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与估算三年级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篇)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的蓝图和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就已经接触过估算,初步了解了估算的必要性。
并且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把一个数估算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
这节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大约”的意思,学会用除法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更深入理解估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题目,找关键字,列出正确的算式。
2、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并能根据关键字进行估算,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用除法估算的方法简便快速的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除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准确的进行估算。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最近天气真热呀!小红和爸爸妈妈决定出去旅游。
(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旅游结束宾馆的服务员告诉他们住了3天一共消费了267元,小红想知道他们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你能帮帮她吗?3、解决问题(1)阅读理解题目知道了一共住了3天,也就是住的天数。
还知道3天花了267元,也就是总的住宿费。
要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找到关键字“大约”有“大概、差不多的意思”不需要求出准确值。
(2)解决问题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就是把总的住宿费平均分成3份。
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
也就是要进行估算。
(估算要写约等号)列除法算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
267÷3≈(3)学生尝试计算(4)判断分析两种结果都合理吗?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两种方法都用估算的方法,很快求出了结果,而且算法很简单;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样,但与准确值差距都不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并能检验多位数相乘的积的最高位是否正确。
(3)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
(4)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估算与精确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估算。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
(2)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学实录】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
估算,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同学们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问题、困惑?或者说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吴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估算的问题。
凡是关于估算的问题都可以提,好不好?生:估算有什么用?(板书:什么用处?)生:为什么要学估算呢?(板书:为什么学习?)生:75是记做70还是80(板书:怎么样?)生:为什么估算的符号要弯弯曲曲的?(板书:≈?)生:什么是估算呢?(板书:什么是?)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板书:发明?)师:好了同学们。
短短的几分钟你们给吴老师的印象太好了。
说明你们特别愿意思考,而且会提问题。
你们今天呢,我们就带着你们提的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一起来研究估算,好不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唤醒生活经历,增强估算意识(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吧?我们看看在这里青青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收银员的问题是:我怎么把这些数据输入到收音机中?我想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屏幕出示题目)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①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技巧三年级的数学学习正处于估算的阶段,估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估算是指通过大致的计算和推测,来确定数值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估算也是应用数学的重要技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技巧。
一、近似数法近似数法是指通过调整数值的大小,使计算更为简单和方便。
例如,我们要计算37+48,可以先将37调整为40,将48调整为50,然后计算40+50=90,最后再将调整后的数值减去调整的差值即可,即90-3-2=85,得到最终结果。
二、基数法基数法是指将一个数分解成基数和指数的乘积,以减少计算量。
例如,我们要计算3×3×3×3×3,可以将其分解为3的五次方,即3^5,然后用乘方表或手算得到结果243。
同样,我们要计算2×2×2×2×2×2×2×2,可以将其分解为2的八次方,即2^8,然后得到结果256。
三、近似取整法近似取整法是指通过近似取整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单和方便。
例如,我们要计算24÷7,可以先将24近似为21,将7近似为7,然后计算21÷7=3,得到商3,最后将余数4加上7得到11,即24÷7≈3余11。
四、倍数法倍数法是指通过将数值进行倍数的转化,将计算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我们要计算21×36,可以将21转化为3的倍数,即21=3×7,将36转化为4的倍数,即36=4×9,然后将其转化为3×4的乘积,即3×4×7×9=756,得到最终结果。
五、分组法分组法是指将数值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组,以减少计算量。
例如,我们要计算1+2+3+···+99+100,可以将其分为50组,每组的和为101,即(1+100)+(2+99)+(3+98)+···+(50+51)=50×101=5050,得到最终结果。
近似数与估算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设计到了近似数与估算,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新接触的估算,不精确的数有疑惑,很多孩子认为这个是不对的,错误最多的地方就是估算不够大胆,不敢于估算为整十整百的数。
还有的孩子不能正确使用“=”与“≈”。
比如: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16 ≈();1927 ≈();689 ≈();9019 ≈().解答过程中学生容易这样写的:416 ≈(520 );1927 ≈(1950 );689 ≈(690 );9019 ≈(9020 ).这样的结果没有错,但是不够大胆,孩子的心里就是担心,怕一个数字变化太大了就错了。
其实可以放开做。
可以写成这样:416 ≈(400 );1927 ≈(2000 );689 ≈(700 );9019 ≈(9000 ).有的人会问,估算有没有一个尺度,近似到什么程度比较好。
在这里,我们要有一个原则,尽量近似到整十整百。
如果题目是求解近似数,我们可以近似到整十,如果是应用题,购物什么的,我们尽量近似到整百,整千,这样对后面的解题过程有帮助。
如果求近似数,如1927 ≈(),我们可以写1927 ≈(1930 ),注意不能写为1927 ≈(1920 )。
如果是解应用题,如:小明妈妈去商场买电视机与饮水机,电视机的价格是1927元,饮水机的价格是416元,估算一下,小明妈妈需要带多少钱?这个就应该这样估算,1927 ≈2000,416 ≈400,2000 + 400 = 2400(元)。
答:小明妈妈需要带2400元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的解题过程中,1927 ≈2000,416 ≈400必须用“≈”,2000 + 400 = 2400 必须用“=”。
这个细节很多孩子不能正确把握。
教材中涉及到了四舍五入法,没有深入的讲解。
在取小数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核心考点突破卷2.近似数、估算和解决问题(含学会购物)一、填空。
(每空2分,共20分)1.519的近似数可以是(),也可以是()。
2.丫丫要上网搜集学习资料,她想买2498元的平板,至少要带大约()元才够。
3.一套《经典阅读》的价格是112元,妈妈带了300元,够买()套这样的书。
4.北京欢乐谷的门票每张是198元,乐乐一家4口去欢乐谷游玩,大约需要花()元。
5.一个蔬菜礼盒296元,一个水果礼盒408元,如果各买一个大约需要()元,实际需要()元,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
(填“大”或“小”)6.丽丽1分钟可以打73个字,5分钟大约能打()个字。
7.中秋节即将来临,优优的妈妈要在全聚德烤鸭店预定一个套餐,价钱在660元~1000元之间,优优的妈妈只带了480元,最少还要取()元钱。
二、选择。
(每小题3分,共27分)1.与628最接近的整十数是()。
A.720B.630 C.620D.6002.一件羊毛衫的价钱是489元,一条打底裤的价钱是146元,买这两件衣服至少大约要带()元。
A.500 B.600 C.640 D.7003.9□56≈1万,□里不可以填()。
A.4 B.5 C.6 D.74.果园里大约有1500棵梨树,梨树可能有()棵。
A.1423 B.1509 C.1579 D.1399 5.买一箱赠3袋,买15袋牛奶至少要花()元。
A.45 B.35C.26 D.296.用0、4、5、9组成的数中最接近5000的是()。
A.4590 B.4950 C.5409 D.5049 7.496+1995=2500,这道题的错误原因是()。
A.估算结果不正确B.书写时没有用“≈”连接C.估算方法不正确8.横线上的数不是近似数的是()。
A.河北省是长城途径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约2000千米B.广场上容纳了观众7000余人C.实验中学有学生2924名D.《新华字典》有710面左右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年级估算秘诀
三年级的估算秘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利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近似数来估算。
例如,如果要计算78+39,可以先将78近似为80,39近似为40,然后计算80+40=120。
2. 利用相近数进行估算:对于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于10、100、1000等整十数,可以将其换成相应的整十数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47+13,可以将13换成10,然后计算47+10=57。
3. 利用倍数进行估算:对于乘法或除法,可以利用倍数来进行估算。
例如,要计算36×5,可以先计算36×10=360,然后再将结果除以2得到180。
4. 利用分数进行估算: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可以将分数转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1/4+2/3,可以将1/4转化为3/12,然后计算3/12+8/12=11/12。
5. 利用适当的近似值进行估算:对于较复杂的计算,可以用适当的近似值来估算。
例如,要计算376×7,可以将376近似为400,然后计算400×7=2800,再根据近似值的误差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的估算秘诀,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计算过程中更加灵活和
高效地进行估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并能检验多位数相乘的积的最高位是否正确。
(3)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
(4)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估算与精确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估算。
【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
(2)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学实录】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
估算,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同学们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问题、困惑?或者说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吴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估算的问题。
凡是关于估算的问题都可以提,好不好?生:估算有什么用?(板书:什么用处?)生:为什么要学估算呢?(板书:为什么学习?)生:75是记做70还是80(板书:怎么样?)生:为什么估算的符号要弯弯曲曲的?(板书:≈?)生:什么是估算呢?(板书:什么是?)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板书:发明?)师:好了同学们。
短短的几分钟你们给吴老师的印象太好了。
说明你们特别愿意思考,而且会提问题。
你们今天呢,我们就带着你们提的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一起来研究估算,好不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唤醒生活经历,增强估算意识(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吧?我们看看在这里青青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收银员的问题是:我怎么把这些数据输入到收音机中?我想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屏幕出示题目)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①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三年级价钱估算三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学习计算的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因此,可以开始学习有关价钱的知识。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估算价钱,这对他们理解货币价值和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非常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价钱。
价钱是指购买商品或服务所需支付的货币金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每个都有自己的价钱。
价钱的估算是指根据商品的特征和数量来估计其价值。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老师会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价钱估算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近似数或舍入数的方法来估算价钱。
舍入数是将一个数值取到最接近的整数或其他特定的数值。
例如,如果一个商品的价钱是4.99元,学生可以将其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即5元。
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估算出商品的价值。
学生还可以通过将商品的价钱与其他已知的价钱进行比较来估算其价值。
例如,如果学生知道一瓶可乐的价钱是2元,而他们看到一瓶汽水的价钱是4元,他们就可以估算出汽水的价值是可乐的两倍。
在学习价钱估算的过程中,三年级的小朋友还应该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
在中国,人民币是我们常用的货币单位。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我们通常使用元和角来表示货币的价值。
例如,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价钱为1.50元时,我们可以知道它等于1元5角。
除了学习估算价钱,三年级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的购物活动来练习他们的价钱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模拟市场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扮演买家和卖家,他们可以使用纸币和硬币来购买和出售商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价钱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和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价钱估算也是非常有用的。
当我们去超市购物时,我们可以根据商品的价钱来做出决策。
例如,如果两个商品的价钱相差不大,但一个商品的质量更好,我们可以选择质量更好的商品。
此外,价钱估算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购物预算,避免过度消费。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估算3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应用估算的方法,提高自我生活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道具(水果、蔬菜等),黑板、白板/投影仪、计算器•学生准备:文具、练习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入估算的概念,引出估算3的内容:买水果。
2. 学习新知•通过多幅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多样的水果。
•让学生分析怎么才能买到好水果,通过讨论、观察和品尝水果得出一些结论,如“形状好的柿子甜度高”,“颜色鲜艳的西红柿口感好”等。
•教师出示一箱柿子,让学生尝试估算一下这一箱柿子的数量。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称重、估算等方法得出一些结果。
•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结论帮助他们估算1斤柿子的个数。
•通过多组题目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兔子吃了10根胡萝卜,问还有几根?–场地长30米,估算一下有多少人可以围成一个圈?–兔子每天要吃一捆草,估算8个兔子1个星期需要多少草?3.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题目,例如:–估算一下一个小汽车最多能装多少桶油?–估算一下一个学校的学生人数?–自己设计一组估算题目。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市场上的水果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多样性的水果,从而引出水果的好坏之分。
然后通过讨论、观察和品尝水果得出一些结论,并让学生利用这些结论进行估算。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生活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估算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1. 估算的概念:什么是估算,估算的意义。
2.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近似数法、整数法等。
3. 估算的应用:购物、测量、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估算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讲解估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估算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
板书设计1. 估算的概念和意义。
2.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近似数法、整数法等。
3. 估算的应用:购物、测量、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估算的练习题,巩固估算的方法。
2. 提高题: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3. 挑战题:设计一些有趣的估算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估算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正确选择估算方法。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估算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部分,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估算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2. 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估算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四舍五入法时,可以用一个数字如237,让学生尝试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十位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板书:估算)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19+2828+2443+5151—2443—19(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
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谁先想好谁先发言。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该页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估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二、教具、学具准备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
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一年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轻松学习“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
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
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精确计算”、“近似计算”、“估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数值计算时,有时需要得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有时只需要或只能得到与准确数相差不多的近似数。
如:购物时该付多少钱,就是需要精确计算才能回答的问题。
而根据购物计划,大致要准备多少钱,只需通过估算求得。
为了通过计算得到准确数,首先要求计算的原始数据准确无误。
其次,所用的计算公式要能正确地表达有关的几个数量间的关系(而不是“近似公式”),并且,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相关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
在工程技术的相关计算中,所用的原始数据大多不是准确数。
许多数据也不要求完全准确,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只有误差不超出规定的范围就可以了。
为了使计算结果的误差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计算过程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
这就是近似计算。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作出估计或大概的推断。
如:参加一次旅行,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就是一个需要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总之,精确计算得到的是准确数;近似计算得到的是误差不超过指定范围的近似数;如果对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也没提出要求,那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估算是粗略的口算;近似计算则是不完全精确的笔算或机算。
估算和近似计算的计算结果可以是接近准确得数的某一个数;也可以是包含准确得数的某个区间的两个端点。
估算与近似计算的主要差异有两点:1.近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有一定的要求,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不允许超出某个界限;但对估算结果的精确程度一般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 估算一般用口算进行;而近似计算往往用笔算或机算完成。
科学技术领域的复杂计算,大多数是要求达到一定精确度的近似计算。
计算结果一般不可能完全准确,主要原因是在计算的原始数据有许多是实验或测量所得的近似数。
而且,计算所依据的公式或所用的方法,有些也只是近似公式或近似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小学三年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估算,比如估算购物的花费、估算旅行的时间等等。
那么,如何进行准确的估算呢?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估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近似数进行估算。
比如,当我们需要计算13+17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两个数近似为10和20,然后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近似的答案。
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大概的结果,尤其是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分解和组合进行估算。
比如,当我们需要计算38+24时,我们可以先将38分解为30和8,将24分解为20和4,然后进行分别相加,最后将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答案。
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较大的数字非常实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估算。
比如,当我们需要估算一辆汽车行驶10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先类比成自行车行驶10公里需要的时间,然后进行计算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情境,更容易理解和估算。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进行估算。
比如,当我们需要估算一件物品的价格时,我们可以将价格取整到最接近的十位或百位,然后进行估算,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结果。
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快速得到大概的价格,方便我们进行决策和安排。
综上所述,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通过简单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准确的估算。
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可以通过近似数、分解和组合、类比以及取舍和调整等方法来进行估算,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地处理各种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简单而实用的估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近似数与估算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设计到了近似数与估算,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新接触的估算,不精确的数有疑惑,很多孩子认为这个是不对的,错误最多的地方就是估算不够大胆,不敢于估算为整十整百的数。
还有的孩子不能正确使用“=”与“≈”。
比如: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16 ≈(); 1927 ≈();
689 ≈(); 9019 ≈().
解答过程中学生容易这样写的:
416 ≈( 520 ); 1927 ≈( 1950 );
689 ≈( 690 ); 9019 ≈( 9020 ).
这样的结果没有错,但是不够大胆,孩子的心里就是担心,怕一个数字变化太大了就错了。
其实可以放开做。
可以写成这样:
416 ≈( 400 ); 1927 ≈( 2000 );
689 ≈( 700 ); 9019 ≈( 9000 ).
有的人会问,估算有没有一个尺度,近似到什么程度比较好。
在这里,我们要有一个原则,尽量近似到整十整百。
如果题目是求解近似数,我们可以近似到整十,如果是应用题,购物什么的,我们尽量近似到整百,整千,这样对后面的解题过程有帮助。
如果求近似数,如1927 ≈(),我们可以写1927 ≈( 1930 ),注意不能写为1927 ≈( 1920 )。
如果是解应用题,如:
小明妈妈去商场买电视机与饮水机,电视机的价格是1927元,饮水机的价格是416元,估算一下,小明妈妈需要带多少钱
这个就应该这样估算,1927 ≈ 2000,416 ≈ 400, 2000 + 400 = 2400(元)。
答:小明妈妈需要带2400元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的解题过程中,1927 ≈ 2000,416 ≈ 400必须用“≈”,2000 + 400 = 2400 必须用“=”。
这个细节很多孩子不能正确把握。
教材中涉及到了四舍五入法,没有深入的讲解。
在取小数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416 ≈()就可以体现出四舍五入,有的在估算为整十的时候,我们可以估算为416 ≈( 420 ),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估算为416 ≈( 410 )就不合适了。
练一下:
一、求下列各数对的近似数
216 ≈(); 4578 ≈();
2409 ≈(); 1058 ≈();
3014 ≈(); 1407 ≈();
4756 ≈(); 4789 ≈();
4820 ≈(); 1007 ≈();
147 ≈(); 9199 ≈();
889 ≈(); 1907 ≈();
963 ≈(); 6219 ≈();
586 ≈(); 4447 ≈();
609 ≈(); 4019 ≈();
476 ≈(); 5548 ≈();
619 ≈(); 9749 ≈();
886 ≈(); 1744 ≈();
989 ≈(); 9229 ≈();
二、应用题
小明妈妈去商场买电视机与饮水机,电视机的价格是6927元,饮水机的价格是589元,估算一下,小明妈妈需要带多少钱如果妈妈带了7500元钱,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