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特性常见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1
馒头粉指标馒头粉是一种尤为常见的主食原料,其质量指标的确认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确保馒头口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馒头粉的质量指标以及其中的参考内容。
1. 外观指标:馒头粉的外观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应呈白色或米黄色,无明显的黑点或异物,并且应具有一定的光泽度。
此外,馒头粉的颗粒应均匀细腻,无明显的结块或硬块。
2. 粒度指标:馒头粉的粒度对馒头质量有直接影响。
粒度过大会导致面筋形成不良,影响馒头的弹性和膨发性。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粒度应在40-100目之间,以保证在制作馒头时面筋的形成和蒸熟后的口感。
3. 湿度指标:馒头粉的湿度是衡量其保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馒头粉受潮发霉,影响其质量。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湿度应控制在13%以下,以确保其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
4.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面粉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对馒头的特性及口感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蛋白质含量应在9-12%之间,以保证馒头制作时面筋的形成和蒸熟后的口感。
5.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是衡量馒头粉中杂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灰分含量可能意味着面粉中有较多的杂质,影响馒头质量。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灰分含量应控制在0.4%以下。
6. 酸值:酸值是衡量馒头粉质量的指标之一,较高的酸值可能意味着面粉发酸或产生了差异化降解物,影响馒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酸值应控制在1.5-3.0 mg/g之间。
7. 糊化度:糊化度是馒头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制作馒头时面筋的初始形成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馒头粉的糊化度应控制在75-90%之间,以保证馒头的口感和膨发性。
以上是馒头粉质量指标的相关参考内容,这些指标将有助于判断馒头粉的质量以及确保馒头制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质量检测方法和设备,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进行检测,以保证馒头粉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孟州粉末涂料检验标准
孟州粉末涂料是一种新型环保涂料,广泛应用于电器、家具、汽车等领域。
为了保证孟州粉末涂料质量,需要进行检验。
以下是孟州粉末涂料检验标准。
一、外观和物理性质检验:
1.外观: 孟州粉末涂料不得出现结块、不相容、沉淀等现象。
颜色应与样品保持一致。
2.粒度: 孟州粉末涂料应符合规定粒度分布范围。
需要检测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等指标。
3.密度: 孟州粉末涂料的真密度、松度、压缩密度都需要进行检测。
4.流动性: 孟州粉末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需要进行模拟流变测试。
5.硬度: 孟州粉末涂料的硬度指数应符合规定要求。
二、化学性质检验:
1.含固量: 孟州粉末涂料的含固量应符合生产标准。
2.挥发分: 孟州粉末涂料的挥发分含量不能超过规定要求。
3.酸值和pH值: 孟州粉末涂料的酸值和pH值应符合规定标准。
4.含水量: 孟州粉末涂料的含水量应为零或极微量,需要进行检测。
三、涂层性能检验:
4.耐腐蚀性: 孟州粉末涂料应符合特定腐蚀环境下的耐腐蚀性测试要求。
粉化等级国标
粉化等级国标是指我国关于粉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粒度分布和粉末特性所应满足的标准。
粉化等级一般用于评价粉状产品的质量,包括其粒度分布、粉末流动性、吸附性、分散性等指标。
在粉化等级国标中,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度分布:粒度分布是评价粉状产品的重要指标,粉化等级国标会规定粒度的范围、均匀性等要求。
2. 粉末流动性:粉末流动性是指粉末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流动性,粉化等级国标会对其进行规定。
3. 吸附性:吸附性是指粉末对其他物质的吸附能力,粉化等级国标会对其进行要求。
4. 分散性:分散性是指粉末在液体或其他粉末中的分散能力,粉化等级国标会对其进行规定。
5.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包括粉末的颜色、颗粒形状等,粉化等级国标会对其进行要求。
6. 活性指数:活性指数是指粉末的活性程度,粉化等级国标会对其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有关粉化等级的国标主要有GB/T 1346-2008《工业用粉状活性炭》、
GB/T 208-2008《石墨粉》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需要参照相应的国标进行检测和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和行业领域的粉化等级国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参考国标时,需根据具体产品和行业进行选择。
此外,粉化等级国标可能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而不断更新,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关注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
兰州拉面专用粉品质指标的研究兰州拉面作为中国传统面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而面条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拉面的口感和风味。
因此,研究兰州拉面专用粉的品质指标对于提高拉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兰州拉面专用粉的品质指标,为拉面制作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兰州拉面专用粉是制作兰州拉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其品质指标的研究是基于面粉的各项性质进行的。
首先,颜色是评估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兰州拉面专用粉应该有自然的洁白色,代表着面粉的纯净和质量好。
其次,气味也是评估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面粉应该有清香的气味,没有任何异味。
再次,兰州拉面专用粉的质地也是衡量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面粉应该有细腻的质地,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吸水,形成韧性好、滑爽嚼劲好的面条。
最后,面粉的含水量也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当的含水量可以使面粉更易于加工,形成柔软而有嚼劲的面条。
兰州拉面专用粉的品质指标还包括筋力、弹性、粘性和色泽等方面。
筋力是指面粉在加工和拉制拉面过程中的延展性和韧性。
优质面粉应该具有高筋力,能够在制作过程中保持拉面的韧性和弹性。
弹性是指拉面在加工过程中的回弹性。
面粉的弹性好,可以使拉面在煮熟后更加有嚼劲。
粘性是指面粉中蛋白质的黏性。
兰州拉面专用粉中适量的粘性可以让面条更加有嚼劲和滑爽感。
色泽是指面条煮熟后的外观颜色。
高品质面粉制作的面条应该有黄亮透明的色泽。
除了上述基本的品质指标外,兰州拉面专用粉的品质还与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淀粉含量、灰分含量等有关。
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衡量面粉营养价值和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高蛋白质含量的面粉制作的面条更有嚼劲,更有滋味。
面粉中的面筋含量是面团形成韧性和弹性的关键。
高筋面粉适合制作拉面,能够使面条更加筋道。
淀粉是面粉的主要组分之一,不同淀粉含量的面粉制作的面条口感也有所不同。
灰分含量是面粉中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高品质的面粉应该具有低灰分含量。
---------------------------------------------------------------最新资料推荐------------------------------------------------------粉料特性常见指标粉料特性常见指标一.目数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 1 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各国标准筛的规格不尽相同,常用的泰勒制是以每英寸长的孔数为筛号,称为目。
例如 100 目的筛子表示每英寸筛网上有 100 个筛孔。
二.粒度颗粒的大小。
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
对不规则的矿物颗粒,可将与矿物颗粒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实验室常用的测定物料粒度组成的方法有筛析法、水析法和显微镜法。
①筛析法,用于测定 250~0.038mm 的物料粒度。
实验室标准套筛的测定范围为 6~0.038mm;②水析法,以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确定颗粒的粒度,用于测定小于 0.074mm 物料的粒度;③显微镜法,能逐个测定颗粒的投影面积,以确定颗粒的粒度,光学显微镜的测定范围为 150~0.4m,电子显微镜的测定下限粒度可达 0.001m 或更小。
1 / 11常用的粒度分析仪有激光粒度分析仪、超声粒度分析仪、消光法光学沉积仪及 X 射线沉积仪等。
三.差角休止角与崩溃角之差称为差角。
差角越大,粉体的流动性与喷流性越强。
d=休止角 r-崩溃角 f 四.均齐度用粒度测试仪测出 D60和 D10,用下式计算均齐度:均齐度=D60/D10 五.压缩度同一试样的振实密度与松装密度之差与振实密度之比为压缩率。
压缩度越小,粉料流动性越好。
Cp=(pp-pa) /pp*100% 式中, Pp:振实密度 Pa:松装密度六.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静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度叫做休止角。
粉末参数要求粉末参数是指粉末产品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不同的粉末产品有不同的参数要求,一般包括粒度大小、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形状、密度、流动性、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粉末产品的粒度大小是衡量粉末颗粒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粒度分析仪进行测量。
粒度大小会影响到粉体的流动性、堆积性以及制品的成型性能。
一般来说,粒度均匀的粉末颗粒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粒度分布是指粉末颗粒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常用代表粉末颗粒大小的D10、D50和D90来表示,其中D10表示粉体表征的10%颗粒的粒径值,D50表示50%颗粒的粒径值,D90表示90%颗粒的粒径值。
粒度分布的均匀性会影响到粉末的流动性、拥挤密度和填充性能。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粉末颗粒的表面积大小。
通常使用比表面积仪进行测量,常用单位是m²/g。
比表面积的大小与粉末颗粒的粒径、形状和堆积方式等因素有关,与粉末的反应性、吸附性和光学性能等性质密切相关。
形状是指粉末颗粒的外形和形状特征。
粉末颗粒的形状可以是球形、多棱柱形、片状等。
颗粒形状的不同会影响到粉末的流动性、堆积性、充填性以及材料的成型性能。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质量。
通常使用敲实度或充填密度仪器进行测量,常用单位是g/cm³。
粉末的密度会影响到其流动性、堆积性、粉尘扬尘等性质。
流动性是指粉末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能。
一般使用流动度仪器进行测量。
流动性的好坏会影响到粉末的包装、输送和加工性能。
化学成分是指粉末产品中各种元素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组成。
不同的应用对化学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如金属粉末的纯度要求、陶瓷粉末的掺杂元素要求等。
物理性质包括粉末产品的熔点、热膨胀系数、硬度、弹性模量等,这些物理性质会影响到粉末材料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
总之,粉末参数要求包括了粒度大小、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形状、密度、流动性、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多个方面。
通过控制和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用途的粉末产品,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粉料iso标准粉料ISO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粉末材料的生产、测试和使用。
ISO标准作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
在粉料行业,遵循ISO标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ISO标准涵盖了粉料的各个方面,包括粒度分析、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表面特性等。
其中,粒度分析是评价粉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了解粉料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为生产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ISO标准对粉料的粒度分析方法进行了规范,例如ISO13320、ISO2591、ISO10070等标准,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支持。
此外,ISO标准还规定了粉料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和要求。
粉料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性能和用途,因此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
ISO标准如ISO12677、ISO4496等规定了化学成分检测的方法和要求,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粉料的物理性质方面,ISO标准规定了粉料的密度、压实度、流动性等性能指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粉料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因此企业必须按照ISO标准进行测试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ISO标准还关注粉料的表面特性,如比表面积、孔隙率、表面电荷等。
粉料的表面特性对其在颗粒接触、粘结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测试和评价。
ISO标准如ISO9277、ISO18852等规定了表面特性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粉料ISO标准对粉料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遵循ISO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因此,粉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关注和遵循ISO标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小麦的制粉品质指标---面筋质含量用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团在水中揉洗,淀粉和麸皮微粒呈悬浮状态分离出来,其他部分溶于水,剩留的有弹性和粘滞性的胶皮状物质称为面筋。
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二者约占面筋蛋白质总量的80%左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淀粉、脂肪和糖类等。
一般湿面筋含2/3的水,干物质占1/3。
当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时,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互相按一定规律相结合,形成一种结实并具有弹性的像海绵一样的网络结构,这就是面筋的骨架。
其他成分,如脂肪、糖类、淀粉和水都包藏于面筋骨架的网络之中,使面筋具有膨胀性、延伸性和弹性等特性,小麦面粉之所以能加工成种类繁多的食品,就在于它具有这种功能性面筋质,从而可以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各种面制食品。
由此可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高低,不仅决定了面筋数量多少,而且二者的比例与面筋品质也有很大关系。
只有这两种蛋白质共同存在,并以一定比例相结合时,才会形成面筋所特有的功能特性。
在优质小麦最大出口国加拿大和美国,评价小麦品种品质好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价其面筋质量和含量,同时对淀粉品质和淀粉酶活性也高度重视。
各种小麦品种的面筋质虽然都是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构成,但二者在面筋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各不相同,致使蛋白质的彼此结合的强度不同。
根据强度大小将面筋分作强力面筋、中力面筋、薄力面筋和特强力面筋等4种。
具有强力面筋的面粉称强力粉,食品工业用来加工优质面包,而筋力较小的面粉则用来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中力面筋的面粉用来制作面条、馒头等大众食品。
国际上一般根据湿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4等,即高筋粉(>30);中筋粉<26%~30%);中下筋粉<20%-25%);低筋粉(<20%)。
也有的根据干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三等:高筋粉(>13%);中筋粉(10%~13%);低筋粉(<10%)。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0%,变幅为17%~50%。
商品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在14.30%~34.95%,平均值为24.5%。
改性塑料离不开无机粉体材料。
包括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滑石粉、硫酸钡在内的一些无机填料在塑料加工中应用日渐广泛。
用户由于对粉体加工行业不是太了解,往往会被动辄号称他们的产品细度达到3000目、甚至5000目的推销者搞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导致一些用户对无机粉体材料产生错误认识。
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些粒径的表示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1、D50:含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中位径。
2、Dstokes:含义是样品所有颗粒的平均粒径。
3、D97:含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
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的最大粒径。
其它如D15、D95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如果用上述几个关键指标来表示粉体粒径,就会有效避免用户对粉体材料粒径的混乱认识。
3000、500 0目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其目数是以最大粒径还是平均粒径、中位径表示的。
塑料行业绝大多数使用最大粒径D97在5-10μm(微米)的无机粉体即可满足要求。
涂料、油漆、造纸行业要求无机粉体的粒径相对要细。
但是这并非是绝对的。
对于改性塑料生产企业而言,无机粉体的细度当然是很重要的指标,但是不能忽视无机粉体的粒径分布。
粒径分布相当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用图表表示。
对于某种特定产品,其粒径分布要求是不一定的。
有些产品要求粒径分布相对较宽,而有些产品要求粒径分布较窄。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作为科研开发人员,发现选用同样粒径的材料却往往不能较好的再现一些试验数据就不足为奇了。
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
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
比表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聚丙烯045粉料参数聚丙烯045粉料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以丙烯为主要原料,并通过加工而成的颗粒状物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聚丙烯045粉料的参数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聚丙烯045粉料的外观是白色的颗粒状物质。
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在塑料加工过程中顺利进行料斗送料、熔融加热、注塑成型等工序。
这使得聚丙烯045粉料成为一种易于加工的塑料原料。
其次,聚丙烯045粉料有着较高的熔融温度。
熔融温度是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聚丙烯045粉料的熔融温度较高,可达到166℃左右。
这一参数对于塑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在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合适的熔融温度可以保证聚丙烯045粉料的良好流动性,并且避免出现气泡、热裂、变色等质量问题。
另外,聚丙烯045粉料的密度较低。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轻重程度。
聚丙烯045粉料的低密度使得它成为一种重量较轻的塑料原料,这在一些对于减轻整体产品重量有要求的应用场景中特别适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使用聚丙烯045粉料可以降低车辆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此外,聚丙烯045粉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硬度和强度是衡量材料抗压、抗拉能力的重要参数。
聚丙烯045粉料的高硬度和强度赋予了它较好的机械性能,使得它在制作耐磨、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殊要求的零件和产品时,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聚丙烯045粉料的参数特点对于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掌握加工工艺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了解聚丙烯045粉料的参数特性,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在选材环节中,也可以根据聚丙烯045粉料的特点,合理选择材料,并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合作,推动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聚丙烯045粉料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原料,具有较高流动性、熔融温度、低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了解其参数特点并合理应用,对于塑料加工和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涂料用钛白粉的一般质量指标及控制要点1.5.1、分散性分散性又称研磨分散性或研磨湿润性,在以水为使用介质时(如化纤、造纸用钛白粉)则称为水分散性。
分散性是钛白粉的重要的应用指标,任何优秀的颜料,只有它的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到展色剂中,才能充分体现它的各种光学效果和颜料性能。
分散性的好坏不仅影响钛白粉的消色力、遮盖力、吸油量等指标,而且也影响涂料成膜后的光泽和耐候性能。
为了提高钛白粉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性能,通常要在无机表面处理后,添加各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其在不同展色剂中的分散性。
影响钛白粉颜料分散性的因素主要有:粒径大小、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表面电荷、pH 值、极性、表面吸附状态等表面性质,也与展色剂的性质有关。
1.5.2、白度白度就是物质对可见光吸收和反射两部分之比,它又综合了亮度和色调两种光学效果。
影响二氧化钛白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在钛白粉的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二氧化钛中的杂质含量和粒径与粒径分布。
因此为了提高白度,除了尽可能地减少杂质含量,提高化学纯度,避免二氧化钛晶格出现缺陷来降低K 外,同时还要调整和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增强其分散性,提高S 。
白度通常是以颜色指数(color index ,简称CI )表达的。
通过测定二氧化钛颜料在红(R )、绿(G )、蓝(B )光下的反射值,按下式进行计算:颜色指数 CI =100⨯-GBR 计算后若为正值,表示颜料呈黄相;负值表示呈蓝相。
1.5.3、着色力和消色力颜料的着色力是指它加入到一种涂料中以后能改变该种涂料的色彩并呈现自身色彩的能力。
有时为了区分着色颜料和白色颜料,把着色颜料的着色能力称为着色力,而把白色颜料的着色能力称为消色力。
我国现行国标对二氧化钛颜料的评价采用的是与标样相比较的方法,是在特制的含有群青的蓝色浆料中加入定量的二氧化钛制成的浆料,再与标准二氧化钛制成的浆料进行色彩比较,并以%表示,称为相对消色力。
_是评价粉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篇一:正文:粉体质量是评价粉体产品的重要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粉体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因此,了解如何评价粉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粉体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粒度、流动性、硬度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粉体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着粉体在应用中的性能。
2. 化学性能: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稳定性、兼容性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粉体在应用中的化学特性,直接影响着粉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磁学性能:包括磁性、磁导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粉体的磁性和导率特性,直接影响着粉体在磁学应用中的性能。
4. 热学性能:包括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粉体在应用中的热学特性,直接影响着粉体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性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评价粉体质量的指标,如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质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价粉体的表面结构和内部孔隙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粉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评价粉体质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粉体的物理、化学、磁学和热学性能,以及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质量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粉体质量的监测和测试来验证粉体的质量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粉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篇二:标题:粉体质量评价指标:粒度、均匀性、密度和流动性正文:粉体质量是评价粉体应用效果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粉体加工和应用领域,粒度、均匀性、密度和流动性等指标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下面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拓展。
1. 粒度粒度是粉体的物理特性之一,反映了粉体的晶粒大小和形状。
对于粉体的应用效果和产品质量,粒度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硬度、韧性、耐磨性和耐压性等性能。
因此,对于粉体的粒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粉体粒度的大小、形状、分布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均匀性粉体的均匀性是评价粉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粉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和成品粉体的一致性。
馒头粉指标馒头粉是由面粉加水经过发酵制成的一个食品原料,它在我国家常烹饪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馒头粉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最终制成的馒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为了保证馒头粉的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指标的检测和评价。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馒头粉的指标,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内容。
1. 水分含量:馒头粉的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馒头的口感和柔软度。
一般来说,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16%之间,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馒头容易发霉,而过低的水分含量会使馒头变得干硬,影响口感。
检测水分含量可以使用烘箱法或称量法。
2. 粘度指标:粘度指标可以反映馒头粉的吸水性和成胶能力,这对于保持馒头的柔软度和可口性非常重要。
粘度指标可以通过测定水化面团的流动性来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旋转粘度法和质量法。
3.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馒头粉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馒头的质地和口感。
合理的蛋白质含量能使馒头筋度适中,口感软硬适中。
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凯氏法和巴氏法。
4. 碾磨指标:碾磨指标反映了馒头粉的粒度和纯度,直接影响着馒头的松软度和口感。
较好的馒头粉应具有细腻的颗粒和较高的纯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筛分法和比色法。
5. 糊化度:馒头粉在加热过程中的糊化度能反映出其淀粉的特性和加工性能。
较好的馒头粉应具有高的糊化度,这样可以提高馒头的面团黏性和柔软度。
糊化度的测定方法有色谱法和光波法。
综上所述,以上是馒头粉常见的几个重要指标及其相关的参考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控制馒头粉的质量,保证制成的馒头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粉料料气比范围
粉料料气比的范围是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加工工艺和设备
性能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粉料料气比的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区间:
1.低料气比区间:当粉料料气比较低时,粉料的质量浓度较高,粉料之间的颗粒碰撞频繁,容易形成聚团、堵塞和阻塞。
此时,粉料的运动速度较慢,易发生停滞和积聚现象。
低料气
比一般适用于需要较高的物料停留时间和热传导的加工工艺。
2.适宜料气比区间:在适宜的料气比范围内,粉料的质量浓
度和气体的流速可以得到较好的平衡。
此时,粉料的流动性和
传质性能较好,不容易发生聚团和积聚现象。
适宜的料气比一
般适用于一般的物料加工和传输工艺。
3.高料气比区间:当粉料料气比较高时,粉料的质量浓度较低,粉料的运动速度较快,颗粒之间的碰撞频率减少。
此时,
粉料容易在气流中悬浮和分散,粉料之间的传质效果较好。
高
料气比一般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质或者物料散热的加工工艺。
在具体的工业生产中,确定粉料料气比的范围需要根据物料
特性(如颗粒大小、密度)、工艺要求(如传质速率、停留时间)和设备性能(如气流速度、管道直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计算,可以确定出适宜的料气比范围,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最新资料推荐------------------------------------------------------粉料特性常见指标粉料特性常见指标一.目数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 1 英寸(25.4mm)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各国标准筛的规格不尽相同,常用的泰勒制是以每英寸长的孔数为筛号,称为目。
例如 100 目的筛子表示每英寸筛网上有 100 个筛孔。
二.粒度颗粒的大小。
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示。
对不规则的矿物颗粒,可将与矿物颗粒有相同行为的某一球体直径作为该颗粒的等效直径。
实验室常用的测定物料粒度组成的方法有筛析法、水析法和显微镜法。
①筛析法,用于测定 250~0.038mm 的物料粒度。
实验室标准套筛的测定范围为 6~0.038mm;②水析法,以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确定颗粒的粒度,用于测定小于 0.074mm 物料的粒度;③显微镜法,能逐个测定颗粒的投影面积,以确定颗粒的粒度,光学显微镜的测定范围为 150~0.4m,电子显微镜的测定下限粒度可达 0.001m 或更小。
1 / 11常用的粒度分析仪有激光粒度分析仪、超声粒度分析仪、消光法光学沉积仪及 X 射线沉积仪等。
三.差角休止角与崩溃角之差称为差角。
差角越大,粉体的流动性与喷流性越强。
d=休止角 r-崩溃角 f 四.均齐度用粒度测试仪测出 D60和 D10,用下式计算均齐度:均齐度=D60/D10 五.压缩度同一试样的振实密度与松装密度之差与振实密度之比为压缩率。
压缩度越小,粉料流动性越好。
Cp=(pp-pa) /pp*100% 式中, Pp:振实密度 Pa:松装密度六.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静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度叫做休止角。
它是通过特定方式使粉体自然下落到特定平台上形成的。
休止角对粉料的流动性影响最大,休止角越小,粉料的流动性越好。
休止角也称安息角、自然坡度角等。
测定方法:(1)注入法:微粒物料由漏斗流出落于平面上形成圆锥体,铝底角即为休止角。
(2)排出法:---------------------------------------------------------------最新资料推荐------------------------------------------------------ 散粒物料从容器底部排豁口排出,待物料停止流动后物料倾斜面与底乎面曲夹角即为休止角。
(3)倾斜法:将装有 1/3 散粒物料的长方形容器倾斜或将圆筒形容器波动,静止后物料表面所形成的角度为休止角,休止角采用注入法测定,装置如图给定底直径 D,分别测量 H,则休止角 a=arctg(2H/D)。
影响因素:(1)形状:粒子愈接近于球形,其休止角愈小。
(2)尺寸:对于同一种物料,粒径愈小休止角愈大。
这是由于越细小粉粒间的相互粘附力越大。
(3)含水率: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等有关。
这是因为每个粒子被潮湿的表层包围,使其内摩按力和粒子间粘附作用增加。
(4)堆放条件:如果对物料进行振动,则休止角减小。
r=(r1+r2+r3) /3 r1、 r2、 r3代表三个不同方向的值七.崩溃角给测量休止角的堆积粉料以一定的冲击,使其表面崩溃后圆锥体的底角称为崩溃角。
3 / 11f=(f1+f2+f3) /3 f1、 f2、 f3代表振动三次,三个不同方向的值八.平板角将埋在粉体中平板向上垂直提起,粉体在平板上的自由表面(斜面)和平板之间的夹角的平均值称为平板角。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平板角是以平板提起后的角度和平板受到冲击后除掉不稳定粉体的角度的平均值来表示的。
平板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强。
一般地,平板角大雨休止角。
s=(s1+s2) /2 s1、 s2:分别为一、二次从不同三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九.分散度粉体在空气中分散的难易程度称为分散度。
分散度与试样的分散性、漂浮兴和飞溅性有关。
若分散度超过 50%,说明该试样具有很强的飞溅倾向。
测量方法:将 10g 试样从一定高度落下后,测量接料盘外试样占总量的百分比。
Ds=(10-m) /10*100% 十.空隙率空隙率是指粉体中空隙占整个粉体体积的百分比。
空隙率因粉体的粒子形状、排列结构、粒径等因素不同而变化。
颗粒为球形时,粉体空隙率为 40%左右;颗粒为超细或不规则形状时,粉体空隙率为70-80%左右。
十一.松装密度粉末在规定条件下自由充满标准容器后所---------------------------------------------------------------最新资料推荐------------------------------------------------------ 测得的堆积密度,即粉末松散填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以 g/cm3表示,是粉末的一种工艺性能。
松装密度是粉末多种性能的综合体现,对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生产工艺的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都是很重要的,也是模具设计的依据。
粉末松装密度的测量方法有 3 种:漏斗法;斯柯特容量计法;振动漏斗法。
(1)漏斗法。
粉末从漏斗孔按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充满杯子。
(2)斯柯特容量计法。
是把粉末放入上部组合漏斗的筛网上,自由或靠外力流入布料箱,交替经过布料箱中 4 块倾斜角为 25。
的玻璃板和方形漏斗,最后从漏斗孔按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充满杯子。
(3)振动漏斗法。
是将粉末装入带有振动装置的漏斗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振动,粉末借助于振动,从漏斗孔按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充满杯子。
对于在特定条件下能自由流动的粉末,采用漏斗法;对于非自由流动的粉末,采用后两种方法。
松装密度是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压模设计的重要工艺参数,它直接决定阴模模腔的装粉高度。
5 / 11在生产中,为了保证制品密度的一致,必须要求粉末松装密度稳定。
影响粉末松装密度的因素很多,如粉末颗粒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及粒度分布等。
通常这些因素因粉末的制取方法及其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
一般地说,粉末松装密度随颗粒尺寸的减小、颗粒非球状系数的增大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
粉末粒度组成对其松装密度的影响不是单值的,常由颗粒填充空隙和架桥两种作用来决定。
若以后者为主,则使粉末松装密度降低;若以前者为主,则使粉末松装密度提高。
为获得所需要的粉末松装密度值,除考虑以上的因素外,合理地分级合批也是可行的办法。
十二.振实密度振实密度是指在粉料装填在特定容器后,对容器进行振动,从而破坏粉体中的空隙,使粉体处于充填状态后的密度。
粉末经过振实后的堆积密度,以 g/cm3表示。
该性能对粉末压制用模具的设计以及贮存和运输用贮罐或贮袋的设计都有指导作用,是粉末的一种工艺性能。
粉末振实密度相对于其松装密度增大的百分数,是粉末多种物理性能(如粉末粒度及其分布、颗粒形状及其表面粗糙度、比---------------------------------------------------------------最新资料推荐------------------------------------------------------ 表面积等)的综合体现。
十三.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
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
国标单位㎡/g.理想的非孔性物料只具有外表面积,如硅酸盐水泥、一些粘土矿物粉粒等;有孔和多孔物料具有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如石棉纤维、岩(矿)棉、硅藻土等。
测定方法有容积吸附法、重量吸附法、流动吸附法、透气法、气体附着法等。
比表面积是评价催化剂、吸附剂及其他多孔物质如石棉、矿棉、硅藻土及粘土类矿物工业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石棉比表面积的大小,对它的热学性质、吸附能力、化学稳定性、开棉程度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测量:固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借通常的仪器和计算可求得其表面积。
但粉末或多孔性物质表面积的测定较困难,它们不仅具有不规则的外表面,还有复杂的内表面。
通常称 1g 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积 S (specific surface area,㎡/g)。
多孔物比表面积的测量,无论在科研还是工业生产中都具有十7 / 11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比表面积大、活性大的多孔物,吸附能力强。
测定比表面积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和溶液吸附法两类。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方法提要:比表面积测试方法主要分连续流动法(即动态法)和静态容量法。
动态法:动态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 U 型的样品管内,使含有一定比例吸附质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根据吸附前后气体浓度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静态法根据确定吸附吸附量方法的不同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重量法是根据吸附前后样品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由于分辨率低、准确度差、对设备要求很高等缺陷已很少使用;容量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一定体积的一段封闭的试管状样品管内,向样品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吸附质气体,根据吸附前后的压力或重量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
动态法和静态法的目的都是确定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
吸附质气体的吸附量确定后,就可以由该吸附质分子的吸附量来计算待测粉体的比表面了。
由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的理论很多,如朗格缪尔吸附理论、 BET吸附理论、统计吸附层厚度法吸附理论等。
其中 BET 理论在比表面计算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实际值吻---------------------------------------------------------------最新资料推荐------------------------------------------------------ 合较好,被比较广泛的应用于比表面测试,通过 BET 理论计算得到的比表面又叫 BET 比表面。
统计吸附层厚度法主要用于计算外比表面;动态法仪器中有种常用的原理有直接对比法和多点 BET 法。
(1)动态法之直接对比法:直接对比法,国外此种方法的仪器叫做直读比表面仪。
该方法测试的原理是用已知比表面的标准样品作为参照,来确定未知待测样品相对标准样品的吸附量,从而通过比例运算求得待测样品比表面积。
以使用氮吸附 BET 比表面标准样品为例,该方法的依据是有 2 个:一、BET 理论的假设之一在吸附一层之后的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当于吸附质分子液化热,也就是和粉体本身无关;二、在相同氮气分压(5%-30%)、相同液氮温度条件下,吸附层厚度一致;这就是以直接对比法所得出的比表面值与 BET 多点法得到的值一致性较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