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笏园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14
北国小圆,鲁东明珠十笏园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北国小圆,鲁东明珠十笏园十笏园坐落于山东潍坊老城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清光绪十一年(1885)潍县(潍坊旧称)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扩建为私家园林。
砚香楼砚香楼西面是同样的二层小楼,同样是作为书房。
因为陆游的一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得名“春雨楼”。
主人在兴建该园时,精心筹划,广收博采。
占地面积小,容纳建筑物多,布局紧凑而不拥挤,格调清新雅致被誉为“鲁东明珠”,更有北方的“苏州园林”之称。
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为北方园林之首。
“笏”为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以十笏命名,寓意典雅。
以十块笏板来形容庭院之小,一方面表现园林的小巧精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丁家低调谨慎的行事之风。
园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廻廊、曲桥、亭榭,不同建筑特点的房屋300余间,21个院落,现在的十笏园由小园林和丁氏民居两个部分组成。
园林的最西侧,有一八开间西厢房的小园,名为“园中园”。
此处小别院内格外安静。
1925年7月,康有为曾受丁善宝之孙子丁淑言之邀,在十笏园小住过三天,他下榻之所在园中最西侧的“静如山房”,静如山房为康有为所题。
除去康有为曾居住过的静如山房,秋声馆乃是丁善宝之孙丁锡田的书房。
深柳读书堂是丁家的私塾。
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丁氏民居部分富绅人家都有自家的戏台。
丁家还自己编剧,设计戏服。
重大节日也请名角办堂戏。
富庶人家铺设的地暖设施。
“十笏草堂”是丁家当时的一间休闲会客室。
坐在室内即可尽览园中美景,喝着茶,赏着景,聊聊天,不得不感叹古人真会享受。
碧云斋,园主丁善宝居所。
院中碧梧参天,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意。
以十笏园为核心,古建筑群还包括关帝庙、孔融祠和郑板桥纪念馆。
全国建祠(庙)最多的是关帝庙。
潍县关帝庙、孔融祠始建于北宋年间。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十笏园
十笏园坐落在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北面,原是清末一个姓丁的私
人花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十笏园面积虽小,伹却有假山、池塘、回庳、书房等各种建筑。
整座小园幽雅别致,布局得当,结构紧凑,却不觉拥挤。
身临其境,如在画中,令人心旷神怡,东而忘归。
这座因小面闻名的园林建筑,山水、楼榭各具特色。
园中的砚香楼与十笏草堂南北相对,登楼俯瞰,园中景物尽收眼底々院的正中有一荷塘。
盛夏季节荷花绽开,争奇斗艳,亭亭玉立,荷叶田田,蒲草青青! 一头铁牛卧在水中,从鼻中喷出两股水柱,点点滴滴,洒在荷叶上,更是入画一景。
池的东倒,怪石成山,山上有亭。
那假山虽不髙大,但却突兀嶙峋,造型奇特,石块或立或卧,姿态各异。
若沿石爬上亭台,犹如进人仙境,其乐无穷。
荷池中间,一条不长的回廊横于水上。
坐在廍中,既可观看池中美景,又能欣赏廊内古朴的雕板古画。
紧挨着回廊,有一座小桥通向南面的四照亭。
这是一座小亭子,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摄影者可以在这里拍出称心如意的照片。
西院是一片绿色草坪和十笏书堂。
书堂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显得幽静、别致。
园中的建筑,风格各异,独4特色,色彩鲜明,跟院中的各种花
萆相映衬,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慼觉。
当人们观赏这在朴美观的建筑时,无不赞叹设计者独出心裁的构思和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技艺。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中国建筑史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目录:第一章:居住第二章:防御第三章:休闲第四章:私学第五章:往来与集会第六章:伦理与宗教总结班级:10级建筑学理科一班姓名:x x x学号:*************指导老师:X X X日期:2013.5.26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前言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园,现在潍坊市的博物馆设在此花园,园内有十笏草堂、春雨楼、读书堂、碧云斋等建筑,还有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真迹。
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不但介绍了建园的时间、经过、目的及建筑物的名称、用途,而且郑重声明与后代子孙的约定:即不能在此园中所做的事项。
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后代子孙的殷殷期盼之情。
文章写的平素、谨严,堪称一篇告子家训。
下面是针对现场参观调查及搜集资料所做出的有关十笏园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的介绍.第一章居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十笏园根据东、中、西三条轴线各布庭院。
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堂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
浅析北方袖珍私家园林——十笏园摘要:以十笏园为代表的北方袖珍式私家园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继承江南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变体,融入北方建筑的格局。
本文从轴线格局、山水营造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齐鲁名园“十笏园”的造园特点。
关键词:袖珍园林;十笏园;文化意境;北方私家园林引言北方私家园林比较少见,乾隆年间,郑板桥被任命为潍县县令,引入了江南园林文化。
并且潍坊“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一直是手工业发达、经济富庶的地区。
在这个时期,发达的经济和新鲜的江南园林文化催生出一批私家园林。
而被誉为“鲁东明珠”的十笏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
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是清光绪年间潍坊首富丁善宝的宅院,因其占地较小,以十个笏板的大小喻之,所以得名。
潍坊地处苏杭之北、京城之南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风格,北方皇家园林的雄浑古拙和南方江南私家园林的婉转玲珑均得以展现。
一、轴线明确的北方格局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如留园,其园林景观部分很大,建筑占地较小,且偏于一隅。
十笏园则完全不同,园林景观部分仅占约八分之一,其余部分为多重合院组成的居住建筑。
园林景观被容纳在一个大的合院之内,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布局必须与整体格局相协调,因此,十笏园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较强的围合感和明显的轴线对称特征。
十笏园整体由西、中、东三部分构成,每部分均为轴线清晰的多重合院。
西侧合院以潍坊民居中独特的狭长连廊相连,三个合院从北至南渐次增大,最南的合院与园林景观通过游廊空间相隔。
东侧则成群成组布局大量的合院,承担着主要的日常生活生活使用功能。
中部以园林景观为主,砚香楼——四照亭——十笏草堂形成了融合在整体建筑格局之中,贯穿园林景观的南北轴线,奠定了十笏园独特的北方私家园林的空间氛围。
二、水为中心的江南气韵十笏园平面示意园林以移山缩水,再造自然为特点,其中水则是富有灵性和不可或缺的园林元素。
十笏园中,水面占了一半左右。
水岸轮廓曲折多变,写仿自然,与周边的规整方正的建筑布局形成对比。
山东潍坊十笏园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潍坊的十笏园!作为潍坊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十笏园以其独特的庭院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十笏园的历史背景。
十笏园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养老的地方。
园内建筑保留有传统的山东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和繁华。
进入园内,大家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风景。
园内主要包括三个区域:前园、中园和后园。
前园宽敞明亮,以大片的花卉和绿草为主,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
中园则是园内的精华所在,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亭台和假山,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感觉。
后园是一个小型的私人花园,非常适合散步和休闲。
在游览过程中,大家还可以了解到园内的一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例如,十笏园是乾隆皇帝养老的地方,园内保留了许多与皇帝生活相关的建筑和陈设。
同时,十笏园还向游客展示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展品,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请保持园内的整洁和安静,尊重园内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同时遵守游园秩序。
十笏园是一个供大家休闲和欣赏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在十笏园游玩愉快!。
十笏园实习调查汇报时间:2023年4月23日小组组员:张景超哈安然郑露璐刘宇堃赵蕊杨佳昕张玉辉李相沄一、十笏园旅游资源简介。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最初建于清光绪23年(1885年),原名“丁家花园”。
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构造,总建筑面积约2023平方米。
之因此叫做十笏园是由于占地面积小,就像十个板笏那么大。
中轴线上旳建筑和院落是主体部分。
整个院落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构成,各有庭院三、四个不等。
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是一种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此前是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是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终。
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有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边是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
池岸为太湖石堆砌模仿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
三路共建亭、台、楼、榭34处,房舍67间。
其中山顶落霞亭为1949年后来增建。
十笏园把北方旳厅堂建筑艺术,巧妙地揉进了南方园林建筑旳情趣。
既有北国粗犷、对称、严谨旳建筑特色,又有江南细腻清新、变幻无穷旳园林风貌。
并且为了突出砚香楼前旳空间效果,假山上下旳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都采用小尺度构筑.在造景处理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旳私家小园。
在这里,将大自然旳山水浓缩提炼到诗情画意旳境界,到达了不出城而获山林之怡旳效果。
回廊南北院曲廊墙壁上嵌着旳是郑板桥画旳石、竹、兰及部分刻石,画功精湛,将他旳“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旳艺术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壁端镶着曹鸿勋书写旳《十笏园》碑刻,笔法清秀劲拔,使人悦目清心。
描写十笏园作文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这里有一个着名的景点——十笏园。
它位于潍坊市南,是一处古典园林。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
是我国着名的文化名园。
十笏园,顾名思义,由十个笏板拼成。
它位于我国的山东省
潍坊市。
这座园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大官建造的。
当时,他
叫张英,十分喜欢读书。
在他当大官时,经常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
一次,皇帝想要赏赐他一座花园,但是却没有封赏他的理由。
张英便给皇帝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十笏园中藏一石函,内
有白玉如意一柄,可作赏赐之用。
”康熙皇帝看完信后大加赞赏:“十笏之中藏一物,非独石也,应即此函也!”于是便将十笏园
赐给了张英。
来到十笏园门口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
上面写着“十笏园”三个大字。
牌坊后面是一个很大的水池,水
池中间有一个石拱桥和一个小岛。
—— 1 —1 —。
刁艳杰Shihu Garden: Roaming through Old Days十笏园:徜徉旧时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1986版《西游记》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影视剧,而剧中令天蓬元帅魂牵梦绕的高老庄,取景地就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的一座著名园林——十笏园。
十笏园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建筑。
走入其中,便能领略到庄园主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的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的韵味变化。
建筑ARCHITECTURE. All Rights Reserved.别致的园林十笏园原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初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潍县首富丁善宝将这座庭院买下,并按照江南园林风格重新修葺营造。
当时的丁家是潍县的豪门大族,家族声势极盛时,地产不仅遍布潍城一带,还散布于安丘、诸城等地,甚至有“丁半城”之称。
丁善宝将园林买下后,重新修造,并亲自命名为“十笏园”。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板制成。
丁善宝在《十笏园记》中对自己如此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在佛教经典《法苑珠林》中,曾记载唐代使臣王玄策出使西域,以笏板丈量佛教高僧的居所,只有十笏大小,因而称之为“方丈之室”。
后世便用“十笏”来形容面积小的建筑物,丁善宝取名之意也在此。
营造此园,丁善宝并非为了炫耀财富,追求奢靡生活。
他在《十笏园记》中敞露心扉,说建造这所园林是因为自己中年多病,想在园中静静修养,并非需要奢侈的亭台楼榭来观赏。
他还告诫并和丁氏后人约定:不得在此结交流氓土匪,不得在此演杂剧,更不得在此招纳娼妓、聚众赌博,从而滋生事端,令泉石嘲笑。
丁善宝有诗曰“不惜金钱倡大义”,他经营地产、商业并不以剥削他人为最终目标。
他在故乡修桥铺路,赈济灾荒,口碑极佳。
不幸的是,购置十笏园仅2年后,46岁的丁善宝就与世长辞。
群贤毕至丁善宝未曾长久享受十笏园的美景,却给后世留下了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
潍坊十笏园的简介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是一处明清古建筑群,它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十笏园不仅是潍坊市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而且是山东地区最大的园林之一。
十笏园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它分东、中、西三路,因园内有十座独立的建筑,故名十笏园。
西路为全园精华所在,东路则较为开阔、朴素。
园中有一座大牌坊,是乾隆皇帝赐给十笏园的“十”字匾。
十笏园以“十”字为基本轴线,布局严谨、紧凑。
由南向北依次为:十笏园、半亭草堂、乐贤居、百树山房、百泉山馆、小洞天和荷风轩。
其中最著名的是百泉山馆和小洞天。
百泉山馆为一座仿古建筑,室内设计别具风格,有一条曲折幽深的长廊直通室内。
它由水磨青砖砌筑而成,四面墙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图案,精致美观。
室内中央是一幅长6米、宽4米的巨大浮雕《百泉图》,画面上有泉水汩汩而出、蜿蜒曲折的景象,寓意着“泉从石出”。
—— 1 —1 —。
祖国风光(1533)十笏园古建筑群祖国风光(1533)十笏园古建筑群“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丁善宝如是说。
十笏园是北方名园,1988年即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由两部分组成,即园林和住宅。
园林为人而设,供人游赏,这样的布局实为精心。
故其全名为十笏园古建筑群。
园林没有江南名园的规模,因此当年园主人谦虚地为它取名十笏,意为十块笏板的大小。
如今的园林依旧不大,仅一池山水,但紧挨其侧的住宅区却院中有院,曲折连通,目不暇接。
十笏园,实乃豪侈之所也。
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低调的门檐。
反映吾国儒家理念的板门题字: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先人们不仅这么宣扬,也躬身践行。
他们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无不受此约束,无不以此为依归。
十笏园面积3430多平方米,和江南名园相较,确是小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系清代潍县(今潍坊)著名大宅———丁四宅的主人丁善宝在购得西邻郭家的一处废园后重建、改建而成。
园林分东西两块,东部为山水亭阁,休闲之所;东部为书房,言志之地。
水榭横陈,红鱼游弋。
游人至此,顿觉宠辱皆忘,飘然出世。
东跨院前院正厅为十笏草堂。
面北正对水塘。
上悬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
草堂正厅。
十笏园名,刻在奇石上。
松柏扶苏,小亭错落而列。
漪岚亭,五角袖珍凉亭。
落霞亭,上有郑板桥题匾:聊避风雨,建于假山之上,有石径通幽。
园主人浮生半日,在此品茗下棋,岂不快哉!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七年,因此十笏园藏有不少板桥墨迹。
假山之下,尚有地下通道,阴凉如秋。
四照亭,西面题字:涛音。
在阳光普照的清晨,万物复苏,听水流声,观花开花落,一切充满希望。
四照亭。
南面题字浣霞,使吾人想起另一个词:浴日。
大约说的是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是在洗涤一身的疲惫。
水中为四照亭。
六檩卷棚式歇山顶,四周有坐凳栏杆。
稳如舟,不系舟。
舟旁是开满漏窗的园墙,中间八角门洞,门洞上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书法“鸢飞鱼跃”,极为珍贵。
十笏园实习调查报告时间:2016年4月23日小组成员:张景超哈安然郑露璐刘宇堃赵蕊杨佳昕张玉辉李相沄一、十笏园旅游资源介绍。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最初建于清光绪11年(1885年),原名“丁家花园”。
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之所以叫做十笏园是因为占地面积小,就像十个板笏那么大。
中轴线上的建筑和院落是主体部分。
整个院落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各有庭院三、四个不等。
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是一个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以前是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是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
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有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边是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
池岸为太湖石堆砌模仿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
三路共建亭、台、楼、榭34处,房舍67间。
其中山顶落霞亭为1949年以后增建。
十笏园把北方的厅堂建筑艺术,巧妙地揉进了南方园林建筑的情趣。
既有北国粗犷、对称、严谨的建筑特色,又有江南细腻清新、变幻无穷的园林风貌。
而且为了突出砚香楼前的空间效果,假山上下的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都采取小尺度构筑.在造景处理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
在这里,将大自然的山水浓缩提炼到诗情画意的境界,达到了不出城而获山林之怡的效果。
回廊南北院曲廊墙壁上嵌着的是郑板桥画的石、竹、兰及部分刻石,画功精湛,将他的“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壁端镶着曹鸿勋书写的《十笏园》碑刻,笔法清秀劲拔,使人悦目清心。
潍坊十笏园导游词【篇一:潍坊-十笏园】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潍坊十芴园简介
潍坊十芴园是山东省首家以十芴为主题的综合性艺术园林,
位于潍坊市北部、奎文区东南的弥河东岸。
占地面积5000亩,
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由潍坊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
十芴园与著名的弥河景区毗邻,十芴园占地5000亩,是弥
河上最大的水上公园。
十芴园整体风格为“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树为骨、以石
为神”,被誉为“山东半岛最大的水上乐园”。
园内设有十芴文化
主题公园、儿童乐园、水上乐园、垂钓区、戏水区等多个主题园
区和众多景点,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
生态主题公园。
十芴园共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面积2000亩,于2009
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一期工程由入口广场区、水榭楼台区和十芴园景区三部分组成。
入口广场区包括:十芴文化主题公园;十芴文化主题广场;
十芴园景区,是十芴文化主题公园的主体建筑;水榭楼台区包括:十芴水榭楼台区;十芴园景区是十芴文化主题公园的主体建筑。
—— 1 —1 —。
——《名园鉴赏》课程论文题目:别有缠绵水石间——十笏园姓名田小建所在学院农学院专业班级农学071班学号 ********中国杨凌别有缠绵水石间——十笏园农学071 田小建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清代陈兆鸾、郭熊飞曾先后在此住过。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
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园址南北深70米,东西宽44米,占地3400平方米。
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概述十笏园风光(13张)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十笏园既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如今,又是潍坊市文物陈列馆所,曾经是潍坊市博物馆原馆址所在地,异彩纷呈的文物分批轮流陈列,向观众开放,使这座名园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详细介绍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积2000平方米。
地处山东平原的潍坊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
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
十笏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
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概述十笏园风光(13张)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十笏园既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如今,又是潍坊市文物陈列馆所,曾经是潍坊市博物馆原馆址所在地,异彩纷呈的文物分批轮流陈列,向观众开放,使这座名园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详细介绍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积2000平方米。
地处山东平原的潍坊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
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
十笏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
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
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苏杭,也可北上京都。
两处各具的优点长处在这个宅园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园中不仅松萝荫深,而且池清亭秀。
高朋满座,文士竞骚,给这个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文人气氛。
十笏园风景(18张)十笏园园主名丁善宝,字黻臣,号六斋,在咸丰年间因输巨款而捐得举人和内阁中书之衔。
他作为潍坊四大豪绅之一,能诗能文,还著有《耕云囊霞》等文集。
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并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购得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依的故居,在改建的时候辟一区宅园,这个小如笏板的园林,按园主说园太小只“十个笏板”大,故名十笏园。
当时,他延请了他的文友蒯菊畦、刘子秀、于敬斋三人设计,造园只有8个月就竣工。
一时名家汇集,歌咏觞事不断,安邱的王端麟有《沁园春》一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费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潋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嵬,曲榭留云,清泉戛至,野草闲花自栽。
萧闲甚,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平度的白永修有《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飏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
”十笏园西接郭家巷,东、北是宅院。
全区分三跨。
东西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式庭院。
中跨是纯园林。
三跨并行,中跨辟园,呈现前园式,与江南园林的后院式、别院式还是有所差别的。
中区水池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园林的戏剧中心。
把四照亭置于园池的中心部位,这是大园水景的处理手法,如拙政园的中岛,但在小园中都是沿边近水布局建筑,如退思园的闹红一舸、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狮子林的荷花厅等。
四照亭,四面都是三开间,当心间大,稍间小,呈南北狭,东西窄平面,屋顶三重檐,檐檐相叠。
名为亭,其实是榭,四面设美人靠,任人凭望。
所谓四照,即四面可观。
东观山亭,西观曲廊,北赏砚香层楼,南眺十笏草堂。
亭西侧为入口,题额云涛,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十笏园十笏园连接四照亭的是西北角的九曲桥。
但是虽用桥,却不似江南园林的平桥,桥面平而曲,构造立墩起拱。
桥分三拱,弯曲成半圆形,平面形式较为怪异,不似江南园林的灵活轻盈。
据说,在四照亭的东北部也有一桥连接舫稳如舟。
池东假山是一佳处。
全山用湖石堆成。
这里的堆山湖石较为圆润。
在乳白圆润中透出玲珑之气。
有时几个巨石层摞如云南石林。
磴道徜徉其间,直达5米之高的北部峰顶。
山势北高南低。
北峰有蔚秀一亭,南岭有聊避风雨亭一座。
南北两亭随山体皆依东墙。
西俯东望皆是景,南来北往全为太湖石。
园外之程符山和孤山历历在目。
石山沿壁而叠,似成壁山,由此可省石材。
池之东北有船舫一座,因三面着陆,一面临水,故云:稳如舟。
舫东、北、南三面与东山余脉相接,北出门可寻道登山,西凭栏可临水观鱼。
池之东南角,有一亭三面临水,曰:漪岚亭。
漪为水波动荡,岚为山水雾气。
表明亭揽东山之灵,凌西水之韵。
左思有赋《吴都赋》:“雕啄蔓藻,刷荡漪澜。
”王维有诗《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此亭攒尖,脊成盔顶式,五面围栏,绿柱红枋,形态小巧,不过太小,令人想到怡园的螺髻亭。
亭边立一玲珑湖石,上题“十笏园”三字,此石形态娇好,上中下三孔并列。
南岸硬地为过道和平台,岸边叠石,平台左右各立一个石笋,如旗杆,北方特征明显。
南面为十笏草堂,堂三间,砖砌,硬山顶,十分简朴。
池西南角,有一亭名:小沧浪。
它美与拙政园的小沧浪、沧浪亭一样是源于《孟子·离娄上》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亭平面方形,红柱不经斧斫,木瘤可见,屋顶为草顶,攒尖式,亭内置一圆石几,以四围栏杆为座,甚是简朴。
十笏园漪岚亭池西是游廊。
游廊以直为主,成为西跨院的东廊。
廊东面开敞,设美人靠椅。
廊西面封闭,砌墙开漏窗。
一面尽临湖光山色,一面隐约院中竹木。
一实一虚,一开一闭,显然也是江南园林的做法。
廊在北端东折北走,成曲廊,一角入水,断栏设阶,下与桥通。
池北为龙墙,中间开八角洞门,门顶硬山檐压顶,门与墙为青砖砌成,满墙拼砖漏窗图案。
正对门口立一太湖石,作为对景,此院全为开敞硬地,为北方式院落。
春雨楼二层,一层出披屋檐廊,开方窗,二层粉墙开圆窗,屋顶用三重叠檐。
院内正中砚香楼表明它的书房性质,二层,砖砌,屋顶为硬山,上楼可南望湖亭。
西厢春雨楼前与廊接,二层东南开窗,可揽园中胜概。
院东另成跨院,院墙为龙墙,粉墙青瓦,漏窗圆门,上题园胜和紫气东来。
入东院,北面为玻璃花暖房,院中有曲池一口,内植莲花,环池叠石,杂以草本箬竹,有江南园林的味道。
水池西面曲廊上开圆洞门,入门为西院,主堂在北,名深柳读书堂,原为主人客厅,左静如山房,右秋声馆,院落冬青植篱分出整齐庭院,南门处于墙角植紫藤,上架花架,廊墙边植竹一丛,立湖石几个。
穿堂入后院可见碑刻及其它文物琳琅满目,如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兵器,明清陶瓷、金石印章、韩愈的草书和郑板桥的书画等。
建筑风格十笏园表现为北方园林的特点,但尽量做一些变体,使园林兼具江南园林的自由风格:第一是轴线与对称。
中轴上分南庭院、中山水、北庭院的格局。
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
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
南院以十笏草堂为倒座(即坐南朝北)主厅,左右出耳房。
耳房间数、大小不一,以此打破严格对称。
北院是以砚香楼为主厅,左右出耳房,再配以厢房。
但是,东厢一层,西厢二层。
东耳两间,西耳一间。
十笏园十笏园第二是建筑形态。
园林建筑的梁架用了斗拱、翼角起翘较为平缓,装饰风格较为浑厚,这些都是北方园林的典型特征。
像四照亭这样的水榭,也用了一斗三升,不能不说是受了北方园林的影响。
但是,在栏杆做法上,还是尽量做得低矮、轻盈,倒是有几分江南风味。
第三是池周堆山、理水和建筑的布局深得江南园林的衣钵。
池岸的进退、驳石的堆叠与江南园林无异。
东山的耸秀,孤石的玲珑;亭楼的高居,廊舫的依水,都是江南园林的格局。
但是这个山水格局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
得名“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十笏园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丁善宝处事谨慎,恐怕树大招风,故命名是小园而已。
在向阳路西侧潍坊市中级法院对面,丁家也有一处园林建筑,据老人们讲规模不小于十笏园,潍县解放初期,新成立的潍坊市委就在此办公,文化大革命时期毁掉一些假山亭台,后来改建成“昌潍商业学校”,即后来的“潍坊商校。
造园手法昌潍平原的潍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
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
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
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十笏园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
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苏杭,也可北上京都。
两处各具的优点长处在这个宅园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园中不仅松萝荫深,而且池清亭秀。
高朋满座,文士竞骚,给这个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文人气氛。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
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 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现存建筑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园址南北深70米,东西宽44米,占地3400平方米。
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
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各布庭院三、四进不等。
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十笏园模型图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
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