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八井试验相关的宇宙线和γ射线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介绍计算机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为根底,结合大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和解决工程在硬件/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承当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中国散裂中子源、羊八井宇宙线实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以及国际LHC合作等大型工程,预研和即将立项的还有ADS工程及北方光源等重大科学研究设施。
这些大科学设施对计算机控制、数据获取与在线数据处理、离线数据的存储与计算,以及数据模拟与处理软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此外,高能所依托大科学装置计算技术需要的根底上,也力图在通用的数据密集型计算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化,以及网络及防护等领域开掘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
高能所作为我国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单位,很早就对网络管理及平安技术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和技术成果,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我国信息平安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培养了一批网络平安人才队伍。
作为中国科学院根底研究的最大的研究所,也是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高能所与国际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学术交流机制,与CERN、法国的In2P3-CC、CPPM及日本的KEK,美国的BNL及FERMI实验室计算中心每年均有人员交流。
本学科有如下研究方向:1. 数据存储与共享、网格技术:针对高能物理、中微子及宇宙线实验等产生的PB量级的海量数据,利用新存储技术实现廉价、高效的数据保存,包括并行文件系统,磁盘池及磁带库分级存储技术,利用先进网格、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管理与共享。
2. 计算环境及软件、网格计算:利用高能物理、宇宙线物理产生的数据特点,开发高效能的数据处理环境,利用网格技术实现分散异地的计算资源整合、开发诸如MapReduce的新型云计算技术、志愿计算等。
利用GPU等加速部件处理诸如图像处理及分波分析等数据密集型计算,以及高能物理MonteCarlo模拟、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
技术革新总结篇一:技术革新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工作总结安装公司李振兴去年以来,安装公司领导对技术革新改造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布置安排技改工作,经常到作业现场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指导制定技改方案,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积极给予指导,进行动态监督,促进了全队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工作的蓬勃开展。
一年来,我结合工作队的实际情况,共进行各种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3项,为公司节约费用2万多元,有力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技术革新方面主要完成三项:1、改进电缆标志桩(1)原来生产的水泥电缆标志桩,是“1”字长方体,埋在地里经常被偷,尤其是荒郊野外,丢失严重,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在公司领导的要求下,我做了改进,将原来的“1”字长方体改成倒“⊥”型长方体,现在埋在地里再也没有被人偷走这种现象。
(2)改进前生产水泥标志桩的设备模型,一次只能挤压成4块,我通过革新改造,一次挤压成5块,用的原材料和以前一样,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5%。
(3)改进前水泥标志桩用的加强筋,习惯上用的是成品∮5螺纹钢,价格贵成本高,我通过节约挖潜,改成了废旧钢绞线做加强筋,达到的效果和原来一样,即实用又经济。
通过以上三项技术对标志桩的革新技改,粗略计算为公司每年多创造利润一万多元。
2、线路施工放线器具的改进(1)线路放线“牵引板”的改进改进前用的牵引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放线阻力大,摆动不稳,在放线过程中经常被卡住,影响放线速度和导线质量,职工经常不满意。
孙经理看到后,马上提出改进方案,亲自安排我设计改造,我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专长,进行了更深一步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反复试验最终找到了原因。
通过焊接支撑架和加配重铁,消除了防线时阻力大、经常被卡住现象,提高了放线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肯定。
(2)35KV线路圆柱铁塔放线“紧箍器”的改进略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带头刻苦钻研技术,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搞好技术革新;外勤队设备比较多,要想把这些设备管理好并且安全可靠的运行,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践,又借助高级工、外出培训的机会,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现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天文科普之揭秘宇宙线,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版权所有:中国科普博览/gb/special/20110830_yzx/jmyzx.ht ml#list1宇宙线是一种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是联系宇观、微观世界和日地环境变化的天然的宝贵科学资源。
自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Hess)乘坐热气球发现宇宙线以来,宇宙线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我国创建的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已成为世界一流宇宙线观测窗口。
时值第32次国际宇宙线学术大会之际,一场纪念宇宙线发现者HESS举办的公众报告,为国内的科学爱好者讲述宇宙线和高山观测,解开宇宙线的神秘面纱。
所谓宇宙射线,指的是来自于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流,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太阳活动及地球的空间环境等科学信息,是一种宝贵的科学资源。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带着电离室在乘气球升空测定空气电离度的实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这是来自地球以外的一种穿透性极强的射线所产生的,于是有人为之取名为“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的发现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VictorFranzHess,1883-1964)(右图)是一位气球飞行的业余爱好者。
他设计了一套装置,将密闭的电离室吊在气球下。
他乘坐气球,将高压电离室带到高空,静电计的指示经过温度补偿直接进行记录。
他一共制作了十只侦察气球,每只都装载有2~3台能同时工作的电离室。
1911年,第一只气球升至1070米高,辐射与海平面差不多。
1912年,他乘坐的气球升空达5350米。
他发现离开地面700米时,电离度有些下降(地面放射性造成的背景减少所致),800米以上似乎略有增加,而后随着气球的上升,电离持续增加。
在1400米~2500米之间显然超过海平面的值。
在海拔5000米的高空,辐射强度竟为地面的9倍。
由于白天和夜间测量结果相同,因此赫斯断定这种射线不是来源于太阳的照射,而是宇宙空间。
赫斯认为应该提出一种新的假说:“这种迄今为止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主要在高空发现……它可能是来自太空的穿透辐射。
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科学观测研究站:历程、成就及建议卢红;赵琳
【期刊名称】《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年(卷),期】2010(002)001
【摘要】本文回顾了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科学观测站的建立以及中日合作ASγ探测阵列和中意合作ARGO阵列实验项目的建设历程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介绍了改进现有设备和引进多种探测手段,建设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未来设想.从研究目标的选择、国际合作、多学科交叉、敬业精神及科学工程对科学研究的意义等方面总结了观测站的示范意义与经验,并提出了观测站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总页数】12页(P53-64)
【作者】卢红;赵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7
【相关文献】
1.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取得重要发现:——观察到一个10万亿电子伏特伽玛射线 [J], 贾焕玉
2.羊八井宇宙线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及处理系统 [J], 聂思敏;张吉龙;谭有恒;卢红;王
辉
3.西藏羊八井宇宙线的观测与展望 [J], 盂宪茹
4.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国际一流学术展望 [J],
5.我校参加的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研究进展和近况 [J], 贾焕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羊八井观测站羊八井观测站编辑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位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脚下,是世界上目前所知的最佳高山站址。
现在包括中日合作空气簇射(ASγ)宇宙线实验、中意合作天体物理地基观测研究(ARGO)实验两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可同时开展气候、空间天气等方面的研究。
该站1995年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中国的25个科研基地之一,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首批25个野外试点台站之一。
1988年羊八井开始中日合作,1990年建成北半球最高(4300m)的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和中日合作羊八井一期阵列,羊八井一期实验的一流成果向国人和世界显示了羊八井站址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物理潜能,专家们把研究方向瞄准地面宇宙线实验四个重大课题中的三项(即膝区物理、γ天文和利用宇宙线对太阳活动和日地环境的监测研究),来抓羊八井的二期实验和将来发展。
中文名羊八井观测站外文名Yangbajing International Cosmic Ray Observatory位置拉萨西北90公里青藏公路和地形念青唐古拉山下海拔4300米的盆地地位中国的25个科研基地之一目录1 项目介绍2 设施设备项目介绍编辑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位于西藏西北90公里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旁,念青唐古拉山下海拔4300米的盆地。
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能源基地,还是北半球最高也是世界上常年观测站中海拔最高、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观测站。
它拥有一个优秀高山站址极为理想的条件:宽阔平坦的地形,几乎无积雪的温和气候,常年畅通的公路以及青藏铁路,优越的后勤保障和人文环境。
观测站现占地220亩,建有各种实验室面积达11800平方米。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物质样品。
它联系于宇宙的历史、天体的演化、空间的环境和许多未解的科学之谜。
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它的起源之谜。
在地球上对原初宇宙线的探测是通过其与大气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群——广延大气簇射(EAS)来进行的。
目录数理科学部 (1)化学科学部 (10)生命科学部 (11)地球科学部 (14)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1)信息科学部 (23)管理学部 (28)重点工程重点工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根底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重点工程根本上按照五年规划进行整体布局,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发布?指南?引导申请;重点工程的申请要表达有限目标、有限规模和重点突出的原那么,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利用现有重要科学基地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由一个单位承担,确有必要时,合作研究单位不超过2个。
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特殊说明的除外〕。
?指南?按照科学部的顺序介绍2007年拟立项的重点工程领域或方向。
在每个领域或方向后标有申请代码,请申请者在根本信息表中选择此代码作为申请代码1,根据工程研究内容自由选择申请代码2。
申请书正文须按照重点工程撰写提纲撰写。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各科学部对申请重点工程的要求。
数理科学部“十一五〞期间,在重点工程的立项和资助方面,为鼓励竞争、促进具有创新思想工程的产生,将采用指南公布工程领域多于实际资助工程数和发布研究方向、由研究方向导引下申请者提出研究课题的立项和申请方式。
重点工程的立项,主要是依据“十一五〞学科开展战略调研报告提出的优先资助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整体布局方面能有一个学科开展的总体考虑。
2007年度在数学、物理II领域仍采用发布重点工程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的方式;在力学、天文和物理I领域采用发布研究领域、由申请者提出具体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的方式。
2007年度数理科学部拟资助重点工程41个左右,资助经费约8600万元,具体要求详见各科学处指南的说明。
务请数学领域专家注意,根据管理方法规定,重点工程参加单位总计不能超过3个单位。
数学科学处拟资助8—9项,经费1120—1400万元。
摘要宇宙线的探测分为地面探测和空间探测。
地面探测测量的是高能宇宙线(大于100TeV)在大气中产生的簇射的前锋面。
由于低能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簇射不能到达地面,所以要探测低能的宇宙线就需要把探测器送到大气层外部。
空间探测宇宙线的优点是能测量低能宇宙线,并且能区分宇宙线的种类。
暗物质间接探测就是在宇宙线中寻找暗物质湮灭或者衰变产生的信号,表现在宇宙线能谱上就是各种超出。
所以需要准确区分宇宙线的种类,并且精确测量宇宙线的能谱。
在文章中,作者将介绍宇宙线的相关理论以及空间探测暗物质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将于2015年底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讨论其在暗物质间接探测方面的各种优势。
关键词宇宙线,暗物质,空间天文Abstract There are two methods to measure cosmic rays,namely,ground detection andspace detection.Ea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Ground detection measures air showers at ground level produced by high energy (greater than 100TeV)cosmic rays.As showers of low energy (less than 100TeV)cannot reach the ground,to measure them we need to launch the detectors into space.Space detection can not only measure low energy cosmic rays but also identify their charge.The indirect detection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measures the signal produced by their annihilation or decay,which are of all kinds in the energy spectrum of cosmic rays.Hence,we need to make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the spectrum and distinguish each component type.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cosmic ray physics and the status of dark matter detection.The dark matter explorer satellite which will be launched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nd its advantages in indirect detection will also be discussed.Keywordscosmic ray,dark matter,space astronomy暗物质探索专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3CB837000)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批准号:XDA04040000)1宇宙线简介奥地利科学家Victor F.Hess 在1912年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空气电离度时发现,海拔越高空气电离度越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