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术后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424.50 KB
- 文档页数:25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作者:刘贵芳史金红来源:《健康必读》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6-01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趋势。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叉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Ⅷ。
在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现对我院2010年-2011年颈椎前路术后出现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II例,女9例,年龄35-58岁,平均46.1岁。
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
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1 血肿:颈深部血肿多见于手术后当日,尤以12h内为多见。
颈部增粗,发音改变,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鼻翼煽动等窒息症状。
护理:术后回病房,搬运体位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防止颈部扭转、过屈、过伸。
颈部两侧沙袋固定制动保持颈部中立位,去枕平卧。
密切观察颈部肿胀、渗血情况。
如切口局部隆起,张力增加,病入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时应考虑血肿形成,及时处理。
伤口负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定时向下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致伤口积血。
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2.2 植骨块滑落:术中固定不牢固,术后护理不当。
护理:术后颈部颈托固定,颈托里面垫衬毛巾,平卧4-6h如无不适,可轴线翻身。
术后24h内尽可能减少头颈部活动次数及幅度。
勿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以免吞咽动作过大。
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后带颈托保护3个月。
由于手术使颈椎的稳定性相对受到影响,因而配制适当的外固定对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帮助颈部伤口愈合,促进植骨的融合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注意头颈部的制动。
局部制动不仅可减少出血且可防止植骨块滑出。
2.3 睡眠性窒息:睡眠时打鼾,呼吸深慢有呼吸暂停现象,血氧饱和度恶心等症状。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关键词】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
[1]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常会出现。
本文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258例,对其出现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8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78例,女85例;年龄18~76岁,平均(50.0±10.6)岁。
258例患者中,全瘫两例(0.8%),不全瘫122例(47.3%),无瘫痪症状134例(51.9%)。
单节段154例(59.7%);双节段95例(36.8%); 三节段9例(2.5%)。
1.2方法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16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减压5例,三节段减压1例;前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19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8例,三节段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AO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6例,单节段减压9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3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术160例,单节段减压100例,双节段57例,三节段3例。
2结果脊髓损害加重3例,占17%;神经根损伤2例, 占0.78%;植骨块移位1例,占0.39%; 取骨区感染血肿2例,占0.78%; 钢板、螺钉松动、急性胃粘膜病变、呼吸骤停各1例,各占0.39%;血管栓塞3例,占1.17%。
3讨论3.1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为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和手术间接相关的并发症,前者包括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性并发症,后者主要是其它并发症。
[2]影响早期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术者因素,主要表现在手术技巧,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医生的经验等方面,这一类因素主要影响了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手术技巧不娴熟可致内固定位置不当,如果解剖层次不熟悉可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
余可谊;邱贵兴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002)005
【摘要】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指颈脊髓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的麻痹,而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加重的一种并发症。
约半数患者有感觉缺失和/或肩部难以处理的疼痛,而另外半数患者只有C5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减弱。
大约92%的患者发生在单侧,8%的患者发生在双侧。
C5神经根麻痹病例大多数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
其他的颈神经根麻痹(C6、C7、
C8),可以与C5神经根麻痹合并存在,或单独出现,但其发生率较C5神经根麻痹低得多。
多数情况下,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都有C5神经根受累。
【总页数】3页(P307-309)
【作者】余可谊;邱贵兴
【作者单位】100005,北京,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005,北京,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370.6
【相关文献】
1.颈椎减压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J], 孙攀;徐王兵;李勇
2.微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 [J], 鲁天祥
3.颈椎板切除宽度与C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及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的影响 [J], 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陈伟;刘法敬
4.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李涛
5.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J], 高学明;王中华;薛文;杨阳;张群立;刘林;钱耀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术后早期发热常见原因颈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术后早期发热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现象。
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刺激作出的生理反应,不一定意味着出现了感染或者并发症。
以下是颈椎术后早期发热的常见原因:1. 手术刺激反应:手术过程中对颈椎进行切削、切开等操作会对局部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刺激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发热。
2. 創伤反应:手术是一种创伤,手术后组织细胞会受到刺激,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发热。
3. 局部感染:手术后的伤口是抵抗病原体的障碍被打破,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手术切口有感染,会出现发热症状。
手术后早期发热可能是术中操作不洁或者缺乏术后伤口消毒措施引起的。
4. 呼吸道感染:颈椎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抵抗力低下,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都可能导致发热。
5. 泵与床共振:术后早期发热也可能是由于患者在床上躺太久,床与身体共振引起的,聚热脱散不畅。
6. 术后应激反应: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反应,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引发发热。
7. 用药原因: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发热。
8. 体液变化:手术创伤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内外液体的移位,导致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失衡,出现发热。
针对这些常见原因,患者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恢复。
首先,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的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伤口护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其次,术后患者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呼吸道清洁。
术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呼吸道清洁护理,如口腔护理、鼻腔护理等,减少感染机会。
此外,术后患者应合理使用药物,遵循医嘱,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发热。
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特点、原因及其处理汪慧;孙建超;郑潮顺;洪俊民;王晓飞;黄东生;李春海;叶伟【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 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单纯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91例,其中颈椎病321例,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脊髓损伤)54例,颈椎肿瘤11例,颈椎感染5例.对上述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8例,占7.2%.不同颈椎疾患患者及不同节段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中,术后一周仍存吞咽困难者6例,5例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未恢复;脊髓损伤加重者2例,1例术后1周再次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并获得恢复,1例术后经治疗无效死亡;血肿压迫者3例,均予以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上呼吸道感染5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脑脊液漏1例,尿潴留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心梗1例,气胸1例,均予对症治疗后康复.结论颈椎疾患严重程度及节段数影响颈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致严重后果.术前患者的综合评估、术前严格的准备,术中术者操作、助手密切的配合以及术后严格的观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点.【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8(018)004【总页数】5页(P463-467)【关键词】颈椎;前路;并发症;处理;预防【作者】汪慧;孙建超;郑潮顺;洪俊民;王晓飞;黄东生;李春海;叶伟【作者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河池54700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自1958年Cloward首先报道颈椎前路手术以来,该术式得到广泛的开展,但由于颈椎前路结构的复杂,其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亦逐渐增多[1,2]。
右江医学2008年第36卷第5期 向健侧侧卧。术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4次,以后每2周复查 1次,连续2个月,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参考文献 [1]何守志.临床眼科学[M3.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0 —613. [2]徐萍.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9
・631 ・ (3):88. E3]童素莲,钱晓娃,马 莉,等.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观察
[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31—32. [4]刘文英.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EJ3.护士进 修杂志,2006,21(6):564. (收稿日期:2008—07—03修回日期:2008—09—25) (编辑:潘明志)
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呼吸抑制的护理 任健华,覃志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外科,广西梧州543001)
【关键词】颈椎病;术后并发症;呼吸抑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631—02 中圈分类号:R 681.550.47 文献标识码:B
呼吸抑制是颈椎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颈椎病 患者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护理 就显得尤其重要。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以来, 共收治颈椎病患者68例,其中1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 吸抑制,现将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特点进行总结分 析。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18~82 岁,平均年龄39.6岁;脊髓型颈椎病32例。颈椎骨折23例, 需手术3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抑制12例,抢救成功8 例,死亡2例,转呼吸科2例。 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 术后体位护理的关键在于防止颈椎过度 伸屈旋转,造成植骨块脱落。因此,术前护士应指导患者了 解并适应术后的正确体位。麻醉清醒后,搬动患者及翻身对 应使头肩和髋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以保持颈椎固定不动。术 后24小时内,原则上尽量减少头颈部的活动次数和幅度l1], 以减少植骨块的震动和脱落,如果在翻身时突然出现呼吸抑 制,应立即将患者放平。本组1例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26小时,护士为患者翻身将平卧位改为侧卧位,5 S后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憋、唇发绀,护士立即将其放平,2 rain 后呼吸困难缓解。 2.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术后血肿和植骨块压迫气管及 喉头水肿均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术后24 小时内床边必须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呼吸情况l_2 。呼吸 状态的好坏是直接反映有无呼吸抑制的重要因素,尤其术后 一周的水肿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 频率、节律和深度、血压、心率等变化,特别是夜间患者入睡 后,有异常时应警惕出现呼吸抑制的可能,并及时尽量唤醒 患者。本组有2例患者在术后一周内夜间3~4 Am出现昏 睡状态,唇发绀,呼吸表浅而慢,SPOz<80 ,血压下降,心律 不齐,提示患者出现了呼吸抑制,值班护士立即唤醒患者,及 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氧流量调至4~5 L/rain,并建立 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滴入甘露醇脱水利尿,适当加用氨茶 碱兴奋呼吸中枢,经抢救及时均在1O小时内呼吸抑制得到 控制。另有1例患者为颈3/4、5/6椎间盘突出症,在全麻下 行颈椎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第四天凌晨3 Am护士查房时,发 现患者呼吸微弱,心率缓慢,唇发绀,喉头痰鸣音明显,给予 吸痰无效后,即行气管切开术,使用大剂量脱水利尿剂、呼吸 兴奋剂维持点滴,经抢救无效,于术后第六天死亡,经讨论考 虑患者死亡原因为多节段的高位颈椎病变,手术涉及范围 大,血肿范围也大,术后产生广泛严重的颈髓水肿压迫呼吸 肌麻痹,加重呼吸抑制。 3.调整睡眠规律 颈椎手术后,睡眠时间延长会加剧缺 氧,尤其是老年男性体质肥胖者,易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因此,为了预防术后并发呼吸抑制,应适当调整睡眠规 律,同时要强调睡眠中持续吸氧。晚上如能人睡者,不要加 用镇静安眠药,以防睡眠过深。睡眠时应使患者躯干与床面 成45度角,头偏向一侧,稍向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0]。如患 者睡眠中出现呼吸变浅变慢、甚至暂停,应主动唤醒患者,并 让患者白天睡眠,减少夜间睡眠期,以免呼吸抑制的发生,导 致抢救困难。 4.控制血肿、水肿的进展 为了减少切口血肿,术后患 者常规放置引流管,及时引流出污血,椎体后骨赘切除减压 及椎体开槽切除病灶后,椎管已有所扩大,易引起脊髓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