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 歧义句 表意不明
- 格式:pptx
- 大小:80.17 KB
- 文档页数:13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目标:掌握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概念阐释表意不明:语意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容易产生歧义。
表意不明主要指歧义句。
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
二、类型解析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代词指代不明、主语对象不明、修饰不明、词性不明、词语多义、停顿不明、词语同音。
(一)指代不明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如:1.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答案】“他”是指“刘度”,还是“邢道荣”,指代不明。
2.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答案:“其”指代不明。
“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
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代词指代不明)3.(04江苏)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答案:令人费解,“事实”如何?练习:(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2)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
【听到老师又在同学们面前表扬自己,我不禁低头扬起嘴角。
】(3)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答案】此、自己、这方面(二)对象不明句子有多个陈述对象时,易犯陈述对象不明的错误。
如:(2014·山东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对象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如果语意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
表意不明也叫“有歧义”,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1.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使句子有多种理解,就可能引起歧义。
例如:①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多义的,既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含色情成分,这就造成歧义。
②(2005全国高考)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意义不确定,既可指他在文章里批评的人很多,也可指批评他文章的人很多。
练习1.这是演员梅蕊摄于2020年一月的照片。
2.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2.词性不明: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
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词性不明,既可以理解为连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干某种事”;也可理解为介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干某种事”。
②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词性不明造成语意不明,可改为“配锁”。
练习1.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2.我要炒肉丝。
3.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省略主语)略不当而引发的。
①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手上提着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对象不明。
②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表意不明,“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练习1.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2.(2011江苏卷)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只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4.结构不明:同样的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也可能产生歧义。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1. 这个问题怎么会出现?
这句话的表现不明确或模糊,可以改为:“我不理解问题的发生,需要进一步解释。
”
2. 那个东西是关键。
这句话表达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澄清描述。
可以改为:“那个物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3. 实事求是是一个好的工作态度。
这句话可能会造成歧义,需要进一步明确。
可以改为:“实事求是反映了一个职业人员好的工作态度。
”
4. 她喜欢那个男人,但他不是很喜欢她。
这句话表达不清,可以改为:“她喜欢那个男人,但是男人不太喜欢她。
”
5. 出发时间暂时无法确定。
这句话描述不够明确,可以改为:“我们还不确定出发的时间。
”
6. 这个计划需要更多的细节。
这句话表达含糊不清,可以改为:“这个计划需要更多的细节解释。
”
7. 他对这个想法有点儿印象。
8. 完成任务是一种优秀的积极性。
这句话表达歧义,可以改为:“完成任务是表现出优秀的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
9. 她总是把她的烦恼带给别人。
这句话表达不够明确,可以改为:“她总是把自己的烦恼倾听给别人。
”
10. 你是否获得了许可?
这句话描述语法错误,可以改为:“你是否已经得到了许可?”。
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有哪些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欢迎阅读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1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1)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注】上面句子的两个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也可以分别读成“hào、hǎo”,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四、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B项)【注】“和”理解成连词,表示“背着”是两个人;“和”理解成介词,作“跟、同、伙同”解,表示“背着”仅总经理一个人。
五、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1)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03年全国高考卷)【注】停顿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顿在“禁止”后,意为“取缔”(五)施事者不明引发的歧义(14)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注】①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以色列。
②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巴勒斯坦。
因此按照①可写成:对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是早有准备的。
按照②可写成: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是早有准备的。
六、标点符号不当引发的歧义(1)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注】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
病句之语意不明------------------------------------------作者xxxx------------------------------------------日期xxxx病句之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即表达的意思不明确。
有两大类型:一、歧义;二、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歧义。
歧义句,顾名思义,就是会产生分歧的句子,也就是在理解上可以有两种甚至多种可能的句子。
这里一定要明确,所谓歧义是说这两种或多种理解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完全可以讲得通的。
因为歧义能产生某些独特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觉得很有意思,以至看到句子就想歧义。
但实际上在这些同学认为的两种理解中,往往有一种理解是个人牵强附会出来的。
所以,不要因为学习了歧义就觉得句句都歧义哈。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一)词的原因1、多义词的两种或多种义项在句子中都讲得通,导致歧义。
(1)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注】句子中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离开”。
(2)这家店的老板可真黑。
【注】句子中的“黑”既可以理解为“肤色黑”,也可以理解为“心黑”。
(3)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 项)【注】“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2、多音词(字)在书面上无法明确,导致歧义。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
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2)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注】上面句子的两个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也可以分别读成“hào、hǎo”,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这个人好说话。
【注】“好”读成“hǎo”是说这个人随和,读成“hào”是说这个人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