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鉴学派
- 格式:pdf
- 大小:126.06 KB
- 文档页数:2
年鉴学派的阶段性分析历史1001 华茹100201110 内容摘要: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而他们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著作以及互相的观点。
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关键词:开端发展全球视野年鉴学派是一个史学流派,来自法国学术刊《年鉴》。
年鉴学派基本概念包括:1.以问题导向、分析的历史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
2.以人类所有活动的历史取代过去以政治为主干的历史。
3.多学科性—与其他学科合作( 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
本文想对年鉴学派的几个阶段进行一些分析。
一.年鉴学派的开端在19世纪,学科制度化利基于以下几个前提:1. 社会科学由多门“学科”组成,这些学科围绕一些在知识上连贯,却又互不相关的主题内容。
2. 历史学研究、解释过去发生的特定事件;社会学找寻普遍规律以解释人类与社会行为。
3. 人类是被扣连于我们称为社会的独立实体里,而社会则建构了基本群居架构,让人类生活于其中。
4. 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由生产者以自由劳动力和自由商品互相竞争的体制。
5.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世界历史上的转折点,因资本家在主要国家获得了政权和社会权力。
6. 人类历史是无可避免地向前迈进。
于是在二十世纪初,法国史学受实证主义影响,以政治、军事、外交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漠视一次大战后产生的严重社会与经济问题,由Herri Berr在1900年创立的《历史综合评论》这一杂志就抨击上述第一项学科分隔所引起的问题,他是对年鉴学派影响最大的法国历史学家,他提倡历史学家打破过份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主动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
《历史综合评论》培养了年轻的年鉴学派第一代人物,里面的两位编辑Marc Bloch, Lucien Febvre于1929年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杂志,这成为年鉴学派运动的开端。
149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丁厚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1929年,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等人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围绕这份后来被通称为《年鉴》的学刊所聚集起的一批史学家,被称为"年鉴学派"。
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年鉴”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本文对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阶段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也作出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年鉴学派 总体论 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一、年鉴学派创建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从1929年《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创立至1945年为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
该阶段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
在年鉴杂志创办之前,建立在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基础之上的兰克学派逐渐失去其积极色彩,陷入了对个别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的身世言行进行频繁考证的死胡同,这就限制了史学题材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政治、军事和外交范围之内。
为了反对这种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拓宽研究领域,费弗尔和布洛赫创办了《年鉴》杂志。
费弗尔是中世纪史专家,他的研究侧重在思想、文化和精神状态方面。
在费弗尔的研究中,他十分重视地理环境对人文氛围的影响。
他的《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出版于1922年,该书强调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在如何处理社会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布洛赫也是欧洲中世纪史专家,同时也是经济史的专家,他的代表作为《法国农村史》和《封建社会》。
这两部著作的特色之处在于布洛赫把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尤其是《封建社会》一书一直被视为比较史学的开山之作。
在该书中,布洛赫并没有把“封建主义”看做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没有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把他作为一种“总的社会环境”来对待,由此他也把封建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19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史学流派应该说属于德国兰克学派尽管到20世纪下半叶它的影响已经逐渐地被西方的新史学所取代。
兰克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被傅斯年等著名学者所倡导,在中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但是兰克史学对中国的真正的影响,是在建国以后长期地被当作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典型,并对其“反动思想”加以批判所造成的。
即使到了80年代初,有的史学史当中提到兰克也还是把他的“客观主义”当作他的主要方面。
有一部史学史的教材在介绍了兰克的大量学术著作之后说:“然而,最值得注意的倒不是朗克的这些著作,而是他所标榜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但是在世纪之交,兰克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张广智主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史学史》教材当中,就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张广智认为,兰克的那句话被后人千百次地引用,似乎就是这句话首次揭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也就是“如实直书”。
他说:“如果认为客观主义史学是由此产生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对兰克的误解造成了客观主义史学。
事实上,虽然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却既不能将兰克史学当作客观主义史学的代名词,也不能将对客观主义史学起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兰克的史学成就内。
”这是张广智的西方史学史和对兰克的新的看法。
对兰克的那句名言的评价,张广智的著作他的观点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他说:“从兰克的那句名言中,我们便能够确信他认为历史学理想的目的在于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说自己的写作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这在表面上是一种谦虚之辞,其实对于兰克来说,它同样是一项真正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西方史学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即便那些看来似乎已经成定论的事情,由于研究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他的12卷的巨著《历史研究》无疑是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史学著作,这部著作所体现的“文化形态史观”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极大的关注。
法国年鉴学派研究摘要:法国年鉴学派是一种在法国学术界发展的历史学派别,其以研究年鉴出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派主要关注年鉴对于法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重视研究年鉴本身的编辑和出版方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然后,分析了该学派在法国学术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论述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以及该学派对于法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贡献。
最后,对于该学派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出版物、法国历史、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前言:法国年鉴学派(Annales)是法国学术界的一种历史学派别,它的成员主要是法国历史学家,以研究年鉴出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派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以史学家马克·布洛赞和卢西安·费布弗尔为代表,主张历史学应该以远离政治和事件的历史发展为研究重心。
论述:法国年鉴学派强调历史应该以一个时间段少于20年为单元进行研究, 并且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放在了历史研究的前沿。
他们认为,这种多学科间的交叉方法可以扩大人们对历史学研究的视野,更完整地理解历史。
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深入的融入到研究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因此法国年鉴学派有时被认为是历史的第三次革命。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鞠及各个领域,包括但不仅限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如:农村经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大规模社会变革和固有文化坚持之间的矛盾,法国历史中的种族关系和性别关系变迁等等。
除了在学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外,该学派还在编辑和出版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认为,编辑年鉴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年度的事件和数据,而且应该是历史和文化的呈现,从而让年鉴不仅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媒介,而是一个记录文化和历史变迁的载体。
法国年鉴学派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的推动上,而且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最为理性和无私的学派之一,而且通过倡导接近真实记录的不断摸爬试探以及多学科的历史研究法而使历史学思想的发展更加健康和透明。
年鉴学派的兴衰我看年鉴学派的兴衰摘要在20世纪,年鉴学派在中西方的史学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史学家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年鉴学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而在其自身改良的过程中年鉴学派也走向了没落,本文试图探究年鉴学派兴衰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年鉴学派,兴衰,原因1929年初,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他们创办这本杂志的目的就是要将反对兰克“新史学”的活动进一步深入,并呼吁史学研究者突破以往历史研究中只注重政治史研究的观念,而要更加重视社会学等等方面,他们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多社会学学者的支持和鼓励,因此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主张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为一体,在他们看来,历史学不再是政治史,而是社会的历史,是“总体史”。
在吕西安·费弗尔所著《为历史而战》中,基本表明了他们的主张:重理论、重解释、重综合。
这个理论也被之后的年鉴学派学者们所继承,并将年鉴学派的影响推向巅峰。
因此,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被公认为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和第一代代表人物。
不久后二战爆发,法国很快战败,马克·布洛赫也被德军杀害,年鉴学派的研究活动基本陷于停顿。
在二战结束后,1946年,《经济社会史年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更名之后正式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杂志的领导班子成员也进行了改组,这标志这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二代。
年鉴学派的第二代成员的成就十分突出,费尔南多·布罗代尔在被德军俘虏期间写出了史学名著《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并于1949年正式出版,在该书中,他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年鉴学派学者的观点,在历史研究上主张从地理时间、人文时间、个别时间三个层次来探讨,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历史研究可以分为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过去的历史研究更多的是重视短时段的历史事件,而他认为长时段的历史研究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在1958年发表了文章《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来宣传他的观点。
年鉴学派的历史观
⼆⼗世纪成熟的法国年鉴学派注重物质⽂明的研究,⽐如,布鲁代尔把历史分为三个时段。
短时段的历史,是以个⼈⾏为和事件推动的,变化迅速,⾮常有戏剧性。
传统的历史,主要讲的是这部分历史,注重历史⼈物,注重历史事件。
历史基本被政治、军事史所笼罩,社会经济史⾮常薄弱,仿佛历史是被⼏个重要的⼈物和事件所决定。
在短时段中,⼀场宫廷政变⼏乎⼀瞬间就可以“改变历史”。
中时段的历史,则被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所推动,⽐如⼯资的浮动周期、技术的变化、⼈⼝的升降等等。
历史的节奏明显放缓,常常需要⼗年甚⾄半个世纪才看得出来。
长时段的历史,⽐如地理和⽓候的演化、⼈类和其⽣存环境的关系的改变等等,这样的变化,基本的时间单位是⼀个世纪甚⾄⼏个世纪。
在布鲁代尔看来,长时段的历史,对⼈类⽣活影响是最深刻的,⽽短时段的历史则是些表⾯的浪花,虽然⾊彩纷呈,却并⽆深刻的历史意义。
——引⾃《薛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材?》
挺有道理的,但越想越觉得应了佛教的“缘起性空”。
从年鉴学派研究中国史的书一、引言年鉴学派,又称历史人类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
该学派主张历史研究不应仅局限于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而应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现象。
在我国,年鉴学派的研究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学者开始运用这一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史。
二、年鉴学派对中国史研究的贡献1.突破传统史学研究范畴年鉴学派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使中国史的研究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局限于政治、军事等领域,而年鉴学派则倡导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这种研究方法的引入,使得中国史的研究变得更加全面、立体。
2.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历史现象在年鉴学派的影响下,中国史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现象。
例如,学者们开始研究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以及文化观念的演变等。
这些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历史研究中往往被忽视,而年鉴学派的引入使得这些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3.倡导跨学科研究方法年鉴学派倡导跨学科研究方法,鼓励历史学者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合作。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例如,历史地理学、社会史、文化史等交叉学科在中国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及著作1.费正清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部著作,运用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费维恺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是另一位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现代中国史》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两部著作,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四、年鉴学派对中国史研究的启示1.拓宽研究领域年鉴学派告诉我们,历史研究不应只关注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而应拓宽研究领域,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现象。
年鉴学派对于认知当今现状的意义
年鉴学派是一种通过对各个年鉴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
和理解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通过年鉴学派的研究,可以对当今的社会
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深入的分析。
首先,年鉴学派能够提供全面和系统的数据信息,为我们了解当
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年鉴中包含的各种统计数据、
指标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经济、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的现状和趋势。
这些数据为我们制定决策、进行研究和观察提供了重
要支持。
其次,通过年鉴学派的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当今社会的发
展变化。
年鉴记录了演变的趋势和规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变迁和发展。
这种对历史演进的观察和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动态,把握现状,预测未来。
此外,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当今社会
所面临的问题。
年鉴中所收集的数据可以为我们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研究和分析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盲点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和解决的方案。
综上所述,年鉴学派对于认知当今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
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我们了解现状和趋势,还能够观察和分析社会
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年鉴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和
理解当今的现状。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年鉴学派,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历史研究的全面性和跨学科性,而环境史学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领域,专注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剖析这两个学派的核心理念和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于推动历史学科发展和深化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的贡献。
文章首先将对年鉴学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在历史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接着,将介绍环境史学的兴起背景、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强调其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的交汇点,分析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年鉴学派和环境史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推动历史学科发展和深化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思考和探索,为推动历史学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年鉴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是历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古典年鉴学派、新年鉴学派和当代年鉴学派。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古典年鉴学派主要关注历史事件的编年记录和社会背景的分析。
它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试图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古典年鉴学派的特点在于其注重历史事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对社会背景的深入挖掘。
新年鉴学派则更加注重历史学的社会科学性质,强调历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记录,而是试图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历史分析,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新年鉴学派的特点在于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
当代年鉴学派则进一步扩展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将文化、心态、环境等因素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法国年鉴学派192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的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由此引发了20世纪西方史学最为重要的变革,并围绕《年鉴》杂志形成了几代有影响的历史学家群体,他们被称为年鉴学派。
法国史学家埃马努厄尔·勒华·拉杜里这样评论到:“总有一天,当我们的同胞在总结20世纪的知识、科学和技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军事技术、尖端工业或原子物理等领域内,并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浅薄的法国人或许能聊以自慰的是,他们毕竟在1930年至1965年间,全靠“年鉴派”的努力,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
”《年鉴》创刊的目的是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推进新式史学。
《年鉴》背后的主导理念,首先是以问题导向的分析史学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其次,是以人类活动整体的历史,取代以政治为主体的历史。
《年鉴》创始人费费尔提出“在史学框架内综合所有的知识”;最后,打破专业的严格界限和门户之见,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进行合作。
正如费弗尔所说的,“历史学家,必须是地理学家,也必须是法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
《年鉴》杂志的编委会中就汇聚着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年鉴学派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法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如亨利·贝尔。
贝尔于1900年创立《历史综合评论》,提出“历史综合理论”,强调史学要成为科学并能提供切合实际的解释,就必须“包罗人类生活的一切因素”;史学“只有包容整个人类的演变,并同生活的一般演变息息相关,才能享有科学的尊严,才能对人类的命运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就像在自然科学中一样,细节应居于次要地位,研究工作必须受整体性的问题支配。
”从这样的历史综合观出发,他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杂志不但吸纳了费弗尔和布洛赫等历史学家,而且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作为编委和合作者。
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摘要:年鉴学派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早期代表性研究之一便是“文化—心态史”。
该研究方向以品读各种年鉴、类书为主要手段,将年鉴、类书作为描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历史事实背后的主观因素和文化背景。
本文以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为切入点,介绍其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学界的影响,旨在探究该研究方向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年鉴学派;文化—心态史;研究方法;代表人物;学术影响一、引言近年来,年鉴学派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年鉴学派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一个新兴流派,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年鉴、类书等史籍文献。
早期代表性研究之一便是“文化—心态史”。
与传统的史学研究相比,年鉴学派注重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出发,揭示历史事件与人们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心态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在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中尤为重要,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以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为切入点,介绍其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学界的影响,探究该研究方向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二、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在年鉴学派之前,历史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从政治、战争、外交等官方史料出发,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及政治变迁等方面的事物。
然而,在文化、思想等非官方史料的研究中,年鉴学派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逐渐兴起。
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品读各种年鉴、类书等文献,并将其作为描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从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当时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以嘉庆年间的《蒿庵外史》为例,该书虽然表面上讲述的是一名秀才的商业经历,但从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经济背景和社会心态来看,却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年鉴学派在研究的过程中,常常将历史文献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细节和细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使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鉴学派的演进张广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年鉴学派在20世纪的崛起与发展是现代国际史学的重要篇章。
如果我们把19世纪的兰克史学称作为上一世纪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由年鉴派所奠立的史学新范型,无疑应是本世纪西方史学乃至世界史学发展的一种主流。
一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于1929年创立的,它得名于是年发刊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简称年鉴)。
在它创业的初期,年鉴学派还只是孤零零的几个人,在传统史学的汪洋大海中,就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玩具船,然而它却使世界历史学改变了方向”。
年鉴学派真正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当代法国史学的主流,应当是二战以后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暂时中断了年鉴派史学的发展,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法国史学的研究处于低潮。
尤使法国史学界蒙受重大损失的是年鉴派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洛克惨遭德国法西斯的杀害。
二战结束,大地重光,法国历史学重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也迎来了年鉴学派的辉煌时期。
1946年《年鉴》杂志易名为《经济·社会·文明年鉴》,编者为刊物名称增加了“文明”这一复数名词,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着意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反映了编者认为历史和各门社会科学不能分隔而必须融合成为“人的科学”的信念,显示出史学力图成为综合学科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年鉴史学派的总体史的研究精神。
改名后,杂志篇幅不断增加,1968年起达到1300—1700页。
杂志内容更加丰富,作者队伍也越出了法国。
《年鉴》杂志在变动的世界、变动的世界历史学面前,以一种更新的面貌向学术界辐射出它的影响。
1947年,费弗尔等人提请法国政府创建了同巴黎大学相抗衡的“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六部(经济和社会科学部),费弗尔任部主任,后由布罗代尔接替。
在这里虽然看不到“历史学”一词,但却是在“经济与社会科学”这一名称下,费弗尔等年鉴派史家显示了对历史学的潜力及它综合其他学科能力的信心。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思想概说法国年鉴学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历史学派,其特点是将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费尔南·布罗代尔、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等,他们的思想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历史现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认为历史时间应该分为三种类型: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
布罗代尔的核心观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历史研究应该将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结合。
马克·布洛赫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法国农村史》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人的主观意识和动机,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人的行动和决策所决定的。
布洛赫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研究应该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引入,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吕西安·费弗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三位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该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认为历史学应该为当代社会服务。
费弗尔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研究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为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都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布罗代尔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布洛赫人的主观意识和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而费弗尔则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这些思想在年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和完善,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法国年鉴学派的思想对于其他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学派的思想推动了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使得历史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而是开始社会、地理、人类学等方面的因素。
法国年鉴学派名词解释
法国年鉴学派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历史学界的一个重要派别。
该派别的核心人物是法国历史学家·夏尔·塞诺兰(Charles Seignobos),他在1904年创办了《法国历史年鉴》(Annales de l’histoire de France),并成立了学派。
法国年鉴学派主张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研究历史,将历史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强调历史的长期性和相互关联性。
他们试图摆脱传统的政治史研究方法,将历史研究的重点从政治家、战争和政权变迁转移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他们主张研究历史时要立足于具体的历史时代,准确地描述历史事实,并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法国年鉴学派强调历史的集体性和普遍性,认为历史不仅仅是个别事件和人物的事迹,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行为和组织形式。
他们认为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才是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们对历史的研究更关注群体、阶级、社会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法国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例如历史学家贝尔托兰·拉格鲁(Albert Léon Guérard)提出
的“社会历史”的概念,弗兰克·布隆克(François Simiand)主张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工具进行历史研究等。
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不仅限于法国,还对整个西方历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观点,对后来的
历史学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尤其对20世纪的社会历史学和经济史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年鉴学派及其创建的“新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史学现象,它们不仅在法国史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对全世界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法国史学家弗朗索瓦·多斯(FrancoisDosse)已预感到年鉴学派所代表的新史学将出现危机和必将瓦解。
他在《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杂志到“新史学”》一书中对年鉴学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
第一代年鉴学派:注重经济、社会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大公众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主要归功于“新史学”运动的成功。
这一运动肇始于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以及他们在1929年创办的《年鉴》杂志。
《年鉴》杂志诞生于1929年并非偶然。
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席卷美洲和欧洲,这种“文明危机”不仅颠覆了整个知识界的信念,也影响到历史学。
人们对理解危机和对其作出反应的需求十分强烈,时代的目光从政治转向了经济。
“30年代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反叛”。
《年鉴》杂志的反叛特性则体现在挑战实证史学方面。
实证史学家偏重政治史,宣扬爱国主义。
《年鉴》学派则主张注重经济、社会现象,倡导“全面的历史”和“问题史学”。
但多斯并不认为年鉴学派是“全面历史”的首倡者,因为早在18世纪,伏尔泰在《史学新论》和《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便提出了“全面历史”的纲领。
关于年鉴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多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年鉴学派的敌手,又是它的先驱”。
从20世纪3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法国大学教授中传播,年鉴学派从中汲取了许多启示。
但后来,《年鉴》杂志与银行家、金融家、资产阶级政客和技术官僚的关系日渐密切。
所以,关于《年鉴》杂志代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
而且,年鉴学派并未推出一种历史哲学,而是主张所有事物相互依赖的笼统观念。
年鉴学派的史学家很少注重探索历史规律,他们更重视“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
第二代年鉴学派:垄断了法国的史学生产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第二代年鉴学派产生于二战后。
浅谈法国年鉴学派
2013172316 林秀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极大地推动了西欧的现代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民主化和世俗化,普通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地位得到了提高。
而在史学方面,整个19世纪,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称霸于西方史坛。
兰克强调运用原始资料、考证和辨析史料,主张史料考证是历史基础,成为实证史学的代表人物,尽管后来的史学家对兰克的史学观念有不同的看法,但实证史学所激发之个别性、个体性的史学研究,却成为主流趋势。
实证史学重视史料导致历史研究独厚政治,由于过去人类活动所遗留或记载的事迹多偏向政治面,影响史料保存也多局限在政治方面,使得历史研究成为政治史的化身。
20世纪初,重视史料和完整无缺的史学研究虽然在史学方法论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却出现历史微观化、封闭化的危险。
史料的至尊地位随着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的重要性增加,逐渐松动。
史家开始怀疑史料的精确和完整的可能,质疑文字材料是当事人
记载下来的,在记载的同时就溶入了史家的选取标准与个人的好恶,
不同的学者对同一事件因个人的视角、立场、层次而反映不一,使得
史料出现矛盾,影响到史料学及实证史学的地位。
史学研究者在批判
实证史学的不足之余,从不同的方向提出不同的史学理论。
年鉴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最终发展成为对现代西方史学编纂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谓年鉴学派,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学术团体,而是团结在《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周围,有着基本相同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一批学者,他们因主办的杂志而得名。
1929年1月巧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两名年轻的历史学教授马克·布洛克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
该杂志的创办被视为年鉴学派的诞生。
30年代,杂志编辑部迁往巴黎,仍由布洛克和费弗尔主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年鉴学派的思想可以分成两部分。
首先是重视历史中的人,年鉴学派认为史学对象应是复数的人、具体的人,历史学“并不是事物的科学或概念的科学… …从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历史只能是人的历史”。
这与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所宣扬的英雄史观、神学史观是截然不同的。
如马克·布洛赫在《法国农村史》中恢复了农民的历史地位,将传统史书中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提升为主角,赋予他们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农民”概念。
正
是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像经济、文化、宗教、地理、气候、婚姻、风俗、心理等等凡是与人有关系的东西统统成了年鉴学派历史研究的对象。
这就大大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研究总体史需要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第二是突破过去以政治事件为主轴的历史思维,布劳代尔的《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对此有精辟的解说,他一反过去以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为主的历史写作,改以地中海为中心,从地中海的地理环境,讨论该地区所形成的人口、商业、物价、运输等情形,以及在地中海活动的两大帝国:土耳其和西班牙的政治、社会情形。
此书的特色改变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不再以政治事件作为历史时间的演进方法,而易以社会、经济的变迁,作为历史时间的叙述手法,将历史的时段分为“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三个期间。
用现代的方法写全面的人的历史,这是年鉴学派给20世纪的西方史学最丰富的赠礼。
但由于各种局限,年鉴学派史学也有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新史学的基本追求目标“总体史”或“整体史”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因此永远不可能有全面的、总体的历史,只能有局部的、有选择的历史。
其次,年鉴学派在方法上的创新容易引起史学工作者对研究法的崇拜,热衷于在方法上的标新立异。
甚至为方法而方法,忽略史学研究的求真实质,出现史实服从于方法、任意剪裁和解释史料和进行模型设计的现象。
再次,历史被各种模式、结构、时段的切割而变化,史学有失去本身特点而被其他社会科学同化的危险。
最后,新史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如长、中、短时段的认识方法对政治人物的作用过于低估。
由于20世纪五、60年代后受新思潮的冲击,学术分际更加细腻,年鉴学派无法概括各种理论,以致影响力减弱。
但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欧美各国的影响不可低估。
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学潮流不仅震撼了西方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