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
- 格式:pptx
- 大小:133.55 KB
- 文档页数:42
多发性骨髓瘤66例临床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其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15%,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正逐年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加重视本病,降低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现将我院1996年9月~ 2008年9月间收治的66例M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66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MM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23例。
男:女=1.87: 1,年龄35-82岁。
中位年龄58.5岁,初诊时中位病程5个月,平均病程14个月,IgG型39例(59.1%),IgA型14例(21.2%),不分泌型6例(9.0%),轻链型7例(10.7%),Durie分期:Ⅰ期 3例(4.5%),Ⅱ期8例(12.1%),Ⅲ期55例(83.4%)。
1.2方法统计患者的首发症状、误诊情况、X线检查、ECT、骨髓瘤细胞、骨组织病理、医院感染、治疗及死因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数据。
率的比较行x2检验。
2 结果2.1首诊常见症状2.1.1 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48例(72.7%)中,腰骶痛为20例(41.7%),胸肋痛18例(37.5%),肢体骨痛8例(20.8%)。
2.1.2 66例患者中病理性骨折28例(占42.4%),其中2人截瘫。
2.1.3 贫血12例(18.2%),高粘滞血症4例(6.1%),发热4例(6.1%),局部肿物1例(1.5%),周围神经病变2例(3.0%),肾功不全5例(7.6%),淀粉样变性1例(1.5%)。
2.1.4 初诊时伴出血症状9例(13.6%),淋巴结肿大6例(9.1%)。
2.2 误诊情况 66例患者中19例患者误诊为骨肿瘤,2例误诊为慢性肾炎,2例误诊为风湿免疫病,1例误诊为眶内肿物收眼科。
2.3 影像学检查2.3.1X线检查有完整X线摄片的 55例,其中出现溶骨性病变的 49例(89.1%),病理性骨折的28例(50.9%),骨骼破坏部位为脊柱45例(81.8%),骨盆30例(54.5%),肋骨27例(49. 1%),颅骨19例(34.5%),锁骨3例(5.5%)。
病例分享⼀例多发性⾻髓瘤病例分享专家介绍河北医科⼤学第四医院⾎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液学专业分会委员河北医科⼤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年医学会⾎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3岁体重:55kg主诉主因腰痛1个⽉,加重伴⽆法⾏⾛1周。
现病史患者⾃诉1个⽉前搬重物后出现腰痛,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变动体位或站⽴⾏⾛时加重。
近1周腰痛剧烈,⽆法站⽴⾏⾛,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提⽰腰椎压缩性⾻折,来我院门诊查胸部CT:两侧肩胛⾻、胸⾻、胸椎可见多发穿凿样低密度影,多发⾻髓瘤?左侧第10胸椎旁软组织肿块。
两肺细⼩⽀⽓管炎;肺⽓肿;肺⼤泡;肝左叶囊肿。
患者遂⼊我院⾻科。
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睡眠正常,体⼒正常,⼩便正常,便秘明显。
既往史慢性病史:30年前⾏阑尾切除术。
6年前右肾结⽯⾏体外碎⽯术。
否认输⾎史,否认药物、⾷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2℃,P60次/分,R18次/分,BP117/78mmHg。
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轮椅推⼊病房。
贫⾎貌,全⾝⽪肤粘膜⽆黄染、⽪疹及出⾎点。
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
⼼肺腹未见异常。
脊柱腰段明显叩痛,⽆明显下肢放射,右肩胛区叩痛,双上肢感觉活动正常。
双下肢⽆⽔肿,双侧股四头肌肌⼒、胫前肌肌⼒Ⅴ级,双侧⾜背动脉搏动可及,巴⽒征阴性。
⼊院诊断1. 多发⾻占位2. 腰椎压缩性⾻折3. 细⽀⽓管炎4. 肺⽓肿⼊院后辅助检查⼊院后查⾏经⽪穿刺腰1、2椎体成形术,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
⾻穿⽰多发性⾻髓瘤,患者转⼊⾎液内科继续诊治。
诊断多发性⾻髓瘤ⅢAlgGγ型;⾼危治疗患者长期卧床,便秘显著,⼊院时合并细⽀⽓管炎,拟化疗⽅案包含激素,故化疗同时予莫西沙星+伏⽴康唑抗感染治疗;同时加⽤乳果糖通便,枯草杆菌⼆联活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治疗,患者便秘纠正,予VD⽅案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患者:张某性别:男年龄:62岁就诊日期:2022年10月10日1. 病历摘要张某,男性,62岁,因背部疼痛和乏力感来诊。
既往病史中无重大疾病。
根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结果,经过专科医生的评估和诊断,确定为多发性骨髓瘤。
2. 骨髓瘤的定义骨髓瘤是一种以浆细胞增生为特征的骨髓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出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3. 临床症状张某主要症状包括背部疼痛和乏力感。
根据患者叙述,背部疼痛自6个月前开始,逐渐加重,并伴随着全身乏力感。
体格检查发现压痛点在胸椎和腰椎处,并有明显的脊柱压痛。
4. 辅助检查结果4.1 血液检查张某的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正常。
血液生化检查中,血清蛋白电泳显示单克隆蛋白峰增高,尿蛋白电泳中亦出现单克隆蛋白峰。
4.2 骨髓活检经骨髓活检检查,发现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生,占据骨髓核糖体面积的超过20%。
5. 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张某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经与专科团队进行讨论,制定出以下治疗方案:5.1 化疗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包括美法仑(Melphalan)、硼替佐米(Bortezomib)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连续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时间约为3-4周。
5.2 干细胞移植在化疗结束后,计划进行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可选择自体干细胞移植或配型相合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6. 随访计划治疗期间,将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骨髓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以监测治疗效果。
随访期间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了解其生活质量,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康复建议。
7.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的随访和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干预和调整,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多发性骨髓瘤125例临床病例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骨髓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骨质疏松、骨骼破坏及高蛋白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治疗方面,目前已经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治疗
手段,例如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但是该病治疗的预后仍较为低下,疗效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治疗方案。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12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例,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分布与临床特征,以期为改进该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25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分布、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等,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
高医生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法,收集125例在本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评价、预后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指标,运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12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同时为改善该病的治疗方
案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丰富该病的研究内容,提高医学人员对该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