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膝关节置换基本理论 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8.15 MB
- 文档页数:44
收藏最全膝关节解剖汇总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以及附着其上的韧带、关节囊和半月板等结构组成。
膝关节主要功能是伸屈活动,在其伸侧及屈侧都有强大的肌肉。
除屈伸活动外,在膝关节半屈或屈曲90°时,尚能做内外旋转运动,在膝伸直到10°~15°时,股骨在胫骨上又产生一定程度的内旋运动,使膝关节的运动多轴化。
人工膝关节置换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膝关节的应用解剖,膝关节内侧、外侧、内部等结构共同构成膝关节功能的基础,认真学习掌握膝关节的解剖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成功与否的关键。
骨性结构骨性膝关节正面表面解剖骨性膝关节内侧面表面解剖骨性膝关节外侧面表面解剖骨性膝关节后面表面解剖骨性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
其中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侧平台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
关节周围的骨性结构表面不光滑,存在很多突起,是韧带、关节囊和肌腱起止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其中央为滑车切迹。
滑车切迹向下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
外髁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在冠状面上存在约3°内倾。
在矢状面上存在约6°后倾。
胫骨平台中央为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是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部。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1/3部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盘状凹陷。
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做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一、膝关节解剖结构三块骨:股骨,胫骨,髌骨辅助结构:外半月板,内半月板(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作用:加固关节。
)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患肢功能的目的。
三、适应症VS禁忌症适应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大面积骨软骨坏死,常规治疗失败*涉及关节面的肿瘤切除后影响关节功能*感染性关节炎后遗的关节破坏PS:年龄50岁以上,或生活严重受影响的年轻病人可考虑禁忌症:*膝关节周围或全身存在感染性病灶*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手术耐受性差*无痛并长期功能位融合的病例*其他病理情况存在四、病例介绍姓名:周妹香性别:女年龄:68岁住院号:547259科别:骨一科床号:46主治医师:方如务责任护士:吴翔燕√患者于2017.07.17跛行入院√主诉:右膝关节渐进性疼痛10年余,加重1年。
√体格检查:T36.0℃P8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现病史:缘于入院前10年余无明显诱因开始间断出现右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多为隐痛及钝痛,久站后疼痛加重,伴有关节肿胀不适,1年前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上下楼梯困难,严重时不能行走,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今就诊我院,门诊以“右膝骨性关节炎”收入住院。
发病以来,神、食欲及睡眠可,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其他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专科情况:右膝关节肿胀明显,内翻畸形,无皮肤红肿破溃。
左膝无内翻,外翻畸形,无曲屈挛缩。
右膝膝眼稍饱满,左膝眼无饱满。
全膝关节置换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一、膝关节的构成(一)骨性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
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
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
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
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