A .同为正数B .同为负数C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D .0和一个负数3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6B .10C .-10D .-635.计算:()()()(1) 5.36 3.36+--+--(+) 12(2)511233---+--()()⑶()1130.2535844⎛⎫⎛⎫⎛⎫+-++-+- ⎪ ⎪ ⎪⎝⎭⎝⎭⎝⎭ ⑷()()3401[15]477⎛⎫⎛⎫+-----+--+- ⎪ ⎪⎝⎭⎝⎭⑸(+335)+(+434)-(+125)+(-334) ⑹[1.8-(-1.2+2.1)-0.2]-(-1.5)⑺(-2.5)+(+56)+(-12)+(+116) ⑻()()1.4 3.6 5.2 4.3 1.5⎡--+-⎤--⎣⎦3.有理数乘法法则:⑴如果a >0,b >0,那么a •b =+(│a │•│b │);⑵如果a <0,b <0,那么a •b = +(│a │•│b │); ⑶如果a >0,b <0,那么a •b =- (│a │•│b │);⑷a •0=0.4.有理数除法法则:a ÷b =a •1b5.有理数的乘方: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 n =aa …a (有n 个a ) 从运算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⑴⑵⑶36. 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A .0B .-1C .+1D .不能确定3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A .1B .-1C . ±1D . ±1和038. (-2)11+(-2)10的值是( )A .-2B .(-2)21C .0D .-210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a b >,那么22a b >B .如果22a b >,那么a b >C .如果a b >,那么22a b >D .如果a b >,那么a b >4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a +b )3-3(cd )4=________.4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42. 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43. 已知a =3,2b =4,且a b >,求a b +的值.44.计算: ⑴12-(-18)+(-7)-15 ⑵3342293⎛⎫-÷⨯- ⎪⎝⎭⑶ (-1)10×2+(-2)3÷4 ⑷ (-10)4+[(-4)2-(3+32)×2]⑸25171()24(5)138612⎡⎤--+⨯÷-⎢⎥⎣⎦⑹ 2310110.25(0.5)()(1)82-÷-+-⨯-七.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⑴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2.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3.经历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出有理数加法仍满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数学活动,体会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P34-352、完成课本P34的内容。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回顾小学里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猜想这些运算律对于有理数是否同样适用?二、探究归纳:1.试一试:(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且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2.你能发现什么?请评判自己的猜想.3.概括:通过实例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有理数同样适用.对于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要会用文字表示,也要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说明:(1) 上面式中字母a、b、c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在同一个式子中,相同字母只能表示同一个数;(2) 加法的运算律可以推广到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三、实践应用1.例1计算:分析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交流解法,板演中在每一步骤中要求口述相应的运算律或运算法则.解(1)(+26)+(-18)+5+(-16)=(26+5)+[(-18)+(-16)]=31+(-34)=-(34-31)=-3 ;说明第(1)题是运用运算律将同号数先加,使计算简便;第(2)题是用运算律把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分数先行相加,使运算简便.2.练习计算:3.例2 10筐苹果,以每筐3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2,-4,2.5,3,-0.5,1.5,3,-1,0,-2.5.问这10筐苹果总共重多少?说明:(1)教学方法可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教师在讲评时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让学生养成选择最佳解题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2)此例的实际算法有多种,如把同号的数结合起来分别相加,但这里把相加等于0的数结合起来相加,计算较为简便.四、交流反思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2.你能灵活、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技巧?学生思考后交流.学后记:§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难点: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
2.7有理数的乘法(二)【学习任务】1. 经历探索、体验、运用,知道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运算中的价值.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课上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学习中的困惑,可向组内其他同学请教,仍有问题,标记向全班交流展示。
阅读课本第52—53页,完成以下任务: 1. (1)25×999×(-4) (2))12()214332(-⨯-- (3)(-8)×(-5.3)×0.125(4) )6.052412()65(-+-⨯- (5))8(5)4(5.1225)3(-⨯⨯-⨯⨯⨯- (6) 43×(8-43-1514)(7)(-4) ×8×(-2.5) ×0.1×(-0.125) (8)-36×⎝ ⎛⎭⎪⎫12-59+56-712【课堂探究 合作提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进行展示,主要由4号主讲,2、3号补充,1号总结归纳,然后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评价。
-3.14×35.2+6.28×(-23.3)-1.57×36.4【总结收获 当堂检测】学生交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易错点、重难点、解题思路以及蕴含的教学思想;互相评价小组的表现,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学习反馈】1.运用分配律计算(-3)×(-4+2-3),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3)×4-3×2-3×3 B.(-3)×(-4)-3×2-3×3 C.(-3)×(-4)+3×2-3×3 D.(-3)×(-4)-3×2+3×32. 已知a 与b 互为倒数,c 与d 互为相反数,m 的绝对值是4,求m ×(c +d)+a ×b -3×m 的值.3.计算:(1)(-4)×8×(-2.5)×0.1×(-0.125)×10 (2)(-4201)×1.25×(-8)(3)(-6)×[(-0.5)-1.3] (4)(512-79+1)×(-36) (5)(-2.1)×6.5×(-37).4. 34.075)13(317234.03213⨯--⨯+⨯-⨯-【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1、预习课本55—56页,完成下节导学案【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