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冲河石墨矿环境报告文字
- 格式:doc
- 大小:32.10 MB
- 文档页数:26
矿山环境情况汇报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X矿山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矿山的环境情况。
首先,我矿山位于山区,地势较为险峻,植被覆盖率较高。
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有多条清澈的小溪流经矿区,水质清澈,水生物资源丰富。
矿山周边还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植被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次,我矿山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加强对矿山周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的管控,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粉尘治理设备等,有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再者,我们还注重了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了对矿山周边植被的保护,还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了矿山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了对周边村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
总的来说,我矿山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打造绿色矿山,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石墨调研报告石墨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石墨是一种常见的碳负载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环境保护、能源存储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石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石墨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探究石墨在电化学、环境保护、能源存储等领域的应用;3. 分析石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报纸杂志等;2. 网络搜索:搜索相关的石墨制备方法、应用案例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3. 专家访谈:采访了几位从事石墨研究的专家,获取他们对石墨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 石墨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多层薄片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力学性能。
石墨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石墨化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石墨化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石墨化和化学石墨化,高温石墨化适用于生产大规模的石墨材料,而化学石墨化则用于制备高度纯净的石墨材料。
2. 石墨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石墨在电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等方面。
石墨材料在这些领域中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储能性能,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3. 石墨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石墨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处理、废气净化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
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4. 石墨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石墨在能源存储领域主要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和储氢材料。
石墨材料能够作为锂离子的储存介质,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
同时,石墨材料也被用于制备高效储氢材料,为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能。
五、调研结论石墨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负载材料,在电化学、环境保护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石墨的制备方法将不断优化,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石墨矿选矿厂环境影响评价与治理设计石墨矿选矿厂环境影响评价与治理设计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石墨矿石的开采与加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石墨矿选矿厂的运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评价和治理石墨矿选矿厂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影响评价石墨矿选矿厂运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壤破坏、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方面。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这些环境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基线调查是对石墨矿选矿厂周边环境的初步调查,了解选矿厂运营前的环境状况,并为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对石墨矿选矿厂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
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
3.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选矿厂运营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包括可能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生态功能退化等。
4. 环境管理措施设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减少环境影响并降低环境风险。
例如,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废气排放,合理利用石墨粉尘等。
二、治理设计石墨矿选矿厂环境问题的治理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源节约利用、污染防治、环境恢复和环境监管。
1. 资源节约利用:合理利用石墨矿石中的有用元素,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污染防治: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石墨矿选矿厂的处理能力。
重点解决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治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环境恢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进行恢复,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可采用植被恢复、河道整治等方式,加强环境修复工作。
4. 环境监管:加强对石墨矿选矿厂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矿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湖北省石墨矿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易承生【摘要】湖北省石墨矿属中国Ⅲ级成矿(区)带—上扬子中东部(坳褶带)Ⅲ-77-② 湘鄂西-黔中南-磷-铝土矿-硫铁矿-石墨成矿亚带,文章对湖北省石墨矿产资源已知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主要出产晶质石墨,矿床类型主要以区域变质型为主;湖北省石墨矿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代表层位为上太古界—下元古界水月寺(岩群),中元古界红安(岩)群和震旦系陡山沱组;湖北省鳞片状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宜昌、广水和红安等地;湖北省石墨矿矿石类型有片岩型、片麻岩型、变粒岩型、混合岩型、透辉岩型及大理岩型,其中,构成工业矿床的主要为大理岩型、片岩、片麻岩型,以大理岩型质量最好;湖北省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枣阳、随县、十堰,但品位较低,难以加工利用.【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3【总页数】10页(P361-369,386)【关键词】湖北省;石墨矿;矿床;地质;矿石;成矿规律【作者】易承生【作者单位】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90 引言201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题为《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的报告,提出了欧盟稀有矿产原料短缺预警及对策。
报告将石墨等14种重要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
我国国土资源部最近出台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新兴矿种(如石墨)的勘探、开发首次列入,可见,石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分离出自由状态的石墨烯,荣获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着石墨烯技术研究的深入,石墨烯产业化成为一种可能,而石墨烯的发展也带动了优质石墨矿开发。
湖北省在石墨矿石资源分布上以宜昌大鳞片晶质石墨为代表。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8个石墨矿点的成矿规律与矿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湖北省石墨矿床进行综合分类,系统阐述了湖北省石墨矿的成矿规律,为进一步寻找与开发石墨资源提供建议。
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普查报告兴山方源石墨有限公司二〇〇八年六月正文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矿区基本情况 (1)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及开采概况 (5)第三节本次普查工作情况 (7)第二章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8)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8)第二节矿区地质 (15)第三章矿床地质 (20)第一节矿体特征 (20)第二节矿石特征 (21)第三节矿石类型 (25)第四节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26)第五节共生矿产 (26)第四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6)第一节相邻石墨矿区矿石可选性试验概况 (27)第二节三岔垭石墨矿选矿厂工业生产简况 (28)第三节东冲河石墨矿与三岔垭、二郎庙石墨矿矿石特征对比 (28)第四节矿石的可选性评价 (30)第五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0)第一节工作概况 (30)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31)第三节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33)第四节矿区工程地质 (39)第五节矿区环境地质 (42)第六节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简评 (49)第七节小结 (50)第六章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51)第一节初步普查工作方法 (51)第二节初步普查工作质量评述 (52)第三节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56)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58)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58)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60)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61)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61)第五节矿体圈定原则 (63)第六节块段划分 (64)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别确定条件 (64)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5)第九节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69)第十节普查结果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的对比 (70)第八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可行性研究 (73)第一节石墨矿资源形势分析 (73)第二节矿床开发内部条件 (75)第三节矿床开发外部条件 (76)第四节采矿方法、开采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77)第五节矿石选矿工艺及环境保护 (79)第六节矿床开发经济效益分析 (80)第九章结论 (84)第一节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84)第二节普查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85)第三节普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86)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 1 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地形地质图1:2千2 2 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图1:2千3 3 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1:2千源量估算图1:2千4 4 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露采矿坑涌水量估算图5 5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Ⅲ、Ⅱ矿层柱状对比图水平1:1千垂直1:1百6 6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15勘探线剖面图1:1千7 7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7勘探线剖面图1:1千8 8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0勘探线剖面图1:1千9 9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16勘探线剖面图1:1千10 10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24勘探线剖面图1:1千11 11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32勘探线剖面图1:1千12 12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TC27-1、TC11探槽素描图1:1百13 13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TC13-5、TC17探槽素描图1:1百14 14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701钻孔柱状图1:2百15 15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001钻孔柱状图1:2百16 16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002钻孔柱状图1:2百17 17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601钻孔柱状图1:2百18 18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1201钻孔柱状图1:2百19 19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1601钻孔柱状图1:2百20 20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2001钻孔柱状图1:2百21 21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2401钻孔柱状图1:2百22 22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2801钻孔柱状图1:2百23 23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3201钻孔柱状图1:2百24 24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ZK3202钻孔柱状图1:2百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1百25 25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泉水、地表水动态变化曲线图26 26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测量控制网展开图1:5千27 27 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柱状对比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统一图例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矿区基本情况一、项目基本概况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是湖北省鄂西地质大队(现为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并评价的小型石墨矿床,该矿于1987年完成初步地质普查工作,至今尚未开采。
石墨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石墨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
石墨矿选矿试验是为了提高石墨矿品位和回收率,以满足不同工业需求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本报告将对石墨矿选矿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目的1.提高石墨矿的品位:通过选矿工艺对原矿进行处理,去除杂质,提高石墨矿的品位。
2.提高石墨矿的回收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提高石墨矿的回收率。
二、试验方法1.原矿样品的制备:从矿山中采集一定数量的石墨矿石,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制备成试验用的原矿样品。
2.实验设备:采用浮选机、球磨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试验。
3.实验条件:控制试验温度、压力和pH值等条件。
4.实验步骤:设计并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
三、试验结果1.石墨矿品位提高:通过试验,我们采用了浮选工艺,成功去除了石墨矿石中的杂质,提高了石墨矿的品位。
2.石墨矿回收率提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我们提高了石墨矿的回收率。
试验结果表明,选矿后的石墨矿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
四、试验总结1.通过石墨矿选矿试验,我们成功提高了石墨矿的品位和回收率,为石墨矿的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浮选工艺是一种有效的石墨矿选矿方法,能够快速去除杂质,提高石墨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3.优化工艺参数对石墨矿选矿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4.石墨矿选矿试验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石墨矿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索更加高效的选矿方法。
通过石墨矿选矿试验的研究,我们成功提高了石墨矿的品位和回收率,为石墨矿的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今后的工程项目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石墨矿的利用效率,并探索其他可能的选矿方法,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石墨矿普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石墨矿进行普查,以评估其资源储量、开采潜力和市场前景,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参考。
2. 石墨矿概述2.1 定义和特征石墨矿是一种含有高比例的碳元素的矿石,通常以片麻岩、石英岩等形式存在。
其主要特征包括良好的导电和热传导性能,具有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2.2 应用领域石墨矿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铅铅笔芯、锂离子电池、高温材料、涂料等。
3. 石墨矿资源分布3.1 全球资源分布石墨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
3.2 国内资源分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矿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河北、江xi和贵州等地。
4. 石墨矿储量评估4.1 储量评估方法石墨矿储量评估一般采用面积法和体积法,其中面积法适合对较大规模的矿床进行评估,而体积法适用于对较小规模的矿床进行评估。
4.2 储量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石墨矿普查数据,中国的石墨矿储量约为XX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XX%。
5. 石墨矿开采潜力5.1 开采技术和设备石墨矿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矿和地下矿开采方法,根据不同矿床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如爆破、电动铲和矿用车辆等。
5.2 开采潜力评估根据我们对石墨矿矿床的调查和分析,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石墨矿开采潜力较大,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6. 石墨矿市场前景6.1 国内市场需求石墨矿在中国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主要用于制造铅笔芯、锂离子电池、高温材料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墨矿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6.2 国际市场前景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矿生产国,但国内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满足全部产能,因此中国的石墨矿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石墨矿的需求也在增长,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7. 结论根据我们对石墨矿的普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石墨矿储量庞大,占全球比例较高; - 中国石墨矿开采潜力大,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出口潜力;- 石墨矿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石墨的行业背景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石墨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热、高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石墨可以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类。
天然石墨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国家,而人造石墨则通过对天然石墨进行石墨化、球化等工艺处理获得。
石墨在锂离子电池、涂料、铸造、冶金、核工业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石墨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石墨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0亿美元。
其中,锂离子电池是石墨市场的主要需求推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石墨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石墨还广泛应用于涂料、铸造、冶金等工业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也将推动石墨市场的发展。
同时,石墨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石墨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等。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布使得石墨市场的供给局限于少数国家,存在一定的供应风险。
其次,石墨的价格波动较大,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另外,石墨行业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石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空气、水源污染等问题。
三、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目前,全球石墨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企业包括中国的锡业集团、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SGL Group等。
这些企业在石墨开采、加工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此外,一些初创企业也进入了石墨行业,通过研发新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技术,试图颠覆传统的竞争格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和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石墨行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江苏等地。
锡业集团是中国石墨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完整的石墨产业链,从矿石开采到石墨产品的生产都有涉及。
锡业集团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产品质量有保障,与国际知名企业有合作关系。
四、发展机遇与挑战石墨行业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石墨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石墨是一种具有优良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的重要非金属矿产。
随着电动汽车、新能源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石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开发石墨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石墨矿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石墨矿资源概况我国石墨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矿地区有山东、贵州、湖南、福建等省份。
其中,山东胶东石墨矿、湖南耒阳石墨矿等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资源储量。
此外,国外主要石墨矿产地包括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国家。
三、石墨矿市场需求分析1. 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石墨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2. 新能源设备领域对石墨的需求也在扩大。
3. 其他领域如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对石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总体来看,石墨的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四、石墨矿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石墨的加工技术相对成熟,石墨矿的开采和加工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石墨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经济可行性:石墨矿资源的市场需求较大,开发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根据勘察数据分析,该矿山可望盈利。
3. 环境可行性:在开发项目中,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石墨矿开发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五、石墨矿开发项目风险分析1. 价格波动风险:国际石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高。
2. 技术风险:石墨开采和加工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3. 环境风险:石墨开采和加工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环保管理。
六、石墨矿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建议1. 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提高石墨产品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石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加强市场营销,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稳固订单来源。
七、结论石墨矿开发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
石墨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石墨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石墨矿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石墨矿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 企业投资决议;9.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石墨矿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数值1 项目投入总资金万元 26136.001.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 18295.201.2 流动资金万元 7840.802 项目总投资万元 20647.442.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 18295.202.2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2352.243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 万元 36590.404 年总成本费用(正常年份) 万元 23783.765 年经营成本(正常年份) 万元 21954.246 年增值税(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1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8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 万元 12806.649 所得税(正常年份) 万元 3201.6610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 万元 9604.9811 投资利润率 % 62.0312 投资利税率 % 71.3313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 80.6314 资本金投资利税率 % 93.0415 销售利润率 % 46.5216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29.3217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43.9818 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9147.6019 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11761.2020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4.6621 税前投资回收期年 3.882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05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编制依据及主要目的与任务受兴山方源石墨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在承担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储量结算工作的同时,担负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任务。
本项目调查研究和评估报告编写除依据兴山方源石墨有限公司的“委托书”外,并按“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土资办发(2002)51号]及附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环境司”编制)的相关要求予以编制。
根据上述有关要求和矿区地质环境及矿山现状,本次对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1、查明矿山区地质环境特征,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做出全面评价;2、查明和预测开发矿业活动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即包括影响和破坏土地与植被资源、影响与破坏水均衡及地下水系统、污染水土环境和诱发的地质灾害等;3、查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并论证对矿山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破坏与危害程度;4、分析采矿方式和开采、选矿工艺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引发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难度,并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地质环境影响评估;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和工程措施,并对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提出建议等。
第二节地理位置与交通东冲河矿区位于宜昌夷陵区与兴山县交界西侧、兴山县三阳区龙头坪乡东冲河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º03'19"~111º04'46",北纬31º13'08"~31º13'33",东与夷陵区二郎庙石墨矿区相距约6Km。
矿区南面约55Km有宜(昌)~兴(山)公路通过,由矿区至兴山新县城约55Km,距宜昌市约99Km。
交通尚称便利(见插图1)。
第三节矿山建设概况本矿区于1985年3月~1985年10月由湖北省鄂西地质大队(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前身)完成野外地质普查工作,并于1987年9月提交《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矿区石墨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
此后,由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等原因,至今一直没有对本区石墨矿进行采矿工程活动。
自1987年9月提交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后,亦没有地勘单位针对本矿区的石墨矿作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
2007年12月29日,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对兴山方源有限公司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函[2007]012号,拟定本矿区开采深度200~300m,规划年生产石墨矿石量5万吨,折合成石墨量<0.3万吨/年,属于小型矿山。
第四节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一、评估级别东冲河矿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雨季频繁的山洪泥(水)石流和岩崩与滑坡。
其中后两者发育规模和强度均属小~中等,并主要分布于东冲河右岸坡下部;山洪泥(水)石流与矿区一带位处鄂西暴雨中心有关。
主要石墨矿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矿床围岩基本均为混合质变质岩,其风化程度中等,但岩体中裂隙和片麻理发育,岩石质量总体为劣~中等;矿石、废石和未来矿坑水有害组分少;将来开采时对水土资源环境会有一定污染,但污染程度较轻;矿区内以往无采矿工程活动,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被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中等。
根据本矿区开发规划,拟开采石墨矿石量为5万吨/年,折合石墨产量0.25~0.3万吨/年,属于小型的矿山规模。
根据鄂土资办发[2002]51号文附件中表3–1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划分,本矿区的评估级别属三级。
二、评估范围按照宜昌市国土资源局[2007]012号文确定本矿区的面积约为1.6608Km²。
根据矿区1/2000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以下简称“评估图”),结合矿山区周边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条件,评估范围东、南、西、北以“评估图”的图边线为界,总面积为2.05 Km²,即相当于实际矿区面积的1.234倍。
第五节评估工作情况简述本次评估工作为与矿区石墨矿储量结算工作同步和稍后分两阶段进行,并为在收集1985年的地质普查有关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开展矿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现场调查研究。
于2008年4月16日首先对矿区进行现场踏勘;5月7日~10日以矿区原有1/2000水文地质图为底图,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并采取主要矿层围岩物理力学试验样和东冲河地表水及代表性地下水点(S7号泉)简分析样;6月12日~6月14日为进一步行核实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并对邻近石墨矿(夷陵区三岔垭石墨矿)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现状及治理效果等进行类比分析,进行了第三次调查研究。
在现场调查和“评估报告”编写中,主要收集的资料有:1、《湖北省兴山县东冲河矿区石墨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湖北省鄂西地质大队,1987年9月;2、《鄂西山区矿产开发环境地质评价预测报告》湖北省地矿局鄂西地质大队、第二地质大队,1991年6月;3、《湖北省宜昌磷矿店子坪矿区、树崆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2003年11月。
根据对本矿区先后三次的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的现场调查研究,并按照鄂土资办发[2002]51号文附件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编写本评估报告。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特征兴山东冲河石墨矿区一带山地,属川东~鄂西大巴山余脉东延的一部分。
在矿区外围,山脉走向主要为NNW~近南北,次为NE向,位于矿区东面的NNW~近南北走向岺顶标高自北而南由1924.8m(圈椅埫)~1826.0m(大垭)~1718.3m(界岺)~1644.7m,相对高差一般为500~900m。
地貌类型总体属构造侵蚀中山区。
于矿区附近,地形标高970~1421.4m,相对高差最大451.4m,一般多在150~300m之间,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类型(参见照片1及照片2)。
矿区内植被较发育,其覆盖率达60–70%。
照片1 矿区东部地貌二、气象与水文特征(一)气象特征兴山县东冲河一带,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
区内雨量充沛,暴雨频繁,四季分明,小气候特征明显,并处鄂西暴雨中心区范围内(见插图2)。
据兴山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年总降水量在768.7~1702.7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3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69mm,平均潮湿系数0.89,属湿度适中区。
每年5—9月为雨季,此期间降雨量一般占年总降水量的65%~70%;枯季为11月~翌年2月,3~4月和10月为平水期;月最大降雨量可达484.33mm(1984年7月),日一般最大降雨量192.2mm(1989年9月1日),日特大降雨量则可达480.0mm(1984年7月25日)。
年极端最高气温40.5℃(1999年9月9日),年最低气温-14℃(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气温10.5℃(山区)。
降雪期一般为11月中旬~次年3月下旬,一次连续最长降雪期12天,最大积雪深度200mm,常造成间断性大雪封山、交通中断的情况发生。
照片2 矿区西部地貌(二)水文特征东冲河矿区一带,地表水文网发育,并以矿区南东和东面近南北走向的界岺~圈椅埫~曹家山分水岺为界,以西属香溪河流域水系,以东则属黄泊河流域水系。
两者均为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
分布于本矿区中部自北东向南西流的东冲河则属香溪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上游),河床宽一般2—4m,水深0.1~0.40m,流速0.3~0.50m/s。
该河发源于界岺北西面的西坪。
河流量一般0.1~0.50m³/s,最大15.41m ³/s,特大暴雨期极大值>100m³/s(1984年7月25日)。
流量大小严格受降雨多寡控制,具典型的山区河溪流量暴涨、暴落的特点。
第二节地层及岩性特征矿区内出露地层属下元古界~上太古界水月寺群富铝质片岩、大理岩岩组下段,岩性主要为混合质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墨二云片岩及混合质石墨黑云片岩夹大理岩透镜体构成,为一套原岩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和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和岩浆侵入作用改造的混合质变质杂岩。
石墨矿层主要赋存于该岩组下段的上亚段中部(见插图3)。
第三节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地质环境一、地质构造特征兴山县东冲河石墨矿区位处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西部、黄陵断穹核北部圈椅埫背斜南东翼,处于北西西~北西走向的樟村坪大断裂与雾渡河大断裂挟持地段内(见插图4)。
矿区一带,地层总体走向北东东~南西西,倾向南南东,倾角45~75度。
受后期构造和脉岩侵入影响。
局部地层倾向相反。
在矿区内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产出。
区内褶皱构造不明显。
仅在平面上局部显示波状弯曲和在断裂构造附近柔皱褶曲较发育。
矿区内分布的断层主要有两组,一为走向北东东~近东西,倾向南东~南南东,倾角55~70度;二为走向北西~北西西,倾向北东~北东东,倾角50~52度。
其中规模较大者主要是F1。
该断层分布于6线以东、Ⅲ号矿体南面,东端伸延至矿区外,出露长度超过1200m,与主要石墨矿层(Ⅱ号和Ⅲ号矿层)的产状基本一致、平行展布;其次为F2断层,分布于F1南面,走向长度360m。
两者为平行布列(参见附图1)。
由于在矿区内变质岩中无明显标志层,故上述各断层的垂直断距尚难判定。
从产状来看,断层对石墨矿层的破坏仍属较小。
二、地震地质环境据国家和湖北省地震部门自1959年在宜昌和三峡地区建立地震台网以来的近50年监测结果,由仪器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 5.1级,即1979年5月22日发生于秭归县龙会观的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但未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另记录到震级4—4.9级9次;3.9级以下者百余次;震源深度8—16Km,震中烈度Ⅴ~Ⅶ度,说明本区一带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此外,据宜昌市科委地震办公室资料,在宜昌市夷陵区董家河一带,自1960年以来,曾发生过1.9~2.9级地震10余次,亦均为浅源地震,最大烈度Ⅳ度,有感范围70Km²。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级8级的灾难性大地震时,在宜昌地区范围内有震感,烈度相当于Ⅳ度,未造成灾害。
据史料考证,宜昌市域内近两千年以来,均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年)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地震烈度分区,湖北省宜昌地区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属于地壳稳定区。
第四节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与特征根据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岩性与结构特点,本矿区分布的岩土体概可分为以下三个工程地质岩组:结构松散的碎石土夹粘性土岩组、坚硬片麻状夹块状变质岩岩组及软弱夹半坚硬片麻状、片状变质岩岩组。
各岩土组的分布和工程地质特征参见插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