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滑脱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 格式:docx
- 大小:16.22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一、并发症
颈神经损伤或毁损后病人出现上肢麻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局部血肿、创口不愈合、感染、血胸、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疼痛加重、疼痛区位置改变、截瘫。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1个月,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
3个月内行走和坐立时,应先在家属帮助下佩戴好颈托;
2.避免颈部过度或突然扭动,避免颈部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书、看电脑、看电视、打牌等;
3.3个月内不得跑、跳、蹦、开车,坐车时避免行车变速,3个月后可适量活动如散步,半年后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适当进行慢跑、游泳。
4.休息时最好是卧硬板床,枕头高度适度。
勿受凉受潮。
对于身体肥胖、体重超过标准的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导致椎间盘负担加重。
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5.出院后,如果仍残留局部疼痛或出现疼痛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疼痛门诊行局部治疗或体格检查。
疼痛科
2010-04。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外科常用的术式,常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其局部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早期并发症多,发生率为13%-30%[1]。
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现对颈项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颈深部血肿1.1 原因及表现术后早期致命性并发症中颈部血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颈部组织结构疏松,缺乏严密的肌肉覆盖,术后出血常难以通过组织间的压迫上血[2]或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的线头脱落,骨质创面难以止血,术后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其危险性大,严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表现为手术后当日(尤其12h以内)出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喉咙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1.2 预防及护理措施1.2.1术中彻底止血,认真结扎好血管,防止线头脱落。
1.2.2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有无渗血、肿胀,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及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术后可不立即戴上颈围,待病情稳定后再戴,以便及早发现血肿。
正常切口处放引流管或负压引流,术后4~8h引出血性液体量一般在40~60ml,如超过100ml,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3]。
1.2.3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颈部肿胀程度,气管是否居中。
若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紧缩感或表现呼吸困难,应警惕有发生术区严重渗血或引流不畅形成血肿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并积及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的治疗措施[4]。
如协助医生给予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待呼吸情况稍改善后再送往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它处理[5]。
2.术后吞咽困难?2.1 原因及表现麻醉插管,手术中牵拉和分离、术后内置物的刺激食管致喉头水肿、痉挛,是造成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
轻者有短晢的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难,一般术3~5d消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5]。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院已广泛开展。
颈椎因其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其中最严重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和重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是确保手术能否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
本文对近几年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内容进行综述,旨在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也为他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1术区血肿压迫。
颈部深血肿是颈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1.2食物返流。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因病情需要采取颈托固定去枕平卧位,造成腹腔内脏器上移,挤压胃部;胃内容物存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患者咽喉、食管和胃处于同一水平,既不能吞咽唾液分泌物,也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的胃内容物的清洁[2],易使患者发生食物返流,可引起误吸性肺炎和窒息,带来严重的后果[3]。
1.3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4]。
1.4 植骨块移位或钢板螺钉松动。
术后植骨块脱出为严重的并发症,除与术中骨块及植骨床的处理有关外,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亦是其发生的常见原因,尤其过伸是植骨块脱出的重要原因[5]。
1.5肺部感染。
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常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堆积,造成呼吸道梗阻;而患者又多因颈部切口疼痛,无力将粘稠痰液咳出,因此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尤其是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发生率更高[6]。
2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2.1术区血肿压迫表现为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
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7]。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颈椎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导语:颈椎病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加大的影响。
颈椎病患病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颈椎使用不当致使颈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
颈椎病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加大的影响。
颈椎病患病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颈椎使用不当致使颈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
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起多方面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痛。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颈椎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
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
颈椎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病人对有关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如上肢、双下肢的感觉、运动。
3、评估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4、评估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5、评估脊髓神经功能。
6、评估术后功能锻炼掌握情况。
7、评估有无睡眠性窒息。
【常见护理问题】
1、焦虑与害怕手术风险及担心预后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绝对卧床、被动体位有关。
3、自理缺陷与术后绝对卧床有关。
4、有便秘的可能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有关。
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有关。
6、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窒息、植骨块脱落、喉返、喉上神经损伤。
7、知识缺乏:缺乏功能锻炼知识。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大致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饮食:指导病人少吃多餐,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颈椎病护理常规。
寰椎关节脱位工伤几级
寰椎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可能导致颈部以下的全身瘫痪甚至呼吸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寰椎关节脱位的工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后果,一般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一级工伤:轻微的寰椎关节脱位,并无明显症状。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颈部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但没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
治疗方面,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方法进行,如保持颈部固定、进行物理治疗等,预后良好。
二级工伤:中度的寰椎关节脱位,可能伴有相应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协调失调等症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寰椎关节融合术等。
三级工伤:严重的寰椎关节脱位,可能导致颈部以下的全身瘫痪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此类工伤属于非常危险且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来重置颈椎,恢复神经功能,以及稳定颈椎,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在处理寰椎关节脱位的工伤时,除了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还应加强对职业安全的防护和警觉,避免类似的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应加强法律保护,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正在遭受寰椎关节脱位工伤的工人给予及时的救助和补偿。
综上所述,寰椎关节脱位的工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后果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分别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及时的救治和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加强对职业安全的防护和法律保护,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风险大不大!引言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颈椎手术和腰椎手术并不了解,甚至一部分人从网络及身边手术失败患者口中听到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引发瘫痪这种说法,进而对两种手术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
但实际上,以上两种手术方式中存在的风险性并没有那么高,现在就一起带大家进行了解。
一、颈椎和腰椎手术主要治疗什么病(一)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失去弹性导致功能出现异常,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患者对椎间盘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椎间盘出现破裂、凸出,进而对脊髓及神经根部造成损伤,引发患者肩颈、腰腿部位疼痛等症状。
通过腰椎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被完全去除,改善患者身体不适症状及脊髓的压迫感。
(二)椎管狭窄椎管狭窄通常和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有关,椎管内空间狭窄不仅会还会对脊髓和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使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
通过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对导致患者椎管内狭窄的物质进行清除,帮助恢复神经正常状态。
(三)脊椎滑脱脊椎滑落主要是由于脊椎内相邻的两段椎体的连接结构受到损伤进而使椎体之间稳定性结构受到破坏,最终导致脊椎神经受到压迫。
通过腰椎或颈椎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脊椎复位并且使椎体之间的稳定性增强,减轻对脊椎神经的压迫。
二、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很多人认为颈椎手术和腰椎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信息化的发展,一些颈椎、腰椎手术后的瘫痪发生事件在网络上被发酵放大,从而引发人们的热议及过度讨论,最终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患者及其家属对颈椎、腰椎手术产生极强的抗拒心理。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周围亲朋好友出现手术后瘫痪的现象,就会在周围传播开,更加增加了即将要进行手术或患有此方面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
但其实,颈椎和腰椎手术是脊柱外科的常见手术并且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风险性在临床患者治疗方面越来越小,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现象。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共实施了89例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9例。
发生率10.1%,下面将有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21~80岁,平均51岁。
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34例。
颈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骨折与脱位3例,其他3例。
采用椎体次切、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4例,椎体次切或椎间盘切除取骨植骨、钢板内固定81例,颈椎前路取异物1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
采用局麻手术40例,全麻手术49例。
手术时间平均2小时30分。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1)减压相关并发症:减压相关并发症是指手术减压过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牵引过度和基础疾病(椎管狭窄)的影响所发生的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前方引流不畅有关,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有关。
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同时出血量也明显增加。
本组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感觉、活动等症状未改善,且出现快速进行性疼痛加剧,随之出现左侧上、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急行MRI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立即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经再次手术减压,消除了瘀血块。
本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术后立即进行症状、体征的检查,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活动,重视患者的主诉,加强巡视。
出现上述情况后,在上报给医生处理的同时,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气管切开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脑脊液漏:为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
本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
患者出现头晕、呕吐。
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压。
疾病名:颈椎椎弓裂英文名:cervical spondyloschisis缩写:别名:疾病代码:ICD:Q76.4概述:颈椎椎弓裂是一种少见的颈椎畸形,1951 年Perlman 和Hawes 首次报道了一例青年男性第6 颈椎椎弓裂合并颈椎滑脱,迄今全世界报道此病的总例数仅百例左右。
颈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呈圆柱状结构,通常称为关节突间部,而不称峡部。
因尚不清楚的先天性因素导致该部骨缺损或连续性中断即为颈椎椎弓裂;在此基础上,由于退变或头颈部应力作用导致病变椎节移位,即为颈椎滑脱。
从解剖学方面考虑,颈椎椎弓裂相当于腰椎峡部裂与滑脱,但其发病率远低于后者。
Waldron 统计了 52 例脊椎椎弓裂与滑脱,其中发生在颈椎的仅 1 例。
而由于病例少见,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
发生于两侧者较单侧多见;从颈椎椎弓裂发病部位看,文献报道的好发节段为颈6,约占75%;其次为颈2,约占18%;而颈1 和颈7 椎弓裂尚未见报道。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先天性畸形。
发病机制:本病常合并颈椎部位其他先天性畸形。
如脊柱裂、椎弓根缺如、关节突发育不良等。
由于胎儿上下关节突实为一个骨化核所形成,即该处的缺损不在骨化中心融合处,因此并非原始骨化中心未闭合。
可能在胎儿早期,原始骨化的椎弓因某种因素导致形成不全,或在此畸形基础上发生轻微骨折所致。
随着年龄增长,局部缺损越来越明显(但部分人此处为软组织或软骨所填塞,获得相对稳定,则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由于颈椎上下关节突前面毗邻神经根,当该部位退变、增生、不稳时,则造成椎间孔狭小,并有刺激、压迫窦椎神经及脊神经的可能性,产生局部或根性症状,严重者可压迫脊髓。
然而,至今在对新生儿的检查中尚未发现此病。
另外,尚难以解释其为何多发于颈6。
Morvan 曾提出疲劳性应力骨折学说,但在伸屈活动中受应力最大的颈5 很少发生,颈7 也从未见报道,似不能支持这一观点。
颈椎滑脱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导读:颈椎滑脱会引起一些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包括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卒中,椎管狭窄……
颈椎滑脱会引起一些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卒中,椎管狭窄症等。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
晕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
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2.脑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属于病理学概念,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和老年性动脉硬化3类。
脑动脉硬化症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
3.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4.脑卒中: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
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要作好脑血管诊断,除应详细了解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外,还应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5.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
由于椎管狭窄造成对脊髓及神经、血管卡压和刺激从而引起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椎管狭窄症一般分两大类:先天发育性(原发性)和后天继发性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