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课时)-2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37.51 MB
- 文档页数:12
小学科学善用自然资源(课件)善用自然资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环境保护意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小学生,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应将善用自然资源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引入课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和课件等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种类自然资源是指地壳、大气、海洋、生物、水域等自然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所孕育出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了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和矿石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种类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念至关重要。
2.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是指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等。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小学科学善用自然资源的方法与实践1.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节约通过科学实验和活动的方式,引导小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例如,可以进行种植植物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植物的作用和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2. 低碳生活的实践通过课件的展示和讲解,教给小学生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用水、减少碳排放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制作低碳小制品,如纸张的再利用,塑料瓶的创意利用等。
3. 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课堂上的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并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规的良好习惯。
四、小学科学善用自然资源的实际效果1. 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善用自然资源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5.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我准备好了。
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主要学习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操作能力。
但是思维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结合教材内容和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2、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分析空气污染对我们健康的危害,认识到空气重要性。
3、探究实践:通过模拟采矿活动,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开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4、态度责任:能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愿意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与分析,知道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为:能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提问,讲解等教法来教学。
而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画图等学法来学习本课。
接下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课程开始,我会结合课页图呈现这样一幅情景:铁矿石是生产钢铁的主要原料。
引导学生思考:铁矿石可以永远开采下去吗?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由此引出课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环节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这个环节一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让学生模拟采矿过程,观察“地表”和“开采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