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第20课三国鼎立改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
第20课《三国鼎立》说课搞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国鼎立》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4.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构思(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亦英雄……”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
初一历史(第20课三国鼎立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等基础知识。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懂得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历史进步性。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关键点拨一、导入新课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二、自主合作与探究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以下探究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填写相关内容,并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容。
(1)介绍官渡之战的背景、交战双方、时间、结果、影响。
(2)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交战双方、时间、结果、影响。
(3)填写三国的概况简表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220年221年229年建业孙吴2.合作探究(1)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2)引导学生回答课文P83的思考题:曹操年轻时,结交名士桥玄。
桥玄称曹操是安天下的奇才。
另一名士许劭却非常瞧不起曹操,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听了居然十分高兴。
他为什么高兴?3.强大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三、自主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正、强调、补充。
师生互动,学生订正错误内容,完成“自主探究”部分的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教材内容,做到“三讲”“三不讲”,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官渡之战即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2)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辅佐后正伺机发展,是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第20课《三国鼎立》(第二课时)教案
年级:____ 班级: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
(
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教学重点
辩证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
自主
、歌曲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向东流》
提问你们知道是哪一部电视连续剧的主
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世之奸臣、治世之能臣”,他阴险狡诈、任性多疑、老谋深算,有谋有
⑵拓展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
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引领:这证明
——欧洲。
第20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重点难点:1、重点: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2、难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为何一胜一败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3、4、5、6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3、4、5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3、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为何一胜一败?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包括:①曹操虽实力不如袁绍,但顺应人们渴望安定统一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顺乎民心,这是曹操打败袁绍的根本原因。
如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屯田制;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实行以法治军等。
这些措施不但使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也赢得了人心。
加之他能集思广益,重用人才,军事指挥得当。
②袁绍虽然兵多粮足,却骄横跋扈,用人多疑,且军纪涣散,因此不得人心。
他骄傲轻敌,一意孤行,听不进部下的正确意见,造成军队内部分裂,军心涣散,多次坐失战机。
如袁绍对谋士许攸的正确建议,不但未予采纳,反而责怪他,许攸一气之下投降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却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出来迎接。
后来,曹操听从许攸的意见,亲自带兵偷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使袁军军心大乱,全线崩溃。
第20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导入新课请学生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曲子,问学生阅读过这部小说没有,这部小说反映了什么内容?展示:曹操、诸葛亮的图片师: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曹操、诸葛亮师:他们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造就英雄的三国时代。
说出本课课题——三国鼎立教学过程(一)官渡之战师:分立的政权总离不开频繁的战争,在军阀的混战中逐渐形成了几支比较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形成了以曹操和袁绍两支最大的军事集团。
最终双方发生了军事决战——官渡之战。
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一次重大的战争?(建议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学习战争。
)请学生根据提示的五个方面朗读课文并做作出简要的回答。
师:一场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拥兵10万的袁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曹操胜利的原因。
袁绍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治军不严,而且心胸狭窄,遇事优柔寡断,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曹军方面则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袁军的短处恰恰是曹军的长处。
曹操重视人才如荀彧、郭嘉最初在袁绍手下,后因不堪忍受袁绍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便投到曹操麾下,深得曹操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