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下料和钢筋预算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的区别首先我们在这里要更正一个概念:钢筋下料。
在施工现场,钢筋下料指的是钢筋加工工人按照技术人员或钢筋工长所提供的钢筋翻样单进行加工成型的过程,所以钢筋下料是一个体力劳动;大家通常所说的钢筋下料应该指的是施工现场的钢筋翻样工作,在施工现场专业的叫法是钢筋翻样而不是钢筋下料,钢筋翻样是一个枯燥、繁琐且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曾经多次有人这样问过:“钢筋预算和钢筋翻样都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钢筋实际翻样的结果会大于我们预算员计算出的钢筋结果呢?”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即使在施工单位内部,施工预算员所计算出来的钢筋工程量结果也往往比现场钢筋工长或钢筋翻样人员所提供的钢筋翻样单的结果小很多。
大家都在关心这个话题,这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点来对钢筋翻样和钢筋预算进行逐步阐述。
一、计算的关注度上不同其实,钢筋翻样和钢筋预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么多年来预算人员养成了一个预算就是粗算的习惯,只要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即可,快速的确定工程造价。
具体的工程量在结算时再根据钢筋工长或钢筋翻样人员提供的钢筋配料单与甲方进行结算。
其实在前期招投标阶段如果能准确的计算出钢筋工程量的话,那么后期双方承担的风险就会少了很多,但是前期由于时间的关系及诸多客观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部分预算人员不了解钢筋工程的加工、绑扎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所以根本也没有办法计算出十分准确的钢筋工程量。
钢筋预算主要重视量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钢筋工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计算钢筋的长度及重量不像计算构件的体积及面积之类的工程量,计算土建工程量是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计算,且数字是唯一的;而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且站在不同的立场所思考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按照国标规范也有不同的构造做法,几乎不会出现同一工程不同的人计算出的结果完全相同,总会有或多少的差异,预算只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存在误差是可以的。
算钢筋工量和算钢筋下料区别
钢筋下料是施工时具体每根钢筋每次施工时多长,搭接或接头留在什么部位,是具体的施工操作,是将图纸转化为实际施工;
说白了,下料就是将每根钢筋象梁一样标成构件,工人根据这个单子加工每根钢筋。
钢筋算量是根据图纸计算钢筋用量,钢筋算量在总体上指导施工,是总量控制,是结算依据,很多算法的地方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的,而且也要使用G101图集等,但是与实际施工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圈梁的箍筋,一楼所说的定额算法不正确,算量时同样考虑保护层厚度、弯钩部位的长度,这是根据实际经验得来的,与钢筋下料是相同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仔细算,偷懒才那样算,二楼的下料短一些是偷工减料,与算量和下料(指填写下料单)都没关系;
真正的不同之处也很多,比如:
1、钢筋搭接,板筋等钢筋长度较长时,下料是尽量减少接头,如果用圆钢的话一次下料较长,减少搭接这样是合理节省钢筋,而钢筋算量时不管你用的是多长的钢筋都是7米一个接头(包括用直螺纹连接的),这是定性规定;
2、钢筋下料要考虑钢筋原材的长度等条件,减少钢筋头(短钢筋,别处没有用的)的出现,节省成本,而且是光明正大的节省;
3、钢筋算量最后要考虑材料消耗,而下料单是实际使用的确切数据,没有消耗。
#家装知识
举报浏览(1051)评论转载。
观点1:理论计算认为钢筋弯折后,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因此应当按照中轴线度量钢筋长度。
常说的按外皮度量,不是指结果是外皮长度,而是“从外皮开始度量”,【量度差值】和【弯曲调整值】都是由外皮度量开始向中轴线度量推导的,因此使用这些参数要先计算到外皮。
2 、软件的外皮公式并不严谨,其135 度弯钩处实际上是按照中轴线度量的(以箍筋为例),而三个直角处却是按照外皮长度度量的。
从理论计算上来说,应当使用中轴线度量的公式(即扣减三个直角的弯曲调整值),当然从社交角度上讲,你是可以变通的,这主要取决于对方是否懂得【量度差值】和【弯曲调整值】的推导过程。
3 、另外强调一下“预算按外皮计算长度,施工下料按中轴线”这个论调是错误的,现场下料会考虑具体的弯弧直径来确定弯钩增加长度,而且实际弯曲后的钢筋是略微伸长的,另外验收时检查“弯钩平直段长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可以利用这个误区通过验收的,因此实际的下料长度都是小于中轴线度量长度的。
另外现场情况也比较复杂,不是一句“施工下料按中轴线”就能包含的。
因此目前建筑行业钢筋工程的实际应该是“预算长度大于中轴线长度,中轴线长度大于实际下料长度”,如果说违规,那么是预算和下料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违规了,而造成的预算和下料各有各的公式,但它们都不是中轴线度量公式。
从预算的角度钢筋按照中轴线计算较为正确,它计算出的长度是标准长度,不存在调整值;至于外皮长度一般都是施工下料计算箍筋时候考虑的。
预算计算出的钢筋只能是相对准确,预算与施工下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梁的钢筋水平长度深入墙内或柱内不能满足锚固难道就扣保护层么。
从预算的角度正确,但施工下料是错误的放不进去,它还得扣柱或墙的主筋直径在加保护层,预算你能扣全么。
2 、板的钢筋通常比图示长度+5cm梁的钢筋锚固等都通常+2-5cm又都哪里去了,这倒是规范的特点计大不计小可以理解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弯钩子的钢筋,老的施工工艺都是人工弯,现在都是机械弯钩,规范设计的是理想状态,这种情况规范考虑了么这也是形成成本的一部分 3 、钢筋的理论正负偏差问题,搞过施工的应该了解偏差大的上下2mm个别还有大的。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 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
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
(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区别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和工程造价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是指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工程合同,在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工艺和工程要求进行的实际建设过程。
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工程活动。
建筑工程施工是将施工图纸上的设计理念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建筑物的过程,是完成工程项目的重要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施工方案、安全生产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等,是施工项目的指导思想和施工实施的计划。
2.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现场布置、施工设备的调配、材料的采购、人员的配备等,为后续的实际施工工作做好准备。
3. 施工执行: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土建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设备安装等工程活动。
4.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工程的验收,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安全验收、设计验收等,确定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
5. 施工总结: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工程成果、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工程施工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通过对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工程项目的总造价。
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公司或业主进行工程项目策划、投资评估、预算编制、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等环节的依据。
工程造价计算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工程量清单编制: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编制各项工程量清单,包括土建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设备安装工程量等。
2. 单价分析: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通过对各项工程量清单进行单价分析,得出各项工程的预算单价。
简述钢筋总量出现的数量差与预算的调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项目经理们抱怨预算员在做施工预算时,将钢筋总量算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用量与预算数量差别原因究竟出在哪儿?让我们细致的分析一下。
现在大部分预算人员在计算钢筋量时,都以预算软件(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或神机妙算软件)来计算。
使用软件计算钢筋关键点是计算公式设置,而计算公式设置主要是以钢筋的搭接、锚固、节点等关键部位设置,这些设置只要预算人员依据设计蓝图、施工规范及有关图集要求进行设置,在计算时,是不存在漏算、少算的,只要心细,其他方面我们就不用担心。
通过软件绘制图形,钢筋量就会自然算出结果,而且又快又准。
可是为什么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钢筋总量却比计算出来的量多了呢?究其原因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购买钢筋过程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缺斤短两,吃回扣现象。
有些采购人员对于所购钢筋不能认真核查数量,图省事。
有些材料商的诚信度不够,谎报钢筋数量,导致钢筋开票数量与实际验收入库数量出现差异。
2.在保管过程中,由于保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出库入库的数量不准确等原因,也容易造成钢筋数量上的差异。
3.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现在许多施工现场都实行劳务承包制,包工不包料。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劳务承包队为了赶进度、抢效率、省劳力,不懂得综合利用钢筋,统筹下料的方法,如:a、钢筋的下料,钢筋工为了图省事,经常将长度相差不大的钢筋,按长度较短的下料,造成大料小用,小料无用的浪费局面。
b、在钢筋的绑扎中,由于操作人员不懂施工规范,对钢筋的搭接倍数、加密区等技术要求一知半解,总认为搭接倍数长了更保险,加密区钢筋绑多了才安全,因此随意将钢筋加密,使数量不准,造成不必要的误差损失,这两类情况在施工中时常出现。
4.现场签证不够全面,存在漏签、少签现象,造成钢筋量增加后没有签证,使得结算数据不准确。
5.由于工地管理人员失职,管理不善,也存在钢筋时常丢失的现象发生,造成数量短缺的差额。
建筑工程施工与造价的区别建筑工程施工与造价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密不可分,但其在工程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职责是不同的。
本文将从概念、职责、流程和责任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与造价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概念及职责1. 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是指在建筑设计完成后,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物理建设的过程。
施工包括土方、基础、结构、建筑、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主要职责是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实施、工程质量控制、安全工作和环境保护等。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方要负责现场的管理和协调,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2. 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项目预算、招投标、合同签订、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从而确定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并为项目建设提供经济依据的过程。
造价工程师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各项费用的核算和预估,编制预算、招投标和结算文件,以及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等工作。
二、流程及责任1. 施工流程及责任建筑工程施工的流程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竣工。
在施工前期,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勘测、布设,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组织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进行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施工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验收和交付,完成相关手续和文件,以及进行工程的维护和保养。
施工方需要负责现场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和控制,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处理现场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保证工程按时完成,达到设计要求。
2. 造价流程及责任建筑工程造价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预算、招投标、合同签订、结算等。
在项目预算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预估,确定工程造价的预算范围和控制标准。
在招投标阶段,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和规范要求,组织招标活动,评标定标,确定造价控制的标准和项目方案。
论施工下料和钢筋预算的区别
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
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而下料长度指的是钢筋施工备料配制的计算尺寸,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都说的是同一构件的同一钢筋实体,下料长度可由预算长度调整计算而来。
其主要区别在于内涵不同、精度不同。
从内涵上说,预算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它包括设计已规定的搭接长度,对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不计算(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考虑在定额损耗量里,清单计价则考虑在价格组成里)不过实际操作时都按定尺长度加搭接长度。
而下料长度,则是根据施工进料的定尺情况、实际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并按照施工规范对钢筋接头数量、位置等具体规定要求考虑全部搭接在内的计算长度(相对定额消耗量只不包括制作损耗)有时还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还需要考虑二个流水段之间的钢筋连接。
举个例子: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封闭圈梁纵筋以及圆形箍筋、焊接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视为设计规定的搭接,要计算在工程量内。
对钢筋定尺(或既有长度)相对构件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清单工程量里不计算,像50m长的筏形基础,一根钢筋中间需要多少搭接接头,施工下料却要根据构件钢筋受力情况统统考虑。
从精度上讲,预算长度按图示尺寸计算,即构件几何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弯曲调整值,并不考虑所读出的图示尺寸与钢筋制作的实际尺寸之间的量度差值,下料长度对这些都全要考虑。
比如一个矩形箍筋,预算长度只考虑构件截宽、截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不考虑那三个90°直弯。
下料长度则都要考虑。
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准确计算钢筋工程量用以确定造价,也是为了相应算出符合实际的下料长度,以期指导施工。
钢筋下料的钢筋形状根数长度准确无误否则会造成灾难后果,而钢筋预算仅仅是是量上的误差,最多是误差率超过允许范围而重新计算。
在计算难度上下料比预算要求高,计算一个异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复杂集水坑下料计算必须高度精确,而目前的钢筋预算软件大都是粗糙计算,虽然量上面相差不大,但是没法用于施工。
施工下料有几个关键因素:它的可操作性,规范化,优化下料。
能用于施工下料的钢筋软件一定可以用来做预算,反之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