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优化探究化学(人教版)练习:第四章 第16讲 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72.00 KB
- 文档页数:9
2019版高考一轮优化探究化学练习汇编目录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人教版)练习:大题规范练(01) Word版含解析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人教版)练习:大题规范练(02) Word版含解析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人教版)练习:大题规范练(03) Word版含解析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人教版)练习:大题规范练(04) Word版含解析课时作业1.(RJ必修1·P202题改编)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处理或方法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尾气(主要含氯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B.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制氯化氢C.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时要先验纯D.将鼻子贴近集气瓶口直接闻气体气味答案:C2.(2017·甘肃河西联考)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①NaOH固体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②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③液溴通常用水封保存④锂保存在煤油中⑤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答案:B3.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试管可以做液体或溶液反应的实验,不能做固体反应的实验B.用蒸发皿小心蒸发碳酸氢钙溶液,最终得到碳酸氢钙晶体C.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可用玻璃燃烧匙或在普通燃烧匙中铺一层细沙D.熔融氢氧化钠固体,可用陶瓷坩埚解析:试管可以做固体反应的实验,如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Ca(HCO3)2在溶液中受热会分解生成CaCO3;熔融的NaOH与陶瓷中的SiO2发生反应,所以不可用陶瓷坩埚熔融NaOH 固体。
答案:C4.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②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⑤用10 mL量筒量取8.55 mL蒸馏水A.仅①B.仅①②C.仅①③D.全部答案:C5.下列操作中错误之处最多的是()解析:A 项有一处错误,读数时应平视而不应仰视;B 项存在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二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C 项有一处错误,不能把NaOH 直接放在纸上称量;D 项有一处错误,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而不是摇动。
人教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故A错误;B.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碱性减弱,红色褪去,与漂白性无关,体现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正确;D.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检验硫酸根离子,先滴加盐酸没有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的顺序不能颠倒。
2.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0 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2.4L H2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答案】C【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wMρ=1000 1.894898%⨯⨯=18.4mol/L,故A错误;B.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要选取250 mL容量瓶,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4.6 mol•L-1=V×18.4mol/L,解得V=62.5mL,故C正确;D.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皮肤,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用水冲洗后,再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D错误;故选C。
完整版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讲义及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 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氧化性无关,故A错误;B. 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氧化性:Fe3+>Cu2+,铁的活泼性大于铜,故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故C错误;D. 用激光笔照射微蓝色透明液体,有光亮的通路,说明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所以微蓝色透明液体为胶体,故D正确。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C【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C。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硫及其氧化物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中,SO2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2SO2+O22SO3B.SO2+H2O H2SO3C.2H2S+SO23S↓+2H2OD.SO2+2H2O+Cl2H2SO4+2HCl、D两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由+4价升高到+6价,表现了还原性;B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SO2表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出了氧化性。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B.Fe2O3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活性炭可用于去除冰箱中的异味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能够溶解BaCO3,产生重金属离子Ba2+,D项错误。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漂白作用不同于HClO,不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而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物2质,A错,D正确;二氧化硫水溶液显酸性,但不具有漂白石蕊溶液的能力,B正确;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
4.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SO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SO2、SO3均具有漂白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SO3可与碱反应,但不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SO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SO3不具有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两者均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B项错误;SO3既可与碱反3应,也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故C项错误;SO2不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只有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时才能被氧化为SO3,故D项错误。
5.下列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正确的是()A.Na2O2淡黄色固体、供氧剂B.Fe2O3红棕色粉末、炼铁原料C.Cl2浅绿色气体、自来水消毒D.SO2无色气体、工业制硫酸O2为淡黄色固体,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于供氧剂,A项正确;Fe2O3不溶于水, 2性质稳定,是红色固体,可用于炼铁,B项正确;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则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C项不正确;二氧化硫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工业上二氧化硫通过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D项正确。
专题01 硫及其化合物(教材深度精讲)【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实验现象中找证据进行推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O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知识导图】【目标导航】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
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框图推断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实验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以环保问题为载体考查SO2性质的试题应予以关注;2、H2SO4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因而要理解、掌握H2SO4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应用。
从命题形式来看,1、硫酸一般不单独命题,而在选择题的选项出现或穿插在主观题中。
2、环境污染和防护与工农业联系紧密,又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为背景,既可以构成选择题的选项,又可以构成主观题。
从分值来看,选择题4-8分,主观题8-10分。
【重难点精讲】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例存在; (2)化合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硫化物:硫铁矿FeS 2、黄铜矿CuFeS 2硫酸盐:芒硝Na 2SO 4·10H 2O 、石膏CaSO 4·2H 2O 、明矾KAl(SO 4)2·12H 2O 其它:蛋白质、化石燃料。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硫及其氧化物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中,SO2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2SO2+O22SO3B.SO2+H2O H2SO3C.2H2S+SO23S↓+2H2OD.SO2+2H2O+Cl2H2SO4+2HCl、D两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由+4价升高到+6价,表现了还原性;B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SO2表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项,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出了氧化性。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B.Fe2O3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活性炭可用于去除冰箱中的异味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能够溶解BaCO3,产生重金属离子Ba2+,D项错误。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2的漂白作用不同于HClO,不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而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物质,A错,D正确;二氧化硫水溶液显酸性,但不具有漂白石蕊溶液的能力,B正确;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
4.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SO2、SO3均具有漂白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SO3可与碱反应,但不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SO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SO33不具有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两者均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B项错误;SO3既可与碱反应,也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故C项错误;SO2不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只有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时才能被氧化为SO3,故D项错误。
5.下列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正确的是( )A.Na2O2淡黄色固体、供氧剂B.Fe2O3红棕色粉末、炼铁原料C.Cl2浅绿色气体、自来水消毒D.SO2无色气体、工业制硫酸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于供氧剂,A项正确;Fe2O3不溶于水,性质稳定,是红色固体,可用于炼铁,B项正确;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则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C项不正确;二氧化硫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工业上二氧化硫通过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D项正确。
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将xmolNa2SO3和ymolNa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后发生了反应,生成物:①为S和SO2,②为S和H2S,③只有S。
设x,y的比值a、b、c,若a>0.5,b=0.5,c<0.5,对应①②③三个反应正确的顺序是()A.a、b、c B.a、c、b C.c、b、a D.b、a、c【答案】B【分析】Na2SO3和Na2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发生反应: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过量的Na2SO3或Na2S能与稀硫酸继续反应生成SO2或H2S,据此讨论过量问题解答。
【详解】混合溶液酸化,发生反应: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当x:y>0.5时,Na2SO3有剩余,Na2S完全反应,剩余的Na2SO3再与硫酸反应生成SO2,生成物为S和SO2;当x:y=0.5时,Na2SO3和Na2S恰好反应,此时生成物只有S;当x:y<0.5时,Na2SO3完全反应,Na2S有剩余,剩余的Na2S再与硫酸反应生成H2S,生成物为S和H2S;故答案选B。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C【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C。
3.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C.试管c中蓝色退去,说明还原性:SO2>I-D.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说明SO2不是酸性氧化物【答案】C【详解】A.SO2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C.二氧化硫能使含有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碘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2I-+SO42-,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表明I-的还原性比SO2弱,即还原性:SO2>I-,故C正确;D.SO2是酸性氧化物,NaOH溶液中通入SO2,生成Na2SO3和水,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C。
人教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得出的推理或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HSO3-、CO32-,A错误;B.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CO32-或Ag+,B错误;C. 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同时说明钠的熔点较低,C正确;D. 因为该检验方法是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在通氯气前滤液A中就可能含有Fe3+,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故选C。
【点睛】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迅速退色B.不退色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答案】B【详解】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富含硫单质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不反应【答案】B【详解】A. 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氯水中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不能肯定Cl2表现出漂白性,A错误;B. 富含硫单质的矿物,比如硫磺粉,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B正确;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2,但不能直接生成SO3,C错误;D. 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D错误。
硫及其化合物1.(2019·广东佛山质检)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A[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中的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中有含硫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如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还原成R1—S—R2,故C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的产生,但生成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
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C[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SO2,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2019·河北武邑中学考试)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条件下,S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易溶于水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性溶液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D.都能跟碱液反应D[通常条件下,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项错误;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是弱酸,B项错误;SO3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项错误;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跟碱液反应,D项正确。
]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铜片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制取SO2,A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B对;SO2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SO2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C 错;SO2和饱和NaHSO3溶液不反应,因此NaHSO3溶液不能作为吸收液,可用NaOH溶液,D 错。
高二化学 第四章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由Fe 、Cu 、FeCl 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 B .由Mg 、Al 、NaOH 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 -3e -+3OH -=Al(OH )3C .由Al 、Cu 、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 D .用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都能实现2HCl + CuCuCl 2 + H 2↑ 反应2.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为正极,b 为负极B .生产过程中H +向a 电极区域运动C .电子从b 极向a 极移动D .负极反应式为:2224224H O SO e SO H --++-=+3.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 ,N ,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M N P A Zn Cu 稀硫酸 B Cu Fe 稀盐酸 C Ag Zn AgNO 3溶液 D CFeCuSO 4溶液4.下列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负极反应式为H2+2e一=2H+B.装置①工作时,外电路电子由a电极流向b电极C.若采用装置②精炼铜,则d为粗铜,c为纯铜D.若装置②用惰性电极电解稀H2SO4溶液,则溶液pH升高5.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被氧化B.负极,被还原C.正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7.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平面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A.Ⅰ和Ⅲ附近 B.Ⅰ和Ⅳ附近C.Ⅱ和Ⅲ附近 D.Ⅱ和Ⅳ附近8.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该燃料电池是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电解质可以是质子交换膜(可传导氢离子),也可以是固体氧化物(可传导氧离子),甲醇和氧气分别在多孔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应,从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课时作业
1.有关如图所示硫元素循环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 2
B .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 2S 气体会进入大气
C .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D .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 2SO 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
解析: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 2,A 正确;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 2S 气体会进入大气,B 正确;循环过程中,煤、石油中硫元素转化为SO 2进入大气,发生氧化反应,再转化为煤、石油中的硫时必定发生还原反应,C 正确;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亚硫酸,进一步转化为H 2SO 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D 错误。
答案:D
2.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
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 2、CO 、Cl 2等气体
解析: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SO 2、CO 、Cl 2等气体。
答案:D
3.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理论
上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图①,袋内的Na 2CO 3·10H 2O 晶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图②,袋内的鲜梨块逐渐干瘪;图③,试管底部析出晶体;图④,盛水的烧杯内水面逐渐降低。
答案:D
4.下列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该物质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 2;三是该物质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
答案:C
5.(2017·安徽合肥质检)将SO 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各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a 中实验可以证明具有漂白性
B .试管b 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强氧化性
C .试管c 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具有还原性
D .试管d 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
解析:SO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SO 2的还原性,A 错误;品红溶
液褪色,说明SO
2具有漂白性,B错误;SO
2
被NO-
3
氧化成SO2-
4
,生成BaSO
4
沉淀,
说明SO
2具有还原性,C正确;SO
2
在碱性条件下与BaCl
2
反应生成BaSO
3
沉淀,被
硝酸氧化为BaSO
4
沉淀,沉淀不溶解,D错误。
答案:C
6.某硫酸厂废气中SO
2
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含有2种盐
B.a是SO
3
C.Y可能含有(NH
4)
2 SO
4
D.(NH
4)
2
S
2
O
8
中S的化合价不可能为+7
答案:B
7.(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在BaCl
2溶液中通入SO
2
气体,溶液仍澄清;
若将BaCl
2
溶液分别盛到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硝酸,另一支加入烧碱溶液,
然后再分别通入SO
2
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SO
2
具有还原性和酸性
B.两支试管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均是BaSO
3
C.BaCl
2
具有两性
D.升高pH使SO
2水溶液中SO2-
3
的浓度减小
解析:SO
2
能被硝酸氧化证明了它的还原性,与NaOH溶液反应证明了它的酸
性,A项正确。
将BaCl
2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硝酸,再通入SO
2
,SO
2
被硝酸
氧化为SO2-
4,发生反应:Ba2++SO2-
4
===BaSO
4
↓;另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再通入
SO
2,先发生反应:SO
2
+2OH-===SO2-
3
+H
2
O,再发生反应:Ba2++SO2-
3
===BaSO
3
↓。
增强溶液的碱性会使SO
2转化为亚硫酸盐,使SO2-
3
的浓度增大。
综上分析,B、C、
D不正确。
答案:A
8.某研究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电解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
2
S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