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17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科学探究”的3.1节和3.2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探究中。
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及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为什么冰块会融化?”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并举例说明。
3. 探究过程:a.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b.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 例题讲解: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
d.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控制变量、重复实验、数据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的传播”的科学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情况,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调查周围的环境问题等,提高科学素养。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中《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原则、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与记录、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实验设计原则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原则4. 观察与记录方法5. 数据分析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示例: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案: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科学探究【知识点分析】一.生活中的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知道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
例如,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你会首先查找停电的原因,你可能会这样考虑问题:如果只有我们这幢楼停电,那么附近楼的灯应该是亮的,观察结果是对面楼的灯都不亮了,你会判定是整个小区或全村停电了:如果观察到对面的楼亮着灯,那么可能是我们这幢楼停电了;那么,是整幢楼停电还是只有我们楼道停电呢?二.科学家的探究1.科学家们为探究科学真谛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下面是科学史上一位科学家( 琴纳医生)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科学实验。
(1)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18世纪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当天花流行,就有大量患者丧生,即使有人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
英国医生琴纳了解到,10世纪时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
(2)琴纳决心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琴纳发现,几千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
只有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他还发现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3)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患天花,患病时在牛的皮肤上会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
挤奶女工给患牛症的奶牛挤奶,也会被感染而起小脓疱,但很快就痊愈了,以后她们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于是,琴纳猜想其中必有奥妙。
(4)琴纳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得过天花的人也因此而获得对天花的免授力。
所以他们都不会再感染天花.(5)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6)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
2024年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收集与分析。
重点: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观察与提问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技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学生展示与评价(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意义与步骤2. 观察与提问的方法3. 实验设计原则4. 数据收集与分析七、作业设计答案:见板书设计5。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学生需结合实验过程,自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设计的原则2. 数据收集与分析3.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一、实验设计的原则1. 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应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以便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3. 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随机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性。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课题让陀螺转的更久课型科技活动课班级教师学生人数1、经过学生体验、教师叙述、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陀螺旋转不倒的原由。
2、经过用简单资料制作陀螺、改良陀螺,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课目的研究影响陀螺旋转时间的要素,提升学生的着手能力,复习、稳固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惯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
3、学生用改良好的陀螺进行竞赛,体验自己的研究成就,享受科学研究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要点、难点要点: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难点:在实验顶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影响陀螺旋转的要素。
教课媒介多媒体演示、学生活动与教师叙述、实验相联合。
实验资料一次性筷子、 KT 板、 502 胶水、自行车钢珠、塑料管、剪刀、钳子、美工刀、圆规、单面胶等教课活动设计企图10 分钟左右科学视频赏识、学生点到、小组分组。
课前惯例科学赏识,一、引入:从学生生活切入,让他们思问:同学们有没有转过陀螺?路迅速进入讲堂,让学生玩答: ,,一下陀螺,让他们行为迅速今日我们参加到讲堂。
那我们试试着转一下小陀螺学生转陀螺二、教课内容—陀螺旋转原理以及拓展:教师问:陀螺旋转不倒是大学理工科追问:为何旋转的陀螺不会倒?一般物理第一册的内容,这答:不知道里只需要学生定性认识,这师: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三种基本能力:察看能段内容的叙述有学生是能够力、实验能力、查阅信息和剖析信息的能力,再接受的,同时有益于后边“类问:你们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一种能力?似陀螺旋转不倒的案例举查阅百度获得:陀螺旋转不倒的原由是由于“角例”,有目的的让学生将科动量守恒” ,相应的知识需要我们大学期间学习,学理论与生活中的案例联系我们这个阶段的同学只需知道转动的物体拥有转起来,有益于学生科学修养动方向稳固性就能够了。
的培育。
针对刚才用语言讲解过的知教师演示:转动的陀螺逗留在手指上识,教师进行考证式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