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假性动脉瘤标准护理管理流程
假性动脉瘤标准护理管理流程:
入院评估:①详细询问病史,体检确认动脉瘤位置、大小及并发症。
②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心理状态及自理能力。
术前准备:①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瘤体情况。
②给予必要的药物准备,如抗凝治疗需按医嘱调整。
③进行术前宣教,减轻患者焦虑。
手术期护理: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②确保手术部位无菌,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③术后妥善固定导管,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
术后监护:①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形成。
②维持患肢适当位置,促进血液循环。
③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药物管理:①按时给予抗凝、抗炎药物,预防血栓及感染。
②监控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功能锻炼与康复:①指导患肢适度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②关注患者营养状况,指导合理膳食。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①教育患者及家属识别并发症迹象。
②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出院指导与随访:①说明居家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活动限制。
②安排定期复查,监测动脉瘤变化。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因为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假性动脉瘤是其中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3%~8%[1]。
1 假性动脉瘤的概念和形成假性动脉瘤(pesudoaneurysm.PSA)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2]。
由于介入治疗操作不当、肢体制动不到位、术后频繁改变体位、过早活动、压迫不当、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均可在术后24~48h内发生,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触之加剧,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大片淤斑、肿块、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
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淤血、坏死等不良后果[3-4]。
2 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2.1.1 危险因素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动脉硬化者愈合慢)、体重(肥胖者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依从性(过早、频繁活动)、有无糖尿病(血管硬化加重)和高血压(高血压未控制理想时血管张力高,伤口愈合困难)、抗凝药的使用(凝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2、5]。
2.1.2 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告知患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若患者仍不能重视并配合,首先鼓励患者,并告知可能会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症状和不良后果[6]。
2.1.3 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一种有创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的最基本方式,它可以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消除疑虑、增强信心,使患者认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及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的的必要性[7]。
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进行术前探访,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解释,讲解介入治疗的过程、术中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使其对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术前紧张、焦虑情绪[8]。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一、定义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二、病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
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5、术后压迫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或位置的不准确是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1、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2、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3、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
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四、治疗假性动脉瘤自愈者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1、动脉修复;2、血管结扎;3、瘤体切除;4、血管吻合及血管移植术等。
五、预防措施1、穿刺时正确定位,穿刺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2、医生在拔鞘管后按照正确的定位和手法压迫穿刺点。
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过高,及时报告。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5、做好术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鼓励患者坚持术侧肢体制动位。
6、患者卧床时间长时,会腰酸背痛,这时要给予按摩。
7、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
六、护理1、穿刺部位的观察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患者、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形成,一旦有出血、血肿,应早期发现并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给予包扎、压迫止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血肿范围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10-21T15:47:49.5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作者:磨莉[导读]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干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干预。
方法:对3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穿刺部位并发假性动脉瘤的6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护理并发症,10~15d好转出院。
结论:脑血管介入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做好术前、术后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护理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从破口流出被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肿,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有肿块、淤斑、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杂音[1]。
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行脑血管造影320 例,术后6例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假性动脉瘤,经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行脑血管造影 320 例,6例患者发生股动脉PSA,占1.9%;男3例,女3例,年龄45~78岁;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肥胖1例;6例均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并确诊为股动脉PSA。
1.2 方法6例患者均采用徒手联合绷带包扎沙袋压迫法。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取股动脉及腹韧带交点为压迫点,在穿刺点上方1.5~2.5cm处,取1块7x8x9cm方纱做支点,用一手掌跟压迫动脉,另一手辅助加压,压迫力度为血管杂音消失,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持续按压30 min,表面再覆盖5块7x8x9cm方纱,以2条弹力绷带交叉包扎24h,2Kg沙袋压迫。
嘱患者压迫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12 h,平卧24 h,用改良约束带约束术侧肢体踝关节于床尾。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学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01月至06月行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8岁;其中植入一枚支架2例,2 例三支病变,未植入支架;1例血管无明显异常,未植入支架,术后均予宽胶布,沙袋局部压迫8小时,术肢制动6-12小时。
1.2临床表现3例患者在术后2天穿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可触及波动性肿块,患者主诉感疼痛难忍,2例患者外观穿刺部位无明显肿胀,平卧位休息时无特殊感觉,下床行走时伤口穿刺处感牵拉痛,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均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1.3结果2例于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4小时瘤口闭合,2例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弹力绷带包扎,沙袋间隔压迫72小时瘤口闭合,1例间断压迫5天瘤口闭合。
2原因分析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但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因此,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对术程较长、使用过量抗凝药的患者术后压迫和观察时间要长。
(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体形肥胖者多为老年人,皮下脂肪层较厚,动脉粥样硬化者多,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给穿刺带来困难,压迫时又较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穿刺口闭合不完全。
高血压患者,术前如果没有完全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术后患者焦虑引起血压的再度升高都会给压迫带来一定的难度,压迫时间不够就容易并发假性动脉瘤。
且高血压患者术后解大便时腹压增加,未完全闭合的股动脉穿刺口易在强大血压的冲击下破裂出血。
(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术前教育或术后患者耐受性差,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和护理人民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随着各种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若不及时治疗,将发生血栓栓塞、组织坏死、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主要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综述。
标签: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pseudo-aneurysm,FPA);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护理假性动脉瘤是多种原因引起动脉壁部分破裂之后,血液溢出至血管外被外周局部组织包裹形成的搏动性囊性血肿,其瘤壁不含正常动脉的内膜、中膜和外膜结构。
随着各种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pseudo-aneurysm, FPA)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据文献报道[1],诊断性血管造影FPA发生率仅为0.1%~2%,而介入治疗FPA发生率接近8%。
虽然较小的FPA(直径<2cm)在2~4w内有可能自然愈合,但瘤体有进一步扩大产生压迫症状和破裂出血的危险[2]。
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治疗。
1FPA原因分析1.1穿刺技术介入治疗的理想穿刺点是跨越股骨头的股动脉段,在腹股沟韧带和股动脉分叉处大约有3cm的股动脉可以进行穿刺,因为此处股骨头正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3]。
当穿刺点偏低时,没有股动脉鞘制止出血,也没有骨性结构可供压迫止血,就容易发生FPA。
另外,患者股动脉解剖结构异常、一次穿刺不成功等也可使FPA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在穿刺时必须确定骨性标准、准确定位穿刺部位、保证穿刺成功,以防止FPA的发生。
1.2介入器材前文已提到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术和治疗性介入术可以造成FPA 发生率不同,两者的鞘管粗细和手术时间与FPA的发生密切相关。
诊断性血管造影术只需要较细的能容纳一根导丝的鞘管进入股动脉,而治疗性介入术需要较粗的鞘管使导丝和药物、线圈、支架、球囊、激光器等设备通过。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假性动脉瘤是介入诊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它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既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慢,增加医疗费用等缺陷。
近年来,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20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
下面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患者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我科经皮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中,有20例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男性9 例,女性11例;年龄为62~75岁,平均68岁;其中19例患者假性动脉瘤发生在拔除动脉鞘24小时内,1例发生在3天后。
发生假性动脉瘤后,临床表现为股动脉穿刺处肿块、质硬、搏动样疼痛,行走障碍,听诊有血管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假性动脉瘤[2],大小在3.0-3.5cm22.6~5.0cm2之间。
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局部加压治疗,并观察24小时,无效后再采用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方法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最终均获得成功。
2 方法先以彩色多谱勒超声波诊断仪对假性动脉瘤进行仔细扫描,确定载瘤动脉破口位置、假性动脉瘤颈部宽度及长度、瘤腔大小和数量。
将冻干、灭菌凝血酶(200 U/ 支) 用生理盐水按200 U/ ml 稀释待用。
注射部位皮肤用碘伏消毒,消毒巾覆盖。
在超声引导下将消毒过的经皮穿刺针穿刺入假性动脉瘤腔内,在彩色多谱勒超声实时监测下,分次从小剂量开始将凝血酶(100~200 U) 通过经皮穿刺针注入瘤腔,使瘤腔内快速血栓形成,直至瘤腔内、瘤颈部的彩色血流信号消失,表明假性动脉瘤已经封闭,观察远端动脉血流及邻近部位的血管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观察病情及患者有无主诉,若无异常,拔出穿刺针,伤口包扎好,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 护理3.1 术前护理准备3.1.1 切实做好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宣教: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能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也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知情度, 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血液透析中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假性动脉瘤在血液透析中的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方法。
方法观察23例急诊血液透析及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行237例次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透析通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情况。
结果 4例病人发生假性动脉瘤,并且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均消失。
结论假性动脉瘤是通过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预防和消除动脉瘤。
【关键词】血液透析假性动脉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27-01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应用中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经济高效,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1]。
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穿刺后可出现假性动脉瘤、血流量不足、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就我院在血液透析中针对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和处理情况作一总结。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共为23例急诊及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共穿刺237例次,其中年龄最大78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58.2岁。
2 结果所有操作中共发生假性动脉瘤4例,其中1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50~75岁。
1例发生于发生于桡动脉,1例发生于足背动脉,2例发生于肱动脉,所有患者均通过压迫法最后消失。
3 护理体会3.1 预防3.1.1做好心理护理发生假性动脉瘤多数为初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常出现焦虑、烦燥、怕痛、拒绝做动静脉内瘘手术,不愿接受深静脉插管等不合作行为,我们除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外,还将长期透析效果好的病例介绍给他们,增强了患者的信心,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2]。
3.1.2 以迅速、娴熟的技术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选择好动静脉的进针部位。
一般左上肢(非惯用侧)不做直接穿刺,以备造瘘。
对动静脉的穿刺尽量不做无把握的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进行动静脉穿刺前,先将机面操作全部准备妥当,先穿静脉后穿动脉。
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的护理李菲;刘莹;张进;曹荣【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01(018)001【摘要】@@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介人性诊断及治疗的并发症。
我们总结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诱发因素,将护理及预防要点介绍如下:rn 1 临床资料rn 1987年3月至2000年1月,我们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术2 820例次,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率0.18%。
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8~74岁,平均70岁。
不稳定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各1例。
4例患者穿刺后24 h拆除腹股沟区绷带时发现包块,有搏动感,可闻及血管杂音,1例拆除绷带48 h出现上述症状。
rn 2 病因及诱发因素rn 2.1 病因假性动脉瘤是动脉与其周围组织中的血肿有异常的通路,动脉血液经异常通路进入血肿内。
一般继发于介入性诊断或治疗术后较大的血肿。
在假性动脉瘤局部体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1]。
运用Doppler超声检查可以鉴别单纯血肿与假性动脉瘤。
rn 2.2 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假性动脉瘤与误穿刺股浅动脉,抗凝药应用,术中使用较大口径动脉鞘及术后留置鞘有关[1]。
【总页数】1页(P49)【作者】李菲;刘莹;张进;曹荣【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J], 刘欣2.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附5例报告) [J], 陈海荣;陆士娟;李小华3.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原因分析及监护 [J], 张志娟4.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的诊治 [J], 王效增;韩雅玲;苗志林;王冬梅;荆全民;王祖禄;王守力;佟铭5.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的护理研究 [J], 李国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着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经股动脉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假性动脉瘤是介入诊疗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但是,大家对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了解相对较少。
假性动脉瘤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不得当,会带来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该如何护理假性动脉瘤患者?下面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什么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血管局部破口,血液溢出至血管外被周围纤维包裹形成的局限性或搏动性瘤腔,其内血流通过破壁口与动脉相通,此种情况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故称之为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常发生在诊断或介入治疗的经股动脉置管后。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术前护理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这些负面情绪易使患者收缩压升高,增加假性动脉瘤瘤体破裂的概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比如护理人员可进行术前访视,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地倾听与解答,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安全感,同时交代术前配合注意事项,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术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易并发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出现意识下降、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时,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应立即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并积极输注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
同时,注意予患者进行保暖,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出血程度,并及时跟进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化验指标。
术后护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腹股沟处,该位置临近会阴,容易受到汗液、尿液等分泌物污染。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每日进行会阴擦洗消毒,防止汗液、尿道口分泌物污染伤口。
同时要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每4小时监测一次患者体温情况。
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这些营养素对于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介入诊疗中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356例介入诊疗术患者术中监护,观察其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
结果 35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并发症28例,经过及时处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结论严密的观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配合,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并发症护理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接受介入诊疗的人数在迅速增加,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也在所难免。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出现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术356例,其中男215例,女141例,年龄3岁—82岁,共发生血管并发症28例。
1.2方法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法,右侧腹股沟区局部消毒铺单,用2%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腹股沟韧带下1.5cm处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送入鞘管,根据操作规程行其他介入诊疗。
1.3结果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0例,假性动脉瘤4例,股动静瘘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6例。
2 常见并发症及护理2.1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烧灼感,血肿周围呈青紫色改变。
多是由于穿刺操作不当,术前及术中大量应用抗凝剂,压迫止血方法不当,穿刺侧肢体过早活动或不适当活动,高血压等。
护理要点:介入术后拔鞘管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压股动脉穿刺点,一般在皮肤穿刺点的正上方1.5-2cm处,压15-20分钟,再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患者平卧24h,术肢制动12h,嘱咐患者不要做屈髋动作。
本组有10例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4例判断为进行性发展性渗血,立即提前拔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后加压包扎。
6例为非活动性出血者,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淤血,然后施以冷敷40-60min,对已拔管者,要拆除绷带,重新徒手加压止血。
浅析假性动脉瘤的术后护理措施摘要:从形成动脉瘤穿刺方法、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血压控制方法、应用抗凝剂、穿刺处的观察及护理穿刺、心理护理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假性动脉瘤的术后综合护理措施。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术后;综合护理假性动脉瘤 (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
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在伤后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
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它不像真性动脉瘤那样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
临床表现为: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
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结合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谈谈假性动脉瘤的术后综合护理措施。
1形成动脉瘤穿刺方法血液净化建立体外循环,应尽量选用股静脉。
为避免误穿动脉,应根据血液颜色、血流压力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
如仍不能判断,可让助手用注射器在穿刺点内外各1cm处垂直进针试抽血,如在穿刺点外1cm处抽出血液,则证明穿刺血管为股静脉,然后才可以使用扩张器扩张软组织和血管壁,置入静脉导管;如在穿刺点内1cm抽出回血,则证明穿刺血管为动脉,则应拔出穿刺针压迫止血后重新穿刺。
以敏捷娴熟的技术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
在行介入治疗进行穿刺时,如果穿刺点离股动脉较远,则易穿刺到股浅动脉,容易发生假性动脉瘤,因为此处没有股动脉鞘制止出血,也没有任何骨性结构可供适当压迫止血。
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摘要:随着介入导管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血液透析的广泛开展,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成为常见并发症,下面总结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病原因及护理。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8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56-02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
发生涉及介入操作的各个环节、术前术后用药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与功能状况。
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h,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
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极其重要。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科收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6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3例是血液透析患者行股动脉穿刺后触摸局部有肿块,疼痛,大片瘀斑,3例是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行动脉血气
分析后出现上述症状。
1.2 结果。
4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加压包扎,肢体制动后瘤体闭合,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
2 病因
2.1 术后制动不佳:某些高龄或有腰部疾患的患者难以忍受术后长时间下肢制动而过早屈腿,导致压迫止血时形成的血栓脱落或加压包扎处纱布移位,动脉穿刺处再次出血。
2.2 腹压增加:频繁而剧烈的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导致动脉穿刺处再次出血。
2.3 性别与年龄:女性由于股内收肌群不如男性发达,高龄患者肌肉相对萎缩,推测同样条件下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女性可能高于男性。
高龄患者可能高于青壮年。
2.4 压迫止血不佳:拔除动脉鞘管后止血时间过短或过于频繁松手观察止血效果,或者绷带加压包扎过松,位置不正确,导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5 围术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出现血管破裂、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神经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和显著失血等不良后果。
2.6 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与误穿刺股浅动脉,抗凝药应用,术中使用较大口径动脉鞘及术后留置鞘有关。
3 护理
3.1 防止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破裂。
对于假性动脉瘤较大或是疼痛严重的患者,要警惕瘤体破裂。
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制
动,预防感冒,防止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猛,屏气等,以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加压包扎移位,若患者有慢支病史,一定注意充分止咳,且咳嗽时应用手按住沙袋或加压包扎部位;控制血压是预防动脉瘤破裂的关键,对高血压病患者严密监测并控制血压;患者感到疼痛加剧并出现、出冷汗、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足背动脉不可及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行手术治疗。
3.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面色,对血液透析病人及凝血功能差等高风险病人行股动脉穿刺后我们要密切观察
穿刺部位的情况,包括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瘀斑,触摸有无肿块硬节,患者有无疼痛不适的主诉,肢体有无肿胀,足背动脉的情况等等。
正确使用抗凝剂,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并应查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计数。
术后每小时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周围有无血肿、皮下瘀斑,定期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3.3 发生假性动脉瘤后的护理。
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应立即给予超声引导下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包扎卧床休息24~72h。
并保持绷带松紧度适中,以能扪及远端动脉搏动为标准。
同时密切观察假性动脉瘤的大小、硬度、局部皮肤及颜色变化、有无搏动感、有无血管杂音等,以及观察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患肢皮肤的色、温、觉的变化及测量两大腿的周径,并协助患者复查超声多普勒,观察治疗效果。
3.4 外科修补术后护理。
患者如超声引导下压迫无效,则需行外
科手术修补,术后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患者制动,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手术部位是否发生出血,血肿,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24小时内密切观察肢体是否有皮肤苍白,皮温低,疼痛,麻木,动脉搏动弱或消失等情况。
3.5 由于制动时间较长。
高龄及瘦弱患者,要注意防止皮肤压伤,故每2h要给予患者皮肤按摩10min,手法要得当,用力要均匀,方法:一手从术肢的对侧伸入患者的臂部或肩部,用手掌和前臂支持患者的身体,让患者也以术肢的对侧为支撑点配合护士,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患者骨突出部位。
3.6 心理护理。
患者超声引导下用弹力绷带加压后由于卧床休息时间过长,均可导致腰背酸痛,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的负性情绪。
此时护士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按摩腰背部,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4 小结
随着动脉穿刺和各种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口径动脉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使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而假性动脉瘤一旦形成一般不能自愈,并可发生压迫或栓塞,或自行破裂等不良后果,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高危病人应加强关注,及早发现并发症,使得危害降至最低范围。
参考文献
[1] 杨梅,夏明银,周雅娇,等.面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j].误诊学杂志,2005,2(1):79
[2] 黄招娣.杜佩坚.詹春霞.郑海银.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4(6)
[3] 李菲.刘莹.张进.曹荣.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j].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1)
[4] 李枫娥.汤锋.周巧巧.股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致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7)
[5] 金惠根.刘宗军.杨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二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