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室岗位职责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新生儿室护士岗位职责1、保持室内环境整齐、清洁、干燥,每天定时启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适宜室温为22-24℃,适宜湿度为50%-60%。
2、工作人员入新生儿室前应先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需进行手卫生。
3、病室内应备齐各种抢救物品,有专人负责保管、定点放置、定期补充、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检查患儿腕带的标识是否清晰、床号、姓名、性别是否相符,每次治疗护理前后必须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诊疗护理遵循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儿后感染儿的原则,特殊感染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有隔离标示采取其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防范院内感染。
6、建立完善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7、病室内不允许家属陪伴,做好家属探视管理。
治疗班护士职责。
1、掌握病人病情及治疗,了解常用药物的性能及剂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负责治疗室的管理工作,兑药、取药、摆药、基数药的管理工作,定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监督巡回并签字。
3、负责消毒液的检测及更换。
4、管理好冰箱。
5、如遇新生儿没患儿的情况下,协助普通病房治疗班的工作。
办公班护士职责1、认真交班,了解个患儿的病情,参与主任查房,处理医嘱。
2、做好晨午间护理及分级护理,负责危重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3、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
4、检查指导各班护士工作,收集意见及建议,并持续改进。
5、及时与医生联系,参与危重患儿抢救,做好记录。
6、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如遇新生儿莓花儿的情况下,协助普通病房责任护士的工作。
儿科医生进产房岗位职责1、要求在产科设有儿科医生,以便进一步加强产儿科合作。
儿科医生24小时值班制,负责管理新生儿。
2、进产房的儿科医生必须定期参加心法复苏培训,要求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在产房里每一位新生儿出生都应有儿科医生在场做新法复苏。
要熟练掌握新法复苏程序与技术操作。
包括吸氧、面罩复苏囊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及气管插管。
3、儿科医生要求严格遵守产房及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每日要备齐新法复苏的急救药物与设备。
急救设备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摆在固定位子,可随取随用。
当产前预测可能发生窒息时,或有剖宫产、多胎儿、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溶血症及母亲患糖尿病等患儿出生时。
在出生前应有两位医生到场,至少有一位医生能全面负责复苏,会熟练进行复苏操作及用药。
4、儿科医生不但要掌握新生儿常见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使专业性强、诊断难度较大的新生儿疾病的患儿得到及时、精良的救治。
5、每日上午应对危重儿、高危儿、新出生儿及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查房。
详细了解病情,认真检查体格,根据病情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并作病情分析,及时诊治。
下午应对分管病儿进行重点巡视,观察危重症、新入室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治疗效果。
夜间值班医生及时巡视病人,继续观察危重症。
若有病情变化要积极处理,不得延误。
6、儿科医生应根据病情拟定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
医嘱内容要准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要写清楚。
7、每位新生儿皆设一份婴儿出生记录(由产、儿科医生书写)、新生儿入室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由儿科医生书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对儿科疑难症、危重症及诊断不清者应请上级医师、科主任及相关专业会诊。
并将会诊意见写在病历中。
参加会诊医生应填写会诊单。
儿科医生应邀参加产科对高危孕产妇会诊及产前讨论时,应对病情提出诊治意见。
产儿科每月对死亡新生儿做讨论评估。
8、儿科医生值班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值班时负责全科急诊、急会诊及危重病人观察、治疗、记录,接诊新病人。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所有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
三、人员管理1.新生儿病房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以上5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3,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四、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新生儿病室设施要符合院感要求,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备用状态。
3.新生儿病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4.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5.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6.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7.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8.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9.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追溯制度,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一、总则为确保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区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新生儿病区设主任1名,负责病区全面工作。
2. 新生儿病区设护士长1名,负责病区护理工作。
3. 新生儿病区设专业组长若干,负责病区专业技术工作。
4. 新生儿病区设质控小组,负责病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
三、医疗质量管理1. 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2. 病区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质量改进项目等。
3.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 病区应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医疗文书规范、完整、准确。
5. 病区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合规。
6. 病区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7. 病区应加强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四、患者安全管理1. 病区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
2.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窒息等事件。
3.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喂养安全、合理、规范。
4.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保暖管理,确保新生儿体温稳定、舒适。
5.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转运管理,确保新生儿转运安全、迅速、规范。
五、实施细则1. 病区主任负责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医疗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2. 病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护理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3. 专业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本组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4. 质控小组负责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效果。
5.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与能力。
6. 病区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7. 病区应加强值班制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8. 病区应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一、前言新生儿病区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专科病区,承担着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本制度及实施细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规章制度,旨在为新生儿病区提供一个规范、高效、安全的医疗环境。
二、医疗质量管理1.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成立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士代表为成员。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定期对病区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病案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归档及时、完整、规范。
②病案首页应填写完整、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出院诊断、诊疗经过、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
③病案质量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对病案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诊疗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制定完善的诊疗规范和流程,确保诊疗活动有序、高效。
②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和流程进行治疗,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③对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④对危重新生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
(3)护理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规范。
②护士应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
③加强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医院感染。
3. 医疗质量改进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能力。
(3)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高病案质量。
(4)加强医疗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
三、医疗安全管理1. 医疗安全组织(1)成立新生儿病区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士代表为成员。
新生儿病室岗位职责新生儿病室(NICU)是专门为需要特殊医疗护理的新生儿开设的,通常是早产儿或出生时面临一些健康问题的婴儿。
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及时和有效地提供护理。
以下是新生儿病室岗位的职责:1.监护和观察: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全天候监护和观察婴儿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他们必须具备辨别异常标志和警报的能力,并及时采取措施。
2.专业护理:针对每个婴儿的特定需求,工作人员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包括对呼吸问题的处理、营养支持、心脏监护、疼痛管理等。
他们需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婴儿得到恰当的护理。
3.预防感染: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规定,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他们需要正确使用手套、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4.家庭支持:工作人员需要与婴儿的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和教育。
他们需要解释医疗程序和治疗计划,并回答家庭成员的问题和疑虑。
5.协调协作: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婴儿的医疗护理得到协调和配合。
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共享婴儿的状态和变化,并制定综合的护理计划。
6.教育和培训:工作人员需要继续教育和培训,以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新性。
他们需要了解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以提高婴儿的护理质量。
7.急救反应: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
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并与团队成员共同应对危急状况。
8.记录和报告: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和准确地记录婴儿的监护数据、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并向上级医疗人员报告。
记录和报告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能够确保每个婴儿的护理得到追踪和评估。
9.患者安全: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和程序,确保婴儿的安全。
他们需要注意环境风险,如婴儿的床边安全、药物错误等,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办公室人员职责
1.在大部部长、医疗管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遵守《连
云港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在中心
主任和职能部门领导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配合实验室做好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质控;
3.负责及时通知初筛阳性、可疑患儿的召回复查,协助做好患
儿的转诊治疗和追访工作,并做好各台账记录;对未能召回复查的
按要求进行详细的电话记录、挂号信及邮局查询结果、知情同意书
等资料备案存档;
4.负责每月对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的资料整理、收集、统计、分析和反馈工作,定期做好卫生部统计报表,确保上报数据
准确、及时;
5.定期对县区保健所新筛各类确诊病例进行及时反馈、上报中
心主任和临床转诊,并对临床转诊病例进行管理;
6.承担全市新筛确诊患儿的治疗费用报销、审核、统计;治疗
奶粉进货、发放、统计,并及时做好相关领取签字和登记工作。
7.负责向医疗保健机构提供质量合格的采血用具,负责宣传资料、表卡、帐册发放、领取及登记工作,做好基层送血片人员的后
勤服务,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正常运转;
8.负责新筛财务发票领取、发放和回收工作,每月及时将县区
新筛采血劳务费、交通费返还给基层单位;
- 1 -
9.妥善保管新筛办公室的各类资料,基层使用采样工具、账册等;
10.热情接待新生儿家长来电来访,耐心解答咨询问题;
11.协助学科完成对外宣传、基层指导培训、召开质控会议等工作任务,做好总结记录工作。
- 2 -。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精新生儿病室是医院内的一个特殊病区,主要负责接收和治疗新生儿患者。
由于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
一、入病室的制度1、接诊标准新生儿病室接收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体重不足2500g、早产、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高热等。
2、入病区前的准备工作妇产科送来患者后,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接诊前进行一下准备工作: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病情、接收医嘱、确保病房内设备和药品齐全。
3、入病室的流程新生儿入病室后需进行以下流程:身高体重检测、问诊、体温测量、静脉置管、体检、拍X光片等。
所有的流程都需要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执行。
二、护理工作的制度1、每日护理制度新生儿病室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每日护理工作包括:换纸尿布、测体温、测血压、监测呼吸、洗澡、喂奶、按时换药等。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还要注意做好传染防护措施。
2、复合护理的实施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合适的复合护理。
例如对于早产儿需要进行老化疗法,新生儿窒息患者需要进行持续性肺功能康复护理等。
3、家庭知识的普及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家属传授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如母乳喂养、抚触、疫苗接种等。
通过普及家庭知识,可以帮助家属更好的了解和照顾患儿。
三、医疗工作的制度1、医师巡查制度医师在病房内巡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处理以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科室会诊制度科室会诊是重大病例治疗的有效方式。
可以邀请其他科室的专家参与,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建议。
3、医疗检查制度作为一个特殊的病区,医疗检查必不可少。
常规的医疗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超声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四、安全管理的制度1、医务人员安全制度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等防护装备,以防止交叉感染。
1 第一部分NICU制度职责一、NICU规章制度NICU工作质量标准1、监护病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反应敏锐,判断能力强,身体健康,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2、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如岗位职责制、消毒隔离制度、交接本制度、仪器使用保管维修制度、监护记录和资料保管制度、急救工作制度等,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3、无菌技术管理严格,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
有预防婴儿皮肤感染具体措施:奶具做到一婴一瓶,一用一消毒:观察婴儿的异常情况,做到“三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护理记录及时):“两无”(无臀红、无抱错婴儿)。
4、早产儿护理应专室监护,严格隔离。
喂养做到细微符合要求,记录准确及时。
5、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定期消毒空气及地面。
6、抢救工作组织周密,分工明确。
抢救技术熟练,配合及时熟练、配合及时准确。
7、病情观察细致,护理记录及时、完整,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资料。
8、熟练掌握监护仪器操作方法,掌握仪器性能。
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符合要求。
9、严格探视制度,每周二、四、六下午进行探视。
NICU护理守则1、NICU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仪表端庄,淡妆上岗。
2、病区内环境安静、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窗台桌面不得有私人物品,严禁在病区喧哗、聊天,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区。
3、有高度责任心,时刻保证病儿床铺整洁,卧位舒适,不使病儿受到意外伤害,保证患儿安全,对每个病儿严格实行双手圈及额头头贴制,保证患儿身份准确。
4、严格执行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对入病区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所有人员,有权阻止其进入病区或病室,并登记。
每日泡鞋,每周消毒工作衣二次。
5、足月儿每2小时换尿裤、每3小时喂奶,早产儿每2小时换尿裤、喂奶(腹泻者遵医嘱调整)不得延长喂奶及换尿裤时间。
6、患儿病情变化或出现其他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总值班,不得擅自处理。
县级新生儿质控中心工作制度及职责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
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子的清洁。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50°c,热水袋应加布套,切勿贴近新生儿身体,以防烫伤。
3、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清污路线分开。
每周做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消毒剂拖地两次,拖布分开使用、放置。
4、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相对湿度55-65%为宜。
5、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
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
6、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二、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三、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鞋,戴帽、口罩。
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四、新生儿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及考核合格。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腕带作为身份的核对。
新生儿的手、脚腕带、小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姓名(或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以便识别。
六、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
严密观察新生儿病情,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置,危重新生儿应加强观察并客观记录病情变化。
七、加强设施设备、仪器、物品、药品管理。
新生儿病室内物品不得外借,器械、药品应固定专用,定点放置。
建立设施、设备管理档案,定期检查、维护,对暖箱、辐射台、输液泵等定期进行检测。
贵重仪器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使用记录。
八、落实新生儿入院及出院制度。
新生儿出院时应仔细做好核对工作,更衣后方可出院。
九、定期对新生儿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采样做细菌总数监测。
新生儿病室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在科护士长领导下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新生儿护理常规。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抢救工作。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4.遇到疑难、危重、抢救病人时,在护士长组织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关护理计划。
5.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
6.每天按时给新生儿测记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新生儿情况(面色、呼吸、哭声、呕吐、皮肤、大小便、食奶等)并做记录。
7.做好实习生的带教指导工作。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探视制度。
指导保洁人员的消毒清洁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病室专业技术规范1.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2.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各种抢救。
3.新生儿病室的物品、药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熟悉用药的计算方法、药量,稀释药量要准确。
4.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每天认真做好基础护理:眼护、脐护、皮肤护理,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各种反应。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按规定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
吸氧者每天更换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蓝光箱者每天用1:250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一人一用一消毒;吸痰管一用一换;接触一婴一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面罩、体温计、听诊器等;奶瓶、奶嘴专用,一用一消毒。
6.工作人员患化脓病灶、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不得进入新生儿室。
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微生物监测一次,每季对消毒液监测一次,结果符合标准。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下统称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儿及医务人员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环境整洁、操作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三条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主体为新生儿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新生儿病区应设立感染管理组织,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感染管理组织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二)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三)定期对新生儿病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评估感染风险;(四)对新生儿病区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考核;(五)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六)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六条新生儿病区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保持手部清洁。
第八条新生儿病区应保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第九条新生儿病区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第十条新生儿病区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应达到灭菌标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区应建立健全探视制度,限制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数量。
患传染病的家属不得入内探视。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区应加强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风险。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医师母乳喂养岗位职责
一、目的
根据“2014年版爱婴医院标准”,制订“新生儿病室医师母乳喂养岗位职责”
二、范围
适用于新生儿病室
三、修订内容
(一)住院医师负责所有住院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专人负责。
(二)新生儿病室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母乳喂养,并教会母亲正确挤奶手法。
(三)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四)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四、相关文件
卫计委《2014年版爱婴医院标准》
XX县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职责》。
新生儿病室各级岗位职责
一、负责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定本科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实施情况,按期总结汇报。
(三)、领导本科人员,对患儿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四)、定时查房,每周至少两次,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成立抢救小组。
(五)、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六)、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七)、参加院内外会诊、决定科内患儿的转科转院。
(八)、经常对本科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廉洁行医,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发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九)、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十)、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操作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二、主治医师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新生儿病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每天带领下级医师进行医疗或教学查房至少一次,并指导下级医师诊疗技术操作。
掌握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组织有关人员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三)、新患儿入院48小时内必须进行复查,修改住院医师病史、诊断及诊疗计划,审签出院及转院病例。
(四)、主持病房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检查及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史、病程记录。
(五)、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病例讨论会,对当月出院病历作全面审查,纠正不当之处,及时讨论医疗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及时做好周转率、使用率、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等各种统计报告工作。
做好差错事故、疑难病例、抢救病例等各种记录本的登记及讨论工作,逐月上报医务科。
(六)、贯彻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及时安排好住院医师床位分配工作安排,经常检查病房管理工作。
(七)、组织下级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积累科研资料,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八)、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各级人员,廉洁行医,文明服务,
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三、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一)、24小时内完成新患儿病史,及时完成出院病历的出院记录,书写病历按正规格式和要求及时完整填写各项记录,要正确如实反映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意见。
(二)、全面负责所管患儿,每天至少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危重患儿要加强查房巡视次数,及时向主治医师和科主任汇报对患儿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情变化,提出需转院意见,有危重患儿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向家属交待病情。
(三)、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开写医嘱,并随时检查医嘱执行情况,检查化验报告及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意见。
(四)、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史,并认真书写查房记录。
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会诊医师一起诊视,并及时将会诊结果汇报上级医师和执行诊治意见。
(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六)、参加科内业务学习、医疗质量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做好交接班工作。
(七)、认真学习新生儿基础理论知识及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
积极参加科内的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登记及填写工作。
(八)、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
四、新生儿病室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领导及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新生儿病室护理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是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负责制订本病区护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与总结。
2.遵守医德规范,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3.负责病区护士的排班及工作分配,制定各班工作流程、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流程、疾病护理质量标准和健康教育内容。
4.掌握本病区护士的思想动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5.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等物品的维护、保养与管理。
6.定期随同科主任查房,组织参加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组织护理行政及业务查房。
7.督促检查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及保温箱终末消毒制度,预防院内感染。
8.落实新生儿交接班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9.加强医护沟通,充分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10.建立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把护士层级职责、核心工作制度、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与临床教育相结合,定期组织考评。
11.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总结经验,发表论文。
五、新生儿病室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遵守医德规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常规。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抢救工作。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遇到疑难、危重、抢救情况时,在护士长组织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关护理计划。
5.执行宣教制度,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教育,教会家属掌握母婴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做好出院前宣教工作。
6.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4次,每2天称体重1次,并根据病情为新生儿沐浴,观察新生儿情况(面色、呼吸、哭声、呕吐、皮肤、大小版、喂奶等)并做记录。
7.做好实习同学的带教和指导工作。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指导消毒清洁工作及探视人员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9.办理入、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及有关登记工作。
10.做好病房管理工作,根据病区分工,负责领取、保管、维护药品、抢救器材和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