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含解析)

山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含解析)

山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含解析)
山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含解析)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1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宵..,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隐藏)在虚幻之中。 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结/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只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志得意满/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撼..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宵 沉浸.(jìn) 若即若离

B .遗撼 阴晦.(huì) 旭日东升

C .轻盈 山峦.(luán) 难舍难分

D .熔融 娇娆.(yáo) 人间仙境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隐藏 凝结 只要 如愿以偿

B .隐现 凝固 只有 如愿以偿

C .隐藏 凝固 只有 志得意满

D .隐现 凝结 只要 志得意满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B .由于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C .云雾的飘舞,云雾的皎洁,特别是云雾的柔美,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D .由于云雾的飘舞,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皎洁,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4.下面文段中标有序号的成语全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大熊猫那①憨态可掬、②惟妙惟肖的样子,总是让人③忍俊不禁,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给人们以④如坐春风之感。作为国宝,大熊猫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于熊猫来台,不少台湾同胞早就⑤翘首以盼。两岸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排除各种阻挠,终于⑥不孚众望,使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

A .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下面是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上楚悦和任鲁豫的一组解说词,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楚悦:荆棘遍布,陡峭巍峨的崇山峻岭,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开山路,架桥梁,铺铁轨,通天途,让祖国每一个偏远闭塞的角落都能看到光与希望。

任鲁豫: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大漠戈壁,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勤耕耘,敢奉献,舍青春, ,让祖国的每一寸干涸之地都滋养出绿油油、金灿灿的美满、丰裕。

A .变绿地

B .换绿洲

C .换新貌

D .变新颜

6.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是贬官的意思。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宪宗派人迎接

凤翔法门寺的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书进行了劝谏。

B .“觥筹交错”出自《醉翁亭记》,意思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宠辱偕忘”出自《岳阳楼记》,

意思是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C .李白《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实写了作者想渡黄河,登太行山,但

因冰冻和大雪而作罢。

D .《湖心亭看雪》中有“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指的是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二、(14分)

(一)(8分)

7.根据提示,填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任选四题作答,如全答按前四题计分)(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转朱阁,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从视觉角度想象家乡秋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6分)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吴承恩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儒勒·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

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爱》中的简·爱和《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的根本特点是它将识制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之事。当时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1)上面这段文字描述了《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不超过8个字)。

文中主要采用了等描写手法描写宋江的醉态。(2分)

(2)文中宋江被“刺文双颊”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7分)

某校正开展“遵守交通规则,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0.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请你以“交通规则”为话题,从“集‘赞’放行”的利与弊的角度,展开论述,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含标点限80个字内。(3分)

11.仔细观察下边“骆驼祥子”的图片,请简要复述《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翻车的故事,含标点限60个字内。(2分)

12.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

......,补出下联。(2分)

上联:安全得保,方知交警执法将命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37分)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3

四、(1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6分)

(甲)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

【注】

,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

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 .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

的敬意。

C .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

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 .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

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14.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蔡邕听琴

吴①人有烧桐以爨②者,邕③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主以⑤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①吴:古国名,指今江浙一带。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邕(yōng):蔡,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④陈留: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⑤以:通“已”。⑥怃(wǔ)然:茫然不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因请而裁.为琴 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邕闻火烈之.声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B .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挺剑而.

起(《唐雎不辱使命》) C .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D .见螳螂方向.鸣蝉 狼不敢前,耽眈相向.(蒲松龄《狼》)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2分)

(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2分) 18.本文意在表现蔡邕的哪些品质?(2分) 五、(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2分)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⑦那一刻,都温暖,难忘。

⑧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

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待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她也流泪了。

?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19.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2分)

20.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2分)

(2)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

..温柔,特别

..细致、特别

..耐心。(品味加点字表达效果)(2分)21.文章结尾处插叙“老师的支教与家庭”,有怎样的作用?请做简要分析。(2分)

2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好在哪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5题。(9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5

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阳光动力2号”这架不喝油的飞机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几乎不消耗燃料。

B .人类把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

C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只有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

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D .“阳光动力2号”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

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24.“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5.“阳光动力2号”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况三点即可)(4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六、(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鲁滨逊有了星期五的陪伴,才缓解了独自一人生活在岛上的孤独寂寞;海伦·凯勒有了莎利文老师的陪伴,才走出了盲聋哑的黑暗世界,成为世人尊敬的演说家、作家。你呢?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人或什么事物陪伴着你,给你温暖,给你慰藉,或者陪你经历风雨,共看彩虹?

请以“有________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四)(潍坊卷)

全解全析

1.【答案】C (2分)

【解析】A .云宵——云霄;B .遗撼——遗憾;D .娇娆.(yáo)——娇娆.(ráo)。故选C 。 2.【答案】B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隐现:时隐时现。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根据语境,有时隐时现之意,所以“隐现”恰当。“凝结”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或固态,“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凝固”恰当。“只有”与“才”相搭配,表条件关系。“如愿以偿”意思是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志得意满”意思是志向实现,心满意足。此处“如愿以偿”恰当。故选B 。 3.【答案】A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B 、D 句缺少主语,“皎洁”“柔美”“飘舞”与下句的“静中有动”相照应。故选A 。 4.【答案】C (2分)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憨态可掬,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惟妙惟

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如坐春风,比喻同有学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翘首以盼,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的出现。不孚众望,指不能让人满意。根据语境,错误的有②④⑥。故选C 。 5.【答案】B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戈壁”应与“绿洲”相对。前有“敢奉献”“舍青春”与“换”相契合。 故选B 。

6.【答案】C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知识及相关常识,学生应有比较精准的把握。C项,李白《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并非实写作者想渡黄河、登太行山,这是用虚写的手法,表现了自己所面对的艰难险阻。故C项错误。故选C。

7.【答案】(1)静影沉璧停杯投箸不能食(2)临溪而渔低绮户(3)与余舟一芥秋草独寻人去后(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任选四题作答,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璧、箸、绮、芥、柯”等字词的书写。

8.【答案】D(2分)

【解析】A项,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不是“传记小说”。B项“玄奘出游”不是传说。C项,“虎妞”不是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人物形象。虎妞是个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的人,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D项正确。

9.【答案】(1)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或“浔阳楼宋江题诗、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心理、动作、神态(答出两种手法即可)(2分)

(2)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1)上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宋江在浔阳楼做反诗的场景。在描写宋江时,“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是对他的心理描写,“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是对他的神态和动作描写。(2)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吃了官司,脸上被刺文,发配江州。

10.【答案】“集赞放行”引起互动评论,请大家以“此”为鉴,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利用朋友圈的扩散效应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和法规知识,让全社会参与、理解和支持交通安全管理工作。(3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题干要求以“交通规则”为话题,从“集

‘赞’放行”的利与弊的角度,展开论述。答案应该包括观点、理由、结论三部分。比如观点:我认为“集赞放行”这种处罚方式新颖高效,值得推广。理由:既教育了闯红灯者,又警示了其他市民,还增加了交警工作的透明度。结论: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支持交警工作,保证生命安全。11.【答案】一天晚间,祥子到东城接曹先生回家,由于路平,祥子把车拉得飞快,快到北长街,不慎被补路的石头绊倒,车毁人伤。(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骆驼祥子》中关于祥子拉车翻车的故事是:一天晚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得晚一点,祥子跑快了,没注意新卸的一堆补路的石块,车摔了,车把断了,人伤了。曹先生右手擦去一块皮。祥子双膝、右肘破了,脸上满是血。太太给他药让他自己上。出了这种事,祥子心生愧疚,想辞工,被高妈劝下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2.【答案】生死攸关,岂容司机超速把人伤(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补写对联。题干要求结合故事材料来补写。上联“安全得保,方知交警执法将命救”表达的是交警执法维护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故事内容是祥子因为跑快了(超速),不但车翻了,自己和曹先生也受了伤。据此即可补出下联:生死攸关,岂容司机超速把人伤。

13.【答案】C(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14.【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15.【答案】(1)制作。(2)退却,退后,后退。(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却”是古今异义词,“退却,后退”的意思。

16.【答案】D(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之”分别为“助词,的”和“提宾标志”;B项中“而”的意思分别为“表转折,却”和“表顺承”;C项中“以”分别是“用,拿”和“因为”;D项中“向”都是“朝着”的意思。故选D。

17.【答案】(1)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敬仰的人,所以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问他逃离的原因。(2分)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7

(2)我心里惊动(不安),只怕螳螂放过了蝉,这难道是杀戮之心表现(显露)在琴声(乐声)中了吗?(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素(平素,一向)、为(被)、宗(尊崇)、遽(急忙,赶快)、故(原因)”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耸(惊耸)、惟(只)、岂(难道)、形(表现)”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8.【答案】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识别做琴的良木,对于琴声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从“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可以看出蔡邕善于识别做琴的良木;从“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可以看出蔡邕对琴声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可以理解琴声的内在含义和声外之音。据此可概括作答。

19.【答案】(1)她被女孩“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的作文情节打动。(2)她因自己离家前也曾对儿子特别好而伤感。(2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从文中第⑧~?段分析,第⑧段“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第?段“她也流泪了”可知她被女孩“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的作文情节打动。从文中第?段“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第?段“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分析可知,她因自己离家前也曾对儿子特别好而伤感。

20.【答案】(1)对人物神态的细处描写,写出了她对女孩作文内容的关注,突出了女孩作文内容让她想到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与牵挂之情。(2分)

(2)连用三个副词“特别”,突出她对儿子的亏欠,写出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题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从“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可知这是神态描写,“久久地停在了女孩子的作文本上”写出了她对女孩作文内容的关注,突出了女孩作文内容让她想到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与牵挂之情。(2)题要求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句中“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都是她离开家之前对儿子的行为,这三个“特别”的连用,形成排比,语气强烈,突出她对儿子的亏欠,写出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21.【答案】①交代了她离开亲人来边远山区支教的情形,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达了她离家去支教前,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第?段“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交代了她的身份、支教时间、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丰富了文章内容;“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都留下来”写出她离家去支教前,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2.【答案】从形式上来说,“对我好”是妈妈爱的表现,是每个子女都盼望的,可是一个“怕”让读者心中疑惑顿生,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从内容上来说,这个标题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妈妈突然对我好”既是妈妈爱的表现,也是妈妈因为即将离开家而愧疚的表现;“怕”字写出了子女对妈妈即将离开家感到不安、不舍和难过的心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标题“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对我好”是妈妈对子女爱的表现,是每个子女都盼望的,但为什么“怕”呢?让读者心中疑惑顿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通读全文可知,每当爸妈春节回家对他们特别好,是因为妈妈想用一起相处的有限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而每当妈妈对她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时,就意味着他们将要与自己的妈妈分离了;还有支教老师,她作为一个母亲,每当离开儿子时,她都会表现出三个“特别”,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弥补对儿子的亏欠,所以“妈妈突然对我好”既是妈妈爱的表现,也是妈妈为即将离开家而愧疚的表现;“怕”字写出了子女对妈妈即将离开家感到不安、不舍和难过的心理。 23.【答案】D (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错在“几乎不消耗燃料”。原文说的是“零燃料消耗”。B .错在“由来已久”。原文说的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C .错在“只有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原文说的是“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故选D 。

24.【答案】不能删去,“大约”表推测,说明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在30%左右,并不能完全肯定,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大约”表示推测,这里是说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在30%左右,并不能完全肯定,说话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大约”,意思就成了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刚好30%,这就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5.【答案】①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②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③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4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从“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可以概括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从“此后40余年间……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

录”可以概括出: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从“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可以概括出: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

26.【立意指津】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写作前,应该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一个具体的人物,如父亲、母亲、老师、朋友等,讴歌父母师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写我们熟悉的名人,抓住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也可以是陪我们走过岁月的一本书、一道风景等,甚至可以写抽象的事物,如痛苦和幸福等。但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应该是让人难忘的,对人的一生有重大意义的。“陪伴”,陪同作伴,是一种相互的行为,可以叙事写人,也可以通过叙事凸显感情。题目适和写成记叙文,要注意用细节感人,以小见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