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移液器的工作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913.93 KB
- 文档页数:9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
移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用于在化学、生物、医药等实验操作过程中精确地吸取和释放液体。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气压式和电动式。
气压式移液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管和活塞的组合来控制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当活塞向上拉伸时,在吸管内部会产生一个负压区域,这会使液体通过吸管尾部进入移液器内部。
当活塞向下推动时,负压区域消失,而液体会通过吸管尾部被释放出来。
电动式移液器则通过电动驱动机构来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电动驱动机构一般由电机和传动装置组成。
当电机运行时,传动装置会将动力传递给液体的吸取和释放部分。
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时间和速度,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的吸取和释放量。
无论是气压式移液器还是电动式移液器,它们的整体结构通常都由抽吸管、活塞、控制阀和吸嘴等部件组成。
控制阀可以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吸嘴则用于将液体吸取或释放到目标位置。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压力差和流动性质,通过精确控制液体的吸取和释放过程,可以实现对微量液体的准确操控。
这使得移液器成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移液器原理移液器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实验工具,主要用于在微量液体操作中进行吸取和分配。
它的原理是利用气压或者活塞的移动来改变内部容积,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在实验室中,移液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断等领域,是实验操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移液器的原理主要分为气压式和活塞式两种。
气压式移液器通过膜片或者橡胶泵头与外部的气源相连,通过改变外部气压来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当外部气压增大时,膜片或者橡胶泵头会受到挤压,从而使得移液器内部的压力降低,液体就会被吸取进入移液器的吸头中。
而当外部气压减小时,膜片或者橡胶泵头会恢复原状,从而使得移液器内部的压力增大,液体就会被释放出来。
这种原理的移液器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需要外部气源的支持。
活塞式移液器则是通过手动或者电动的方式来改变活塞的位置,从而改变内部容积,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当活塞向上移动时,内部容积增大,液体就会被吸取进入移液器的吸头中;而当活塞向下移动时,内部容积减小,液体就会被释放出来。
这种原理的移液器操作灵活,精度较高,适用于微量液体的操作。
无论是气压式还是活塞式移液器,其原理都是通过改变内部容积来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液器,并且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精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移液器作为实验室中常用的工具,其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便灵活。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正确的操作,移液器可以帮助实验人员完成微量液体的吸取和分配,为实验操作提供便利和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移液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临床生化检验基本技能移液临床生化检验是医疗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而移液是临床生化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技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移液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移液的基本原理移液是将一定量的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目的是为了进行溶液的混合、定量稀释、样品制备等操作。
常见的移液器有手动移液器和电子移液器两种,手动移液器常用的有脱脂棉头、吸球、各种容量的移液管等。
而电子移液器通常具有自动吸液、排液、排气等功能,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和精确地进行移液操作。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所需要的移液器型号、量程、容量等参数,确保移液器干净、无气泡、无液滴。
将待移液体样品准备好,并将试剂瓶摆放在平稳的位置上,确保移液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吸取液体:将移液管的吸头浸入液体中,使用手指轻轻按压移液器顶端,使其腔体内产生一个较低的压力,然后放开手指,移液器便能吸取适量的液体。
注意吸取液体时保持移液管与试剂瓶底部之间有一定的垂直距离。
3. 吐出液体:将被吸取的液体移至目标容器内,按压移液器顶端,使其腔体内压力上升,使液体从移液管的出口处缓慢释放。
4. 清洗移液器:使用去离子水或纯水进行反复冲洗移液器,避免不同试剂之间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防止不同液体之间的反应。
5. 结束操作:将使用完毕的移液器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上,清洁、消毒并妥善保存,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注意事项1. 注意移液器的重量和容量的选择,确保所需移液的液体量在移液器的量程范围内。
2.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和残留,以免影响移液的准确性。
3. 移液管的吸头在吸液和排液时避免接触其他物品,以免造成污染和交叉感染。
4. 操作时要注意移液的排气,即吐出液体之后,再轻轻按压移液器顶端进行一次排气,避免液滴残留。
5. 移液操作要快速、准确,并尽量避免振荡移液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移液是临床生化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操作及理论知识第一节移液器的使用一、移液器的工作原理移液器的工作原理是活塞通过弹簧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吸液和放液。
在活塞推动下,排出部分空气,利用大气压吸入液体,再由活塞推动空气排出液体。
使用移液器时,配合弹簧的伸缩性特点来操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移液的速度和力度。
二、移液器的操作使用1.移液器规范操作步骤第一步设定移液体积从大体积调节至小体积时,为正常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从小体积调节至大体积时,可先顺时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可保证最佳的精确度。
(见图1)第二步装配移液器吸头:将移液器端垂直插入吸头,向右微微转动(视具体移液器而定,e ppendorf可以左右微微转动),上紧即可;特别提示:用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来上紧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期这样操作,会导致移液器中的零部件因强烈撞击而松散,甚至会导致调节刻度的旋钮卡住。
(见图 2)第三步吸液和放液吸液↓吸头尖端需浸入液面3 mm 以下↓慢吸慢放,控制好弹簧的伸缩速度↓放液时吸头尖端靠在容器内壁2.移液小技巧●预润湿吸液粘稠液体可以通过吸头预润湿的方式来达到精确移液,先吸入样液,打出,吸头内壁会吸附一层液体,使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然后再吸入样液,最后打出液体的体积会很精确。
●正向吸液与反向吸液正向吸液是指正常的吸液方式(见图 4),操作时吸液可将按钮按到第一档吸液,释放按钮。
放液时先按下第一档,打出大部分液体,再按下第二档,将余液排出。
反向吸液(见图5)是指吸液时将按钮直接按到第二档再释放,这样会多吸入一些液体,打出液体时只要按到第一档即可。
多吸入的液体可以补偿吸头内部的表面吸附,反向吸液一般与预润湿吸液方式结合使用,适用于粘稠液体和易挥发液体。
3.错误的操作方式错误:装配吸头时用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以上紧正确:插入吸头,左右轻转旋转上紧吸头错误:吸头与移液器不匹配,影响气密性正确:选用与移液器匹配的,有质量保证的吸头错误:吸液时,移液器倾斜吸液正确:垂直吸液错误:吸头内含有未打出的液体时,移液器平置于桌面正确:将移液器垂直挂在移液器支架上错误: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正确:移液体积需保证在移液器所提供的量程范围之内才符合不准确度和不精确度的要求错误:吸取具有强挥发性的液体正确:如果一定要移取强挥发性的液体,应该在移液结束后立刻拆开移液器,让蒸汽挥发,同时,建议使用外置活塞式移液器。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取和释放液体,实现对微量液体的准确转移。
一般移液器由一个管道、一个活塞和一个容量密封器组成。
首先,将移液器的管道浸入待吸取的液体中,然后轻轻移动活塞,减小容积密封器里的压力,使液体进入管道。
随后,将管道转移到目标容器上方。
通过往下推动活塞,增加容积密封器里的压力,使液体从管道中释放到目标容器中。
移液器的容量密封器起到液体密封的作用,确保液体不会外泄或进入移液器内部。
同时,容量密封器的活塞可以控制容积的变化,实现准确的液体转移。
移液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原理,包括气压和吸附。
通过控制气压变化和液体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实现精准的液体移动。
移液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容量和型号,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学、化学分析等。
总之,移液器通过吸取和释放液体,借助容量密封器的活塞控制容积变化,实现对微量液体的准确转移。
移液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移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用于在不同容器之间精确地转移液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吸取液体,然后通过释放负压将液体传递到目标容器中。
移液器通常由一个管道和一个活塞组成。
管道一端连接着吸液头,另一端则连接着释放液体的尖端。
活塞与管道相连,可以在管道内移动。
在使用移液器时,首先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吸液头,通常有不同容量的吸液头可供选择。
然后将吸液头插入待转移液体所在的容器中。
通过操作移液器上的按钮或旋钮,可以控制活塞在管道内的移动。
当需要吸取液体时,操作人员将移液器的吸液头置于待转移液体上方,并轻轻按下按钮或旋钮,使活塞向上移动。
由于活塞的移动造成了管道内的负压,液体就会被吸取到管道中。
当液体被吸取到预设的体积时,操作人员松开按钮或旋钮,活塞停止移动。
接下来,操作人员将移液器的尖端置于目标容器中,并再次按下按钮或旋钮。
这时,活塞会向下移动,使管道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将液体释放到目标容器中。
当液体完全释放后,操作人员松开按钮或旋钮,活塞停止移动。
移液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总结:1. 吸取液体:通过活塞在管道内移动,产生负压,将待转移液体吸取到管道中。
2. 释放液体:通过活塞在管道内移动,增加管道内的压力,将液体释放到目标容器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移液器时,操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吸液头:根据待转移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大小的吸液头,以确保移液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控制活塞的移动:通过操作按钮或旋钮,控制活塞在管道内的移动,以控制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3. 避免气泡的产生:在吸取液体和释放液体时,要确保吸液头始终与液体接触,以避免气泡的产生,影响液体的准确转移。
4. 清洗和维护:使用完毕后,需要对移液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移液器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取液体并将其转移到目标容器中的实验室仪器。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塞在管道内的移动来实现液体的吸取和释放。
移液器工作原理
移液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用于准确地移动和分配小体积液体。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毛细管现象和气压平衡。
1. 毛细管现象:移液器的吸管部分通常是毛细管,其直径较细,液体在其中能够产生毛细管现象。
根据毛细管现象,当一个细管插入液体中,液体会被吸入细管中并升高,直到液体的上表面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
这样,通过调整移液器中活塞的位置,可以控制细管中液体的升高和下降。
2. 气压平衡:移液器的上部通常设有一个旋钮或按钮,用于调节内部的气压。
在移液器吸取液体时,旋钮常被旋转并锁定,使内部气压下降。
液体由于外部大气压作用而进入吸管。
当移液器准备释放吸取的液体时,旋钮旋回原位,待气压重新平衡后,液体便会从吸管释放出来。
通过毛细管现象和气压平衡的调节,移液器能够准确且可控地吸取和释放小体积液体。
在实验室中,移液器常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于分析、测量、反应等各个实验操作中。
移液器小知识卓琦咨询: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移液器是实验室中特别是生物实验室必备并且非常常见的工具。
虽然我们几乎每天都与移液器打交道,但是我们真正了解移液器吗?我们真正了解“移液器们”的需求吗?我们为移液器做好维护提高“它们”的准确性了吗?我们为移液器做好保养延长“它们”的寿命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移液器。
01移液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移液器为一活塞式吸管,利用空气排放原理进行工作,以活塞在活塞套内移动的距离确定移液器的容量,主要用于实验室内液体的取样或加液用。
其结构由显示窗、容量调节部件、活塞、活塞套、吸引管和吸液嘴等部分组成。
图1图2结构决定功能。
移液器,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移液器的量程有多大、精度有多少。
02要知道的移液器小问题影响移液器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配套吸液嘴、密合性、调节器和活塞的配合度、显示窗准确度、操作手法等。
大致可以分为2大类:移液器的使用手法和移液器的本身物理结构。
使用手法有厂家给出的操作sop和各个使用人员总结出的很多经验,比如:正确装配吸头;保证移液器、吸头、待取液体在同一温度;吸液时严禁吸头全部浸入液体;移液器使用完后应调节至标识最大值;等等。
总体来说,这些操作及经验都是移液器使用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并可以自行控制,确保移液器吸液准确性的。
而对于移液器的密合性、调节器和活塞的配合度、显示窗的准确度等就是使用人员无法直接发现并加以控制的。
换句话说,使用人员只有通过特定的手段,才能确定这些硬件结构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由于频繁的使用而产生偏差等。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移液器校准这个概念。
什么是移液器校准?认证的机构对移液器转移的实际体积和预期体积,以及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即表示对移液器进行校准。
以此证明移液器依然符合其制造要求,可提供准确的结果。
移液器校准的目的是什么?1、通过校准结果可以评定移液器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的准确。
2、通过校准发现移液器存在的物理结构偏差,如密合性问题、显示窗准确度、活塞灵活度等,以确定是否需要对超出允差的移液器进行维修、调节和重新校准。
移液器的使用移液器如何操作移液器也叫移液枪是在确定量程范围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
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
工作原理临床常用的微量移液器的设计移液器也叫移液枪是在确定量程范围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
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
工作原理临床常用的微量移液器的设计依据是胡克定律:即在确定限度内弹簧伸展的长力与弹力成正比,也就是移液器内的液体体积与移液器内的弹簧弹力成正比。
微量移液器加样的物理学原理有两种:使用空气垫加样和使用无空气垫的活塞正移动(positivedisplacement)加样。
这两种不同原理的微量移液器有其不同的特定应用范围。
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移液器移取标准溶液(如水、缓冲液、稀释的盐溶液和酸碱溶液)时多使用空气置换移液器,移取具有高挥发性、高黏稠度以及密度大于2.0g/cm的液体或者在临床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中的加样时使用正向置换移液器。
如移取15ul的液体,zui好选择zui大量程为20ul的移液器,选择50ul及其以上量程的移液器都不够精准。
2.设定移液体积调整移液器的移液体积掌控旋钮进行移液量的设定。
调整移液量时,应视体积大小而旋转刻度至超过设定体积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以保证移取的zui佳精准明确度。
3.装配吸头使用单通道移液器时,将可调式移液器的嘴锥对准吸头管口,轻轻用力垂直下压使之装紧。
使用多通道移液器时,将移液器的第一排对准第一个管嘴,倾斜插入,前后略微摇动拧紧。
4.移液保证移液器、吸头和待移取液体处于同一温度;然后用待移取吸液体润洗吸头1—2次,尤其是黏稠的液体或密度与水不同的液体。
移取液体时,将吸头尖端垂直浸入液面以下2—3mm深度(严禁将吸头全部插入溶液中),缓慢均匀地松开操作杆,待吸头吸入溶液后静置2—3秒,并斜贴在容器壁上淌走吸头外壁多余的液体。
5. 移液器的放置使用移液器完毕后,用大拇指按住吸头推杆向下压,安全退出吸头后将其容量调到标识的最大值,然后将移液器悬挂在专用的移液器架上;长期不用时应置于专用盒内。
移液枪原理移液枪是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工具,它通过吸取和释放液体来进行精确的体积操作。
移液枪的原理是基于气压和活塞的作用,通过改变活塞的位置来实现吸取和释放液体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移液枪的原理。
首先,移液枪的结构包括手柄、活塞、吸头和排液嘴。
手柄是用来握持的部分,活塞则是移液枪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部件。
吸头是用来吸取液体的部分,而排液嘴则是用来释放液体的部分。
移液枪的原理是基于气压的。
在吸取液体时,操作人员先将吸头插入待吸取的液体中,然后通过手指轻轻按压活塞,使得活塞处于下压状态。
这样一来,吸头内部的压力降低,液体就会被吸入吸头中。
而在释放液体时,操作人员则是通过松开手指,使得活塞回到原位,这样一来,吸头内部的压力升高,液体就会被排出。
除了气压原理外,移液枪的原理还与活塞的设计有关。
活塞通常采用活塞杆和活塞密封圈组成,活塞杆与活塞杆密封圈之间的间隙非常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液体的渗漏。
同时,活塞的设计也影响着移液枪的精度和灵敏度,好的活塞设计可以使得移液枪的操作更加精准。
此外,移液枪的原理还与吸头和排液嘴的设计有关。
吸头的设计影响着液体的吸取量和吸取速度,而排液嘴的设计则影响着液体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
优秀的吸头和排液嘴设计可以使得移液枪的操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综上所述,移液枪的原理是基于气压和活塞的作用,通过改变活塞的位置来实现吸取和释放液体的功能。
移液枪的结构、活塞的设计、吸头和排液嘴的设计都影响着移液枪的操作效果。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移液枪的原理和结构特点来正确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看完这篇文章,你真的懂自己的移液器吗?移液器是实验室的必备常规设备,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特别是生物、药物、化学等行业科研工作者每天都使用的工具,它的耐用性和精确度是大部分使用者最关心的,为了帮助大家选择适合的移液器、正确使用移液器、延长移液器使用寿命、确保移液精度,此文从介绍移液器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工作原理移液器的工作原理:活塞通过弹簧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吸液和放液。
2结构一般包括控制按钮(不同厂家设计不同,通常也通过此按钮进行吸液体积调解)、吸头推卸按钮、体积显示窗、套筒、弹性吸嘴、吸头。
3移液模式随着移液操作的广泛应用,可移取液体范围不断扩大,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要有2种移液器技术,以满足不同液体精确移液的需求:一)内置活塞式移液模式适用于常规移液操作。
活塞位于移液器套筒内,液体与活塞之间有一段空气隔离,活塞与液体不接触。
这是实验室最常见的移液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让样品污染活塞,否则会造成样品的交叉污染。
内置活塞式移液模式1、优点:吸头一般通用;准确度更高、重复性更好;可设置成多同通道,进行高通量的移液;操作人员即学即会,无需熟练等2、缺点:不适宜移取高粘稠度液体、挥发性较大的液体、易发生交叉污染、错误的使用习惯易造成移液器精度不准甚至移液器内部腐蚀等。
二)外置活塞式移液模式适用于操作高粘度液体。
活塞位于移液器套筒外,位于吸嘴内部,活塞与液体之间没有空气段,活塞为一次性的,对于粘稠度较大的液体,也能实现精确移液,由于无空气间隔,避免了样品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的气雾交叉污染,因此也非常适合是珍贵的试剂、生物样品的移取。
外置活塞式移液模式4分类1、按调节方式分可调量程、固定量程2、按操作方式分手动移液器、电动移液器(移液工作站是一种功能更多的移液器,另文阐述)3、按通道数分单道、8道、12道4、按灭菌方式分半支灭菌:管嘴连接部件下半支高温灭菌整支灭菌:无需拆卸,整支消毒、精度高、寿命长5、特殊的移液器(1)瓶口分液器:工作原理也是平滑和精密的活塞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