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前传 从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始说起
- 格式:docx
- 大小:85.97 KB
- 文档页数:3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电网工程送电部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7道题】1.对同意核准的项目,由( )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同时抄送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现已改部,下同)、电监会、有关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A.中电联B.国家电力公司C.国家发展改革委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用户答案:[C] 得分:5.002.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500千伏葛上直流送电线路是()建成投运的(双极建成投运)。
A.1989年B.1990 年C.1991 年D.1992年用户答案:[B] 得分:5.003.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
A.313,465B.333,455C.323,415D.312,466用户答案:[A] 得分:5.004.接照规定,凡属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电网工程项目,由国网公司或南网公司申报,()核准。
A.中电联B.中咨协会C.国家发展改革委D.电监会用户答案:[C] 得分:5.005.按照《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的规定,咨询工程师每年应参加专业课继续教育至少()学时。
A.40B.16C.24D.18用户答案:[B] 得分:5.006.输电线路部分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重点是()。
A.输电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B.气象条件、导线选择C.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工程投资估算D.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用户答案:[C] 得分:5.007.国家电网公司在2014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位;南方电网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列()位。
A.7,115B.9,113C.8,120D.6,112用户答案:[A] 得分:5.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规定》包括()等几个方面的规定。
A.计划任务书B.建设地点的选择C.设计文件D.建设准备E.竣工验收、交付生产用户答案:[ABCDE] 得分:6.002.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应注意的事项有:()。
特高压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特高压电网”是指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电网。
答案:10002、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
答案:特高压3、特高压变压器几乎全采用变压器。
这样可以省材料、损耗少、重量轻、尺寸小、成本低、便于安装运输。
答案:单相自耦4、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最大的主跨越档距是米。
答案:16505、我国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答案:示范6、直流特高压定位于西部基地和大煤电基地超远距离、超大容量外送。
答案:水电7、特高压变压器为单相、油浸风冷、油循环、三绕组、无励磁调压的自耦变压器,额定容量为1000MVA,额定电压为1000kV。
答案:强迫8、特高压变压器几乎全采用单相自耦变压器。
这样可以省材料、损耗少、重量轻、尺寸小、成本低、便于安装和。
答案:运输9、换流器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称为整流;或者把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称为。
答案:逆变10、阀冷却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它通过冷却介质的流动带走可控硅阀由于消耗功率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循环二、判断题1、特高压变压器由主体变和调压补偿变两部分组成。
(√)2、特高压变压器采用单相自耦变压器,不是为了方便运输。
(×)3、有载调压开关故障约为无载调压变压器的4倍,而有载调压装置自身的故障约占40%。
(√)4、自耦变压器的调压方式,按调压绕组的位置可分为线端调压和中性点调压。
(√)5、为了特高压线路电容的影响,在特高压线路的中途或首端装设并联电抗器。
(×)6、由电触发晶闸管ETT组成的换流单元称为ETT换流器。
(√)7、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一起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相互转换,换流变压器升高或降低电压。
(√)8、换流变压器与普通变压器的试验型式一样。
中国高压输电发展历程1952年,用自主技术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唐110kV输电网。
(美国1908年有110KV线路)1954年,建成丰满至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随后继续建设辽宁电厂至李石寨,阜新电厂至青堆子等220kV线路,迅速形成东北电网220kV骨干网架。
(美国1923年有230KV线路)。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全长534km,随后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美国1954年有345KV线路;苏联1952年330KV线路;瑞典1952年380KV线路.)1981年建成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全长595km。
为适应葛洲坝水电厂送出工程的需要,1983年又建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坝-双河两回500kV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
启动了跨省、超高压电网建设的进程。
(苏联1956年有400kV电压输电线路)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拉开了跨大区联网的序幕。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兰州东)建成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为140.7 km。
(加拿大1965年有735KV线路,美国1969年有765kV线路;苏联1967年有750kV线路。
2008年7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全程650多km。
(苏联1985年有1150kV线路)中国高压输电大事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项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武工程)的建设,启动了跨省、超高压电网建设的进程。
80年代末投运的±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工程,拉开了跨大区联网的序幕。
1993年8月天广一回交流输电线路投运,1998年12月天广二回投运,2002年6月天广三回投运。
2000年12月,天生桥至广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送电,2001年6月双极投运。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 电网是指交流1000kV、直流正负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后半期。
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在快速增长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都制定了本国发展特高压的计划。
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均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相关输变电设备。
前苏联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1150kV输电工程的建设。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合理。
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自投运后一直运行正常。
在1991年,由于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明显不足,导致特高压线路降压至500kV运行。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交流百万伏级电压等级输电的国家。
为满足沿海大型原子能电站送电到负荷中心的需要并最大程度地节省线路走廊,日本从1973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不仅因为特高压系统的输电能力是500kV系统的4~5倍,而且可解决500kV系统短路电流过大难以开断的问题。
对于输电电压的选择,日本在800kV至1500kV之间进行了技术比较研究,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选定1000kV作为特高压系统的标称电压。
目前已建成全长426km的东京外环特高压输电线路。
为保证特高压系统的可靠运行,日本建设了盐原、赤城两个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运行情况良好,证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可满足系统的可靠运行。
国外的试验及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输电技术和输电设备的科研成果可满足和适应工程需要。
只要有市场需要,特高压输电工程可随时启动。
加上苏联地域辽阔、电网覆盖面积大,且能源与负荷分布不均衡,对特高压输电提出了要求,苏联从1980年开始着手建设连接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联合电网的115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将东部地区的电能送往乌拉尔和欧洲部分的负荷中心,工程于1985年正式按额定电压带负荷运行,后因技术上有缺陷降压运行。
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分布规律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明显,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电力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需求重心也将长期位于东中部地区,而煤炭资源开发正逐步西移,北移,水能资源的开发正向西南地区转移,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未来能源流规模和距离将进一步增大,面临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的挑战。
大型能源基地与东中部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达到1000-3000km,超出传统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经济输送距离。
电力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均衡的情况将更为突出,电力输送压力日益加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高效的大规模送出和大范围消纳。
地区经常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尤其pm2.5严重超标,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华中等地区污染极为严重,部分地区雾霾天数超过全年的50%,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密切相关,发电和其他行业大量煤炭燃烧,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加快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统筹考虑东西部环境承载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环境资源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现实而紧迫需要。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能源消费仍将以煤炭为主,煤电在全国电源结构中仍将保持较高比例。
发展特高压输电,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里煤电布局优化,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环境等资源,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环境效益。
(1)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推动国家清洁能源开发目标实现及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国家电多特高压发展历程
中国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历程,它已经成为国家能源运输的重要“主动脉”。
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1. 早期探索: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解决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和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的问题,中国开始探索特高压技术。
2. 技术研发:特高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中国的研发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3. 工程建设:随着技术研发的成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
到2020年底,中国已经建成了包括14条交流和16条直流在内的35个特高压工程,线路总长度达到
4.8万公里。
4. 投资增长:特高压项目的投资规模在2014年至2020年间经历了快速增长,投资额达到了1966亿。
在“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的发展继续加速,国网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至3800亿。
5. 国际领先:特高压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中国在电力工业领域实现了从落后到领先的转变,站上了世界电力的制高点。
这不仅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6. 未来展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将继续发挥其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大范围能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预计未来特高压电网将进一步扩展,为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结构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建设,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展现了中国在电力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ABSTRACT: Trans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with ultra-high voltage has been very popular these days, but most people in the societ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it. In this essay, we will have a short cover about ultra-high voltage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ultra-high voltage for China to develop this technology,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cess, and finally some sample projects in destruction.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ower摘要:特高压输电,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示范项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社会中的绝大部分群体对这一新兴概念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对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讨论,重点介绍我国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期间面临的一些反对意见和应对措施、我国现阶段对特高压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特高压示范工程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电力系统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有: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
交流220kV及以下的称为高压(HV),330kV到750kV为超高压(EHV),交流1000kV及以上为特高压(UHV),通常把1000KV到1150kV这一级电压称为百万伏级特高压。
2004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
2005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百万伏级交流、±80万伏级直流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特高压工程前期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5年5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预初步设计。
2005年8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关于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采用3回±800千伏640万千瓦直流输电方案的请示》和《关于推荐晋东南—南阳—荆门作为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请示》。
2005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上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在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的请示中明确,该两电站初定采用3回±800千伏64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方案。
2006年5月29日至30日,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路径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1000kV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已拉开序幕。
2006年8月19日、8月20日、8月2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变电站、南阳开关站、荆门变电站分别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交流特高压1000kV 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启动建设阶段。
2006年9月13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大跨越工程初步设计正式通过了审查,这标志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06年12月26日,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正式开工;12月28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试验示范工程——汉江大跨越正式开工,这标志着1000千伏特高压示范工程全面进入实质性、关键性建设阶段。
2006年11月4日至5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召开了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预初步设计审查会。
输电电压的发展历史和特高压的定义2006年01月03日00:00字体【大中小】【查看留言】【打印】【关闭】开栏的话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特高压电网,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办公室的支持下,本报开辟了“特高压知识问答”专栏,从本期开始在本版连续刊登有关特高压电网的知识。
敬请关注。
问:输电电压的分类情况如何?特高压又是怎样定义的?答:交流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千伏电压。
超高压(EHV)通常指330千伏及以上、1000千伏以下的电压。
特高压(UHV)定义为1000千伏及以上电压。
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千伏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600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就我国而言,交流高压电网指的是11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千伏、500千伏和750千伏电网;特高压电网指的是1000千伏电网。
高压直流指±500千伏及以下直流系统,特高压直流指±800千伏直流系统。
以上的电压等级均为标称电压。
特高压电网建成后,将形成以1000千伏交流输电网和±800千伏直流系统为骨干网架,具有坚强的超高压输电网和可靠的高压输电网,以及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问:国内外电网电压等级的发展情况如何?答:为了提高输电经济性能,不断满足大容量和长距离输电的需求,电网电压等级在不断提高。
100多年来,输电网电压从最初的13.8千伏,逐步发展到高压20千伏、35千伏、66千伏、110千伏、134千伏、220千伏、230千伏;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向超高压330千伏、345千伏、380千伏、400千伏、500千伏、735千伏、750千伏、765千伏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行1000千伏(1100千伏、1150千伏)和1500千伏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7道题】1.南方主网与海南电网联网工程是联结南方主网与海南电网旳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建成投运旳。
A.B.C.D.顾客答案:[B] 得分:5.002.我国自主设计、建设旳第一条特高压电网工程山西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扩建工程()年正式投入运行。
A.B.C.D.顾客答案:[B] 得分:5.003.国家电网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位;南方电网企业全球500强企业列()位。
A.7,115B.9,113C.8,120D.6,112顾客答案:[A] 得分:5.004.国务院公布<政府核准旳投资项目目录(本)>规定:电网工程:跨境、跨省(区、市) ±400千伏及以上直流项目,跨境、跨省(区、市)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项目,由( )核准。
A.电监会B.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C.国家电力企业D.省级投资主管部门顾客答案:[B] 得分:5.005.送电线路途径选择应重点处理线路途径旳可行性问题,防止出现颠覆性原因。
应选择( )个可行旳线路途径,并提出推荐途径方案。
A.1~2B.2~3C.3~4D.4~5顾客答案:[B] 得分:5.006. 年,经国家能源局同意,依托电规总院成立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
在()旳领导下,开展电力行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研究,电力新技术研究及推广,电力信息搜集及分析,电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A.国家发改委B.国家能源局C.中电联D.电监会顾客答案:[B] 得分:5.007.按照规定,凡属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旳电网工程项目,由国家电网企业或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企业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但只有在电力项目纳入( )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才会受理项目申请汇报。
A.国家计划B.国家电力规划C.电网规划D.建设计划顾客答案:[B] 得分:5.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如下那些是我国超高压交流电网工程旳电压等级。
中国的光明使者作者:来源:《少年博览·初中版》2020年第03期科技时代,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领域的科技水平逐渐领先全球,如量子通信、高速铁路、无人机、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成就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也让许多外国友人赞叹不已。
你知道吗?我国还有一项技术是独一无二且非常厉害的,这就是特高压输电技术。
虽然在生活里,这个名字我们不常听到,但它却和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艰难的起步要了解特高压输电技术,还得从发电厂说起。
1875年,世界上第一座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为附近的居民区提供照明用电,此后几年里,美国、俄国、英国纷纷建立小型火电厂。
1913年,全世界年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电力工业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但建发电厂容易,把电输送出去却不简单。
输电线路就像是一条运送电能的“道路”——如果仅在城市里送电,距离不算远,难度并不大。
如果要跨地区、远距离送电,难度就飙升了。
要想送得多、送得遠,就必须加大电流或电压,但电流太大又会引起电线发热,在输送过程中出现能量损耗,也不安全。
人们最终只能采取提高电压的方式来送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电力建设。
1954年,我国第一条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松东李输电线投入运行,确保了辽宁省南部地区的工业用电。
当时,220千伏是国际上高压输电线路实际应用中的最高等级,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具有独立设计、建设的能力。
1972年,支持刘家峡水电站水电外送的刘天关输电线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
但直到21世纪初,我国用电仍处于紧张状态。
电力优先供应给工业生产,其次保障居民用电。
2003年夏天,全国就有22个省拉闸限电,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居民生活用电也无法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我国西部地区有充足的水电、火电资源,却由于缺少远距离输电线路,无法输送到东部缺电地区。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制定了发展特高压的计划。
其中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还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输变电设备。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进行初步研究。
然而,由于科研力量薄弱、配套条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研究还停留在蓝图构想层面。
1986年7月,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专家王凤鸣、张一新在其论文《在煤炭基地集中布厂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是解决煤炭运输困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中提出,在铁路、公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晋煤、陕煤、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问题,并建议发展特高压电网,实现火电外送。
构想,源于能源形势所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顶山至武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中国输变电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期间,为实现华中、华东电网间水电、火电调剂,以及配合葛洲坝水电厂大江电厂新机组投产后电能外送,缓解华东地区严重缺电的局面,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开始组织力量对葛洲坝至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工作。
“到80年代末,华中电网500千伏线路已达10条,形成华中电网的500千伏网架。
”时任水电部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副经理田荫连介绍,葛上工程建成投运后,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联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促进了加快向更高一级电网输电技术发展的研究工作。
更高电压等级的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研究和深入论证才能确定,但许多电力权威专家还是一致认为,我国是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上游是“憋”着各种能源资源蓄势待发,下游是急盼用清洁能源换取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负荷中心。
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传统的超高压输电技术难担此任。
因此,更高电压等级输电实用技术和研究工作必须与电压等级的论证同步进行,并尽早起步。
1983年10月,水电部组织专家对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参观考察后,决定在武汉高
压研究所进行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准备工作。
武汉高压研究所创建于1974年,是我国特大型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拥有一批在电力行业有影响力的试验室和重大装备,如特高压户外试验场,是当时全国唯一具备1000千伏以上特高压等级输电试验研究的试验场,也是我国第一座初步达到世界规模的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
探索,一次前所未有的带电试验在经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建设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多次论证后,1984年8月2日,我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在武汉高压研究所的高压试验场正式启动。
为确保此次试验不发生人身意外事故,试验组决定先用动物进行带电试验。
当两只兔子被放进特制的吊笼内通过1000千伏高压电流时,结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两只兔子安然无恙。
在确定了试验的安全性后,真正的主角出场了,他就是郑代雨。
这位颇具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致力于我国电网建设并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6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1958年4月,郑代雨曾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徒手完成了220千伏高压线的检修,这一事件成为当时中国电力工业技术革新的重大成果。
“这次试验是把100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靠近人体,用来验证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尽管我曾参与过多次带电试验,但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在当时还是一个禁区。
”对于30多年前那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郑代雨老人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我已经58岁了,组织和家人都不同意我做这个试验,但在我的坚持下,他们最后都同意了。
”
试验之前,郑代雨郑重地给组织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请组织放心,我做这个试验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然也要准备万一操作不当的时候,总有失误的时候,我没有怨言。
正式试验时,郑代雨穿着的屏蔽服是由铜丝制作而成,穿上它后连弯腰都很困难,光是前期准备工作都要两个多小时。
上世纪80年代,特高压技术才刚刚起步,并没有成熟的特高压试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甚至连现场作业的行业标准规范也没有。
但是凭着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这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的试验最终获得成功,在世界电力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探路先行,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英雄的壮举。
如今,郑代雨老人的家中仍保留着当年带电试验的工具和服装。
“我是搞电网建设的,从理论到实践结合过程中,我自己感到最后做了1000千伏电压试验就满足了,以此作为纪念,表达对我国电网事业的感情。
”郑代雨老人说。
起步,充满艰辛曲折中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的成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
为了及早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的发展,1986年,原水电部正式立项研究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
前期研究内容涉及特高压电压等级的论证、特高压输电系统、外绝缘特性、电磁环境、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概况等。
“从‘七五’到‘八五’期间,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
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专家王凤鸣回忆,当时武汉高压研究所、相关电力科研单位和院校相继开展了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方式和电压等级选择的研究,以及一系列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工作。
1994年6月,我国第一条百万伏级特高压输电研究线段在武汉高压研究所建成。
试验杆塔为真型模拟拉V塔,三相导线水平排列,导线采用8分裂,分裂直径为1.04米。
在后续开展的研究中发现,特高压线路的地面静电感应水平与500千伏输电线路水平基本相当,无线电干扰水平小于500千伏输电线路,可听噪声在公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从提出构想到正式实施,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特高压技术科研力量薄弱,电网发展条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特高压能否建、何时建、怎么建始终处于设想层面。
”郑代雨老人说道。
中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大多蕴藏在中西部地区,而用电量最大的东部和中南部电力资源紧缺,建设输电能力更强的特高压电网势在必行。
让郑代雨老人欣慰的是,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
而“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则成为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行动指南。
之后,国家电网公司联合10多个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8所高等院校、100多家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单位,组织包括30多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就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影响、规划思路和工程实施方案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证。
“虽然特高压电网建设势在必行,但国家电网公司当时并没有断然作出结论,而是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特高压工作。
”郑代雨老人说道。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前期论证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召开240多次重要专题论证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超过7000人次,应该说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方法科学严谨、过程发扬民主、结论客观权威。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达了《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
自此,国家电网公司正式踏上了布满鲜花与荆棘的特高压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