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政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学会阅读商品标签,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商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商品,忽视了价格、质量等因素。
此外,学生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学会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阅读商品标签;掌握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商品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4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目标1、能够辨识商品的包装,读取有效信息;2、学会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3、知道购物时的注意事项,避免购物纠纷。
教学重难点1、能够辨识商品的包装,读取有效信息;2、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课前小调查(用柱状图的形式呈现)师:根据课前调查,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其中有94%的同学购买过学习文具,49%的同学购买过生活用品,88%的同学购买过零食,有8%的同学购买过衣服和鞋子,51%的同学购买过书籍,还有55%的同学购买过其他的用品。
过渡语:如果想要真正的弄清楚买东西的学问,需要从商品的包装开始学起。
2、请大家分组观察老师拿来的牛奶食品包装袋。
思考:在你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发现?(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牛奶食品包装袋,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配料、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商、场地等)总结:在生活中,很多商品的包装含有丰富的信息,接下来请大家各自观察自己带来的商品包装、说明书等。
活动一:包装学问大(17分钟)活动要求:1、你观察的是什么商品包装?2、你从这个包装中发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的商品所要注意的信息不同,学会分析和比较商品的重要信息)3、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各小组观察后填写书本29页观察记录表,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格式:1、我观察的商品是?2、我观察到的信息有?3、我觉得要特别关注的信息有,因为:)总结:通过观察商品,我们知道购物时一定要看清包装,选择正规的厂家商品。
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观察有些商品时有没有注意到包装上有某些特殊的标志?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认识标志:(3分钟)绿色食品:指的是无污染的优质食品。
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国家免检产品标志:获准使用国家免检产品标志说明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优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 买东西的学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如何选择商品,如何比较价格,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以及如何维权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购物技巧,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培养他们的消费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他们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此外,他们在面对商家的促销手段时,往往缺乏判断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购物,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如何选择商品,如何比较价格,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以及如何维权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购物技巧,提高消费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商家促销手段时的判断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购物技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如何维权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购物技巧的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真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购物时的注意事项。
2.呈现(10分钟)呈现购物技巧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技巧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运用所学的购物技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操练中运用购物技巧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
5.拓展(10分钟)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如何维权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购物技巧的重要性。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目标】1.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购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
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购物的学问。
2.板书课题:买东西的学问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会看包装(一)看一看,辨一辨。
1.看一看,帮忙采购。
请运用你的经验和智慧圆满完成购物任务。
2.辨一辨: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设计理念:模拟生活情景,引起学生购物兴趣,在购物中获得知识。
(二)观察记录,找出共同点。
1.观察:在食品、衣服、文具、家电产品、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它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2.比较异同: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3.记录信息:仔细阅读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4.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设计理念: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从中获得知识。
活动二:避免购物小麻烦(一)读一读,析一析,学一学。
1.阅读常见购物中的陷阱。
“如果你不需要发票,我可以给你便宜点。
”“亏本大甩卖。
”……2.分析:容易出现什么麻烦和纠纷?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学习“小贴士”。
4.出主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二)交流、分享经验。
你有网购的经历吗?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三:购物讲文明(一)看一看,说一说。
文文觉得下面买东西的习惯很不好。
这些行为你遇到过吗?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①买水果时,用手乱捏;②……看到这些行为,我的感受是……我想说……(二)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
4 买东西的学问(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购买物品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
2. 学会购买物品时的基本技能,掌握货币和找零的概念。
3. 培养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理性消费。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描述这些场景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如“小明在超市摊了一个苹果,放在了地上,没有再捡起来”。
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东西的学问。
第二部分:讲授知识(20分钟)1. 探讨购物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1)秩序井然、不打乱顺序。
(2)不乱扔垃圾,注意环境卫生。
(3)尊重店家,不随便摸动货品。
(4)不要和别人争抢货物。
(5)照顾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乱跑乱闹。
2. 讲授购买物品时的基本技能:(1)货币和找零的概念。
(2)如何通过看价格牌和收银小票核算自己购物的总额。
(3)如何正确地向收银员支付货款和接受找零。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践操作1:购买小礼物老师分发纸币和硬币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在班级中购买一件小礼物,例如一支笔或一本小书。
2. 实践操作2:检查小票让学生检查自己收到的小票,核对商品名称、数量和价格是否正确。
3. 实践操作3:找零练习让学生模拟购物后,向老师支付货款并接受找零。
第四部分:总结讨论(15分钟)1. 讨论各自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2. 怎样才是合理的消费,如何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3. 反思购物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何做到更好。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2. 交互式教学法。
3. 组织实践操作。
教学手段:1. 教案。
2. 黑板板书。
3. 笔、纸、硬币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否熟练。
2. 讨论中能否积极参与。
3. 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商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购物技巧,提高消费智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商品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外观,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商品,提高购物时的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会比较商品的优缺点,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商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
2.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商品,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购物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若干购物案例,用于教学实例分析。
2.准备相关商品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准备纸质购物券,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商品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商品。
提问:你在购物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购物案例,如购买水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如何选择水果?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会审视商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购物场景,如购买衣服、鞋子等。
学生分组讨论:在购物时,如何判断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券,让学生模拟购物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教案买东西的学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买东西需要注意的学问,识别包装上的信息。
(2)掌握商品包装的信息,商品的价格,保护自己的权益。
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识别包装上的信息。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地去买东西。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价格中的小秘密。
(2)感受消费者如何去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了解和感受我们在买东西时应该如何去做。
【教学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感受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活动一:识别包装上的信息1.播放课件:识别包装上的信息。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平时购买东西时包装上有什么信息呢?(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活动二:价格中的小秘密1.播放课件:价格中的小秘密。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怎样去发现价格中的小秘密?(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3.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活动三:消费者要自我保护1.播放动画: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我们在消费时,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正规服装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服装吊牌,一般会有如下信息:LOGO,款号,品名,色号,尺码,标准,检验员,等级,安全技术类别,成分,洗涤方式,产地,价格,条码,生产商(代理商)信息。
(1)产品名称;(2)执行标准;(3)质量等级;(4)安全类别;(5)检验员;(6)厂名厂址;这六项是必须要有的,其它的可以选择性注明。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不管是食品也好,服装也好,所有的商品按照规定都有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等,一般来说,同类产品标签上的信息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这些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三)标志1、出示课本29页的4个标志学生看一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2、全班共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这4个标志的名称及含义。
预设: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Green food)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
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A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质量安全标志QS是生产许可(Quality Standard)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1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提高自己购物时的判断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过购物的经历。
他们对购物有一定的兴趣,也愿意分享自己在购物中的经验。
但学生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商品,对于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了解不够。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购物判断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
2.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购物中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购物案例,让学生学会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购物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问:“大家在购物时,最关注的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如:同一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差异、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等方面。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购物中的经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时《买东西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购物时如何进行比较、选择和决策,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并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购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但对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建立理性消费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并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2.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选择和决策的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选择和决策。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购物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一些购物技巧的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购物时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并思考如何在购物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购物案例。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卡片上记录下购物技巧。
之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购物技巧,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购物时如何运用所学技巧,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4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日常购物技巧,学会基本生活技能;
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
3.遇到问题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演示等方式,体验购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文明的购物习惯,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
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3.学会分辨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购物事件。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课件、素材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买到有便宜又实用的物品么?你都有哪些购物的经验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下买东西的学问。
2.板书:4 买东西的学问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会看包装
(一)看一看,辨一辨。
1.看一看,帮忙采购。
请运用你的经验和智慧圆满完成购物任务。
2.辨一辨:
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
【设计理念】模拟生活情景,引起学生购物兴趣,在购物中获得知识。
(二)观察记录,找出共同点。
1.观察:
在食品、衣服、文具、家电产品、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他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2.比较异同:
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3.记录信息:
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4.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
【设计理念】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从中获得知识。
活动二:避免购物小麻烦
(一)读一读,析一析,学一学。
1.阅读常见购物中的陷阱。
“如果你不需要发票,我可以给你便宜点。
”
“亏本大甩卖。
”
……
2.分析:
容易出现什么麻烦和纠纷?
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学习“小贴士”。
4.出主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二)交流、分享经验。
你有网购的经历吗?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三:购物讲文明
(一)看一看,说一说。
文文觉得下面买东西的习惯很不好。
这些行为你遇到过吗?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
①买水果时,用手乱捏;②……
看到这些行为,我的感受是……
我想说……
(二)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
1.读p33案例。
2.辩论:你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
3.写一写: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
文明顾客的语言:
文明顾客的行为:
【设计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活动四:维权意识不能少
(一)看例子,辨一辨,出主意,学知识。
1.读例子。
p34
采购终于结束了,文文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
他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如果你遇到这些事情该怎么做?
2.辨一辨:同学们出的主意可取吗?
3.出主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4.学知识:学习p35“小贴士”。
【设计理念】通过实例,学习知识,又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学生明白一个购物知识: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写一写:总结购物心得。
把购物心得写了下来,请大家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4买东西的学问
学会看包装
避免购物小麻烦
购物讲文明
维权意识不能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一些购物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学会购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