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及设备 共80页共8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80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措施,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退火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时效退火等。
-全退火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发生再结晶,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全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中的晶粒成球状,然后缓慢冷却。
球化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时效退火时效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
时效退火能够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正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使组织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3.淬火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能够使材料快速形成马氏体组织,并获得高硬度。
淬火适用于一些高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4.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处理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能够使材料的硬度降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脆性。
回火适用于一些淬火处理后需要获得一定韧性的材料。
总结起来,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实用工艺规程热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能够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
1.温度参数: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不同的金属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
温度参数应该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温度和冷却温度等。
2.时间参数:时间是热处理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时间下会产生不同的相变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变化。
时间参数应该包括加热时间、保温时间和冷却时间等。
3.冷却介质参数:冷却介质是影响材料相变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冷却介质对材料的相变速率和相变方式都有不同的影响。
冷却介质参数应该包括冷却介质的类型、温度和冷却速率等。
4.微观结构参数:微观结构是反映材料组织性能的关键特征之一,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参数应该包括晶粒尺寸、晶界形态、相分布和析出相等。
5.力学性能参数:力学性能是反映材料力学特性的指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会对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塑性等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力学性能参数应该包括材料的硬度、强度、延伸率和缩颈率等。
6.物理性能参数:物理性能是反映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会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磁导率等物理性能产生影响。
物理性能参数应该包括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磁导率等。
7.化学性能参数:化学性能是反映材料化学特性的指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会对材料的耐蚀性、氧化性和溶解性等化学性能产生影响。
化学性能参数应该包括材料的耐蚀性、氧化性和溶解性等。
上述是热处理实用工艺规程的一些全参数,不同的材料和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应用价值。
热处理工艺规程资料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的改变过程。
热处理工艺规程是指对于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热处理时所需的具体工艺参数和要求的规定。
下面就热处理工艺规程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1.热处理流程:热处理工艺规程首先需要明确热处理流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时间控制。
2.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会有所区别,需要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稳定状态的时间。
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4.冷却速率:冷却速率也是热处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冷却速率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需要合理地控制冷却速率。
5.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所采用的热处理设备,包括热处理炉、加热元件、温度控制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热处理工艺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6.热处理介质:一些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可能需要在特定的介质中进行,比如油、水、盐等。
这些介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都需要在热处理工艺规程中进行明确。
7.目标性能要求: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材料的目标性能要求。
这些要求可能包括硬度、韧性、耐磨性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材料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定。
8.检测方法和标准: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热处理后材料性能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包括金相显微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9.工艺控制要求: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温度的控制精度、时间的控制精度、冷却速率的控制精度等。
这些要求对于保证热处理效果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0.安全操作规程: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材料的装卸、炉门打开和关闭、温度调整等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是指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关键参数和操作流程。
下面将介绍热处理工艺规程中的主要内容。
1.材料选择:在热处理工艺规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进行热处理的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硬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热处理。
2.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热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加热温度直接影响材料的相变和组织结构的形成,从而影响其性能。
加热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所要求的性能进行确定。
3.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指的是材料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需要在该温度下保持的时间。
保温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材料的组织结构是完全转变还是部分转变。
不同材料的保温时间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4.冷却速率:冷却速率是指材料从加热温度急剧冷却至室温的速度。
冷却速率的选择会影响材料的相变过程和组织结构的形成,从而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快速冷却可以获得高强度和硬度,而慢速冷却则可以获得较高的韧性。
5.加热方式: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方式有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和燃气加热等。
不同的加热方式具有不同的加热速度和均匀度,需要根据材料的要求和实际生产条件进行选择。
6.热处理设备: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热处理设备来完成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热处理设备应具备稳定和可控的加热和冷却功能,以确保热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检测方法:热处理后的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评价。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观察、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评价的性能指标和实际条件进行确定。
总结起来,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是热处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材料选择、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加热方式、热处理设备和检测方法等方面。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着热处理后材料的性能,因此在热处理工艺规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结合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合理确定。
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
)举例:例1):弹簧件:目前用于制作弹簧工件的材料有很多种。
首先根据工件使用条件和要求选用合适的弹簧钢,然后加工成形。
这时虽然材料和工件的形状都达到了弹簧工件的要求,但性能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
这时工件在受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塑性变形,无法起到弹簧工件的作用。
要想使工件充分体现出弹簧的特性,就要根据所用具体材料进行相应热处理来满足。
例2):家用菜刀、剪刀等,这些工件使用性能如何,热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刀具的质量,如硬度低时,易出现卷刃现象,如硬度过高,易出现断裂现象等。
例3):学生在钳工实习时制作的小锤子。
在钳工制作锤子时,所用工具有:锉刀、锯条和钻头等工具,它们同样是金属材料,为什么锤子能被加工得动?这说明这些工具的硬度比锤子的硬度高,所以能把锤子从原材料加工成锤子的形态。
但在钳工加工成形的锤子也只是一个半成品。
因为虽然锤子的形状,尺寸达到了要求,但它们的机械性能并没有达到要求。
如果这时用它锤击工件,锤子本身就会出现变形。
所以要想使锤子不但在尺寸和精度上达到要求而且在性能上也应达到技术要求,为此就要通过进行热处理来完成。
例4):古代刀剑,不经过热处理,是没法上战场使用的。
引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热处理工艺及设备》知识。
0 绪论0-1 热处理的起源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铸铁的石墨化退火和脱碳退火,应用于农具中;西汉时代,钢铁兵器的淬火提高硬度;三国时代,发现了淬火介质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汉魏时期,开始了化学热处理;明代,有了渗碳工艺;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的热处理一直停滞不前。
0-2 热处理的概念、工艺特点1、热处理: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固态金属或合金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化学成分)与性能的工艺。
性能包括:工艺性能、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1)加热升温的目的图0-1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使金属材料由低温组织转变为高温组织(举例:钢在常温下其内部有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上、下贝氏体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