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企业面临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遭受国外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给国内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压力,反倾销以成为中国企业目前难以逾越同时又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
那么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着怎样一个现状呢?而我们又应如何应对这种状况,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防范,以及对已被指控具有反倾销行为的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本文从倾销与反倾销概念出发,来界定怎样的行为才是倾销行为,对怎样的行为才被视为正当的反倾销行为。
文章论述说明了中国企业出口遭受反倾销现状、防范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加强我国出口企业的国外市场的竞争力立足于世界之林,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反倾销案已经成为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中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
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和盐类的首次反倾销立案调查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到国外企业甚至政府行为的反倾销案立案调查。
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30. 5起,比80年代年平均增加24起。
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到目前,反倾销指控的国家涉及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六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
反倾销指控集中在五矿、化工、轻纺、土畜等产业,涉及到工农业产品4000多种。
中国企业遭受的立案调查和中国企业的出口总额是极其不成比例的,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提到反倾销当然也就离不开倾销这个话题。
下面我就讲一下什么是倾销:1994年的关贸总协定第6条规定,如果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外一国商业渠道,该产品被认为是倾销。
倾销主要分为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两大类:(1)商品倾销:A、持续性倾销:或称为国际价格歧视,是国内垄断者通过在国内市场(通过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加强隔离)上的卖价高于国际市场(必须面对外国生产者的竞争),使总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持续倾向。
国外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措施,不少于1000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出口也给一些国家的本土企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了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外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措施。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的问题反倾销是指通过抽查、调查和其他手段确定某一种国家的商品被卖到他国的时候低于成本(被“倾销”),从而对他国商品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的反制措施就叫“反倾销”。
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主要是:1.中国商品价格过低中国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较低,这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等原因所导致的。
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商品价格过低,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本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采取了反倾销的措施。
2.中国对一些特定产品的出口过多一些国家认为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出口量过大,这造成了一些国家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因此采取反倾销的措施。
3.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一些国家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以获得其它国家的贸易利益,限制了进口商品,并且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过低,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价格更加低廉。
针对对华反倾销,目前反倾销调查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多边体制并根据WTO的规则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另一种是采取单边调查方式的反倾销调查。
实际上,多数国家的反倾销措施均采用了单边调查方式,这也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调查结果在WTO中的得到的认可程度不高。
二、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1.积极应对反倾销的调查我国通过建立反倾销委员会和反补贴委员会来协调我国反倾销工作,采取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反倾销调查工作,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调查机构,并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我国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开展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减轻了企业竞争压力,有效避免了外国经济的冲击。
一、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包括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和长期倾销。
偶然性倾销一般是为了销售出口积压品等实行的倾销,一般不会招致反倾销诉讼;对于长期倾销除非有政府的补贴,否则不会存在。
而国际上的反倾销主要是针对掠夺性倾销。
中国目前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频率高。
自1979年中国出口糖精及盐类首次遭受欧共体反倾销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一直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立案已近500起,居世界各国之首。
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频率越来越高。
比如在今年的7月初的一周内,美国方面就对中国产品进行了5项裁定和多起调查。
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终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作出反倾销期间中的新发货商行政复审初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鲜蒜反倾销新发货商行政复审程序;7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美国的农用拖拉机、草地拖拉机和乘式剪草机及其零部件下达有限进口禁止令;7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糖精作出反倾销终裁。
(二)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商品范围广。
不仅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智利、秘鲁、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韩国等也对我国发起了反倾销诉讼,涉案产品包括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农产品等4500多种。
去年对中国28个省、市的253家轴承企业,涉案金额3亿美元的轴承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今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受理对中国出口彩电反倾销案件,6月份美国家纺产品有限公司向美国的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对从中国进口立式金属顶熨衣板提起反倾销调查,8月份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对虾提起反倾销诉讼,甚至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打火机也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所以中国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商品无所不包。
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摘要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不了解或是拒绝了解它,反倾销规则就会成为其他成员国制裁中国的手段,中国出口企业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本文结合反倾销的相关事件,分析我国屡造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及其对策,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倾销机制,从而保护本国企业以便更好的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反倾销原因应对策略一、倾销、反倾销内涵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修订的“反倾销协议”中第二条对倾销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产品经过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旨在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家,该产品就被确定为倾销”。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反倾销旨在使本国的产品及其生产不会遭到进口产品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
反倾销行动只有在已表明该倾销对国内进口竞争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时才能采取。
损害的确定必须以明确的证据为基础,并且必须对倾销进口量、倾销进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对同类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冲击进行客观的调查。
倾销进口的大幅度增加,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进口国生产或消费量的增长,都是确定损害的必要条件。
反倾销在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是倾销带有排挤竞争对手,给竞争对手带来产业损害的负作用。
反倾销在法律上的依据是公平竞争法(反托拉斯法)中的反对价格歧视原则,即价格制定的基础是成本,企业不能不顾成本而以不同市场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政策。
一国反倾销政策在经济上的平衡点,是应考虑一项反倾销措施究竟消费者失去的利益大于还是小于相关产业所获得的利益。
二、目前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根据WTO资料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平均每年有30.7起,排全球第一,占全世界的12%。
[1]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在其市场上的占有率,以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借口,使用“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对我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不仅损害了进口国家消费者的利益,更严重损害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越来越严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近4,000起反倾销案件中,涉及中国的就超过1,000起,成为全球最高。
这些案件多集中在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电子产品等行业,对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定义及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反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品到另一国,被后者认为价格过低或价格补贴过多,威胁到本国同类商品的正常销售,因而采取一定措施保护本国企业的措施。
反倾销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征关税、征收反倾销税、执行最低限价等。
反倾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在某些行业,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主要生产国家通过出口商品估值低廉的方式,占领市场份额,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此外,一些进口国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也会采取反倾销政策,以减轻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压力。
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大量的反倾销调查导致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反倾销税,这对企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带来了严重影响。
例如,美国2018年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开展反倾销行动,导致至少30家中国企业被制裁。
这些贸易壁垒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额造成冲击,也对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税收收入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为应对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和完善了反倾销工作。
政府设立了反倾销调查组,实施反倾销调查,申诉机制等,并加强了监管力度。
其次,支持企业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政策。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的贸易通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扩宽出口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反倾销是当前全球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面对反倾销的主动防范、有理应对和有效促进,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任务。
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和统筹协调,推进多边贸易政策,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以减少贸易壁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要注意哪些问题核心内容: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要注意哪些问题?增强反倾销意识,注意自身产业存在缺陷,建立企业预警机制,与反倾销调查部门联系,与行业商会进行联系,组成申诉小组等等。
法律快车为您一一介绍。
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问题(一)需要增强反倾销意识。
外国产品在华倾销由来已久,但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倾销和反倾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对倾销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国外产品对中国大规模低价销售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实惠,而是为了挤垮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消灭与其竞争的中国民族工业,占领中国市场,已图获取最终超额利润。
2、内对反倾销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1)国内遭受外国商品倾销危害的企业认为反倾销虽然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保护了国内同行的企业,而反倾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要本企业单独承担,对反倾销消极等待,指望别的企业反倾销,自己搭便车;(2)国内消费者认为,一旦采取反倾销措施,自己便买不到廉价的洋货,对反倾销持反对态度(二)反倾销不是生产力落后的保护伞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外国产品对我国的倾销,应当注意到我国产业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生产力落后,产业组织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即产业竞争力不强。
诉诸于反倾销法,并成功地得到反倾销保护,然而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国家的反倾销措施,可以使这些企业暂时得到一个恢复的机会。
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地苦干几年,最终还是要在外国同类产业的竞争下跨掉。
应当牢记,反倾销不是永远的有力武器,更不能成为落后的保护伞。
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要始终在保护中生存,那么,这个产业就永远也不能成长起来,就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反倾销只能是暂时的保护措施。
(三)需要建立企业自身的预警机制。
如果一个企业自身没有很好的预警机制,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已经或正在遭受倾销”。
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也加强了。
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一项贸易救济手段,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受到外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而出现的,其目的是通过征收关税或出口税等措施,防止外国进口产品对国内企业产生不公平竞争影响。
然而,反倾销措施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一、反倾销措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救济中的一种措施,针对的是外国商品倾销在中国市场上的行为。
该措施的主要措施是对售出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以引导和遏制进口流量。
这种税是依据商品估值的一定比例计算出来的,税率根据各国的制度和比例规定而不同。
它主要通过对进口国市场中倾销产品征收关税来保护进口国的产业安全和产业利益,既保护了本国产业的正当权益,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反倾销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当权益,减轻由于倾销导致的经济损失。
当外国公司以低于原生产国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将产生“倾销”的情况。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是为了追溯产品的来源、成本等信息,核实倾销前期的售价构成要素,并确定是否在中国市场存在倾销价格和损害。
一旦反倾销措施得到批准,就可以通过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的方式保护中国企业。
二、反倾销措施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对中国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凭证的压缩:由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外国进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侵入性被限制,这就导致市场凭证的供应受到了限制,进而对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产生了影响,增加了企业的压力。
2. 成本的上升: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会导致进口产品的关税增加,对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会带来贸易成本的上升,从而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困难。
3. 竞争的加剧:受到反倾销措施影响,有些企业可能会减少或停止向中国市场出口产品,这会导致中国企业的产品供应减少,竞争日趋激烈。
三、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在面对反倾销措施时,中国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压力和减少影响:1. 税收调整:企业应该在校正倾销行为的前提下,要求政府对反倾销措施的税收比例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降低限制对企业的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已成为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1. 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是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设立关税壁垒、采取反倾销措施等,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入。
这样的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出口商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2. 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中国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侵犯知识产权,因此对其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减少反倾销调查至关重要。
3. 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中国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也是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中国企业不得不依靠出口来消化产品产能。
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入国际市场,引发了国外企业的贸易摩擦和不满,从而增加了中国商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二、对策1. 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为了解决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增强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同时,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中国商品的附加值,也可减少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商品的限制。
2. 推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还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
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对外依赖,减少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成果,提高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和解决能力。
中国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于世利长春理工大学经济学系【摘要】自入世以来,中国是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中国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出口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和出口企业相对低效的法律抗辩造成的。
出口企业应当认清国内外形势,以平常心态积极应对,在补充短板、苦练内功的同时,与其他企业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关键词】反倾销国际贸易对策商务部数据显示,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累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国外贸易救济调查700余起,涉案金额400多亿美元。
其中,来自美国的100余起,欧盟发起的有70余起。
中国已连续17年(1995~201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
此种形势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默默退出还是积极应诉,这是一个问题。
一、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中国快速的出口增长给其他国家的市场结构造成了普遍的调整压力。
中国有着庞大的就业需要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出口企业具有高度的竞争能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强的价格比较优势。
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推动出口的强劲增长,促使跨国企业加速产业转移,给一些国家造成了市场结构调整的压力。
同时,给其企业转型和劳动力再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有关国家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给贸易伙伴留下口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美国和欧盟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为其日后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措施提供了便利。
这种认定也给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在对中国企业使用反倾销措施时提供了借口,从而给中国出口产品设置了障碍。
再者,中国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产业结构趋同以及中国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贸易产业结构,使得其出口产品必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这自然会引起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抵触与对抗,频繁使用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其国内企业,抵消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外贸企业如应对反倾销的措施目录一、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界定 (01)(一)倾销的定义 (01)(二)反倾销的定义 (02)二、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现状及特点 (05)(一)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05)(二)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07)三、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08)(一)出口前:未雨绸缪 (08)(二)遭遇反倾销指控后:科学应对 (08)(三)被征收反倾销税后:不坐以待毙 (08)一、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界定(一)倾销定义倾销的定义。
根据《反倾销守则》第2条第一款规定,所谓倾销就是指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是否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
(2)倾销行为给进口国相识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和威胁,或对国内某项新建产业产生严重阻碍。
(3)倾销与损害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任何进口方在决定对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时必须以充分的证据证明倾销进口商品与进口方工业损害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关系。
(二)反倾销定义反倾销的定义,是指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国家/地区为保障本国/地区经济不受外来不正当竞争的侵害,限制外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并以法律行为消除其危害的行为。
反倾销通常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具体规定。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反倾销法,一是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的反倾销法;另一种则是以国际条约形式缔结的国际反倾销法。
反倾销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各国规定各有差异,但基本要件与关贸总协定规定基本一致。
(1)关于“正常价格”。
这是确定倾销是否成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只要出口国在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常价格,即为倾销。
(2)重大损害和倾销的因果关系。
在确定加征反倾销税前,各国执行机构必须确定损害由倾销所构成。
(3)反倾销数额。
根据国际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各国应通过谈判就倾销问题达成协议,以避免反倾销税的征收。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赋予进口国自我保护的一项合法权利,近 20 年来反倾销始终是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
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也持续升温,我国企业频频遭受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指控,反倾销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由于我国企业对反倾销知识缺乏了解,缺少反倾销诉讼方面的经验,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往往败诉,不仅使企业自身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形象。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阐述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而提出一些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反倾销特点措施ABSTRACTAntidumping is one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which WTO entrust to the import country for considerable self-protection. Antidumping has been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n the over 20 years. The number of the cases on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 The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suffer again and again western countries dumping ccusations. Antidumping already serious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China has become the biggest victimized country. Since the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lack understanding for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knowledge, lack experience in antidumping lawsuit. We often lose a lawsuit. It not only makes enterprise self have suffered serious pecuniary loss, and has harmed the image of our country 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fiel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data analysis, explained Foreign Anti-dumping the grim situation faced by,I then made some export products to China's response to anti-dumping measures.[Key Words] Antidumping Feature Measure目录一、倾销与反倾销的相关概念及国内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1)(一)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 (1)(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2)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5)(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5)(二)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7)1、出口市场集中 (7)2、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8)3、对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顺差过大 (8)(三)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弊端 (9)(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10)三、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11)(一)影响产品的出口 (11)(二)应诉费用过高导致企业亏损 (12)(三)新兴工业发展受阻 (12)(四)影响中国外商投资环境 (12)(五)冲击国内市场 (12)四、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12)(一)提升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意识 (13)(二)保持有序竞争 (13)(三)调整企业外向经营模式 (13)(四)国家加强对出口商品的宏观调控 (14)(五)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的应诉和起诉机制 (14)(六)改善贸易环境 (15)参考文献 (16)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赋予进口国自我保护的一项合法权利,近 20 年来反倾销始终是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
近五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及中国的应对措施概述反倾销是指一国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国出口商品的贸易行为,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侵害。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和案件。
本文将探讨近五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近五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情况近五年来,中国面临了一系列反倾销调查和案件。
这些调查和案件主要涉及钢铁、太阳能产业、化工品和纺织品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钢铁行业中国钢铁行业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和出口国之一。
然而,由于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中国的钢铁行业在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限制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
太阳能产业太阳能产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面临严重反倾销调查的领域之一。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组件加征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出口。
这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化工品中国的化工品行业也面临了一些反倾销案件。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某些化工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限制了这些产品的出口。
纺织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也面临着反倾销调查。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限制了这些产品的出口。
中国的应对措施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和案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并维护贸易利益。
1. 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产业提高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反倾销挑战。
2. 调整贸易结构中国政府推动结构调整,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可以减少对出口市场的依赖,降低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以保护自身利益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目录1,引言..............................................................2 2,跨国经营的内涵...................................................3 3,跨国经营的成功案例:中兴通讯.......................................3 3.1,中兴通讯的简介..................................................3 3.2,中兴通讯的跨国经营之路..........................................3 3.3,中兴通讯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4 4,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的思考............................................5 4.1,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不足.................................5 4.2,我国中小企业走跨国经营之路的必然性..............................7 4.3,对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8 5,结合中兴通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出相应的对策.............8 6,结语.............................................................10 7,参考文献.........................................................10 8,致谢辞...........................................................11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措施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兴通讯的跨国经营的成功案例,引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及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对策关键词:中兴通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 The text expounds the successful case of the ZTE’s multinational business,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and leads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ultinational business.Key Words: ZT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exi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经济质量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还面临着结构失衡、生产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无法完成,必须借助于国际市场予以解决与实现。
在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要素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因此,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化”就成为必然。
跨国经营之路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必然选择,并将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空间。
2. 跨国经营的内涵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内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即在资源获取、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将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3.跨国经营的成功案例:中兴通讯3.1.中兴通讯的简介中兴通讯全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全称"ZTE CORPORATION",其中"ZTE"是"Zhongxing Telecom Equipment"的缩写。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通过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
公司成立于1985年,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中兴通讯拥有通信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灵活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
2009年,中兴通讯无线通信产品出货量跻身全球第四,其中CDMA产品出货量连续4年居全球第一,固网宽带接入产品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光网络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三,手机产品累计出货超过2亿部,并全面服务于欧美日高端市场的顶级运营商。
3.2.中兴通讯的跨国经营之路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即当时的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其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开展来料加工业来获取,后来又组装过电话机、电子琴、冷暖风机等产品。
当时的通信行业几乎被AT&T、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一些国外企业所垄断,处于“七国八制”的市场格局。
1990年,国内电话为主的通信行业方兴未艾,但全被国外厂商所占据,只有农话市场尚属空白,中兴走上了一条富有革命色彩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其依靠农话市场迅速崛起,1991年,中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到1993年12月,ZXJ2000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包括进口机型)的18%,居国产同类产品首位。
1996年,中兴提出了战略“三个转变”: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交换机设备向多元化产品转变;目标市场从农话市场向本地网、市话网开展;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至此,中兴正式确定了其国际化的战略。
1996年,中兴通讯进入亚洲市场,目前亚洲已成为公司最大的国际市场。
1998年,中兴通讯开始大规模地承包海外电信工程并将多元化的通信产品销到南亚、非洲多个国家,实现了“点”到“面”的突破。
同年,中兴通讯先后中标孟加拉、巴基斯坦交换总承包项目。
2002到2004年间,中兴通讯在国际市场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全方位地推进。
其在亚非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断得到巩固,甚至成了一些国家的主流设备厂商。
中兴通讯在印度、俄罗斯等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市场的稳步发展,为其突破欧美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中兴通讯开始进军西欧、北美等发达市场,2006年,ZTE突破北美市场向加拿大输出首批3G终端设备。
2007年中兴通讯WCDMA进入商用加速期,全年共从西欧、东欧、南亚、非洲等地区获得10个WCDMA建设合同,在欧洲市场和跨国运营商的突破成为突出的亮点。
目前,中兴通讯已在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斯里兰卡、利比亚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WCDMA/HSPA 网络。
2008年,中兴通讯又与Vodafone签署系统设备全球合作框架协议,产品覆盖公司包括GSM/UMTS/光传输等在内的全线系统设备。
通过13载稳步积累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兴通讯在全球96个国家设有代表处,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立了15个研究中心、12个海外培训中心,为全球500多家运营商提供创新性、客户化的产品和服务。
3.3.中兴通讯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走“农村围城市”的创新之路。
在开拓阶段之始,中兴选择了一个目标市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这个战略在“七国八制”的市场格局下,是个与众不同的,是创新的。
中兴选择了个正确的改革方向,提高了其产品的知名度,确定了其地位,也为走上国际之路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战略。
实行了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出品地区的多样化。
建立了国际市场销售网点,大大地扩大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覆盖面。
而且,通过与国际的成功合作,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国际形象,大大地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引用创新的技术战略。
通过了与国际企业合作,不断地引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为地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地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实现企业逐步由低级到高级方向发展。
4,与多国合作,形成联合的整体优势。
先与小国上合作,建立和发展企业,改变了中兴势单力薄的状况,在亚洲闯出一片天地,再快速地占领欧美国际市场,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4.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的思考4.1.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不足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1,数量大,比重大。
根据推算,1994年底,我国的全部企业的100.71万户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无与伦比,可谓中小企业的海洋,这与中国农村工为刚启动的现实是一致的。
2,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
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
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人化,由于技术装备率低,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这和中国的整个水平较低是相称的。
3,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
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
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
4,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
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5,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