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十三章 半固体制剂.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1
第1章绪论1、区分药物、药品、剂型、制剂的概念。
⑴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⑵药物剂型:dosage form 为了符合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需要而制备的给药形式。
⑶药物制剂:Pharmaceultical preparations 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2、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⑵具体任务:1、制剂学基本理论;2、新剂型研究与开发;3、新技术;4、中药新剂型/生物制药剂型;5、设备研究与开发3、药剂学有哪些分支学科?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4、我国的第一部药典是什么时候出版发行?19535、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OTC: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6、处方:系医疗或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一种书面文件。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或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第9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①特点:(1)药物以分子或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吸收快药效快。
(2)给药途径多,如口服、注射、黏膜、腔道。
(3)易于分剂量。
老少患者皆宜。
(4)可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②不足:(1)携带不便,(2)有的稳定性差。
③质量要求:⑴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⑵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⑶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⑷外用的液体制剂应刺激性;⑸液体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⑹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第十三章 半固体制剂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软膏剂2.乳膏剂3.栓剂4.置换价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软膏剂是一种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
( )2.软膏剂是一种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半固体制剂,可外用或内服。
( )3.乳膏剂是指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
( )4.软膏和栓剂都是半固体制剂。
( )5.软膏剂是一种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 )6.软膏剂的类型按照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三类。
( )7.软膏剂也属于灭菌制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 )8.常用的软膏剂基质主要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及亲水性基质。
( )9.凡士林又称软石蜡,分黄、白两种,后者经漂白处理。
( )10.凡士林基质软膏适用于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 )11.石蜡与液状石蜡为饱和烃混合物,常用于调节凡士林基质的稠度。
( )12.油脂性软膏基质中加入适量的羊毛脂可改善基质的吸水性。
( )13.无水羊毛脂和含水羊毛脂的区别主要在于含水量不同。
( )14.乳剂性软膏基质和乳剂一样均由植物油、水和乳化剂组成。
( )’15.乳剂型基质含水量较高,因此无需加保湿剂。
( )16.用一价皂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剂型基质。
( )17.新生皂反应的碱性物质对乳剂型基质的性质影响很大,新生钠皂形成的基质较硬,钾皂能形成较软的基质。
( )18.新生多价皂形成的W/O型乳剂型基质通常较一价皂形成的O/W 型基质稳定。
( )19.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乳化剂,忌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
( )20.脂肪酸山梨坦和聚山梨酯均属于非离子型乳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合用以调节HLB值。
( )21.平平加O是以十八(烯)醇聚乙二醇-800醚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属于W/O型乳化剂。
( )22.乳化剂OP是以聚氧乙烯(20)月桂醚为主的烷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为非离子O/W型乳化剂。
( )23.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
1.pharmacopoeia P9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solubilization P23 增溶是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
3. isotonic solution P179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P37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5. Krafft point P4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
6. microemulsion P158 微乳,即纳米乳(nanoemulsion),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称纳米乳,粒径一般在10-100nm范围。
7. liposome P402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薄层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称为脂质体。
8. crystal form 晶形9.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P445 被动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10. thixlotropy P117 触变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粘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1. Cosolvency P23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12. Sterilization P181 灭菌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13. suppositories P298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药剂学——半固体制剂要点:1.软膏剂与乳膏剂2.眼膏剂3.凝胶剂4.栓剂一、软膏剂与乳膏剂(1)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软膏剂的基质(3)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4)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一)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软膏剂药物+油脂性/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局部治疗为主乳膏剂:乳剂型基质糊剂:固体粉末药物>25%凝胶剂眼膏剂油膏剂:麻油+蜂蜡(二)软膏剂的基质1.油脂性基质羊毛脂:一般是指无水羊毛脂。
为淡黄色黏稠微具特臭的半固体,熔程36~42℃,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为取用方便常吸收30%的水分以改善黏稠度,称为含水羊毛脂,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
2.乳剂型基质①乳膏剂的分类:O/W、W/O②O/W乳膏剂的特点◆加防腐剂◆加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不适于:遇水不稳定药物③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组成◆油相: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加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调节稠度◆乳化剂O/W:一价皂(钠皂、三乙醇胺皂)、脂肪醇硫酸酯/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聚氧乙烯醚衍生物(平平加O,乳化剂OP)W/O:多价皂(钙皂)、硬脂酸甘油酯(单+双)、脂肪醇(十六醇/十八醇)、脂肪酸山梨坦水多拿伞举哦对比——乳剂乳化剂的分类①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吐温、司盘②天然高分子化合物:0/W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③固体粉末:硅藻土、氢氧化镁/铝、二氧化硅,白陶土 0/W氢氧化钙/锌、硬脂酸镁 W/0QIAN美女淘贵水货多、因美盖新是由头3.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片剂黏合剂、润滑剂,滴丸、栓剂的水溶性基质注意:①吸水性强,刺激感较强,久用引起皮肤脱水干燥②不宜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③和季铵盐类、山梨糖醇、羟苯酯类有配伍变化适当比例混合可得半固体的软膏基质,且较常用,可随时调节稠度。
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
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不宜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的软膏,对季铵盐类、山梨糖醇及羟苯酯类等有配伍变化。
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学习要点一、软膏剂(一)概述1.定义: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乳育剂(crea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糊剂(pasters)系指大量的固体粉末025%)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临床应用:(1)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局部治疗作用;(2)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3.软膏的质量要求:均匀细腻,无糙感;稠度适当,易涂布;性质稳定,无变质;安全有效,不刺激;卫生合格,无过敬;损伤皮肤,先灭菌。
4.组成:药物、基质(油脂性基质、水洛性基质、乳膏基质)、附加剂。
(二)软膏剂基质1.油脂性基质(1)特点:润滑无刺激,油膜促水合,配伍稳定好,细菌不易生,油腻不易洗,释药性能差。
(2)品种:1)凡士林:黃白两种,仅能吸水5%,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但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可增加其吸水性。
2)石蜡与液状石蜡:常用于调节基质稠度或乳剂型基质的油相。
3)羊毛脂:可吸收两倍量的水,因粘性太大较少单用,常与凡士林合用。
4)蜂蜡与鲸蜡: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在O/W型乳化剂基质中起稳定作用, 常用于调节稠度或增加其稳定性5)二屮基硅油:乂称硅酮,润滑作用好易于涂布,常与其他基质合用,做为乳育剂的润滑剂。
但对眼睛刺激性大,不能用作眼育基质。
2.水溶性基质:(1)特点:无油腻易洗除、释药快、能与渗出液混合、可用于糜烂性创面。
(2)品种:聚乙二醇:固体PEG与液体PEG适当比例混合可得半固体的软膏基质,可调节稠度。
但对皮肤润滑性差,久用引起皮肤干燥,对季胺盐类及羟苯酯类等有配伍变化。
3・乳膏基质:(1)特点:稠度适宜易涂布、油水混合易清洗、渗透皮肤能力强;水不稳定药物不适用,分泌物多的皮肤病不可用。
(2)组成:油相、水相和乳化剂。
(提示:油相基质大多是固体或半固体,注意和乳剂的区别)油相基质:硬脂酸、石蜡、液体石蜡、凡士林、蜂蜡、高级脂肪醇、植物油等。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一、名词解释1.粉碎2.筛分3.散剂4.颗粒剂5.粉碎度6.等量递加法7.薄膜衣片8.肠溶衣片9.片剂10.稀释剂11.崩解剂12.崩解13.溶出14.黏合剂15.润滑剂二、单选题1.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D A.等量递加法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2.片剂制备中,对制粒的目的错误叙述是CA.改善原辅料的流动性B.增大颗粒间的空隙使空气易逸出C.减小片剂与模孔间的摩擦力D.避免粉末因比重不同分层E.避免细粉飞扬3.胶囊剂不检查的项目是CA.装量差异B.崩解时限C.硬度D.水分E.外观4.片剂辅料中的崩解剂是BA.乙基纤维素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C.微粉硅胶D.甲基纤维素E.甘露醇5.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州顺序一般认为是D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6.栓剂质量评定中与生物利用度关系最密切的测定是EA.融变时限B.重量差异C.体外溶出试验D.硬度测定E.体内吸收试验7.有关片剂包衣错误的叙述是DA.可以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B.滚转包衣法适用于包薄膜衣C.包隔离层是为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障碍,防止水分浸入片芯D.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肠溶衣,具有包衣容易、抗胃酸性强的特点E.乙基纤维素为水分散体薄膜衣材料8.对软膏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叙述是BA.均匀细腻,无粗糙感B.软膏剂是半固体制剂,药物与基质必须是互溶性的C.软膏剂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D.应符合卫生学要求E.无不良刺激性9.粉碎小量毒剧药应选用BA.瓷制乳钵B.球磨机C.玻璃制乳钵D.万能粉碎机E.流能机10.下列不是片剂的特点EA.产量高B.成本低C.剂量准D.性质稳定E.溶出快11.片剂包衣的目的不包括CA.美观B.防潮C.防裂片D.掩盖异味12.凡士林作为软膏基质,常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改善其吸水性CA.液体石蜡B.花生油C.羊毛脂D.硅酮E.蜂蜡E.增加稳定性13.关于凡士林的特点叙述中,下列哪一点是错的EA.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B.稳定性好、无刺激性,呈中性C.吸水性差,仅能吸收约6%的水D.释放药物的能力比较好E.可以单独充14.下述软膏基质的特点中,哪项错误BA.油脂性基质润滑性好B.油脂性基质释药性好C.乳剂型基质穿透性好D.水溶性基质吸水性好E.基质应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当软膏基质15.熔融法制备软膏剂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错误BA.熔融时,熔点高的先加,熔点低的后加B.药物加入基质搅拌均匀后,要迅速冷凝C.夏季可适量增加基质中石蜡的用量D.冬季可适量增加基质中液状石蜡用量E.加热速度不宜过快16.栓剂置换价的正确表述是EA.同体积不同基质的重量之比值B.同体积不同主药的重量之比值C.主药重量和基质重量的比值D.主药的体积与同重量基质的体积之比值E.药物重量与同体积栓剂基质重量之比值18.压片时造成粘冲的原因的错误表述是AA.压力过大B.颗粒含水量过多C.冲表面粗糙D.颗粒吸湿E.润滑剂用量不当19.在制备散剂时,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C A.制成倍散B.多次过筛C.等量递加法D.研磨E.共熔20.下面哪种成分不是栓剂的水溶性基质DA.PEGB.甘油明胶C.泊洛沙姆D.羊毛脂E.吐温—6121.栓剂直肠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栓剂塞入距肛门2Cm处,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全身作用的栓剂一般选用水溶性基质C.酸性药物pKA在4以上、碱性药物低于8.5者吸收迅速D.不受胃肠道pH值和酶的影响E.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的吸收22.不作为片剂崩解剂使用的材料是D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B.交联聚维酮C.羟丙基淀粉D.羟丙甲纤维素E.淀粉23.关于制剂制备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A.软膏剂可用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B.栓剂的制法有搓捏法、热熔法和冷压法C.片剂最常用的方法是湿法制粒压片D.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常用的是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和超声波分散法E.微球的制备常采用单凝聚法24.制成片剂需进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不包括CA.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B.与其他成分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C.前体药物D.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药物E.久贮后溶解度降低的药物25.不符合软膏剂的水溶性基质的表述是EA.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卡波普、CMC—NA、MC B.此类基质能吸收渗出液,释药较快C.可作为防油性物质刺激的防护性软膏D.要求软膏色泽均匀一致、质地细腻、无粗糙感E.不需加防腐剂和保湿剂34.用空白可可豆脂基质做栓剂100粒需200g可可豆脂,今有一药物,其对可可豆脂的置换价为0.5,欲做每粒含药量0.4g的可可豆脂栓100粒,需加入可可豆脂多少克AA.120gB.150gC.160gD.240gE.250g27.下列关于片剂的叙述错误的是DA.舌下片、植入片可避免肝首过效应的片剂B.泡腾片既可供外用也可内服C.分散片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D、咀嚼片、缓释片、肠溶片、分散片不作崩解时限检查E、口腔贴片、速释片、控释片需做释放度检查28.有关片剂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D湿法制粒压片的流程是:主药和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B、干法压片包括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C、流化沸腾制粒法将物料的混合、黏结成粒、干燥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D、粉末直接压片省时节能、工艺简单、工序减少,对辅料无特殊要求E、干法压片适用于对湿、热敏感,不够稳定的药物29.下列有关片剂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EA.密度高、体积小,运输、贮存、携带和应用方便B.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C.产品性状稳定,剂量准确,成本及售价较低D.可制成不同类型的片剂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要E.具有靶向作用30.常见片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肠溶衣片外包胃液中不溶、在肠液中溶解的材料如CAP,避免胃刺激或分解B.咀嚼片适于儿童或吞咽困难者,常用辅料为山梨醇C.舌下片在舌下或颊腔使用可避免首过消除,吸收迅速D.泡腾片含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和枸橼酸),可口服或外用E.植入片多为小剂量、作用强、长期使用的药物31.微晶纤维素为常用片剂辅料,其缩写和用途为AA.MCC做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兼有润滑、助流、崩解(20%)作用B.CMS崩解剂C.MC主要用于缓、控释制剂的粘合剂D.PEG水溶性润滑剂E.EC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成膜性好,用作水分散体制备缓、控释制剂32.有关粉碎的不正确表述是DA.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B.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C.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D.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减小固体药物的密度E.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中的分散性33.有关栓剂的不正确表述是CA.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B.最常用的是肛门栓和阴道栓C.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的干扰因素多D.栓剂给药不如口服方便E.甘油栓和洗必泰栓均为局部作用的栓剂34.有关栓剂质量评价及贮存的不正确表述是DA.融变时限的测定应在37℃±1℃进行B.栓剂的外观应光滑、无裂缝、不起霜C.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应密闭、低温贮存D.一般的栓剂应存于10℃以下E.油脂性基质的栓剂最好在冰箱中(+2℃~-2℃)保存35.有关眼膏剂的不正确表述是EA.应无刺激性、过敏性B.应均匀、细腻、易于涂布C.必须在清洁、灭菌的环境下制备D.常用基质中不含羊毛脂E.成品不得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6.药筛筛孔目数习惯上是指C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E.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37.羧甲基淀粉钠一般可作片剂的哪类辅料BA.稀释剂B.崩解剂C.粘合剂D.抗粘着剂E.润滑剂38.以下哪一项不是片剂处方中润滑剂的作用C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B.防止颗粒粘附在冲头上C.促进片剂在胃中的润湿D.减少冲头、冲模的磨损E.使片剂易于从冲模中推出39.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是EA.淀粉B.糖粉C.氢氧化铝D.糊精E.微晶纤维素40.在片剂的薄膜包衣液中加入蓖麻油作为AA.增塑剂B.致孔剂C.助悬剂D.乳化剂E.成膜剂41.适用包胃溶性薄膜衣片的材料是AA.羟丙基纤维素B.虫胶C.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D.Ⅱ号丙烯酸树脂E.邻苯二甲酸醋纤维素42.不影响片剂成型的原、辅料的理化性质是D A.可压性B.熔点C.粒度D.颜色E.结晶形态与结晶水43.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DA.5分钟内B.15分钟内C.30分钟内D.60分钟内E.120分钟内44.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AA溶出度B崩解时限C片重差异D含量E脆碎度8不作为栓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是EA熔点范围测定B融变时限测定C重量差异检查D药物溶出速度与吸收试验E稠度检查45.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C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46.下述哪一种基质不是水溶性软膏基质DA聚乙二醇B甘油明胶 C C.纤维素衍生物(MC、CMC-NA) D 羊毛脂E卡波普47.下列关于软膏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液状石蜡主要用于调节软膏稠度B水溶性基质释药快无刺激性C水溶性基质由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加水组成需加防腐剂而不需加保湿剂D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E硬脂醇是W/O型乳化剂但常用在O/w型乳剂基质中48.研和法制备油脂性软膏时,如药物是水溶性的宜先用少量的水溶解,再用哪种物质吸收后与基质混合BA 液体石蜡B 羊毛脂C 单硬脂酸甘油酯D 白凡士林E 蜂蜡题目:下述中哪相不是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 )。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pharmaceutics/pharmacy)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剂型(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3.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pharmaceuticals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4.剂型的重要性:(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5.药物胺分散系统分类①溶液型≦1nm ②胶体型1--100nm ③乳剂型④混悬型⑤气体分散型⑥微粒分散型(微囊)⑦固体分散型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已颁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九版)新版药典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0版药典包括三部:1.中药2.化学药品3.生物制品外国药典:《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 B.P《日本药局方》J.P《国际药典》Ph.Int.《欧洲药典》 E.P7.处方药与非处方药1.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2.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1,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C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B、药典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并由政府颁布实施C、药典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D、中国药典到目前为止已经颁布了九个版本以下关于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药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B、药物在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于应用的剂型C、一种药物只可制成一种剂型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的需要有关E、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1.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水和非水溶剂①介电常数 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反映溶剂极性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剂②溶解度参数:同种分子间内聚力,反映分子极性大小的量度2.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1.添加物2.混合溶剂3.药物分子结构4.药物的晶型5.药物粒子大小6.pH 值和同离子效应7.温度8.溶剂化物9.溶剂化作用和水合作用 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1.加入增溶剂 、助溶剂2.加入潜溶剂3.药物制可溶性盐4..改变药物的晶型5..减少粒径6.溶剂选用合适的pH 值7.改变药液温度3.①潜溶剂 氢键缔合,改变溶剂极性 水---乙醇,甘油②助溶剂 加入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的物质 低分子化合物③增溶剂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4.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①固体粒径和表面积 ②温度 ③溶出介质的性质 ④溶出介质的体积⑤扩散系数 ⑥扩散层厚度增加药物溶出速度方法:①微粉化,粉状颗粒状加湿润剂 ②升高温度 ③合适的溶出介质④溶出介质体积足够大 ⑤增大边界层扩散系数 ⑥加速搅拌,扩散层薄三,药物的溶出速度用Noyes -Whitney 方程描述:dC/dt = k S(Cs –C) CS_固体表面药物的浓度为饱和浓度;C-溶液主体中药物的浓度 K─ 溶出速度常数;D —药物的扩散系数;δ—扩散边界层厚度;V —溶出介质的量;S─溶出界面积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完整版)⼈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第⼀章绪论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设计、制备⼯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的综合性应⽤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的剂型,并能批量⽣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医疗卫⽣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调节药物作⽤速度,靶向作⽤,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学科⼯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分⼦材料学⽣物药剂学药物动⼒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产、检验、供应和使⽤的依据第⼆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产、运输、贮藏、周转,直⾄临床应⽤前的⼀系列过程中发⽣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溶剂的种类(⼀)⽔溶剂是最常⽤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体组织在⽣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溶液(⼆)⾮⽔溶剂在⽔中难溶,选择适量的⾮⽔溶剂,可以增⼤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醇、2.⼆氧戊环类3.醚类⽢油。
4.酰胺类⼆甲基⼄酰胺、能与⽔混合,易溶于⼄醇中。
5.酯类油酸⼄酯。
6.植物油类如⾖油、⽟⽶油、芝⿇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甲基亚砜,能与⽔、⼄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它反映溶剂分⼦的极性⼤⼩。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同种分⼦间的内聚能,也是表⽰分⼦极性⼤⼩的⼀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极性越⼤。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克数来表⽰,亦可⽤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