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CT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15
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By hotden早期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先兆破裂非常重要。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通常比较直观。
大多数破裂表现为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膜后血肿。
主动脉周围的血液可蔓延至肾周间隙,肾旁间隙或两者。
腹膜内渗出可为短期或迟发改变。
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或者环状钙化的动脉壁上的局灶性破裂可能就是破裂口所在。
在最初的壁内出血到渗出至动脉周围的软组织,通常有几个小时的间隔。
瘤内或先兆破裂很难辨认。
主动脉周围的少量积血易与十二指肠,动脉瘤周围纤维化或者腺病相混肴。
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或先兆破裂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动脉瘤增大,血栓-管径比率低,出血致附壁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瘤内出现外周性的新月形高密度影,代表了急性壁内出血,是先兆破裂的又一CT征象。
动脉瘤的后份紧贴椎体通常为合并瘤内破裂。
引言大多数腹主动脉瘤都是真性动脉瘤,其形成机制是动脉壁的三层结构(内膜,中层,外膜)薄弱导致动脉腔局限性的扩张。
而假性动脉瘤则不由正常的动脉壁所包绕,仅被覆以动脉外膜或周围软组织,腔内充填以与动脉腔相交通的血流(图1)。
动脉瘤可发生于动脉的任一节段,但多数好发于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
主动脉直径大于等于3cm时可定义为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很少发生于50岁以前,但50岁以后的发病率达2%-4%。
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5—70岁,男性多于女性。
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以及有腹主动脉瘤的家族史,都是该疾病发展的强危险因子。
腹主动脉瘤旁的腹膜后血肿是瘤体破裂的最常见影像学改变。
出血经常延伸至腹膜后腔,包括肾周和肾旁间隙,腰大肌和腹膜。
腹腔内渗出为间接的或迟发的征象。
如果病人表现为腹痛,并能发现大的腹主动脉瘤,但是没有直接的破裂征象,这将导致诊断上的困难。
此时,症状有助于判断动脉瘤的稳定性,先兆破裂及内漏。
图1 主动脉瘤的分型。
图示正常的动脉壁结构及真、假性动脉瘤的瘤壁结构。
影像技术由于CT的检查速度快,而且在很多医疗单位都有普及,因而是评价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最佳设备。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CT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诊断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升主动脉是人体主动脉的一部分,是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部分,负责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当升主动脉发生局部血管壁膨出,形成瘤样扩张时,即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升主动脉的形态、直径以及可能存在的血管壁异常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在CT图像的诊断中,根据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瘤样扩张的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诊断。
在CT图像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典型表现包括:升主动脉的局部瘤样扩张,瘤样扩张的直径增大,血管壁的异常变化,如钙化、厚度增加等,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表现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回顾:通过本篇文章的全面阐述,我们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 诊断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CT图像中,应注意观察病灶的形态、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方面,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我们也应该重视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风险。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临床实践中,CT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观察图像,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64排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名壁间动脉瘤,是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生存率尤为重要,既往主要靠主动脉造影检查,近年来,由于ct技术的飞跃发展,ct血管造影(cta)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精确的特点,已显示出了巨大优势[1],cta已逐步取代大部分常规血管造影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
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ct检查的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54岁。
临床表现多以剧烈急性胸腹痛、呼吸困难发病,其中高血压者27例,咳嗽咳血3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无症状者2例。
其中支架植入术后者复查7例。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使用ge lightspeed 64 vct扫描,扫描参数:140kv,350~550ma,层厚5mm,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造影剂选用碘海醇370mg/ml,注射速率4.0ml/s,使用高压注射器,应用智能跟踪技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分叉部下方3cm处,所得图像0.625mm重建后采用ssd及mpr方法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处理图像扫描后,将所得容积数据传输到adw4.3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后处理,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重建,仿真内窥镜等。
2 结果全部病例⑴ct平扫均显示主动脉增粗,管径约3.5~5.5cm,管腔内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⑵内膜钙化斑向内移位,与主动脉外缘距离增大(>1cm),17例病例见主动脉壁钙化斑内。
⑶增强扫描后全部病例均出现真假腔,真腔较小,假腔较大,真腔造影剂充盈较早,假腔造影剂较晚,真腔内造影剂浓度较高,假腔内浓度较低,内膜片显示良好,为宽约2~3mm,的线样低密度影,形态多为平直或弯曲突向假腔,少数呈螺旋形,⑷其中28例显示内膜片破口(80%),21例假腔内见附壁血栓(60%),增强后附壁血栓无强化。
腹部假性动脉瘤的CT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在腹部血管病变中较多见,其中以外科术后最常见。
诊断上优先选择CT增强扫描,可以明确看到假性动脉瘤,再行DSA造影观察瘤体及载瘤动脉;传统经验采取手术切除,但风险较大,容易造成瘤体破裂大出血,随着介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DSA下行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已成为首选。
本文总结了从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室行介入栓塞治疗21例假性动脉瘤,术后取得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 1材料1.1.1 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从30~77岁,平均年龄49.1岁,消化道出血4例,胰腺炎2例,肝左叶切除术1例,胰头恶性肿瘤1例,车祸外伤1例,肝癌TACE术1例,肾取石术后3例,颅脑动脉瘤1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直肠癌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引流管持续性引出血性液体、反复血尿伴血凝块、腹痛,其中5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最多者输4500ml血液。
1.1.2 器材GE公司Optima660螺旋CT ,GE Innova3131-IQ数字减影机器,MEDRAD 高压注射器,水溶性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各种导管及微导管,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弹簧圈及PV A颗粒。
1.2 方法21例患者中有1例行急诊CT增强扫描,12例择期行CT增强扫描,明确为PSA,2例行CT普通扫描,可疑PSA,6例未做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DSA 造影明确诊断。
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用肝管和Cobra管选择行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造影剂,当发现异常血管时,再经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靶动脉造影,明确PSA及其周围血管关系,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进行治疗。
2 结果CT表现:CT平扫病例可见腹腔内高密度肿块影,CT值约56Hu~78Hu,接近新鲜血肿密度;增强表现为囊样或不规整形态强化灶,部分病灶内可见血栓形成;通过工作站MIP处理及三维重建,可以了解到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载瘤动脉、破口位置、有无血栓形成以及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ct诊断标准
升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在血管壁的一部分出现异常扩张和薄弱区域。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可以用来评估升主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特征。
以下是CT 诊断升主动脉瘤的一般标准:
1. 直径扩张:直径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1.5倍以上。
2. 横断面积扩张:横断面积超过正常主动脉横断面积的50%以上。
3. 主动脉壁的扩张:主动脉壁扩大至正常主动脉壁的1.5倍以上。
4. 血管壁形态扩张:血管壁局部膨隆成椭圆形或球形。
5. 血管壁钙化:CT图像上可见到血管壁的钙化。
6. 血肿形成:存在血肿形成在主动脉壁内或外。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标准可以将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进行比较,但在实际诊断中需要综合其他临床指标评估,如患者的症状、家族史、动脉硬化的程度等。
最终的诊断需要由医生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11-04-20 13:43:00 ] 编辑:studa20作者:胡海菁徐新超罗志坤林小慧杜丽云【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在腹腔内脏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MDCTA诊断的腹腔内脏动脉瘤28例(其中包括10例经内脏动脉造影(DSA)确诊)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1枚,其中脾动脉瘤9枚,肝动脉瘤6枚,腹腔干动脉瘤5枚,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枚和1枚,肾动脉5枚。
VR、MIP、M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VE可清晰显示腔内血栓和钙化。
结论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极为困难,MD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对腹腔内脏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替代DSA检查,它提供的详尽信息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内脏动脉瘤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DCTA)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 diagnosed by MDC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of which 10 cases were finallly diagnosed by DSA.. Results Found in the 28 patients were 31 artery aneurysms, including 9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6 hepatic artery aneurysms, 5 celiac artery aneurysms, 5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 1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 and 5 renal artery aneurysms. The location, shape, ambit, aneurismal wall, parent arter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jacent vessels were showed clearly and accurately with volume rendering (VR),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and 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Intraluminal thrombus and calcification could also be displayedclearly with VE. Conclusion A simple, high-speed, non-invasive, safe and reliable angiographic technique,MDCTA is a feasible method with highly qualified images, high-speed,exact and economic in the diagnosis of 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It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 To some extent, MDCTA can take the place of DSA and provideexhaustive information for treatment.Key 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angiography;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内脏动脉瘤即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所产生的动脉瘤,随着我国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的增多及检查技术的进步,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世界文献报道已愈3000例,国内报道尚不多[1,2]。
腹主动脉瘤ct标准
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直径的测量:如果血管直径大于正常直径的倍,可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正常人的血管直径一般为\~2cm,而腹主动脉瘤的血管直径会明显增大。
2. 瘤体大小的判断:如果瘤体的直径大于近端正常血管直径的1/3,或者短期内变化较大,如半年内直径增加了,可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3. 血管形态的观察:在CT平扫的情况下,如果观察到血管形态发生了扩张或扭曲,可以考虑为腹主动脉瘤。
4. 增强检查:通过增强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精确地测量血管直径。
如果腹主动脉局部的扩张达到了3cm,可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5. 周围组织的观察:在测量动脉瘤的直径时,不仅要考虑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部分,还要包括外面腹壁的血栓、不稳定的斑块等周围组织,因为这些组织也可能对动脉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腹主动脉瘤。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诊断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