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水的浮力全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7
第3节水的浮力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____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__,施力物体:____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____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____。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____和物体__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__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____。
1.二战时期,德国纳粹一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撞到海底被搁浅(潜水艇的大半身已被淤泥浸没)而不能浮起来,这是因为()A.有浮力,但浮力小于重力B.有浮力,且浮力等于重力C.潜水艇底部没有水进入,不产生向上的浮力D.机器坏了,不产生浮力2.下列应用了浮力知识的是() A.热气球B.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C.拦河大坝上窄下宽D.医用注射器3.将重为6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 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6 N B.5 N C.1 N D.11 N4.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相同,则两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5.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A.物体在液体里的深度B.物体的体积和形状C.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6.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B.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7.天平左盘的盛水容器与右盘砝码平衡,用手指轻轻浸入盛水容器中,手指不接触容器且无水溢出(如图所示),天平的平衡状况是()A.左盘下沉B.右盘下沉B.保持平衡D.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将一重27 N的金属块浸没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 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N;物体的体积是m3。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计算。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第三节《浮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实践探索:(1)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3.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一个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艇、热气球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