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学派的学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篇一一、引言法国年鉴学派是国际史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闻名于世。
该学派不仅在历史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特点及其在当代的贡献,以展现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与特点1. 研究方法法国年鉴学派以跨学科的方法和综合性的视角为特点,其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工具。
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口述历史等方法,获取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同时,法国年鉴学派还强调历史研究的跨时空性,将历史事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
2. 特点(1)综合性:法国年鉴学派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2)实证性:该学派强调实证研究,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客观的证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3)跨时空性:法国年鉴学派将历史事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以揭示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三、法国年鉴学派在当代的贡献1. 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特点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工具。
该学派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的知识体系,而且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
2.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3. 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该学派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案例分析:法国年鉴学派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研究以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例,法国年鉴学派运用其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口述历史等方法,获取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年鉴学派产生背景略议一、今年鉴学派产生背景1.思想斗争的活跃:20世纪中叶以至20世纪之后,中国社会正面临新思路与传统思想的斗争,发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思想碰撞和矛盾纷繁,整个社会思潮体制混乱,令人头疼。
2.学术观念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学术文化氛围,受传统的启蒙教育的不足,大多数学者和知识分子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学术观念的了解比较浅薄。
因此在20世纪后期,致力于改革学术的思潮就开始凸显出来,声援变革并试图推动学术水平的提高,以自由开放的心态接受世界各地的新知识,在思想革命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为20世纪后期学术观念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
3.专业化学术翻译的兴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外国的著作及学术论文由专业的翻译公司来提供及翻译,这些新的外文学习资源提供给了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为进步促进思想观念和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正确的路径。
4.大学重组的趋势:1920年代以来,国内大学开始重组,在面临着新型学科专业方阵的挑战后,这一调整变革开始提出更详尽的安排,其中出现了新型的学术机构,例如今年鉴学派。
二、今年鉴学派的宗旨1.弘扬学术传统:今人鉴学派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独立思考和探究真理,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将中国古典文化和近代变化的学习陆续综合起来,弘扬中国传统的学术及文化文集。
2.推进科学发展:并推进科学发展,突破思想局限,追求真理,发现问题本质,以科学思维探讨问题,在新视界中发挥作用,促进中国语言文学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3.建立学理体系:今年鉴学派在学术体系改革中,力图通过发掘和建构以中国语言文学核心问题为主线的学理体系,并以理论研究和文学实践为两个重要侧面,提出新的方法来处理语言文学问题,以革新学术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改革思维方法。
4.推动语言学研究:今年鉴学派推动学术研究要求以跨学科学程度来进行新兴语言文学的实证研究,提出一种综合性、对短语交际的深入探讨,由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学科问题,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年鉴学派的学术特色“存疑”的历史观第一,历史事实并不等于已知条件,它只是史学家从历史文献资料出发构建而成的,这就是所谓“存疑”的历史观。
从某种角度看,这大致与中国历史学界的“疑古学派”相近。
通过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对话,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第二,通过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对话,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
“年鉴史学”可以被称为跨学科史学学派,也就是不单独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中寻求帮助。
“年鉴学派”非常重视研究全面的、整体的历史第三,“年鉴学派”非常重视研究全面的、整体的历史。
历史是不可分割的,这几个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它们彼此之间存在某种逻辑联系或互为因果。
年鉴学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否定政治史在历史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主张把历史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而且放在无所不包的社会方面,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第二,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等,使史学研究取得更突出的成就;第三,史料的范围逐步扩大,呈多元化趋势。
史料的范围除书面文献外,还包括各种图像材料、考古发掘成果、口述史料、统计数字、价格曲线,甚至包括照片、电影、化石、工具等等;第四,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史学的不断进取精神;第五,重视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年鉴学派的缺陷和不足: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创新;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现代史和对欧洲以外的历史涉及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年鉴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9-1945 )。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费弗尔(1876-1956)和布洛克(1886-1944 )。
其史学理论主要体现为总体史观。
他们认为: 第一,历史总体是人类群众。
历史“不是个别的人,而是人类社会,是组织起来的人类群体。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人类群体为对象,这是年鉴学派的一个原则。
年鉴学派常识1. 引言年鉴学派是一种研究和编纂年鉴的学术流派。
年鉴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重要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的出版物。
年鉴学派通过对年鉴的研究,探讨了社会发展、历史演变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
2. 历史背景年鉴作为一种出版物形式,起源于西方国家。
最早的年鉴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主要用于记录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等信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年鉴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
中国最早的年鉴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西方传教士编写了一些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年鉴。
然而,直到20世纪初,年鉴在中国才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 主要特点年鉴学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3.1 多学科交叉年鉴学派的研究对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研究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研究能力,以便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
3.2 统计分析年鉴学派注重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
这种定量化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并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规律和趋势。
3.3 历史追溯年鉴学派不仅关注当下的情况,还会对历史数据进行追溯和比较。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3.4 实用性年鉴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在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年鉴学派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并通过年鉴的编纂和出版来向社会传播知识。
4. 研究方法年鉴学派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和历史比较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4.1 文献调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政府文件、报纸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过去的情况,并为年鉴的编纂提供依据。
4.2 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获取一手数据和信息。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摘要:法国年鉴学派是一种在法国学术界发展的历史学派别,其以研究年鉴出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派主要关注年鉴对于法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重视研究年鉴本身的编辑和出版方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然后,分析了该学派在法国学术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论述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以及该学派对于法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贡献。
最后,对于该学派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出版物、法国历史、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前言:法国年鉴学派(Annales)是法国学术界的一种历史学派别,它的成员主要是法国历史学家,以研究年鉴出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派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以史学家马克·布洛赞和卢西安·费布弗尔为代表,主张历史学应该以远离政治和事件的历史发展为研究重心。
论述:法国年鉴学派强调历史应该以一个时间段少于20年为单元进行研究, 并且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放在了历史研究的前沿。
他们认为,这种多学科间的交叉方法可以扩大人们对历史学研究的视野,更完整地理解历史。
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深入的融入到研究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因此法国年鉴学派有时被认为是历史的第三次革命。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鞠及各个领域,包括但不仅限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如:农村经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大规模社会变革和固有文化坚持之间的矛盾,法国历史中的种族关系和性别关系变迁等等。
除了在学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外,该学派还在编辑和出版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认为,编辑年鉴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年度的事件和数据,而且应该是历史和文化的呈现,从而让年鉴不仅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媒介,而是一个记录文化和历史变迁的载体。
法国年鉴学派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的推动上,而且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最为理性和无私的学派之一,而且通过倡导接近真实记录的不断摸爬试探以及多学科的历史研究法而使历史学思想的发展更加健康和透明。
历史学有哪些主要的流派?一、兰克学派兰克(1795-1866)是欧洲19世纪影响力巨大的一位史学大师。
曾经被腓特烈四世任命为普鲁士国家史官,编写《普鲁士王国史》,后来又用半辈子时间编写了《法国史》和《英国史》。
70岁被授予贵族爵位,82岁高龄带着一群助手学生编写《世界史》。
享年91岁,死后在家乡立纪念碑,绝对是人生赢家。
兰克学派的特点就是剥离所有的偏见,用纯粹客观的视角来陈述历史事实,注重实证。
而且以政治史为主,收集第一手的史料追求广博。
二、年鉴学派1929年,《年鉴》杂志在法国问世,年鉴学派也从此诞生。
年鉴学派觉得传统的兰克学派已经过时了。
年鉴学派不仅研究政治史,而是研究社会总体历史;不仅收集文献史料,也收集其他史料;还提倡史学应该跨学科研究。
年鉴学派的两位创始人,费弗尔(1878-1956)和布洛赫(1886-1944),早在1929年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革新传统的工作。
三、新社会史传统的社会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伏尔泰。
但新社会史却是从年鉴学派中脱胎出来,20世纪50年代才成型的。
四、计量史学计量史学就是在历史研究中使用数理统计的方式,也算不上一个严格流派。
计量史学一般以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南北战争之前的南方奴隶制经济为起点,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1926-2013),他因在计量史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和西方的传统史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处于完全对立状态。
兰克本人也承认:“历史科学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性的。
”所以兰克学派作为资产阶级御用史学,肯定和唯物史观水火不容。
马克思本人曾毫不留情地批判德国两大宗师,分别是黑格尔和兰克。
批判前者是因为唯心主义,批判后者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兰克学派只是一群“收集趣闻轶事”的“历史的宫廷侍从”。
六、比较史学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马克思也对历史比较研究做出过较大贡献。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篇一一、引言法国年鉴学派是二十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史学研究流派,以其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而闻名于世。
自诞生以来,年鉴学派不断探索、发展,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及其影响的探讨,展示其在史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法国年鉴学派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当时的历史学研究多以政治史、军事史等传统领域为主。
然而,年鉴学派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它强调历史学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将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引入史学研究,为历史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三、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法国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实证性等特点。
首先,年鉴学派注重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研究历史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其次,它强调跨学科性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史学研究,如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
此外,年鉴学派还注重实证性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资料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年鉴学派采用文献分析法、口述历史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文献分析法是年鉴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历史真相。
口述历史法则是通过采访当事人或知情者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实地调查法则是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来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四、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法国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史学研究的局限性,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年鉴学派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使得历史学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此外,年鉴学派还推动了口述历史和实地调查等方法的广泛应用,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五、案例分析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年鉴学派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理论,深入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篇一一、引言法国年鉴学派,又被称为“新史学”,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综合性的方法论著称于学术界。
本文将针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后世史学研究的影响,展开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借助实际案例展示其在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
二、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法国年鉴学派兴起于20世纪初,主要依托于当时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吸收并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元素,逐步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史学派别。
年鉴学派的开创者,如莫哈、马克·布洛赫等学者,主张史学研究应当摆脱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式,而应当将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放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
三、法国年鉴学派的特点法国年鉴学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性:年鉴学派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相结合,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研究历史。
2. 综合性:年鉴学派强调历史研究的综合性,注重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3. 长期性:年鉴学派的研究对象往往具有长期性特点,关注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长期演变过程。
四、法国年鉴学派的应用与价值法国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价值。
首先,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背景和成因。
其次,年鉴学派的研究视角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年鉴学派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案例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年鉴学派研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通过运用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分析这场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法国大革命的成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此外,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的长期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六、结论总之,法国年鉴学派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综合性的方法论在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年鉴学派的历史观
⼆⼗世纪成熟的法国年鉴学派注重物质⽂明的研究,⽐如,布鲁代尔把历史分为三个时段。
短时段的历史,是以个⼈⾏为和事件推动的,变化迅速,⾮常有戏剧性。
传统的历史,主要讲的是这部分历史,注重历史⼈物,注重历史事件。
历史基本被政治、军事史所笼罩,社会经济史⾮常薄弱,仿佛历史是被⼏个重要的⼈物和事件所决定。
在短时段中,⼀场宫廷政变⼏乎⼀瞬间就可以“改变历史”。
中时段的历史,则被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所推动,⽐如⼯资的浮动周期、技术的变化、⼈⼝的升降等等。
历史的节奏明显放缓,常常需要⼗年甚⾄半个世纪才看得出来。
长时段的历史,⽐如地理和⽓候的演化、⼈类和其⽣存环境的关系的改变等等,这样的变化,基本的时间单位是⼀个世纪甚⾄⼏个世纪。
在布鲁代尔看来,长时段的历史,对⼈类⽣活影响是最深刻的,⽽短时段的历史则是些表⾯的浪花,虽然⾊彩纷呈,却并⽆深刻的历史意义。
——引⾃《薛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材?》
挺有道理的,但越想越觉得应了佛教的“缘起性空”。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年鉴学派,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历史研究的全面性和跨学科性,而环境史学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领域,专注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剖析这两个学派的核心理念和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于推动历史学科发展和深化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的贡献。
文章首先将对年鉴学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在历史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接着,将介绍环境史学的兴起背景、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强调其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的交汇点,分析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年鉴学派和环境史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推动历史学科发展和深化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思考和探索,为推动历史学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年鉴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是历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古典年鉴学派、新年鉴学派和当代年鉴学派。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古典年鉴学派主要关注历史事件的编年记录和社会背景的分析。
它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试图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古典年鉴学派的特点在于其注重历史事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对社会背景的深入挖掘。
新年鉴学派则更加注重历史学的社会科学性质,强调历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记录,而是试图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历史分析,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新年鉴学派的特点在于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
当代年鉴学派则进一步扩展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将文化、心态、环境等因素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年鉴学派的评价2500“年鉴学派”诞生于xxxx年,其诞生的标志就是年鉴学派第一代的领袖人物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xxxx年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
杂志创办以后,费赫尔和布洛赫有了自己展示思想的阵地。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xxxx年,可以认为是年鉴学派的萌芽期,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对传统史学进行革新。
在传统史学研究中,历史学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发展史上,对其他领域的关注度不够。
但是年鉴学派的学者们反对这种历史研究方式,他们认为政治、经济、地理、人的心理等诸多方面都是历史研究应该关注的范畴。
他们认为史学研究应该打破原来学科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史学研究者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又要有自己的特点。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费赫尔和布洛赫在继承传统史学一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史学研究的革命。
这种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年鉴》杂志彻底创新了史学论说。
首先,正如杂志标题所表明的,它尤其注重曾遭忽视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费赫尔和布洛赫等人开始把经济和社会现象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费弗尔借鉴并改造了涂尔干学派社会学家弗朗索瓦·米西安创立的依靠统计工具来揭示和影响历史的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将其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进行尝试。
而真正将弗朗索瓦·米西安的成果运用到史学研究领域并促成史学革命的是史学家欧内斯特·拉布鲁斯。
“欧内斯特·拉布鲁斯曾受到年鉴学派的高度追捧,甚至在生前就被立为偶像。
该学派认为,是他开创了基于统计学、计量化和长短周期研究的经济史学。
年鉴学派为促进经济史学做出了贡献,但其目的并非给史学列车上再挂上一节新车厢,而是要把某种重要解释因素纳入对过去和当前社会的研究。
因为,和苛刻的史学专业相比,经济学方法属于更广泛的研究方式,并有助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化。
”除了对经济史的重视之外,年鉴学派还把地理学放进了历史学的视野之中,布洛赫把和土地相关的人口、土地、家族关系等都纳入了其视野。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思想概说法国年鉴学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历史学派,其特点是将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费尔南·布罗代尔、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等,他们的思想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历史现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认为历史时间应该分为三种类型: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
布罗代尔的核心观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历史研究应该将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结合。
马克·布洛赫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法国农村史》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人的主观意识和动机,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人的行动和决策所决定的。
布洛赫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研究应该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引入,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吕西安·费弗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三位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认为历史学应该为当代社会服务。
费弗尔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研究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为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都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布罗代尔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布洛赫人的主观意识和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而费弗尔则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这些思想在年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和完善,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法国年鉴学派的思想对于其他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学派的思想推动了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使得历史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而是开始社会、地理、人类学等方面的因素。
法国年鉴学派评述本文旨在探讨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理论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年鉴学派起源于20世纪早期,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立了该学派。
年鉴学派强调历史研究的整体性、长时段和跨学科性,主张将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相结合,为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年鉴学派的理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整体史观:年鉴学派认为,历史研究应该超越碎片化的视角,追求整体性和全面性。
因此,他们倡导跨学科研究,将历史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
2、长时段视野:年鉴学派强调长时段的历史研究,长期趋势和结构性变化,而非短期事件和个别现象。
3、跨学科方法:年鉴学派认为,历史学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丰富自身的学术资源。
他们倡导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
年鉴学派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跨学科研究: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跨学科研究的开展。
2、强化历史意识:年鉴学派的研究成果提醒人们长期趋势和结构性变化,强化了公众的历史意识。
3、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年鉴学派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展望未来,年鉴学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化、数字化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年鉴学派的研究范畴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将为年鉴学派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年鉴学派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对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为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总之,法国年鉴学派以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社会影响,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年鉴学派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推动跨学科研究、强化历史意识和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做出贡献。
一、引言法国年鉴学派是二十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历史学研究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年鉴学派的发展简析摘要:20世纪初,19世纪的实证史学仍然是统治西方史坛的正统模式.然而,20世纪以来,现实环境和史学家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化摧动了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和世俗化进程,普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
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盲目自信的乐观情绪。
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弊端,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念,从而使西方学者的现实感、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大大增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引起了史学界的一次革命,产生了极具特色的年鉴学派。
关键词:实证史学、年鉴学派、法国史学一、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史学新趋向19世纪上半叶,法国史学成就斐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史学家和进步的史学思想。
这些史学新思想对年鉴学派的学术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
法国史学界对史学思想的首创贡献是阶级斗争学说。
如提埃里最先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解释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其次,倡导总体历史,强调理论思维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又开创了人民群众史研究的新领域。
如米细勒主张用一种“向下看”的方法研究历史。
即历史著作要表现群众的精神,考察其内心生活,研究国民心理,这在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人民群众史的研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领域。
法国的实证哲学或社会学对新历史学也产生了重要贡献:第一,它既反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形而上学,又反对传统史学的陈腐无能,主张实证研究和概括规律相结合,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综合、分析、摧理、概括等用于历史领域。
第二,反对传统史学的狭隘的政治取向,主张研究人类生存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并从种族、地理、思想等方面说明和解释人类发展的历史。
第三,马克思促进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
第四,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结构观念和阶级斗争学说使史学家注意阶级关系研究。
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新史学区别于传统史学的重要的方法论标志,也是新史学后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前提条件。
年鉴学派的学术特色
“存疑”的历史观
第一,历史事实并不等于已知条件,它只是史学家从历史文献资料出发构建而成的,这就是所谓“存疑”的历史观。
从某种角度看,这大致与中国历史学界的“疑古学派”相近。
通过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对话,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第二,通过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对话,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
“年鉴史学”可以被称为跨学科史学学派,也就是不单独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中寻求帮助。
“年鉴学派”非常重视研究全面的、整体的历史
第三,“年鉴学派”非常重视研究全面的、整体的历史。
历史是不可分割的,这几个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它们彼此之间存在某种逻辑联系或互为因果。
年鉴学派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否定政治史在历史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主张把历史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而且放在无所不包的社会方面,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等,使史学研究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第三,史料的范围逐步扩大,呈多元化趋势。
史料的范围除书面文献外,还包括各种图像材料、考古发掘成果、口述史料、统计数字、价格曲线,甚至包括照片、电影、化石、工具等等;
第四,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史学的不断进取精神;
第五,重视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年鉴学派的缺陷和不足:
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创新;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现代史和对欧洲以外的历史涉及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年鉴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9-1945 )。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费弗尔(1876-1956)和布洛克(1886-1944 )。
其史学理论主要体现为总体史观。
他们认为: 第一,历史总体是人类群众。
历史“不是个别的人,而是人类社会,是组织起来的人类群体。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人类群体为对象,这是年鉴学派的一个原则。
第二,历史整体是关于人类群体及由此产生的及与此有联系的一切的历史。
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思想的科学。
”
第三,研究总体史需要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第二阶段(1946-1968)。
二战以后,年鉴学派进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
标志是原来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为《经济、社会与文化年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弗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他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地中海与胖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
该书的出版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布罗代尔在该书序言中首次阐述了长时段理论,之后又在1958年发表的《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他认为,历史学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
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
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冲击了传统史学狭隘的政治史观,进一步体现了年鉴学
派总体历史学的思想。
它不仅从内容上扩大了历史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在内的各方面,而且从地域上延伸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历史学的视野投向整个地中海和全世界。
第三阶段(1968年至今)
1968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职务,由年轻一代的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和和勒瓦·拉杜里接任,这标志着年鉴学派进人第三阶段。
勒高夫被公认为第三代年鉴学派的领袖。
第三阶段学者认为,历史的间断性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否认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任何联系。
另外,传统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所以许多人反对把第三代学者划入年鉴学派范围,将其笼统称为“新史学”。
此时,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精神形态史也有一定发展。
7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开始转向精神形态史研究。
年鉴学派成果
首先,年鉴学派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
一、它克服了传统史学的局限性,“总体史”设想的长时段理论不仅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而且,跨越民族国家对人类各种不同文化进行历史考察。
从而扩大了空间视野。
二、年鉴学派把普通百姓作为历史的主角,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社会变化中的经历,因而又被称作“自上而下的历史学。
”
三、由于研究的需要,视野的拓宽、领域的扩大,为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提供了不断翻新的途径和手段。
其次,年鉴学派大大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深刻化。
有别于受理论和模式框架限制的传统史学,年鉴学派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长时段理论正为其具体而典型的体现,为研究的深刻化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再次.年鉴学派提高了史学阐释和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其一,史料来源的扩大和研究视野的拓宽,使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大大提高;
其二,强调“总体史”的年鉴学派则可以借助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利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来帮助解决这些概念的理解,从而在解决分歧,避免不必要争论的同时. 提高了论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计量方法以明确的数量化概念代替了某些传统的文字描述,有助于克服含糊其辞和无的放矢,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消极方面
长时段理论明显有着重理论,轻规律的缺陷,这妨碍着史学研究的进行,甚至造成误导。
所幸的是,第三代年鉴学派已认识到自身缺憾,并致力于逐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