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74.50 KB
- 文档页数:12
学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德城区2017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涟漪.(q ǐ) 倒坍.(t ān) 荫.庇(y ìn ) 断壁残垣.(yu án)B .攫.取(j úe ) 阔绰.(zhu ò) 骸.骨(h ái ) 万恶不赦.(sh è)C .滞.碍(zh ì) 谀.词(y ú) 谮.害(zh èn ) 周道如砥.(d ǐ)D .拮.据(ji é) 哂.笑(sh ěn ) 亵.渎(xi è) 影影绰绰..(chu 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狡黠 汲取 荣膺 鳞次栉比 B .招徕 潺弱 陨落 遍稽群籍 C .籍贯 颓唐 商酌 浩瀚无垠 D .熹微 缄默 挑衅 面面相觑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南京市建邺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核对答题纸上所粘贴条形码的信息是否与本人相符。
3.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将答题纸对应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一(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蒹葭苍苍, ▲ 。
(《诗经·蒹葭》)(2)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3)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5)何当共剪西窗烛, ▲ 。
(李商隐《夜雨寄北》)(6)塞下秋来风景异, ▲ 。
(范仲淹《渔家傲》)(7)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江山如此多娇, ▲ 。
(毛泽东《沁园春·雪》)(9)古诗文中有许多自然风物的描写,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美景,又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 ▲ ,上下一白”的雪中奇景。
2.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l ǒng( ▲ )着一层薄烟”,这是朱自清先生留给我们的春天的雨。
(2)在鲁迅先生笔下,夏夜宛转、y ōu( ▲ )扬的横笛声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让人回味无穷。
(3)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看来,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肥硕的瓜果都告诉我们秋天是栖.( ▲ )息在农家里的。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诗人岑参这首写雪的诗句展现了边塞冬季的精髓.( ▲ )。
(1)l ǒng( ▲ )着 (2)y ōu( ▲ )扬 (3)栖.(▲ )息 (4)精髓.( ▲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到社区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2),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观点。
第1页(共18页)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王使魏逐张仪①.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
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2. 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 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
(《竹枝词》)4. 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5. 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 ____。
(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份)①题破山寺后禅院②山居秋暝【唐】常建【唐】王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①首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第②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动衬静。
(2分)7.下列对着两首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东城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粗犷.(kuàng)耳濡.目染(rú)B.脂.肪(zhī)颠簸.(bǒ)随声附和.(hé)C. 自诩.(yǔ)涨.红(zhǎng)杳.无消息(yǎo)D. 修葺.(qì)参.差(cēn)迥.然不同(jiǒ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恻隐敞亮各行其是B.犀利琐屑既往不咎C.隔阂急躁谈笑风声D.映衬蒙蔽一筹莫展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期.盼不期.而遇 B.云霄.气冲霄.汉C.鉴.赏前车之鉴. D.负载.载.歌载舞4.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
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响应。
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
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
同学们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
最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同学们的精雕细刻,没有人不夸这期黑板报是优秀的。
B.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C.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D.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①。
福建省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全卷共6页,20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运用(40分)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6分)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j 0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ch cu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选自沈从文《云南的歌会》)(1)给加点字注音。
(2分)即物起兴()譬喻()(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蹲j u( ) ch cu ()和(3)用部首检字法检索文段中加点字“灌”,应先查部首 _________ ,再查_______ 画。
(2分)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B.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C. 在这片土地上,他像祖辈一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
D.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3. 下面对古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B. 杜甫《望岳》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先议论抒情,后叙事,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D.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浙江省温州市 2017 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升学考试二模试题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仔细审题,踊跃思虑,仔细答题,发挥出最正确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全卷共 6 页, 18 小题,满分150 分(含书写 5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案一定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地点上,写在试题卷、底稿纸上均无效。
祝你成功!一、语文知识累积(30 分)1.读下边这段文字,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六月是个离其余季节。
回顾(shì)①去的日子,心头难免( yǒng)②起迷惘缕缕。
但人的一世必然要走过很多“( yì)③站”,进而追求新的征程。
听听那首《毕业歌》:“我们今日是桃李芳香,明日是社会的栋( li áng )④;我们今日是弦歌在一堂,明日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相信吧,那过去了的,都是和蔼的怀恋。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 12 分)⑴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喝酒》)⑵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⑶▲,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⑷▲,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⑸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⑹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卫灵公》)⑺“诗言志,歌唱言” ,中国古代诗人实用诗来抒发内心感情、理想的传统。
杜甫望东岳泰山而发“▲,▲”的壮心壮志;范仲淹观岳阳楼而抒“▲,▲”的政治理想;而唐朝诗人刘禹锡则借舟自喻,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明示自己的豪迈胸怀,同时也告诉挚友新旧更替是必然这个道理。
3.解说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
(4 分)⑴择其善者而从之▲.⑶食之不可以尽其材▲.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⑷长跪而谢.之▲4. 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 名之则谁?有仙则名B. 卒获有所闻卒中常常语....C. 跨州连郡者不行胜数臣不胜受恩感谢D. 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年且九十....5. 名著阅读。
2017年天津市部分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1.D2.C3.B4.B5.C6.D7.A 8.C9.B 10.A11.B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1)江春入旧年(2)国破山河在(3)明月何时照我还(4)江入大荒流(5)山回路转不见君(6)伤心秦汉经行处(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每句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 分。
13.(1)同“返”,返回(2)害怕,畏惧(2分)14. 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了。
(2分)15. 赞扬了曾子不随意接受别人馈赠,不贪图富贵的好品德。
启示:要保持自己的气节,无功不受禄,自食其力。
(3分。
第1问2分,第2问1分,意思对即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生机盎然、色彩鲜艳苍劲的深绿、庄重深厚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野气和生机(3分。
每空1分)17.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西湖用她特有的心血、柔情无私的呵护着众多生命,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西湖赞美之情。
(3分。
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18.B D (4分)19.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西湖的秋天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对春天的憧憬,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秋天的壮丽辉煌、庄重深厚的赞叹,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分。
结构2分,内容3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材料四(2分)21.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平面和水温升高的同时会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3分。
每点1分)22. (1)杨志(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沙僧(4)范爱农(4分)23.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他不幸失聪,受感情煎熬,又遭遇不明真相的人指责。
(2分)但他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
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卷)与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好看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钞票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降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孤村降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明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截了当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D. 两首诗词都经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别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别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委托别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别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存表。
2017中考语文模拟卷2及答案D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C.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D.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文化的生与死费孝通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
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
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
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
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3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2013年九年级综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二)
题号分
值
参考答案
1 3 B( A.绮qǐ/倚yǐ赫hè/赦shè B.黠/遐xiá绯/霏霏fēi C.拙/卓zhuō履lǚ/镂lòu
D.犷guǎng /眶kuàng炽chì/炙zhì)
2 3 D (A.旁骛通宵达旦怒不可遏B.玷污断壁残垣骇人听闻 C.进退维谷执迷不悟)
3 3 C (A.褒贬失当。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B.对象
错误。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C.孜孜不倦:孜孜,
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D.重复啰嗦。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
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
4 3 B(A.“降低”不能用倍数 C.“近”与“多”表达前后矛盾 D.“由于”与“使得”语意重复、
成分残缺)
5 4 示例1:请初一初二全体学生会成员,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二楼会议室开会,自带纸笔,不要
迟到。
示例2:请初一初二全体学生会成员,明天早上九点准时到学校二楼会议室开会,自带纸笔,
不得缺席。
6 4 (1)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建筑)(2分)
(2)弘扬岭南文化,发展绿色建筑(2分,答到一方面给1分)
7 10 (1) C (A.芳草无情 B. 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D.列国周齐秦汉楚)(3分)
(2) ①天下为公②清荣峻茂③为有源头活水来④朔气传金柝⑤烟笼寒水月笼沙(3分)
(3)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分)
8 5 (1)就:接近、趋向(2)故:旧的知识或学过的知识(3)徧:通“遍”,遍及,
普遍
(4)汤:热水(5)私:偏爱
9 3 B(A. 已:停止 B. 固.不杀人:坚决、从不固.不可彻:顽固 C. 虽:即使
D. 说:同“悦”,高兴、愉快)
10 3 (1)宋国有什么罪呢?(重点:宾语前置句)(1分)
(2)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子墨子多次抵御他。
(重点字词:九、机变、距,错两
个扣1分。
)
11 4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
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
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
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
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人物特征1分,根据言行分析1分,答到两点人物特征即可。
共4分。
)
12 5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
(2)可从结构上
...分析,这两句诗起承上启下(1分)的作用: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分析上句承上的景象,1分),这里是承上的景象;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1分),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1分)。
或者从内容上
...分析,描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2分)(或写出边塞冰雪酷寒天气),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1分),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1分)。
13 3 A(A. 文中第①段解释:“如今它已不限于黑白两色,不仅可以做成彩色”,故错误。
B. 文
中第③段:“二维码由于技术简单,几乎人人会用”,句意相同。
C.文中第⑤段:可以概
括出意思一致。
D. 本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
14 4 用途广泛、独具个性、技术门槛低(技术简单)、方便快捷、有副作用。
(答出四个特点即可,
一个特点1分,共4分。
)
文中:⑦看了以上关于二维码的用途介绍(用途广泛),以及那些(独具个性)的二维码,……
二维码技术的门槛很低(或文中第③段的“技术简单”),……在享受二维码带来的便捷(方
便快捷,或概括“适用的二维码”中的特点)时。
也要小心防范它的副作用(有副作用)。
15 3 在询问从家到购物中心的站程、商场的折扣信息、商品的具体信息和价格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二
维码。
(每点1分)
16 3 A(A.“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在爱与
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
孤独与爱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故错误。
B.“爱
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爱与恨“两者原是同一种激情的不同形态”。
故正确。
C.
“他们仅仅是为了逃避对己的惩罚而不惜虐杀他人的生命……与一条生命的价值不可同日而
语。
这当然是冷漠的极端例子”。
故正确。
D.“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
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
故正确。
)
17 7 (1)爱的反义词是冷漠。
(或者: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不是恨,而是冷漠。
)(3分)
(2)结合作者的观点,从第⑤、⑥自然段概括归纳:(观点2分,解释2分,只要能答出一方
面的观点,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观点,就可给分。
)
①保持一颗爱和宽容的心。
学会关爱和宽容别人,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灵魂,不要堕入冷漠。
比如对待周围的亲人、朋友要有爱心;当社会上发生灾难时,要尽自己的能力伸出援助之手;
在生活周围出现弱视群体时,也要有爱心和宽容。
②不重利轻情、见利忘义。
做人不要太功利,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
比
如做官要廉洁,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做生意做食品之人不能为了金钱利
益而昧着良心添加有害物质;遇到事故,要勇于担当不能逃逸。
18 3 雨季长;气压不低,人舒服;草木生长旺盛。
【照抄原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
人动情的不能明确概括特点,比如明亮是指什么,丰满是指什么,动情就更虚了。
不给分。
】19 9 (1)这句话在开头,引出下文对昆明雨季特点、物产及相关人与事的描写。
结尾这句话照应了
文章开头,通过上文的描写,再次表达出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得分点:开头作用1分+分析1
分,结尾作用1分+分析1分】(4分)
(2)菌子,杨梅,缅桂花(每个1分,共3分)。
味觉,嗅觉,视觉。
(三个中只要答对其中两个给满分,共2分)
20 4 本题是开放题,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心里软软的是因为1.开满缅桂花香气仍然在记忆中,这种氛围令人心感温
暖(想念);2.女房东赠人香花,温暖房客的心,至今仍在记忆中。
【以上两点任选一点即可,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也可以】
21 4 参考答案:【以下答出一点并举例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朴素自然:比如“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这句,语言民间口语化。
雅致生动:比如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
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2 60 见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