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
- 格式:docx
- 大小:20.94 KB
- 文档页数: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1、掌握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在现场设置测温房进行全天测温,采用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大气温度,水温进行及时温度测试,按规定时间进行,做好测温数据的记录,并及时绘制温度曲线,测温人员发现温差有上升时应及时地向工程技术人员通报,技术人员要采取表面升温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需控制在25℃以内,为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采用电阻侧温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测温。
采用昼夜测温连续监测,前5天每3h测温一次,5天以后每6h测温一次,连续进行不少于10天。
3、测温要求(1)测量探头:热电偶(2)导线:四芯导线(3)测温仪:WXK02型(4)测点布置:WXK02(8个点/每台)4台设备(5)测温步骤a、设备的配件购买,按实际布线长度。
b、钢筋绑扎完毕,立即进行测点布置,并调试成功c、混凝土接触探头之前,每两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接触探头d、混凝土与探头接触时,每半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e、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薄层浇筑,当温度上升时,应合采取降温措施,如撒冰,降低入摸温度。
f、混凝土浇筑完毕,茬混凝土温度峰值出现前后,应准备草包等物质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每一小时测温一次g、当混凝土峰值温度出现后约两天,即可拆除测温装置,整个过程完毕h、测温数据处理,绘制测温曲线4、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材料热工计算本工程基混凝土底板厚H=2.5m,施工时平均气温为18℃(To=18℃,Tb=18℃),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度控制在25℃以内,采用草袋保温养护。
混凝土为C40抗渗混凝土7,采用42.5号矿渣水泥配制用量Q=360Kg/m3,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查表知草袋导热系数取λ=0.14W/mk。
Tmax=1.1Q/(10+18)=1.1×360/10+18=57.6℃Ta=Tmax-25℃=32.6℃草袋厚度:δ=0.5Hλ(Ta-Tb)×k/(25×λ)=0.5×2.5×0.14(32.6-18)×1.3/(2.3×25)=0.058m=5.8cm所以,初步采用3层草袋保温养护,为保证保温效果,可增加一层塑料布,以增强抗风能力。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养护和测温环节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砼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大体积砼养护测温的相关内容以及记录的重要性。
一、大体积砼的特点大体积砼一般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其特点主要包括:1、混凝土用量大:由于结构尺寸较大,所需的混凝土量也相应较多。
2、水化热高: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大体积砼由于混凝土量大,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温度升高。
3、温度应力大: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养护的目的和方法1、养护目的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水泥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养护方法(1)保湿养护:常用的方法是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2)保温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岩棉被、泡沫塑料板等,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测温的意义和要求1、测温意义通过对大体积砼内部温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2、测温要求(1)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一般在混凝土的上、中、下部位及边缘和中心分别设置测温点。
(2)测温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和环境温度来确定。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温间隔时间应较短,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测温仪器应准确可靠,常用的测温仪器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四、测温记录的内容和格式1、记录内容(1)测温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测温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具体来说,通过测温可以:1、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升峰值和出现时间,为调整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
3、评估混凝土的冷却速率,确保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测温设备及要求1、测温设备的选择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热敏电阻测温仪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2、测温设备的精度测温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来说,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3、测温点的布置(1)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形状、厚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平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在平面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5 个;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在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3 个。
(2)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代表性部位,如混凝土的中心、边缘、角部等。
对于基础混凝土,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3)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流向,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三、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开始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测温。
2、测温持续时间测温持续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强度等级、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厚度小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7 天;对于厚度大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14 天。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测量混凝土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温度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测温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原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过程中,一般采用探针法进行测量。
探针法是以温度计的感应探头为测量对象,将探头通过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进行测量。
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通过不断的搅动,温度会逐渐趋于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测量混凝土中的温度值,并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的平均温度值。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1.试验设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之前,需要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是为了确定测量混凝土温度的具体方案。
试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探针的材料选择。
(2)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配筋组合。
(3)测量温度的区域和深度。
(4)探头的数量和布置。
(5)探头与温度计的匹配方式。
2.试验操作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将其中的探头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测量。
(2)为了确保测温的准确性,需要不断地调整探头的位置,使其更贴近混凝土的中心地带。
(3)在混凝土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需要及时停止混凝土的测量,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试验操作,可以得到混凝土温度的测量结果。
这些结果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对应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三、测温方案的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中,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需要进行优化。
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探头选用目前市场上的探针种类比较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探针的质量和防水性能要尽可能好。
2.测温深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中,一般要求探头的插入深度达到混凝土中心一定的深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如果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通过测温记录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温点的布置是测温工作的基础。
一般来说,应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形状以及预计的温度分布情况来确定测温点的位置和数量。
通常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平面上的对称轴和边角部位等位置设置测温点。
比如,对于一个矩形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可能会在中心位置、四个角以及长边和短边的中点处设置测温点。
测温设备的选择也很重要。
目前常用的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电子测温仪则使用方便、读数直观,但精度可能稍逊一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在进行测温记录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量间隔时间较短,例如每 2 小时测量一次;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稳定,可以适当延长测量间隔时间,比如每 4 小时或 6 小时测量一次。
每次测量时,要记录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并注明测量时间。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测温数据的变化趋势,通常会将测温数据绘制成温度曲线。
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降情况,以及内外温差的变化。
通过对温度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上升过快、内外温差过大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养护方式,如增加覆盖保温材料的厚度、延长浇水养护的时间等,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或者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来带走部分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测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确保测温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
其次,要保证测温点的位置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施工人员的碰撞、振捣等。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3.测温点的设置要求4.测温点的布置方式5.测温点的维护与管理6.结论正文【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体积大于或等于 100 立方米,或者无论浇筑体积多少,由于混凝土浇筑部位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条件,使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由于热应力和其它因素可能引起裂缝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而温度控制的前提是正确设置测温点。
本文将对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进行详细解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主要包括:体积大、浇筑速度快、热收缩裂缝控制难度大、水泥用量大、水泥热释放量大、混凝土热应力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
【测温点的设置要求】设置测温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温点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整体的温度变化趋势。
2.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浇筑交界处、骨料集中部位、混凝土热收缩裂缝易发部位等。
3.测温点的布置应均匀,间距适当,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测温点应设置在便于观测和维护的位置,以便于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和进行温度调控。
【测温点的布置方式】测温点的布置方式主要包括网格布置、辐射布置和同心圆布置。
其中,网格布置适用于结构规则、浇筑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辐射布置适用于结构不规则、浇筑面积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同心圆布置适用于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混凝土结构。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测温点的维护与管理】测温点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确保测温设备完好,定期检查和校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定期清理测温点周围的杂物和灰尘,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3.对测温点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测温点正常工作。
4.对测温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根据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温度调控措施。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施工顺利的关键,而正确设置测温点是实现温度控制的前提。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如果养护和温度控制不当,极易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养护测温记录至关重要。
一、工程概况本次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_____(具体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浇筑方量约为_____立方米。
混凝土浇筑时间为_____(具体日期和时间),预计养护时间为_____天。
二、测温设备及布置1、测温设备采用电子测温仪,其测温探头精度为±05℃,能够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要求。
2、测温点布置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厚度,合理布置测温点。
在平面上,测温点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测温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5 米;在垂直方向上,每个测温点沿混凝土厚度方向布置 3 个测点,分别位于混凝土表面以下 50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面以上 50mm 处。
三、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为止。
2、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第 4 至 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第 8 至 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第 15 至 28 天,每天测温一次。
四、测温数据记录|测温时间|测点位置|表面温度(℃)|中部温度(℃)|底面温度(℃)|环境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数据分析与处理1、绘制温度曲线根据测温数据,分别绘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中部温度和底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通过温度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其中的测温工作则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等特点,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测温,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测温的目的和意义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梯度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如调整养护方式、覆盖保温材料等,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预防混凝土开裂。
同时,测温数据还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
二、测温点的布置原则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原则测温点应选择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混凝土厚度较大、形状复杂、配筋密集等区域。
2、均匀性原则在混凝土平面和立面上,测温点应均匀分布,以反映整个结构的温度变化情况。
3、对称性原则对于对称结构,测温点应沿对称轴布置,以便对比分析对称部位的温度差异。
4、分层布置原则对于分层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应在每层混凝土中分别布置,且应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处设置测温点。
三、测温设备和方法1、测温设备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
热电偶测温仪是通过热电偶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安装和使用较为复杂。
电子测温仪则是采用数字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温度并显示结果,操作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第3.0.4条规定,应先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以便控制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夏季炎热天气浇捣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内。
然后需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控制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在控制温度差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另外每天还应记录相应的大气温度,与测定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0℃。
1、养护:本工程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速度,推移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减少混凝土内表温度差,经过方案论证,采用在混凝土灌注体内埋设二层φ50镀锌钢管,通循环水对混凝土内部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的方法。
⑴在基础内部埋设冷却管①降温水管材料及接头制作本工程降温管采用镀锌钢管,外径35mm,采用套筒连接,以保证通水降温过程中流水的气密性。
降温管固定在中间温度筋面层,以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最小程度的受到振动泵的影响。
②降温管网的布置底板混凝土中水平布置一层降温水管,竖向距离基础底面约1200mm,水平间距约1000m。
沿长度方向(东西方向)设置进水管9根、出水管9根,每三根进水管与三根出水管为一组,共有三组水管组成基坑降温水管网系统。
③整体降温系统的组成降温系统由增压水泵、进水总管、基坑降温水管网和出水总管组成。
④供水、出水设备及冷却水源供水采用两台潜水泵,冷却水采用附近河流深处的水源。
出水收集于基坑的集水井中,用潜水泵输送回河流中。
⑤降温系统工作时间依据混凝土内部各测温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决定降温系统的工作时间,但不能早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以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扰动破坏。
⑵混凝土的养护由于该工程结构跨度大,每次浇筑混凝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一般为2~3 天)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后才能脱模;故混凝土养护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混凝土浇筑期间同时通循环冷却水进行内部降温处理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混凝土结构形式, 拱脚混凝土断面大;并根据温度测定结果显示,混凝土内部散热不均匀。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混凝土构件,如建筑物、桥梁、水坝等,都是采用大体积的砼(混凝土)浇筑而成的。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强度和性能的发挥,需要进行砼养护措施。
而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测温记录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对于施工过程的监控和砼养护质量的评估都有重要意义。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是指对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下来做为测量数据的工作。
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凝固与强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温度变化过大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因此对于大体积砼浇筑而言,测温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需要采用专业的温度监测仪器进行测量。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砼浇筑过程中嵌入温度计,以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实时监测。
测温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砼浇筑开始时间、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等。
这些数据的记录能够帮助监测人员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发展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大体积砼的养护测温记录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保证养护温度的合理控制。
一般来说,在大体积砼浇筑完毕后,需要对浇筑区域进行覆盖保温,避免温度过快下降。
在覆盖保温后,需要定期测量混凝土的温度,记录下表面和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情况。
测温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测量一次。
大体积砼的养护测温记录的记录方式可以选择手动记录或自动记录。
手动记录需要由监测人员每天亲自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而自动记录则是使用专业的温度监测仪器,将温度数据自动记录下来,并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后续分析和保存。
测温记录的结果应随时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判断砼内温度发展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如果发现温度变化异常,需要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如适时修正保温层的厚度或增加保温材料的使用量等,以确保砼的养护效果。
总之,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工作。
通过监测和记录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情况,能够帮助监测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砼的强度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 GB50496-2009 )第3.0.4 条规定,应先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以便控制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 C,夏季炎热天气浇捣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 °C以内。
然后需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控制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C,在控制温度差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 C /d,另外每天还应记录相应的大气温度,与测定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0C。
⑴ 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陡降,以防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
为保证混凝土养护质量,结合我公司以往经验,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加盖麻袋进行养护,若温差越出规范规定的25 C要求时,采用加厚保温厚等方法提高表面温度,确保大体积砼的质量。
⑵ 温度控制
为及时了解基础混凝土底板,内部各阶段各部位温度变化,控制混凝土温度。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
①温控器布置:
为及时了解基础混凝土底板,内部各阶段各部位温度变化,控制混凝土温度。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
为提高测温工作的及时性、正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本工程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测温。
②温控器布置: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施工规程的要求设置。
温度传感器安装:
温度传感器安头在混凝土浇捣过程前按测温点的布置埋入混凝土中,留出电线,以
便测温。
③在测温前,根据测温点布置平面图进行编号。
每次测温应根据不同孔号做好记录,测温内容包括中心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测温时间、测温人、记录人,每次测温后,进行整理,算出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温度变化值,并画出温度变化曲线,以指导养护。
④测温间隔时间
第一天至最高温度每三小时测温一次
中心温度下降后每六小时测温一次
预计在第三天后,混凝土中心温度升至最高,之后混凝土中心温度逐渐下降,待温度稳定下降24 小时,暂停测温,但仍需继续监控,待中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大气气温时方可停测。
⑤测温的目的
在测温过程中,当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或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温差超过25 C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措施,增加覆盖保温材料,并且不得在其上部进行施工。
养护方法,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采用塑料薄膜和麻袋进行保温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