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ppt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25
北国小圆,鲁东明珠十笏园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北国小圆,鲁东明珠十笏园十笏园坐落于山东潍坊老城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清光绪十一年(1885)潍县(潍坊旧称)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扩建为私家园林。
砚香楼砚香楼西面是同样的二层小楼,同样是作为书房。
因为陆游的一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得名“春雨楼”。
主人在兴建该园时,精心筹划,广收博采。
占地面积小,容纳建筑物多,布局紧凑而不拥挤,格调清新雅致被誉为“鲁东明珠”,更有北方的“苏州园林”之称。
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为北方园林之首。
“笏”为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以十笏命名,寓意典雅。
以十块笏板来形容庭院之小,一方面表现园林的小巧精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丁家低调谨慎的行事之风。
园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廻廊、曲桥、亭榭,不同建筑特点的房屋300余间,21个院落,现在的十笏园由小园林和丁氏民居两个部分组成。
园林的最西侧,有一八开间西厢房的小园,名为“园中园”。
此处小别院内格外安静。
1925年7月,康有为曾受丁善宝之孙子丁淑言之邀,在十笏园小住过三天,他下榻之所在园中最西侧的“静如山房”,静如山房为康有为所题。
除去康有为曾居住过的静如山房,秋声馆乃是丁善宝之孙丁锡田的书房。
深柳读书堂是丁家的私塾。
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丁氏民居部分富绅人家都有自家的戏台。
丁家还自己编剧,设计戏服。
重大节日也请名角办堂戏。
富庶人家铺设的地暖设施。
“十笏草堂”是丁家当时的一间休闲会客室。
坐在室内即可尽览园中美景,喝着茶,赏着景,聊聊天,不得不感叹古人真会享受。
碧云斋,园主丁善宝居所。
院中碧梧参天,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意。
以十笏园为核心,古建筑群还包括关帝庙、孔融祠和郑板桥纪念馆。
全国建祠(庙)最多的是关帝庙。
潍县关帝庙、孔融祠始建于北宋年间。
十笏园植物造景:自然与匠心的和谐之舞十笏园的植物造景那可真是大有学问,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植物都是舞者,遵循着独特的原则,共同演绎出美妙绝伦的景观画卷。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阿明、小慧去十笏园游玩。
一进园子,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阿明兴奋地说:“哇,这里的植物怎么布置得这么好看,感觉每一处都恰到好处。
”我笑着说:“这可都是按照植物造景原则来的,不是随便种的哦。
”我们先走到一处庭院,看到一棵高大的松树矗立在角落,旁边簇拥着几株低矮的竹子。
小慧好奇地问:“为啥要这样搭配呢?”这时候,旁边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园丁大叔听到了,放下手中的工具,走过来给我们解释:“这就体现了高低错落的原则。
松树高大挺拔,像个守护者,竹子呢,身姿轻盈,它们一高一低,相互映衬,让这个角落既有层次感,又不会显得杂乱。
就像一个小家庭,有高大的爸爸,也有温柔的妈妈,搭配起来才和谐嘛。
”我们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
沿着小径继续走,我们看到了一片花坛,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卉。
阿明蹲下身子,仔细看着一朵娇艳的牡丹,说:“这些花颜色这么多,放在一起却一点也不刺眼,这是为啥呢?”我刚想回答,一位在园子里写生的画家小姐姐抢着说:“这是色彩搭配的原则哦。
你看,这里有红的牡丹、黄的菊花、紫的鸢尾,它们的颜色相互协调,有深有浅,有暖色调有冷色调,就像画家在调色板上调出的和谐色彩一样。
要是都种一种颜色或者颜色搭配得乱七八糟,那可就不好看了。
我每次来这里画画,都被这些花卉的色彩搭配所吸引,能给我很多灵感呢。
”再往前走,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种满了垂柳。
柳枝随风飘舞,轻轻拂过水面。
我对阿明和小慧说:“你们看这垂柳和池塘的组合,这就是植物与水景的融合原则。
垂柳的枝条柔美的线条和池塘的平静水面相得益彰,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而且垂柳的根系还能起到稳固池塘岸边土壤的作用呢。
”阿明伸出手,轻轻触摸着柳枝,说:“这感觉太棒了,古人在造园的时候肯定花了很多心思。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中国建筑史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目录:第一章:居住第二章:防御第三章:休闲第四章:私学第五章:往来与集会第六章:伦理与宗教总结班级:10级建筑学理科一班姓名:x x x学号:*************指导老师:X X X日期:2013.5.26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前言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园,现在潍坊市的博物馆设在此花园,园内有十笏草堂、春雨楼、读书堂、碧云斋等建筑,还有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真迹。
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不但介绍了建园的时间、经过、目的及建筑物的名称、用途,而且郑重声明与后代子孙的约定:即不能在此园中所做的事项。
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后代子孙的殷殷期盼之情。
文章写的平素、谨严,堪称一篇告子家训。
下面是针对现场参观调查及搜集资料所做出的有关十笏园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的介绍.第一章居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十笏园根据东、中、西三条轴线各布庭院。
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堂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
十笏园介绍
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
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园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
十笏园西接郭家巷,东、北是宅院。
全区分三跨,东西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式庭院,中跨是纯园林。
三跨并行,中跨辟园,呈现前园式。
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
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画”十笏园(三)——古建筑之美三“画”十笏园(三)——建筑之美图1丨十笏园·春雨楼当年86版西游记在十笏园取景拍摄,还记得猪八戒乘着黑风落在窗户上那一幕吗,这个取景就是在春雨楼这里。
图2丨西游记截图其他取景地方这里就不一一详说了,下面放几张园内景色。
图3丨观香楼图4丨观香楼图5丨小院图6丨石亭图7丨石亭图8丨小院图9丨后房图10丨过道图11丨屋檐图12丨婚灯这样的婚灯估计只有古时代的大户人间才有图13丨对联这张图片中的对联,有谁能读对,反正我第一次读成了“读书秋树根,贫米夕葵水”,答案文末揭晓。
图14丨对联图15丨有趣的门这个门的设计也挺有意思的,像是一个保龄球那种瓶子。
图16丨石缸图17丨珠帘图18丨飞檐图19丨飞檐上面放了一些十笏园的景色,下面着重说一下古建筑都有的“脊兽”,就是房顶上的一些装饰品。
图20丨太和殿·脊兽上面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下面是十笏园的脊兽,属于“学生·青春·se·mini”版脊兽。
图21丨十笏园·脊兽网上查了一下脊兽相关的资料,了解到通常房屋上的脊兽的数量通常是奇数。
在垂脊兽最前的是“骑凤仙人,说是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后来被飞来的一个凤凰所救,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
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
图22丨仙人骑凤不过看上图总感觉这个人骑了只“鸡”,不是“凤凰”。
图23丨脊兽古建筑上的装饰品除了脊兽,还有瓦当,上面的花纹也有意思的图24丨瓦当图25丨瓦当图26丨砖雕图27丨砖雕答案: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完The End !xueqi。
刁艳杰Shihu Garden: Roaming through Old Days十笏园:徜徉旧时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1986版《西游记》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影视剧,而剧中令天蓬元帅魂牵梦绕的高老庄,取景地就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的一座著名园林——十笏园。
十笏园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建筑。
走入其中,便能领略到庄园主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的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的韵味变化。
建筑ARCHITECTURE. All Rights Reserved.别致的园林十笏园原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初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潍县首富丁善宝将这座庭院买下,并按照江南园林风格重新修葺营造。
当时的丁家是潍县的豪门大族,家族声势极盛时,地产不仅遍布潍城一带,还散布于安丘、诸城等地,甚至有“丁半城”之称。
丁善宝将园林买下后,重新修造,并亲自命名为“十笏园”。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板制成。
丁善宝在《十笏园记》中对自己如此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在佛教经典《法苑珠林》中,曾记载唐代使臣王玄策出使西域,以笏板丈量佛教高僧的居所,只有十笏大小,因而称之为“方丈之室”。
后世便用“十笏”来形容面积小的建筑物,丁善宝取名之意也在此。
营造此园,丁善宝并非为了炫耀财富,追求奢靡生活。
他在《十笏园记》中敞露心扉,说建造这所园林是因为自己中年多病,想在园中静静修养,并非需要奢侈的亭台楼榭来观赏。
他还告诫并和丁氏后人约定:不得在此结交流氓土匪,不得在此演杂剧,更不得在此招纳娼妓、聚众赌博,从而滋生事端,令泉石嘲笑。
丁善宝有诗曰“不惜金钱倡大义”,他经营地产、商业并不以剥削他人为最终目标。
他在故乡修桥铺路,赈济灾荒,口碑极佳。
不幸的是,购置十笏园仅2年后,46岁的丁善宝就与世长辞。
群贤毕至丁善宝未曾长久享受十笏园的美景,却给后世留下了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
十笏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位于山东潍坊市的十笏园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十笏园的名字来源于园内的一条小河,河道长十笏(1笏等于约一尺二寸),因此得名。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十笏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十笏园的园林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其次是园林的植物景观,最后是园林的文化内涵。
十笏园的园林布局独具匠心,利用山水自然形势,巧妙地将园林和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内植被丰富,花木格局布局合理,清新雅致,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此外,十笏园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而著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原因。
园内建筑主要包括亭、榭、轩、阁、堂等,布局合理,构造精巧,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园内的山水景观是其另一个特色,园内湖泊曲折,山峰起伏,水杉掩映,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景点,如“十二峰”、“十八涧”、“金鱼池”等,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据统计,十笏园占地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其中园内建筑共计59座,湖泊和水系总长约为4.5公里。
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十笏园的旅游和休闲资源十笏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园内还设置了多个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门票销售、导游讲解、餐饮住宿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条件。
如果您计划前往十笏园旅游,建议提前了解门票价格和开放时间。
十笏园的门票价格为50元/人,开放时间为8:00-17:00。
此外,如果您时间充裕,还可以考虑在十笏园周边游玩,如潍坊博物馆、文化公园等,这些景点也都值得一游。
当然,潍坊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如潍坊烧饼、潍坊鸡蛋煎饼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祖国风光(1533)十笏园古建筑群祖国风光(1533)十笏园古建筑群“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丁善宝如是说。
十笏园是北方名园,1988年即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由两部分组成,即园林和住宅。
园林为人而设,供人游赏,这样的布局实为精心。
故其全名为十笏园古建筑群。
园林没有江南名园的规模,因此当年园主人谦虚地为它取名十笏,意为十块笏板的大小。
如今的园林依旧不大,仅一池山水,但紧挨其侧的住宅区却院中有院,曲折连通,目不暇接。
十笏园,实乃豪侈之所也。
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低调的门檐。
反映吾国儒家理念的板门题字: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先人们不仅这么宣扬,也躬身践行。
他们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无不受此约束,无不以此为依归。
十笏园面积3430多平方米,和江南名园相较,确是小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系清代潍县(今潍坊)著名大宅———丁四宅的主人丁善宝在购得西邻郭家的一处废园后重建、改建而成。
园林分东西两块,东部为山水亭阁,休闲之所;东部为书房,言志之地。
水榭横陈,红鱼游弋。
游人至此,顿觉宠辱皆忘,飘然出世。
东跨院前院正厅为十笏草堂。
面北正对水塘。
上悬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
草堂正厅。
十笏园名,刻在奇石上。
松柏扶苏,小亭错落而列。
漪岚亭,五角袖珍凉亭。
落霞亭,上有郑板桥题匾:聊避风雨,建于假山之上,有石径通幽。
园主人浮生半日,在此品茗下棋,岂不快哉!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七年,因此十笏园藏有不少板桥墨迹。
假山之下,尚有地下通道,阴凉如秋。
四照亭,西面题字:涛音。
在阳光普照的清晨,万物复苏,听水流声,观花开花落,一切充满希望。
四照亭。
南面题字浣霞,使吾人想起另一个词:浴日。
大约说的是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是在洗涤一身的疲惫。
水中为四照亭。
六檩卷棚式歇山顶,四周有坐凳栏杆。
稳如舟,不系舟。
舟旁是开满漏窗的园墙,中间八角门洞,门洞上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书法“鸢飞鱼跃”,极为珍贵。
潍坊十笏园简介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潍坊十笏园。
潍坊十笏园位于潍城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东风街南侧,是一座集园林、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它的名字源于《礼记·乐记》中的一句话:“十步一阕,十阕一曲,十曲一池,池上有立岸,岸上有亭阁。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构造和精神内涵,也是潍坊十笏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的基础。
潍坊十笏园的建筑和园林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它包括了大门、天井、花园、亭台、池塘、假山、走廊等多个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十步一阕”,这是一条长约120米的走廊,由20个门洞组成,每个门洞之间的距离为10步,因此得名“十步一阕”。
这条走廊以红墙、绿瓦、白柱为主要建筑特色,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南方的江南水乡,给人一种宁静、优美、恬淡的感觉。
除了“十步一阕”,潍坊十笏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看。
例如,它的“十曲一池”是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池塘,四周是青翠欲滴的植被和高低错落的假山,中间有一座亭子,可以供游人休息和观赏。
此外,还有“池上有立岸,岸上有亭阁”、“花园”、“天井”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
潍坊十笏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景观,也是一座文化遗产。
它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它的“十步一阕”中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董和文物,如明代的壁画、石雕、木雕、铁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文化的重要资料。
潍坊十笏园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它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访和品味。
同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化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潍坊十笏园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