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有机磷中毒实验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11.77 KB
- 文档页数:3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E A R C H髫謇蒡拳荔;?移馥#爱嚣学绔劳誊孝癌雾誊孝学疆爹誊I萎磊善,爱善移垂爱嚣密蟊?誊誊营旁j季秀彰参移务辱参旁务簪藩磐』●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救中应用的新进展赵海军卯怀岚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渭源748201)【中图分类号l 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1—7821(2008)23—0151一O l 【关键词】阿托品有机磷中毒急救新进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 O 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危症,由于其病势凶猛、进展极快,若不及时救治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阿托品作为抗胆碱能药物是l临床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重要药物,早期迅速阿托品化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情复杂,各项阿托品化指标变异性和不确定因素影响,从而对阿托品化判断困难,临床抢救中阿托品量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增加患者抢救的不确定性。
笔者结合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经验,参考有关文献,浅谈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几点体会。
1临床资料90例病人均为急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77例,年龄3~7l 岁,平均33.4岁,口服中毒83例,皮肤接触中毒7例;其中甲拌磷16例,乐果25例,敌百虫14例,甲基乙硫磷23例,甲胺磷12例,就诊时间或出诊开始抢救时间于中毒后l O m i n一6h。
有10例中毒时间不详,口服中毒患者血C H E活力均<35%,有6例C H E 活性为0。
2治疗方法口服中毒者全部急诊用清水洗胃,洗胃液量为20000—50000m l不等,反复洗胃至洗出液清亮无臭味为止,立即给予吸氧、吸痰,除非患者有明显呼吸闲难或呼吸衰竭,否则不应该停止洗胃,急诊彻底洗胃应视为早期抢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绝不能把大剂量给予解毒剂或导泻作为对洗胃不足的弥补方法,原因是大剂量解毒剂极容易造成中毒,而导泻由于早期给予了阿托品而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已少用,活性炭注入可起到结合吸附胃肠内游离有机磷的作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医治疗进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数量也有所提升。
有机磷农药中毒对人类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中医在其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则综述相关资料,总结分析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医治疗进展。
标签:有机磷;中毒;中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制是:有机磷农药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和胆碱酯酶迅速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中毒酶),从而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因此其催化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也随之失去,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不断的蓄积,进而发生胆碱能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发生相应的中毒症状[1]。
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够迅速致人死亡,因此在其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及时有效。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制首先急性中毒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抑制胆碱酯酶活力,有机磷农药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胆碱酯酶活力产生一直作用,最终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中毒症状,其表现主要为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呼吸、循环中枢抑制而死亡。
以上为急性胆碱能危象[2-3];(2)导致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毒后可以导致发生各种强烈的应激反应,最终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通过消化道中毒的患者对其胃肠道具有较重损伤,再加上细菌移位、内毒素释放以及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均会对其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加重,最终还有可能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4];(3)对心脏具有毒性效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伤,主要是因为:有机磷农药对心脏细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对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破坏,导致心肌细胞及其传导系统出现损害。
另外乙酰胆碱的聚集,会导致心肌交感神经受到强烈的兴奋刺激,从而导致出现各种心律失常[5]。
最后严重的中毒反应,还会引起缺氧、电解质平衡紊乱,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加重心脏损害。
(4)有机磷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有些患者在临床急性胆碱能临床症状消失之后,会发生远端肢体肌肉麻痹,或者是出现以感觉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这一症状也就属于是中枢-周围远端型轴突病。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苏艳华朱爱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9期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我国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也是引起急性中毒和致死的主要农药。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m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是临床常见急症,是我国农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
OPs 对神经损伤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对中毒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的抢救和治疗也是决定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及预后的关键。
OPs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可以引致3种临床表现:①急性胆碱能危象(acute cholinergiccrisis,ACC);②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rganophosphate induceddelayedpolyneuropathy,OPIDP);③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syndrome,IMS)。
此外,还有一种神经发育毒性。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神经损害的机制综述如下。
1 ACC发病机制ACC是在OPs中毒急性期,因OPs抑制乙酰胆碱酯(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引起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认为,有机磷农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酶解部位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后者比较稳定,且无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从而使乙酰胆碱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一系列症状。
用乙酰胆碱能系统变化能够解释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大部分症状,但对于中毒时出现脑神经系统的部分变化(如抽搐、惊厥、癫痫样发作)不能完全解释。
在治疗中,采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重活化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动物实验发现,惊厥、癫痫发作均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有关。
GABA受体是一种氯离子通道受体,该受体上有GABA、巴比妥、印防己毒素、农药、酒精等的结合位点[1]。
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死率较高,及时有效清除毒物非常重要,同时,应重视血流灌流,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在应用抗胆碱药时应注意阿托品化的观察及判断,避免因阿托品中毒死亡。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治疗【abstract】 acute organic phosphorus poisoning case fatality rate is high ,timely and effective removal of poison is very important , at the same time ,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lood flow perfusion , anticholinergic drugs and cholinesterase agent application ,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cholinergic drug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atropinization observation and judgement , avoid the atropine poisoning death . 【中图分类号】tq45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1-02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病死率达10%以上,在我国发病人数每年达5-7万[1]。
研究发现,造成抢救aopp过程中死亡的诱因或原因中较大比例的有:未能重视复能剂的使用;有关阿托品化得判断存在混乱而造成的阿托品中毒;阿托品的用量或用法不标准;未洗胃或洗胃不彻底[2]。
近年来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研究进展如下。
1 促进毒物排泄,及时有效清除毒物1.1洗胃: 对aopp病人脱去呕吐物污染的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每500mL 洗脱液收集一瓶。
回收溶剂后对所得物质进行薄层检查。
2.2.4 薄层检查结果。
将收集到的各瓶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将所得的每份浓缩液和对照溶液一起进行薄层检查(见图2)。
根据薄层检查结果,得到了长梗绞股蓝皂苷B 粗品和另一种以一种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粗品X 。
2.3 对粗品进行细分2.3.1 反相层析柱的填装。
取30g 十八烷基键和硅胶,在搅拌下混悬入适量甲醇中。
装入内径为2cm 长为30cm 的层析柱内。
沿层析柱内壁慢慢加入适量甲醇洗涤色谱柱,然后逐渐改变甲醇-水的比例,分别用95%、90%、85%……20%的甲醇水溶液各100mL 冲洗层析柱。
2.3.2 样品的填加和分离。
称粗品X 约1g,加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3.3.1的层析柱上。
分别用20%、30%、40%、50%、60%、70%、80%、90%、100%的甲醇-水溶液约100mL 梯度洗脱层析柱,每10mL 收集一瓶。
回收溶剂后进行薄层检查。
2.3.3 薄层检查结果。
将浓缩的洗脱液做薄层检查。
结果见图3。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长梗绞股蓝皂苷和同属植物所含皂苷的苷元结构差别较大,而同属其余植物所含皂苷的苷元结构都相似。
而且只有一部分长梗绞股蓝皂苷得到了分离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余长梗绞股蓝皂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结构鉴定。
绞股蓝属植物多数都有药用的历史,特别是绞股蓝和长梗绞股蓝药用历史更加悠久,而且由于二者植物外形相似,有混用的现象。
通过本实验分离出的长梗绞股蓝皂苷B 可以对长梗绞股蓝药材的质量做一些深入研究,并且可以进行药理实验。
参考文献[1] 陈书坤.绞股蓝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和分布[J ].植物分类学报,1995,33(4):403[2] 孙文基.关于长梗绞股蓝的初步考证[J ].西北药学杂志,1993,8(3):137[3] 谭华炳.绞股蓝对兔高脂血症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5):1497[4] 姚丹丹,黄善华,刘国辉.绞股蓝对衰老大鼠下丘脑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19[5] 杨 斌,孙 坚,王农荣,等.绞股蓝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 ].江西医药,2007,42(10):924(2008-03-05 收稿)(周济桂 编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郭燕飞(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通州 226000)[摘 要] ①目的 探讨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 )的临床疗效。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38例儿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常见的危重急症,由于有机磷农药抑制了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应用复能剂和反复注射阿托品等抗胆碱药,但阿托品的用法与用量在儿童不易正确掌握,副作用大、病程长、护理繁琐、费用大。
研究证实,与阿托品相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的疗效更好。
长托宁可较好地同时拮抗M受体、N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对M1、M3受体选择性强,对M2受体选择性弱(应用后临床上不易出现心跳加速),其临床半衰期长达10.35h,因此用药较为方便。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儿科开展了用药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取代阿托品,用于救治儿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8例AOPP患儿,全部病例均为消化道途径吸收中毒。
按干预措施分成两组,其中使用长托宁治疗20例(治疗组),使用阿托品治疗18例(对照组)。
根据患儿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和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分为轻、中、重度。
见表1。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予彻底洗胃,清洗皮肤和头发,更换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输液一般治疗,在配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的同时,治疗组用长托宁,对照组用阿托品,用药情况如下:首次用量轻度中毒1mg,中度中毒1~2mg,重度中毒2mg;首次用药45min后,如中毒症状尚未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仍低于50%时,再给予肌注首剂的半量,如中毒症状明显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50%以上时,可暂停药观察;首次给药后1.5~2h,如中毒症状仍未明显消失或又重新出现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低于50%时,再给首剂的半量,同时应重新洗胃;中毒患儿病情基本好转后,如仅有部分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毒覃碱样症状时只应用长托宁首剂半量,如仅有肌颤等烟碱样症状或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低于50%时,同时用长托宁首剂半量和氯解磷定。
中国医药指南20望年璺旦苎!墨是毡期选择60例A SA I~Ⅱ级手术患者,年龄36~60岁,体重40~85kg,手术种类:食道癌、胃癌17例,直肠癌6例,神经外科8例,胸腔镜、腹腔镜手术13例,骨科6例,肝脾甲状腺手术10例。
术前常规苯巴比妥(鲁米那)o.1m g、阿托品0.5m g肌注,麻醉前静注力月西0.05m g/kg,入睡后面罩给予氧气吸入,诱导时先静注维库溴铵0.1m g/kg,然后异丙酚0.5m g/kg,缓慢静注后,辅助呼吸,静注瑞芬太尼1~2#g/kg,90s后完成气管插管,用D at ex-O hm eda监护仪连续监测H R,SA P,M A P,61D A P。
记录患者诱导前、用药后、插管中、插管后2r ai n的血压、心率结果.本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
各项检测指标值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O.05).本组患者插管前,心率的变化与诱导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压下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P<O.05),在研究中有11次血压低于90r amH g,有6例心率低于50次/m i n,由于持续时间短,未于药物处理。
表1本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j士s l 与本组基础值比较P<O.05.2讨论理想的全麻诱导应具备神志消失迅速,循环抑制小,气管插管反应轻微等条件。
瑞芬太尼是最新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药效强。
起效迅速,剂量易控制,和芬太尼有相同的安全性[1],时效半衰期与用药总量和输液时间无关,瑞芬太尼的这一特性使该药在临床应用中能够精确调控,改变给药速度后药理作用的变化也很快地显现,如果要增加阿片类效应,可以通过加快输注速度很快得以实现,反之,当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减慢时,停止输注后阿片类效应很快消失[2].虽然在诱导前出现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合用异丙酚诱导有关,血压下降幅度不大,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不低于50次/m i n。
机能综合实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的改进【摘要】“家兔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在本科生的基础医学综合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对原教科书上的实验适当加以改进,以模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病症为主,加以适当治疗,以增加实验的可观察性和综合性。
在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改进近年来,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在医学实验教学和教学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院校开设了大量的综合实验,但在综合实验具体内容的精选及操作性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中尝试开设了“家兔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实验,并探索对其具体实验步骤作了改进,以增加实验内容的完整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并提高其对训练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的价值,现将有关体会报道如下。
1 关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与剂量问题许多实验教材中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实验的模型制备是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有机磷农药的方式[1],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剂量上容易准确控制,且方便、快捷,但和临床所常见的农药中毒情况不符,因此,我们根据临床常见的中毒情况采用灌胃的方式,使动物疾病模型更接近于临床特点。
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家兔下胃管技术,又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学生对动物进行洗胃,提高治疗的效果。
具体作法是:家兔于实验前18小时开始禁食、不禁水,以利于灌胃后农药的吸收,加快药性的发挥,减少等待的时间。
实验前称重并观察动物一般活动情况,呼吸次数、深度;ECG记录心率,测量瞳孔直径;观察有无肌震颤及唾液分泌等。
用5%敌百虫,按500mg・kg-1(10ml・kg-1)灌胃,重复观察以上指标。
家兔多在灌胃后20min左右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瞳孔明显缩小,流涎,心率减慢,全身肌肉震颤等。
在模型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灌胃时勿将胃管插入呼吸道,可将胃管外端置于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如有气泡,则需重插。
2 关于心电监护问题和其他症状的观察问题有机磷农药被吸收后,在体内与胆碱脂酶结合为较为稳定的磷酸化胆碱脂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后者在体内大量积聚,从而使机体器官功能紊乱。
浅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研究进展摘要】有机磷农药主要包括: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它们的出现本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因其价廉,易获取,且杀虫效果好,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近半个多世纪。
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害,有机磷农药可以杀灭害虫的同时,自然口服、误用或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也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临床上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不少见,而且近几年该方面中毒有增加的趋势[1]。
据统计全球农药有500多种,每年发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者约100万人次,其中20万人死亡[2]。
由此不难看出其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远期预后差。
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生率更高,全世界每年90%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很有必要再认真地研究AOPP的发病机制及最新的治疗策略,以更好地救治患者,所以笔者特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病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04-021.AOPP的发病机制有机磷中毒(Organophosphorous Poisoning,O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有机磷毒物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磷酰化后的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能力,从而引起Ach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大量蓄积,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从而引起胆碱能神经元先兴奋后抑制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该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①毒蕈碱样症状,这组症状出现得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尚有多汗、流泪、流涕、流涎和瞳孔缩小、咳嗽、气急,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急性有机磷中毒实验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医药卫生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在合理应用传统的解毒剂抗胆碱药(阿托品等)和胆碱酯酶重活化剂(肟类)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寻找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新药。
现将近十几年实验研究发现有苗头的药物作一综述,供研究和临床应用参考。
一、腺苷受体激动剂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和神经元活动的重要抑制性调节因子之一,它主要通过4种G-蛋白耦联受体A1、A2a、A2b和A3调节单胺类、兴奋性氨基酸、NO、乙酰胆碱(Ach)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近几年,荷兰学者发现某些腺苷A1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对抗有机磷的急性毒性作用。
1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N6-环戊基腺苷(CPA)为特异的选择性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减少神经递质Ach、多巴胺、激素和γ-氨基丁酸等从神经细胞释放。
vanHelden激素等的研究表明:皮下注射梭曼(2LD50)染毒的大鼠在5~7min内出现中毒症状(流涎、惊厥、呼
吸窘迫),在17~28min内全部死亡;但在染毒后1min肌内注射CPA(2mg/kg),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毒症状的产生,并且明显延长了动物存活时间(>24h)。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发现,CPA抑制了脑细胞Ach的释放和蓄积。
Bueters等用同样的方法观察CPA对沙林、塔崩、VX和对硫磷染毒大鼠的疗效。
未治疗的各组染毒大鼠全部死亡,平均存活10~94min。
用CPA治疗后,塔崩染毒大鼠未出中毒症状,沙林染毒大鼠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两组动物全部存活。
但CPA不能对抗VX和对硫磷的毒性作用:用CPA治疗后,VX 染毒动物仅见流涎减轻,对硫磷染毒组5只大鼠仅1只存活>24h。
脑组织微透析液分析发现:沙林染毒后用CPA治疗的大鼠细胞外Ach水平仅轻微升高,而未用CPA治疗的大鼠染毒后10min细胞外Ach水平增加了11倍;VX染毒组无论是否用CPA治疗,Ach水平均增加了18倍。
此外,未用CPA治疗的沙林染毒大鼠脑纹状体AchE活力仅剩原活力的1.1%±0.3%,CPA治疗的大志纹状体AchE活力则为9.9%±3.7%;而用和未用CPA治疗的VX染毒组大鼠脑AchE活力(纹状体10%、海马1%)均明显抑制。
表明,塔崩和沙林染毒动物存活率提高和中毒症状减轻与脑Ach蓄积明显减少及AchE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有关。
作者解释CPA能对抗塔崩、沙林和梭曼的毒作用而对VX和对硫磷中毒无效的原因如下:(1)VX和对硫磷在体内比沙林等神经毒剂的倾泻稳定性高、代谢慢,而且对硫磷可部分转化成对氧磷,而对氧磷是很强的AchE抑制剂;(2)除了抑制AchE活力外,有机磷可通过直接与毒蕈碱(M)、烟碱(N)和谷氨酸受体相互
作用来影响其他递质系统,VX和对硫磷可能存在其他毒性机制而影响CPA介导的保护作用;(3)CPA可延迟塔崩、沙林和梭曼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间,并降低其在脑中的生物利用度。
2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vanHelden等发现,5只大鼠皮下注射梭曼(2LD50)后1min,肌内注射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5’-N-乙酰碳氧胺腺苷(NECA)0.1mg/kg,能延缓或控制中毒症状的出现,其中2只大鼠存活>24h,另3只大鼠存活达33~90min,而未给予NEC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