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推进技术与动量定理
- 格式:pdf
- 大小:589.94 KB
- 文档页数:2
212211m m r m r m r c++=r r r 代表一特殊点的位置矢量,i M m =∑质心的位矢cP Mv =v rcF Ma =r r 外2.2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12P P I r r r −=在冲击和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较短,相互作 用力往往很大,而且随时间改变。
这种力通常叫冲力。
平均冲力:冲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r F =F1 t 2 − t1∫t2 t1r r I F dt = ∆t这时动量定理可以写成: F 0 t1It2tr r r r I = F ( t 2 − t 1 ) = P2 − P1由此可以估计冲力的大小例. 一质量为 0.1kg 的小钢球从 2.5m 处 自由下落,与地上水平钢板碰撞后回跳高度 为1.6m. 设碰撞时间为 0.01s, 求撞击力。
解 m h1 h2 y 碰前 v1 =2gh1碰后v 2 = 2gh2小球所受的撞击力 mv 2 − mv 1 m − 2 gh2 − 2 gh1 F= = ∆t ∆t() )r v2 r v10.1 × − 2 × 9.8 × 1.6 − 2 × 9.8 × 2.5 = 0.01 = −126 N (负号表示什么意思?) 质量1kg(=20两),重力约为10N;((小球0.1Kg(2两),重力约为1N) 撞击力126N, 约等于126个小球的重力。
二、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r r dp r 对系统内第i个质点: Fi + ∑ f ji = i , i = 1,2,.., n j ( j ≠i ) dt r对所有质点n dP r r n ∑ Fi + ∑ ∑ f ji = ∑ i i =1 i =1 j ( j ≠ i ) i =1 dt r n dP n r d n r ∑ Fi = ∑ i = ∑ Pi i =1 i =1 dt dt i =1 n内力和为零质点系的合外力r r F外 dt = dPI =t2质点系的总动量 微分形式 质点系动量定理 (积分形式)∫t1r r r F 外 d t = P2 − P1注意:内力只改变系统内单个质点的动量,不影响质点系的总动量!三、动量守恒定律v v v ∫t1 F外 ⋅ d t = P2 − P1 r r P = 常矢量 F外 = 0t2r r r P = ∑ Pi = ∑ mi vi = 常矢量i i动量守恒定律若质点系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则质点系的总动量不随时间 改变。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动量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性质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动量定理的基本原理、公式推导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动量定理的基本原理动量定理是由牛顿提出的,它描述了质点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动量定理的表述,一个质点的动量的变化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的力的时间积分。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动量会发生改变。
动量定理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F = Δp/Δt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Δp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示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二、动量定理的公式推导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衡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定义,动量p等于物体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p = m * v。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F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a为物体的加速度),可得:F = m * a根据运动学公式v = u + at(u为初速度,t为时间),可以将加速度a表示为:a = (v - u) / t将上述两个公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中得:F = m * (v - u) / t进一步整理可以得到:F * t = m * (v - u)F * t = m * Δv根据动量的定义p = m * v,将上述公式代入可得:F * t = Δp经过推导,我们得到了动量定理的基本公式F = Δp/Δt。
三、动量定理的应用动量定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交通事故分析:动量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碰撞情况,准确计算撞击力的大小以及车辆运动状态的变化。
2. 火箭推进原理:在航天工程中,动量定理被用来解释火箭如何通过燃料的喷射产生反作用力,从而达到推进的效果。
3. 球类运动:动量定理可以解释球类运动中击球和接球的力学过程。
例如,乒乓球运动中击球员可以通过控制球的反冲力使得球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
4. 器械运动分析:动量定理可以用来解析各种器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击球运动、举重等。
火箭推动原理和宇宙探索中影响力量能实例一、火箭推动原理火箭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其推动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每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有一个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火箭的推进力来自于燃烧喷出的高速气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气体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反向的推力,从而推动火箭向前移动。
火箭推动涉及到一些基本物理原理,其中最关键的是动量守恒定律。
火箭通过喷出高速气体来实现推进,这个过程会改变火箭喷出物的动量,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的动量变化必须与喷出气体的动量变化相互抵消。
当火箭喷出的气体速度越大,喷出气体的质量越大,火箭的推动力就会越大。
火箭推进的其他要素包括燃料、氧化剂和推进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能量转化为气体的高速流出,从而产生推力。
同时,火箭设计中还要考虑重力、空气阻力以及火箭结构等因素,以确保火箭能够稳定地推进并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宇宙探索中影响力量能实例1. 载人航天项目载人航天项目是宇宙探索中最具影响力的力量能实例之一。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首次成功进行了载人登月任务,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推动了多项载人航天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更展示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全球合作的能力。
2. 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是宇宙探索中极具影响力的力量能实例之一。
通过卫星的发射与运行,人类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全球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太空科学研究太空科学研究是宇宙探索中发挥巨大影响的力量能实例之一。
通过探测器、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等设备,人类对太阳系的行星、行星际空间、星系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还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从而推动了科技、医学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
4. 太空探索合作项目太空探索合作项目体现了宇宙探索中影响力量能实例的重要性。
火箭推进原理与动力学分析火箭是一种以排放高速喷流来产生推力的喷射装置。
火箭推进原理源于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个动作都会有一个相等且相反的反作用。
当火箭喷出高速燃气时,燃气的动量改变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即推力,从而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火箭推进原理简单而直接。
它依赖于火箭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气体通过喷嘴排出,形成高速气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气体喷出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当火箭喷出气体时,气体向后推动,火箭本身就会受到一个相反的推力,从而加速向前。
火箭的推进力是由一系列的动力学原理驱动的。
首先是燃料的燃烧反应。
火箭燃料中的化学能在燃烧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
燃烧生成的高温气体通过喷嘴排出,在通过喷嘴时,高温气体的动能转化为推力。
推力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燃烧速度、排气速度以及喷嘴的设计。
其次是火箭的动量守恒。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性质,它代表物体的惯性和速度。
当燃料燃烧产生高速气体喷出时,火箭喷出的气体会带走一部分火箭的动量,从而产生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气体的动量变化与火箭相反,从而推动火箭向前。
此外,火箭还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的重要参量,它与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火箭的质量在喷射过程中不断减小,从而使得相同的推力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这种加速度的增长使火箭能够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实现太空飞行。
在火箭动力学分析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考虑。
比如,排气速度是衡量火箭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
排气速度越高,火箭产生的推力就越大。
同时,火箭的比冲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质量燃料所产生的推力。
比冲越大,火箭的效率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火箭推进原理和动力学分析是航天工程师设计和优化火箭系统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火箭推进原理,工程师可以精确计算所需的燃料质量、喷嘴形状和大小,以及推力和速度等关键参数。
这样可以确保火箭的推进系统高效稳定地工作,实现预定的任务。
总结起来,火箭推进原理与动力学分析是现代航天工程的核心。
火箭推进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在探索宇宙和太空旅行的过程中,火箭推进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
火箭作为一种推进器,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宇宙飞船或卫星送入轨道甚至更远的太空。
那么,火箭推进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箭推进技术的物理学原理。
一、牛顿第三定律火箭推进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可以追溯到牛顿第三定律,该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当物体A施加力于物体B时,物体B同时以相等大小的力反作用于物体A,且方向相反。
火箭的推进原理就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
火箭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高能气体,这些气体通过火箭喷口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的气体获得的动量等于推力,同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将火箭推向相反的方向。
因此,火箭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使其能够克服地球引力并进入太空。
二、火箭喷口与喷气原理火箭推进技术的物理学原理还涉及到火箭喷口和喷气原理。
火箭喷口被设计成一个锥形结构,又被称为莱尔定律喷管。
火箭喷口的主要功能是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加速扩张,以提供更大的推力。
喷气原理是指喷气速度越高,产生的推力就越大。
这是因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气体在喷口中加速而出时,将产生的动量相对于火箭而言是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会将火箭推进前进。
火箭喷口内部设计采用了严格的物理学原理,以确保爆炸物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得到最佳的加速扩张。
一种常见的设计是将火箭喷口制成锥形结构,这有助于将喷气流动加速到超音速,提高火箭的推力。
三、火箭推进剂的选择火箭推进技术的物理学原理还涉及到火箭推进剂的选择。
火箭推进剂是指火箭用于燃烧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物质。
推进剂通常分为氧化剂和燃料两种。
常用的火箭推进剂组合有液体氧和液体氢、固体火药、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等。
液体氧和液体氢的组合是目前最高效的火箭推进剂,能够产生高比冲和高推力。
固体火药则适用于小型火箭,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
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的组合则可以实现较高的推力和较长的连续燃烧时间。
第三章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3.1 推进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产生推力推动飞行器前进的装置称为推进系统或动力装置。
它包括发动机、燃料或推进剂,以及输送燃料或推进剂的系统(管道、阀门、泵或挤压装置等)、附件、仪表和安装支架等。
不同种类的动力装置,其组成也不尽相同。
如液体火箭推进系统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安装发动机并承受推力的机架、推进剂贮箱、输送推进剂的导管和涡轮泵、贮箱的增压系统等。
而固体火箭推进系统则将固体推进剂浇铸成型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内,没有贮箱、导管以及输送和增压装置等。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有活塞式推进系统和喷气式推进系统两大类。
前者目前只用于小型低速飞机上。
后者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组合式发动机。
空气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所携带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燃气工作的,所以只能用于飞机和部分只在空气中飞行的飞航式导弹。
而火箭发动机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推进剂工作,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助燃,能够在高空和大气层外使用,所以,它是运载火箭、导弹和各种航天器的主要动力装置。
组合式发动机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组合,包括不同类型空气喷气发动机之间的组合,以及空气喷气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之间的组合等。
组合式发动机主要用于在空气中飞行的飞航式导弹。
根据目前的使用和发展情况,喷气式推进系统的大致分类如图3-1所示。
本章将着重介绍火箭发动机。
3.2 火箭发动机的特点和基本参数3.2.1 火箭发动机的特点前面已经提到,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导弹和各种航天器的主要动力装置。
火箭推进系统可以由单台或多台火箭发动机构成。
目前,广泛应用的火箭发动机几乎全部采用化学推进剂作为能源。
推进剂在发动机燃烧室中燃烧生成高温燃气,通过喷管膨胀高速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为飞行器提供飞行所需的主动力和各种辅助动力。
火箭推进系统自带的推进剂包括燃烧剂和氧化剂,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助燃,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 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不需要大气中的氧,因此可以在离地面任何高度上工作。
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在火箭推进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原理及应用,并分析其对航天工程的影响。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与原理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它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动量的总和在时间内保持不变。
二、火箭推进原理的基本模型火箭推进原理是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
在一个简化的火箭推进模型中,火箭包含一个推进剂和一个喷气口。
当推进剂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气口排出,产生反冲力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三、火箭推进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在火箭推进中,动量守恒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计算中。
1. 推力的计算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的推力可以通过推进剂喷出速度和质量流量的乘积来计算。
推进剂喷出的速度越大,质量流量越大,火箭的推力也就越大。
2. 质量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的质量分析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进剂的质量减少,火箭的总质量也随之减小,从而使火箭的速度不断增加。
3. 速度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推进剂喷出时,火箭推进速度的改变可以通过火箭的质量变化以及喷气口速度和质量流量的关系来分析。
四、火箭推进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举例以实际的火箭推进案例为例,进一步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
1. 长征火箭系列长征火箭系列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长征五号火箭是最大推力的火箭。
它的推进剂采用液氢和液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推进剂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气口排出,产生反冲力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2. SpaceX猎鹰重型火箭SpaceX猎鹰重型火箭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商业运载火箭之一。
它的推进剂采用液氧和煤油的燃烧发动机。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推进剂的质量减少,火箭的总质量也随之减小,从而使火箭的速度不断增加。
五、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意义与影响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航天工程的发展和设计。
动量定理的推导与应用动量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作用力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推导动量定理的基本原理开始,探讨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义。
一、动量定理的推导动量定理的推导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设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作用力为F,则有F = m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设两个物体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其质量分别为m1和m2,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作用力分别为F1和F2。
由于作用力大小相等,我们有F1 = -F2。
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假设物体1施加的作用力F1作用在物体2上,物体2施加的作用力F2作用在物体1上。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F1 = m1 * a1F2 = m2 * a2将F1 = -F2代入上述方程,可得到m1 * a1 = -m2 * a2。
由于质量不能为负,所以a1和a2的方向相反。
这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根据定义,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
设物体1和物体2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它们的动量分别为p1 = m1 * v1和p2 = m2 * v2。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1 * a1 = -m2 * a2。
将a1和a2表示为v1和v2的导数,即a1 = dv1/dt和a2 = dv2/dt,代入上式并整理,可得到:m1 * (dv1/dt) = -m2 * (dv2/dt)进一步整理,可以得到:m1 * dv1 = -m2 * dv2根据动量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上式改写为:dp1 = -dp2即物体1的动量变化等于物体2的动量变化的负值。
这就是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二、动量定理的应用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两个常见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讨论。
火箭推进原理与动量守恒在我们的宇宙中,火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把人类送入太空,探索未知的星系。
火箭的推进原理是基于一个叫做“动量守恒”的物理原理。
那么,什么是火箭推进原理呢?简单来说,当我们燃烧燃料时,产生的燃气会被排出尾部,由于排气的速度很高,就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
这个推力正是推动火箭向前移动的力量。
那么,为什么燃气向尾部排出就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呢?这就涉及到了动量守恒原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当燃气向后排出时,它会使火箭获得向前的推力,而火箭也会对燃气产生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推力。
这就是动量守恒。
动量是由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决定的,它是一个矢量,有方向。
当燃气向后排出时,它拥有很高的速度,这导致了它的动量也很大。
由于动量守恒,火箭就会获得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动量,从而实现向前的推进。
现在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火箭推进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燃气是如何产生的。
火箭通常会使用液体燃料和液氧作为推进剂。
当这两种物质混合并点燃时,会产生大量的燃气。
燃气排出的速度是非常高的,这是由于火箭引擎的设计和燃气的喷射原理所决定的。
火箭引擎通常会有一个燃烧室和一个喷管。
燃烧室是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并燃烧的地方,而喷管则是排出燃气的通道。
喷管的形状对于燃气的喷出速度非常重要。
考虑到动量守恒,我们希望燃气的喷出速度尽可能地高,这样火箭就会获得更大的推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喷管通常会被设计成特殊的形状,比如锥形或者喇叭口状。
这样的形状可以帮助燃气加速喷射,提高喷出速度。
此外,火箭推进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比冲。
比冲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推力和所消耗的燃料质量之比。
比冲越大,火箭的推进效率就越高。
要提高比冲,我们可以考虑一些措施。
首先,使用高能密度的燃料和氧化剂,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
其次,减小火箭的质量,这样就可以减少所需的推力。
还有一种方法是增加喷管的长度,这样可以提高喷出速度。
航天推进技术与动量定理
施坚
新课程的课程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关心学科发展,关注科技前沿”。
作为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指挥棒”功能的高考,近年已经开始命制一些物理与STS相结合的试题。
近三年的考试大纲也明确地指出了与生活、科技生产等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思想要有所体现。
所有推进系统的原理都是植基于物理学动量守恒定律,或者说是使用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反作用力效果来使航行器前进。
比如水面船舰用种种方法拨动海水以获得反作用力使船舰前进,飞机则是以螺旋桨或喷射引擎等拨动空气来获得反作用力。
就太空船而言则是由喷射气体或是由外界提供动能来获得反作用力而能前进。
在高中解答这类习题通常用到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等知识,下面就结合高中动量定理与航天推进技术展开探讨。
离子推进技术
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它利用加速装置将离子高速喷出以提供反冲力,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
典型应用有欧盟研制的“智能一号”,它的心脏即为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
例1. 欧盟研制的“智能一号”(SMART−1)月球探测器,在围绕月球运行了近3年以后,于2006年9月3日完成了对月球的“轻柔一击”。
测试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性能,其实是“智能1号”探月之旅最主要的任务。
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即通常所说的“电火箭”推进技术)为探测器的轨道纠偏或调整姿态等提供动力。
其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如氙),将产生的氙离子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从尾喷管高速喷出,提供反冲力。
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主要利用太阳能,因此在宇宙无重力状况下能够连续运转几年;而普通火箭发动机运转时,数以吨计的燃料几分钟即可用完。
因此,欧空局把“电火箭”推进技术列为十大尖端技术之一。
假如探测器连同离子发动机和氙气的总质量为M,每个氙离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加速电压为U,离子加速后形成的电流强度为I,假如开始飞行器的速度为零,求:
(1)发动机单位时间内应喷出多少个氙离子?
(2)在离子发动机工作的初始阶段由离子发动机给探测器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1)设单位时间内应喷出n个离子,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可以知道:n=I/q。
(2)设离子被喷出尾管时的速度为v,则t时间内喷出离子个数为nt,
由动量定理得:
F=Δp/t=ntmv/t=nmv=mvI/q。
在发射离子的过程中,与发射出的离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喷射出的离子的总质量为m1,发射离子后,离子的速度为v,则有:m1v=(M-m1)v1。
因为M m1,所以v v1。
故在离子发动机工作的初始阶段探测器的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在离子加速阶段,由动能定理得:qU=1/2mv2,
得: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联立上述几式,得:a=F/M=(mI/Mq。
点评:本题以物理知识在科技前沿问题中的应用为线索,紧密结合科技时事,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功率等知识,考查学生收集有效信息,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例2. (2007年天津卷)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
推进剂从图中P处注入,在A处电离出正离子,BC之间加有恒定电压,正离子进入B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后形成电流为I的离子束后喷出。
已知推进器获得的推力为F,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
为研究问题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度。
·50 ·现代物理知识
(1)求加在BC间的电压U;
(2)为使离子推进器正常运行,必须在出口D 处向正离子束注入电子,试解释其原因。
解析:(1)设一个正离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加速后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qU=1/2mv2。
设离子推进器在Δt时间内喷出质量为ΔM的正离子,并以其为研究对象,推进器ΔM的作用力F′,由动量定理,有F′Δt=ΔMv。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F,
设加速后离子束的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为n,则有I=nqvS,J=nmvS。
两式相比可得I/J=q/m,又J=ΔM/Δt,联立以上各式解得U=F2/2JI。
(2)推进器持续喷出正离子束,会使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留在其中,由于库仑力作用将来严重阻碍正离子的继续喷出,电子积累足够多时,甚至会将喷出的正离子再吸引回来,致使推进器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必须在出口D处发射电子注入到正离子束,以中和正离子,使推进器获得持续推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要求熟练应用流体模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知识。
一般试题都是将碰撞问题作为科技事件的结合点,而且难以命题,两试题转向离子推进问题,使得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迅速柳暗花明!
光压推进系统
光对被照射物体的压力称为光压。
光子是静止质量为零的中性粒子,是光和电磁波能量、动量的携带者,其能量ε=hν,动量p=h/λ=hν/c(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光的频率,λ为光的波长)。
真空中,每个光子都以光速c=3×108米/秒运动。
光子撞击物体表面时,会给物体一定冲量,使物体受到冲力。
由动量定理可知,若每秒有N个光子垂直撞击在完全吸收其冲量的物体上,则物体获得的动量增量(即受到的压力)为Nhν/c;若光子垂直撞击并被完全反弹回去,则变为2Nhν/c。
目前,光压动力已被用于行星探测船的姿态修正和控制(如“科学家四号”以光压力矩控制姿态)。
利用光压作为主要推动力最简单、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太阳帆。
例 3. 根据量子理论,光子不但有能量ε=hν,而且有动量,计算公式为p=h/λ,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λ是光的波长。
既然光子有动量,那么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吸收或被反射时就会对物体有压力,叫做“光压”。
太阳帆是一种靠太阳光压作为控制力和推动力的新型航天器,科学家设想未来的宇航事业中利用太阳帆来加速星际飞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航天器发射中自身体积和重量的影响。
在某个设计方案中,计划给探测器安上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设法让它始终正对太阳。
(1)已知在地球绕日轨道上,每平方米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的功率为P0=1.35kW,探测器本身的质量为M=100kg,太阳帆薄膜面积为S=4×104m2,那么探测器由地球发射到太空时,太阳光对帆面的最大光压为多大?对应探测器得到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太阳帆是黑色的,飞船的加速度为多少?
(3)若太阳帆采用反射率极高的薄膜且探测器仅靠光压加速,那么每一天内增加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取时间t内垂直射到物体表面的n个光子为研究对象,依据动量定理求出压力,再据压强公式求出压强。
(1)由光子的能量表达式ε=hν和动量表达式p=h/λ以及光在真空中光速c=λν,可得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之间关系为ε=pc。
设时间t内照射到帆面的光子个数为n,每个光子能量为ε,垂直射到帆面后全部反射,则这时太阳光对帆面的光压最大,设这个压强为p压。
每平方米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的功率为P0=nε/St=npc/St,由动量定理,当入射光全部被反射时对帆面的压力为F=2pn/t,则压强为p压=2pn/St=2P0/c=9×10−6Pa;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a=F/M=2pn/Mt=2P0S/Mc=3.6×10−3m/s2。
(2)若太阳帆是黑色的,有F=pn/t,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a=1.8×10−3m/s2
(3)Δv=aΔt=3.6×10−3×24×60×60=311m/s。
点评:本题通过提供大量科技信息,很巧妙地把太阳帆高科技推进技术和量子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命题,考查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要求熟练应用量子物理、动量定理、牛顿定律等知识。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215600)
22卷第1期(总127期)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